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族身份的確認在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建立中的意義——以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

2015-03-20 18:58劉海濤
貴州民族研究 2015年12期
關鍵詞:長陽民族區(qū)域核定

劉海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 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北京100081)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概括來說,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二是初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1]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內涵及意義,具有過程性與階段性的特點。在此種意義上講,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不斷調整、不斷探索的實踐過程。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要堅持,要完善,離不開以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等民族自治地方為實體和主體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的不斷實踐與探索。民族身份的確認,[2]在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建立過程中基于何種地位,在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與探索中有何意義?以下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成立為例,基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檔案館提供的材料,對民族身份的確認過程及其在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建立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深入揭示。

一、申請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時代背景[3]

早在20世紀50年代,土家族民族成分就得到了確認,并在湖南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后,鄂西南、黔東北、川東南的土家族干部和群眾也不斷要求確認民族成分,充分享受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梢哉f,確認民族身份,享受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加快當?shù)亟?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一直是土家族基層干部群眾的普遍心聲和愿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民族政策得到了進一步貫徹和落實,民族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機構十分重視土家族人民的合理要求,派出工作組或委派學者展開調查,為鄂西南、黔東北、川東南土家族干部群眾恢復民族身份,以及在鄂西南、黔東北、川東南土家族聚居區(qū)實施民族區(qū)域自治做了大量準備工作。1979年春,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處率工作組赴鄂西南來鳳及鶴峰二縣開展調查,促成來鳳、鶴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的成立;1981年秋,國家民委委托中南民族學院學者到鄂西進行民族調查工作,探索劃分鄂西民族成分的標準;1982年3月,國家民委派相關人員赴湘、鄂、川、黔交界地區(qū)進行調查,研究解決恢復土家族成分的標準問題。

為了配合上級工作,各地也展開相關調查。1980年夏,中南民族學院的一些學者先后到湖南的吉首、保靖、永順、龍山,四川的秀山,湖北的恩施、來鳳、利川等縣調查土家族的歷史、文化和習俗;1983 年5月,中南民族學院和西南民族學院的一些學者深入湖北長陽、五峰,寫成了《關于長陽縣恢復土家族民族成分工作的調查報告》等材料。恩施地區(qū)民委、統(tǒng)戰(zhàn)、文化部門也深入土家族聚居區(qū)展開調查,獲得了不少材料。這些調查材料,成為確認土家族民族身份的重要參考。

1982年4月,國家民委在北京召開“湘鄂川黔四省邊境鄰近地區(qū)部分群眾恢復土家族成分工作座談會”,通過了《湘、鄂、川、黔四省邊境鄰近地區(qū)部分群眾恢復土家族成分工作座談會紀要》,為這一時期土家族民族成分的恢復與落實提供了重要的文件依據(jù)。

二、申請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現(xiàn)實與歷史因素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申請及成立,即是在上述時代背景的影響下出現(xiàn)的。若從長陽自身來看,當時申請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據(jù)長陽檔案館提供的有關材料,主要基于現(xiàn)實的人口比例因素與歷史的集體記憶因素。[4]

從長陽全縣的現(xiàn)實人口統(tǒng)計來看,土家族人口比例已經(jīng)占到全縣人口的一半。解放以后,長陽全縣相當一部分群眾自認為是“土家人”,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正確表達本民族成分。20世紀50年代,國家組織少數(shù)民族調查組,派潘光旦教授等人來長陽作過民族調查,并認為長陽是土家族聚居地區(qū)。1964年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土家族群眾曾要求恢復自己的民族成分,如當時漁峽口公社牛頭背大隊第三生產(chǎn)隊就有29人申請報土家族。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影響,加之黨的民族政策宣傳不深入、不廣泛,大部分土家族群眾和地方干部怕受歧視,隱瞞了民族成分,諱言民族問題,廣大群眾的真實心愿未能充分體現(xiàn)。

從1982年5月起,結合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為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按照上級指示精神,長陽開展了恢復和改正民族成分的工作。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束后,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成立了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12人民族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了5名國家干部專職從事民族工作。此后一年多以來,在國家、省、地有關部門調查研究的具體指導下,根據(jù)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國家民委【81】民政字第601號文件《關于恢復和改正民族成分的處理原則的通知》和國家民委【82】240號文件《湘、鄂、川、黔四省邊境鄰近地區(qū)部分群眾恢復土家族成分工作座談會紀要》及省、地委指示精神,對長陽土家族的族源、土司區(qū)域、風俗習慣、語言、文化藝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1983年,通過調查研究,在弄清長陽土家族歷史與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下到上,對第三次人口普查時申報的土家族民族成分進行了復核。經(jīng)過核定,全縣實有土家族189,79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7.46%。

在申請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過程中,還充分強調了歷史的集體記憶因素。例如,強調了長陽為古代巴人的重要一支——“廩君蠻”的發(fā)源地和最早活動區(qū)域,即是說歷史上長陽是土家先民的重要聚居區(qū);強調了古代土家語底層依然存在,特別是在地名中保留較多的歷史事實,即是說這些地名集中反映了土家族在該地區(qū)世代生息繁衍的歷史;強調了長陽土家族與其他地方的少數(shù)民族一樣,從勞動生活、飲食起居、婚喪儀式、宗教信仰到文化藝術,都有自己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習俗,即是說長陽是土家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區(qū)域。

三、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過程中民族身份的核定

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參見國務院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三日國函字115號文件)。“國務院于一九八四年七月三十日國函字115號文件批準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這是全縣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土家族和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土家族人民的關懷,是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體現(xiàn),對加快長陽四化建設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5]1984年11月28日,舉行成立大會,宣布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正式成立。[6]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成立,開啟了長陽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的大門。在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不久,為了便于當時全縣選舉工作的順利展開,配齊縣、鄉(xiāng)領導班子,時任長陽副縣長、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劉大一同志于8 月27日做了《關于干部民族成分核定工作的講話》,對即將展開的全縣干部民族成分復核和核定工作進行動員。

如前所述,1983年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前夕,曾進行過全縣民族成分的核定。當時的核定結果是全縣實有土家族189,79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7.46%。,該統(tǒng)計數(shù)字曾作為長陽縣委、縣人民政府1983年7月5日向中共宜昌地委、宜昌行政公署并報中共湖北省委、湖北人民政府的請示報告《關于建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請示》(即中共長陽縣委文件長發(fā)[1983]10號)中的重要數(shù)據(jù)上報,事實上它亦成為申請成立土家族自治縣的重要現(xiàn)實基礎。

此次全縣干部民族成分的復核與核定,是在1983年全縣民族成分核定的基礎上進行的。1984年8 月30日至9月5日,區(qū)、鄉(xiāng)和縣直各單位填寫干部民族成分鑒定表,以1982年人口普查申報的成分為基礎,以家鄉(xiāng)大隊核定的成分為依據(jù),個別的家鄉(xiāng)核定是土家族的,也允許本人申報,縣直的由主管單位把表寄回區(qū),由區(qū)根據(jù)1983年核定的名冊簽意見,弄不清的找鄉(xiāng)查對,請原人口普查和1983年核定的同志一起審查,簽意見寄回原單位,由主管單位匯總交城關鎮(zhèn),由鎮(zhèn)匯總送統(tǒng)戰(zhàn)部,區(qū)內干部職工由區(qū)組織調表,簽意見,跨區(qū)的干部、職工由所在區(qū)、鄉(xiāng)將填的表向對方區(qū)發(fā)調查表,簽意見后寄回原單位,由區(qū)匯總送統(tǒng)戰(zhàn)部。鑒定表一式二份,區(qū)或縣直單位各留一份。9 月15日,各區(qū)和縣直單位將鑒定表匯總送縣。本次復核與核定,主要工作放在縣直和跨區(qū)的干部職工身上。本區(qū)(非跨區(qū))干部1983年已做核定的就此依據(jù)填報。干部民族成分核定工作于1984 年9月18日前結束。

此次復核,群眾不再核定,以1983年核定的民族成分為依據(jù),在選民登記前先公布,以告知本人。個別的確是土家族的,由于人為因素遺漏了的,本人要求恢復的,經(jīng)大隊同意,上報鄉(xiāng)政府審定,結合選民登記一并解決。

此次復核與核定,由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領導和統(tǒng)籌,總的按照國家民委【82】240號文件和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國家民委【81】民政字第601號文件《關于恢復或改正民族成分的處理原則的通知》進行辦理,同時結合長陽實際情況,制定了尊重歷史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情況的4條嚴格明確的民族成分核定標準細則,以及核定中同時要注意掌握的9條政策原則細則,并在核定中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按照歷史上土司管轄區(qū)、土司“買管區(qū)”、百里荒千戶所轄區(qū)、土司邊緣地帶即漢區(qū)等四種區(qū)域,來確定時間界限和核定標準。第一,玉江、麻粟、施都等土司管轄區(qū)。包括漁峽口、資丘在1735年“改土歸流”時有當?shù)赝了镜膮^(qū),在上述范圍內居住247年(即15代)以上土官土民的后裔,具有民族特點(即崇拜向王、過趕年、跳喪舞、哭嫁、陪十姐妹、陪十兄弟、趕仗祭獵神等)和具有一定民族意識的,認定為土家族。第二,容美、水盡、五峰、椒山等土司“買管”區(qū)。包括現(xiàn)在的都鎮(zhèn)、麻池、大堰、磨市四個區(qū)和火燒坪鄉(xiāng),按照改土歸流前(雍正三年)即1725年劃線,居住距今257年(即16代)以上土官、土民的后裔,具有土家族特點和具有民族意識的認定為土家族。第三,百里荒千戶所轄區(qū)。包括現(xiàn)在的賀家坪、樂園、榔坪三個區(qū)(火燒坪鄉(xiāng)除外)。按照1571 年(明隆慶5年)設百里荒千戶以前,居住距今411年(即26代)以上的土官、土民的后裔,具有土家族特點和具有民族意識的認定為土家族。第四,土司邊緣地帶即漢區(qū),包括津洋口區(qū)和城關鎮(zhèn)。在這個范圍內,從土家族地區(qū)遷徙來定居的土官、土民的后裔,以及同土家族通婚所生的子女(即有血緣關系的),具有土家族特點和具有民族意識的,認定為土家族,不具有民族特點和民族意識的,不得認定為土家族。

核定中要注意掌握的9條政策原則包括:第一,申請恢復土家族成分者,要有一定的土家族語言、民族特點(即土家族應有的風俗習慣);具有民族意識的應予恢復(民族語言、民族特點和民族意識,要看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后出生的人,主要看家庭和血緣關系),但追溯血緣關系不能太久,最遠以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為限。第二,嚴格區(qū)分姓氏界限。核定中,與土家族同姓,其是否為土家族以是否同“始祖”和“祠堂”作參考。從漢族地區(qū)遷徙來的,雖同“始祖”,但落業(yè)區(qū)域不同,依各區(qū)域的具體條件而定。第三,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間,發(fā)生撫養(yǎng)或婚姻關系,均不改變民族成分;改名換姓,以土家族同姓者,本人不得申報為土家族。第四,不同民族結婚所生子女的民族成分,不滿十八歲者由父母商定,滿十八歲者,由本人決定。收養(yǎng)其他民族幼兒的民族成分,可參照這一原則處理。但對土家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收養(yǎng)的漢族子女,成年后要求恢復漢族的,一般應當勸阻。如得到養(yǎng)父母的同意,予以辦理改變手續(xù)。第五,隔代要求恢復或改正民族成分的,父母尚在的,應首先改變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父母已故的,可依據(jù)生祖父母和生外祖父母一方的民族成分,根據(jù)本人的自愿,改變其民族成分。第六,不同民族結婚,前夫或者前妻的子女,若系幼兒,其民族成分按第四條處理,成年子女不改變原來的民族成分。第七,凡國家機關、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民族成分的改正,外縣的要有縣一級公安、民族等有關部門的證明,本縣的要有鄉(xiāng)或區(qū)機關的證明。第八,農村社員的民族成分核定,由縣、區(qū)、鄉(xiāng)、大隊四級聯(lián)合進行,以1983年核定上報的名冊為準。國家干部、職工的民族成分核定,按干部和職工的管理權限,由主管戰(zhàn)線和局負責。憑區(qū)、鄉(xiāng)的有關證明進行審定,按戶口管理歸口統(tǒng)計十區(qū)一鎮(zhèn)的范圍。副區(qū)長以上的領導干部,由統(tǒng)戰(zhàn)部、組織部和勞動人事局協(xié)同審定。第九,妥善處理相鄰地區(qū)出現(xiàn)的問題。居住在不同省、縣的近親屬的民族成分,均由原所在省、縣劃定其民族成分,鄰省、鄰縣居住的親屬所需恢復土家族成分的,由原住在縣的有關部門開具證明,予以恢復,出具證明要經(jīng)統(tǒng)戰(zhàn)和民族部門審定。

在長陽,民族成分核定的4條依據(jù)標準和9條政策原則,以國家的有關文件為原則依據(jù),結合長陽當?shù)氐膶嶋H情況,涉及地域、年代、歷史文化傳統(tǒng)、家庭、血緣、婚姻、年齡、姓氏、居所及主觀認同等諸多因素,細致而完備,周到而全面,原則性與變通性兼具,同時,這些細則均直接應用于現(xiàn)實的核定活動,因而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它們?yōu)楹硕ɑ顒拥捻樌M行提供了規(guī)范依據(jù),做到核定過程有章可循,避免了核定過程中人為主觀因素的干擾,保障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公平、公正。

總之,長陽土家族民族身份及其他民族身份,是根據(jù)上述標準和原則,按照個人申報、政府核定的程序,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和認定,科學而嚴格地“核定”出來的。一經(jīng)核定,如無合理原由,不能隨意更改(如的確需要更改的,同樣也要履行嚴格的程序,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和認定),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民族身份的嚴肅性。如同姓氏一樣,民族身份可以由子女來選擇繼承,充分尊重了子女個人的意愿。在長陽,民族身份的核定,以個人先天原生因素為基礎,兼顧一些后天因素;以國家有關文件為依據(jù),將學者研究與國家意志涵蓋其中,同時也突出了長陽土家族民族自治地方的特點,體現(xiàn)了地方基層干部群眾的集體能動創(chuàng)造。在某種意義上講,民族身份的核定、落實與確認,本身就是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活動的重要體現(xiàn),是黨和國家的領導與民族自治地方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結合的一種具體展現(xiàn),是一種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自然歷史過程。

此外,由于充分吸納了歷史與現(xiàn)實多種因素,核定出來的民族身份,是比較客觀的,是符合長陽實際情況的。因核定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個人意見和選擇,因此核定出來的民族身份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出當?shù)匕ㄍ良易逶趦鹊母髯迦嗣袢罕娮约旱囊庠浮?/p>

四、民族身份的確認在長陽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建立中的意義

總之,無論從歷史的集體記憶來看,還是從現(xiàn)實的人口比例因素來看,長陽屬于土家族聚居地區(qū)應該是不爭的事實。申請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順應了當?shù)赝良易甯刹咳罕妼τ谌婊謴秃吐鋵嵜褡迳矸莸钠惹性竿鸵螅从吵鲩L陽廣大干部群眾面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渴望借助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各項惠顧政策,力求加快當?shù)亟?jīng)濟及社會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其中,1983年長陽全縣民族人口成分的核定,尤其是1984年8-9月全縣干部和部分群眾民族成分的復核,標志著長陽土家族民族身份得到了實事求是的全面恢復、落實與確認。無論是影響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申請成立的時代背景和現(xiàn)實因素,還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之初的干部選舉活動,均圍繞土家族民族身份的確認展開,因此,土家族民族身份的確認,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為全縣總人口約一半為土家族的土家族聚居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提供了重要前提與現(xiàn)實可能,是長陽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的起點。

在長陽,隨著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的展開及不斷整合,民族之間的身份差別隨著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自然進行,事實上已經(jīng)在不斷“淡化”。而不斷流動的人口現(xiàn)狀,以及目前混雜居住的居住格局,在客觀上也加劇了這一發(fā)展趨勢。作為人們身份標記的土家族歷史文化符號,總體上已經(jīng)讓位于長陽這個更具包容性的區(qū)域社會符號,包括土家族在內的長陽各族群眾在共同享受土家族文化在長陽的時代展演。這種民族身份的“淡化”,是一種認知層面的自然改變,并未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人為地、強制性地消除身份差別。就目前而言,民族身份的存在及穩(wěn)定,依然是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現(xiàn)實基礎,是保障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與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透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過程可以看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身份的確認,并不像有些學者感性直觀認識的那樣僅僅代表了國家意志,其中一種重要性可能就是綜合了國家意志、學者研究成果,尤其是當?shù)馗刹咳罕姷哪軇有?。正是通過當?shù)馗刹咳罕姺e極性、能動性的發(fā)揮,由國家提供的民族身份確認的原則性、參考性依據(jù)才被具體落實為活生生的民族身份。

長陽個案表明,民族身份的確認,是一種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其中匯集了當?shù)鼗鶎痈刹亢腿罕姷募w智慧。它是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領導之下,以國家的有關文件為原則依據(j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范圍之內進行的,同時也是民族自治地方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的具體展現(xiàn)。它既是黨和各級政府包括學界群策群力的結果,也是當?shù)馗髯迦嗣袢罕娂w智慧的結晶。

長陽個案還表明,民族身份的確認,是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建立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實踐的重要內容和特色,為保障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基礎平臺。

[1]吳仕民主編.民族問題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23.

[2]秦和平.“56個民族的來歷”并非源于民族識別——關于族別調查的認識與思考[J].民族學刊,2013,(5).

[3]黃柏權.土家族田野調查回顧[J].民族研究,2002,(6):46-48.

[4]中共長陽縣委文件長發(fā)[1983]10號《關于建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請示》及中共長陽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長陽縣民族工作辦公室撰寫的附件《長陽縣土家族調查情況》。這里的幾點因素,即是根據(jù)這些文件進行的分析和總結.

[5]劉大一.在全縣組工會上關于干部民族成分核定工作的講話[Z].1984-08-27.

[6]中共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委員會,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長陽年鑒2011[M].三峽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79.

猜你喜歡
長陽民族區(qū)域核定
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理論范式
理解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社會主義的視角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邏輯
南京市煤電企業(yè)大氣污染物初始排污權核定方法比選研究
長陽“十三五”規(guī)劃若干重點問題的思考
湖北長陽“田家新屋”傳奇
湖北長陽一村莊“微信群”捐款救人
湖北五峰:民族區(qū)域自治30年實現(xiàn)『三級跳』
同飲清江水 共護母親河——首個“清江保護日”在長陽舉行
房地產(chǎn)開發(fā)企業(yè)的土地增值稅在什么情況下應當核定征收
西昌市| 岱山县| 比如县| 任丘市| 申扎县| 民县| 巴彦淖尔市| 青岛市| 镇沅| 恩施市| 灵武市| 金乡县| 阳城县| 商丘市| 金华市| 凭祥市| 保山市| 明光市| 公主岭市| 峡江县| 若羌县| 澎湖县| 商都县| 乌鲁木齐市| 浮山县| 晋宁县| 凯里市| 清新县| 射阳县| 和静县| 宁乡县| 兴安盟| 湘阴县| 乾安县| 龙川县| 永和县| 德化县| 望城县| 华蓥市| 三穗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