林金獅(仰恩大學會計學院,福建 泉州 362014)
范式理論視角下新農村建設融資政策選擇
林金獅
(仰恩大學會計學院,福建泉州 362014)
當前中國農村融資處在一種特殊的困境之中,為了給新農村建設提供一個較為強有力的后勁支撐,必須進行農村金融改革、進行農村融資創(chuàng)新。當前農村融資困境存在的問題是競爭機制的缺乏、競爭環(huán)境還沒有形成,角色參與者太少;因此,根據哈耶克范式理論,需要在政府進行有效干預下,建立充分自由競爭機制、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融資對策。
新農村建設;農村融資;哈耶克范式理論;競爭
基本原理:“哈耶克強調競爭是一種發(fā)現過程,強調市場機制在資本要素配置的特殊作用——高效性和可持續(xù)性。即競爭是一種發(fā)現信息、減少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對稱的過程。根據哈耶克的局部知識分析范式,存在著許多局部知識,它們是散布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分散知識,只有通過知識的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類似于勞動分工)才能充分利用這些知識,而競爭有助于發(fā)現這些知識,促進知識分工,從而增進合作?!保?]
政府扮演的角色:由于農村金融市場可能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如農村合會可能在經濟危機時期出現倒會浪潮,這就需要某種最低程度的運作秩序框架,而建立和維持這樣一種秩序框架是政府的任務。因此,在局部知識分析范式框架內,政府仍然有其位置:它提供授能環(huán)境(Enabling Environment),建立與維持市場秩序框架,它起著輔助性的、促進性的作用。
農村融資提供者扮演的角色:那些著眼于服務地方經濟主體而成長起來的合作金融機構、非正規(guī)金融、地方中小型商業(yè)金融機構、小額信貸機構等等。它們能夠充分利用地方局部知識、促進知識分工,包括借款人之間的知識分工等等,從而達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貸款回收率的目的。借款者扮演的角色:借款人條件的改善是實現融資的根本保證和途徑,它從另一方面解決了農村融資的困境,當資金提供者對借款人的各方面條件有了一個比較充分的認識和把握時,農村經濟主體就可以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更好地實現融資?!稗r村經濟的多層次性,決定了與之對應的農村金融制度的分工格局。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和需求主體多層次性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典型資本主義運作特征的商業(yè)金融是不能滿足經濟發(fā)展需要的,農村經濟所存在的高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系統(tǒng)風險,導致經濟主體的交易過程十分復雜,社會因素、體制因素、經濟因素相互交錯,主體行為各異且不穩(wěn)定,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活動的實踐表明,在廣大農村地區(qū),應該形成多樣的復雜金融組織形式,它們在產權安排和經營目的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并且發(fā)揮著不同的金融服務功能?!保?]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注意力就集中在政府補貼上,按照傳統(tǒng)的思維,認為糧食重要、農業(yè)重要、越重要越有優(yōu)惠,所以對農業(yè)、農村、農民的貸款利率往往定的比較低?!保?]可是當前,我國農村金融存在嚴重的金融抑制現象,主要是農村金融有效供給不足,新農村建設所需的資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它們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2.1農村經濟主體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滿足
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從農村總體貸款總額占整個金融機構發(fā)放貸款總額的比例非常得低;可以從農村金融機構貸到款項的農戶也是微乎其微;農戶貸款得到資金在經營所需資金中占有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是自有資金,或者是通過其他形式來源的資金。
2.2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不容樂觀,效率不高
一方面,農村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不足,農村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品種太少,金融服務工具缺乏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所需具備的條件太苛刻,而且手續(xù)過于繁瑣,對于缺乏足夠的抵押品和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來說往往是無能為力的。
2.3民間借貸的“異軍突起”,沖擊正常融資,存在隱患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的很多省份的許多縣、鄉(xiāng)鎮(zhèn)和行政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民間借貸”,其中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民間借貸活動,民間借款的總額占農戶貸款總額的比例也在不斷地提高。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 000~14 000億元,僅浙東南地區(qū)就有3 000多億元。盡管民間借貸的貸款利率很高,超過了金融機構的一般貸款利率,但民間借貸還是凸顯了一個較為活躍的狀態(tài),并且隨著農戶收入水平差距的加大呈現一個不斷上升的趨勢。民間借貸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但十分不規(guī)范,加大了農民的債務負擔和農村的金融風險。
2.4農村資金“抽水機”效應,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有統(tǒng)計指出,每年1.2萬億元的郵政儲蓄存款的三分之一是從縣以下的農村來的;農村每年的資金流出至少應該在3 000億元以上;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表明,中國農村農民的全部純收入也僅為2.2萬億元。農村資金缺血可見一斑[4]。由于農村經濟效益較低、風險較大,農村信用合作社、中國農業(yè)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整體外包,更多的發(fā)展高收益的商業(yè)信貸業(yè)務,甚至有些“只存不貸”,能夠回流到農民手上的資金少得可憐。這就是所謂的商業(yè)銀行“惜貸”現象。
2.5農村金融發(fā)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沒有得到根本保障
這是低利率、強調信貸補貼的農村金融政策所帶來的較為嚴重的后果:首先,一個比較嚴重的現象是農村金融機構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資產,它們的貸款回收率很低,無法按期收回,這造成了金融機構呆賬、壞賬的比例很高,不但本身盈利得不到保障,還陷入了不可自拔的資金周轉的困境之中,根本無法實現商業(yè)金融機構所謂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這三性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農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特別是“貼息貸款不能有效地到達貧困者的手中,并且回收率較低,扶貧貼息貸款還貸率僅為30%左右”[1]。
根據哈耶克局部知識分析范式理論,要改變這種農村金融制度供給的不足現象,需要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創(chuàng)造競爭的環(huán)境,政府提供制度支持,通過政策的積極引導與鼓勵,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農村融資體系,主要從五個大方向去考慮農村融資困境的解決:財政融資、金融機構融資、自有資金的互助合作融資、相關輔助“硬件和軟件”的建立與完善以及非營利組織對農村融資的支持。分別從政府扮演的角色、融資提供者扮演的角色、借款者的角色三個角度去探討融資政策的選擇。
3.1政府扮演的角色
如何去界定政府這一只有形的手在新農村融資體系建設中的職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的作用。根據哈耶克局部知識分析范式理論可以知道:政府扮演的角色是在農村金融市場完全競爭下沒辦法解決的時候,由政府來解決;鑒于中國農村的特殊性,政府需要在一些領域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從而實現農村融資有效的全面的解決。它主要是有三方面的職能:財政融資、融資環(huán)境的建設、建立和完善防范融資風險的機制。
3.1.1財政融資——政府通過有效地干預,促進融資的實現
引導各金融機構支持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這主要是為提高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效益水平,提高投資回報率,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引導進行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發(fā)揮資源等各方面的優(yōu)勢,開發(fā)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潛力。綜合利用稅收、財政支農等財政政策和利率等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資金帶給需要融資發(fā)展的村民,實現從外部引進資金、擴大資金源,以更好地滿足資金的需求。
3.1.2融資環(huán)境的建設
對農村經濟主體的積極引導和支持,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護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完善技術、知識的支持:實行科技惠農,促進農業(yè)科技的推廣;機會、平臺的構建:信息渠道、電子政務、網絡服務等。逐漸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提高村民們的誠信意識。農村信用環(huán)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金融機構貸款的意愿和積極性。
3.1.3建立和完善防范融資風險的機制
建立健全我國農業(yè)保險相關法規(guī),把農業(yè)保險納入法制化軌道;在國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植下,建立農業(yè)保險政策性業(yè)務、商業(yè)化運行模式;建立農業(yè)巨災專項風險基金;構建農業(yè)再保險體系;開展分保機制:通過借款者的組織化,這有助于化解融資風險,提高取得融資的可能性和可靠性;農業(yè)保險經營主體應實行多元化的組織形式。如:專業(yè)性的股份農業(yè)保險公司、互助制保險公司、專業(yè)農業(yè)保險公司為農民開發(fā)“一攬子”的保險保障產品。
3.2融資提供者扮演的角色
根據哈耶克局部知識分析范式理論,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農村金融的建設中去,積極地提供各式各樣的金融服務,滿足農村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主要有正規(guī)金融機構和非正規(guī)金融機構兩大競爭者。
3.2.1正規(guī)金融機構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與改革,金融機構本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越來越突出,越來越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fā)展的融資需求。存在著許多問題:金融機構不愿意介入收益水平較低、風險較大的農村經濟而產生的“惜貸”現象;長期以來銀行的再貸款受到“行政”這一只手的強制干預;人才短缺或者人員素質較低等。
為了充分利用它具有的巨大的資源和實力優(yōu)勢,需對金融機構進行改革:明確各自的角色定位,充分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提供各自專業(yè)化的金融服務;同時在一些方面引入競爭機制的因素,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效率。各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缺了哪一個都是不行的。
(1)市場化與政策性融資相結合,要把握住一個尺度和平衡,靈活運用,在一些領域和借款者中有區(qū)別的對待。市場化融資,這主要是針對經濟效益較好的領域和借款者,如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的龍頭企業(yè);政策性融資,這主要是針對糧棉油等基礎產業(yè)、扶貧基金項目和農村公共產品等領域。
(2)銀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正確的處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支持地方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3)金融機構信息平臺的建設與完善,為農村融資提供便利的信息渠道。加快網絡銀行的發(fā)展,建立起相對較為完善的農戶誠信信息系統(tǒng),加大對誠實守信農戶的信貸支持與優(yōu)惠,擴大小額農貸的范圍,簡化信貸的手續(xù),對小額信貸實行優(yōu)惠利率,做大做強小額信用貸款。
(4)此外,為村民提供代理業(yè)務,幫助農民增加資金收益,發(fā)揮農村金融機構在項目評估、產業(yè)信息、代客理財等方面的優(yōu)勢,為農村企業(yè)出謀劃策,幫助規(guī)避投資與經營風險,努力實現“多贏”目標,提高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服務中的地位和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3.2.2非正規(guī)金融機構
根據哈耶克局部知識分析范式理論,它是當前農村金融服務提供最為重要的參與者,它們能夠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和積極性對借款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地認知,從而能夠很好地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農村融資成本高的根本性問題。因此,政府需要提供這樣一個成長的機制和環(huán)境,逐步放開金融管制,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國家監(jiān)管當局進行有效地引導,大力推動小額貸款機構的健康成長。借力于民間社會資金,能在農村金融的發(fā)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3.2.2.1自有資金的互助合作融資——“內(自)生機制”
最大化組織和利用閑散資金,擴大互助的規(guī)模和水平,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
第一,通過搞好財務管理,提高資金運用效率。以一定的形式將成千上萬居民的儲蓄匯集起來,向最有利的項目去投資;通過增加居民的直接投資減少通過銀行集資的間接投資的比例,直接投資的渠道很多,如買股票、債券、自己辦企業(yè)等等。
第二,建立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貸款的程序和動態(tài)監(jiān)督機制。把經營管理放在一個更重要的位置上,制定并逐步完善農村合作基金會財務管理規(guī)程、會計核算辦法、審計稽核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規(guī)范;強化提取備付金和呆賬準備金的實施力度,以促進風險保障機制的建立;加強對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提高其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債權人隨時監(jiān)督債務人的經營情況,發(fā)生經營危機時及時提醒債務人,防范于未然。
第三,建立人才培養(yǎng)機制。資金互助組織要實現高效地運作,需要有相關專業(yè)人才、管理人才隊伍為支撐。
3.2.2.2小額信貸提供者——積極支持社會力量發(fā)展商業(yè)性小額貸款
第一,賦予農村民間金融合法地位。過去民間金融一直作為地下經濟的一種以灰色狀態(tài)生存,缺乏法律保障。針對于此,要正確認識正規(guī)金融與民間金融對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互補作用;要有條件的允許民間金融合法化,為發(fā)展農民自主參與的各種民間金融,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
第二,對民間金融組織加以規(guī)范和引導,加強管理。在成立前嚴把市場準入關,成立時建立起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成立后加強監(jiān)督與管理。
第三,建立可持續(xù)的資金擴大機制。改變目前的“只貸不存”的政策,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及時地調整;由商業(yè)銀行、政策性銀行和國際組織對成功的小額信貸機構提供批發(fā)貸款;由國家擔保發(fā)行債券籌集資金。從而實現提供貸款的可持續(xù)性。
第四,多種嘗試降低信貸風險。由小額信貸機構本身建立充足的風險儲備金,積極地配合農業(yè)保險,建立民間農村金融機構存款保險制度。
3.2.2.3非營利組織對農村融資的支持——公益性的小額貸款
盡管NGO、私人捐助等小額貸款會直接沖擊農村金融市場上的資金提供者,尤其是以市場利率為經營手段的參與者,但從長遠和根本上來看,它還是會降低農村的融資成本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NGO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與者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它可以與政府共同解決農村金融市場機制失靈的問題。非營利組織民間借貸,如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立項的山西左權縣農戶自立服務社、格萊珉銀行和茅于軾的“龍水頭基金”,這種貸款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經濟主體的流動資金壓力,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2.3農村中新型“商業(yè)融資”之道
借鑒商業(yè)金融市場中企業(yè)融資的一般方法,我們也可以成立諸如農業(yè)產業(yè)化的上市公司,然后直接向廣大社會成員融資,擴大融資的空間,這是一條很好的融資之道。它的資金提供者是廣大的社會成員,融資的資金來源是十分的廣泛的,資金量也是十分的充足的。當然,這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可確保的未來現金流量基礎之上的,它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對整個農村金融市場的活躍和發(fā)達程度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提高產業(yè)化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使得公司的盈利的可持續(xù)得到保障,這也間接地成就了農村融資的可持續(xù)性。
3.3借款者的角色
借款人條件的改善是實現融資的根本保證和途徑,它從另一方面解決了農村融資的困境,當資金提供者對借款人的各方面條件有了一個比較充分的認識和把握時,農村經濟主體就可以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更好地實現融資。若借款人的條件得到了改善,加上資金的提供方本身也發(fā)揮了充分競爭的角色扮演,那么農村融資困境就可以實現綜合地解決。
3.3.1提高農村經濟主體的經營水平和能力——促進農村經濟效益的提高
積極開發(fā)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潛力,這是實現農村融資可持續(xù)的最根本的保障。隨著新農村的發(fā)展,農村是不缺發(fā)展機會的,它缺乏的是一個有效的引導機制、相關平臺的提供與建立、高素質的經營人才、技術知識的支撐等。因此通過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轉變,通過提高農村整個綜合素質和各方面的條件,對于開發(fā)農村的巨大潛力是十分重要的。只要經濟效益有保障了,就可以從根本上地解決農村融資的特殊困境。
3.3.2借款人的組織化
根據哈耶克局部分析范式理論可以知道如果貸款者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首先明確地認識到借款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那么他就能夠首先為對方提供貸款,滿足他的資金需求,因此小組貸款能夠提高信貸市場的效率。這主要是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借款人的組織化可以提高資金收回的保險程度,減輕貸款者的心理憂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稱為“特殊的隱形的保險”。如:可以利用借款人連帶保證小組、組織借款人互助合作等都可以提高得到貸款的可能性。
3.3.3農村經濟主體金融和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與增強
當前農民的金融意識不足,包括整個融資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和落后,這對于建立“農村小金融”是很不利的,因為他們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同時,誠信是個人融資可持續(xù)的資本和條件。因此,要增強農村經濟主體金融意識、要讓誠信意識常住心中,這對于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可以起到一個很大的推進作用。
在哈耶克局部知識分析范式的視角下,農村金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廣大的社會力量,它們需要通過競爭去發(fā)現借款人的一些具體特殊的情況,這些信息并不是對稱的,它們在發(fā)現局部知識上是最積極的競爭者和能夠有效滿足多元融資需求的提供者,就是這樣的一種自由競爭機制活躍了整個農村金融市場;鑒于中國農村的特殊性,政府需要在一些方面進行強有力的干預,它提供整個環(huán)境支持,主要是輔助性、引導性、規(guī)范性、催化劑作用;借款人本身的條件的改善和優(yōu)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實現可持續(xù)融資的根本之道,更多的競爭者才可以據此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凸顯他們具有的特殊優(yōu)勢;NGO組織它是一股新興的不容忽視的力量,在未來的農村金融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提倡在農村融資需求者、政府、資金提供者三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共贏”的平衡點,在實現和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時共同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融資困境的突破需要綜合性的解決,由雙向配合和多方共同解決,任何一個參與者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需要綜合性地提高的。
[1]賈曉俊,郭志芳.新農村建設中的財政金融政策選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209-211,223.
[2]安秀梅,李茜.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問題與改革對策[A].全國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匯編[M].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06.
[3]蔣振云,楊建生,劉是龍.小額信貸支農惠農—來自海南的調查[N].人民日報,2011-09-30.
[4]張玉明,王浩,王超.重構農村金融體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探討,2006.
[5]彭建剛,崔杰.大力發(fā)展銀保合作破解農村融資難題[J].湖南大學金融學院,2008,18.
[6]張國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探討,2006.
責任編輯李燕
D630
A
1674-5787(2015)01-0025-05
10.13887/j.cnki.jccee.2015(1).08
2015-01-02
林金獅(1988—),男,福建大田人,仰恩大學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