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艷
(衛(wèi)輝市畜牧局,河南衛(wèi)輝453100)
淺談新生仔豬溶血病的防治
李廣艷
(衛(wèi)輝市畜牧局,河南衛(wèi)輝453100)
仔豬溶血性黃疸,又名新生仔豬溶血病,是指新生仔豬吃初乳而引起紅細胞溶解的一種急性、血管內溶血性疾病。該病發(fā)病率不高,但致死率可達100%,對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有較大影響。
該病主要是由于母豬與仔豬的遺傳性血型不符合而引起。在孕產期,因公豬與母豬血型不合,胎兒產生免疫性抗體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當新生仔豬吃母乳后引起紅細胞破壞發(fā)生溶血,臨床出現溶血性黃疸。
該病主要由于母豬與仔豬的遺傳性血型不相合而引起,豬的血型有A、B、C、D四個血型,紅細胞含有特異性抗原,而血漿中含有對抗此4種抗原的抗體。孕產期中,若母豬與仔豬血型不合時,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母體便產生胎兒紅細胞抗體,紅細胞抗體再進入胎兒血循環(huán)使紅細胞破壞發(fā)生溶血,新生仔豬體內酶發(fā)育不成熟,不能有效地結合和轉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而表現為黃疸癥狀。
3.1最急性型
仔豬出生時精神良好,無異常,但在吸吮初乳后12 h內突然發(fā)病,停止吃奶,精神委頓,畏寒,震顫,急性貧血,很快陷入休克而死亡。
3.2急性型
仔豬出生后膘情、精神、體重正常,但在吸吮初乳后24 h內顯現黃疸,腸結膜、口黏膜和皮膚黃染,48 h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呼吸加快,仔豬多數在出生后3 d內死亡。
3.3亞臨床型
仔豬吸吮初乳后,臨床癥狀不明顯,有貧血表現,血液稀薄,不易凝固,不表現血紅蛋白尿,血檢才能發(fā)現溶血。
剖檢可見:血液呈淡紅色、稀薄且凝固性差,胴體、肌肉、脂肪、腸系膜、腹膜及腸管黃染;淋巴結腫大,黃染,有的出血;肝表面呈灰黃色,脾腫色淡,腎腫大充血呈黃色,體腔和心包腔內有多量紅色滲出液,膀胱黏膜有少量出血點,且積聚暗紅色血紅蛋白尿。
無菌操作取病料送化驗室檢驗,查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數量明顯減少,網組織細胞明顯增加,血涂片可見有核紅細胞,白細胞數量增加,血清間接膽紅素濃度增加。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確診為仔豬溶血病。
6.1預防措施
在初生仔豬未吃初乳前,做仔豬紅細胞凝集試驗,結果為陰性,可以讓仔豬吃初乳,結果為陽性的禁止仔豬吃初乳,進行人工哺乳。
6.2中草藥治療
仔豬出生后即服用茵陳蒿湯(茵陳9 g、茯苓6 g、梔子6 g、黃柏3 g、郁金3 g、澤瀉、白術3 g、甘草3 g,大棗3枚,煎成500 m1),每日2次,連續(xù)3 d,同時每只仔豬服用強的松1 mg,每日1次。
6.3西藥治療
氟苯尼考0.1~0.5 ml/kg肌肉注射、腹腔注射50%葡萄糖10~20 ml、強的松1~2 mg/kg.d,早晚分服。
6.4藥浴療法
用茵陳500 g、十大功能草500 g、當歸500 g切碎,加水3 000 ml,文火煎10 min后去渣,降至室溫時,將仔豬放到藥液中泡洗,然后將仔豬放在太陽下照曬。□
S857.3+1
B
1004-5090201512-0047-02
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