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永康
與 海子有關(guān)的話題
●文 何永康
看到一篇回憶海子的文章,說海子二十五年前在山海關(guān)臥軌自殺時,身邊只帶了四本書,其中之一就有我最近正在讀的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一時不禁唏噓,引發(fā)出良多感慨。
海子是1964年3月26日生人,前不久有一些民間紀念活動,紀念他誕生五十周年、辭世二十五周年。我和海子基本是同一時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寫詩的,但我們有許多的不同點:八九十年代,我在全國大小刊物發(fā)表了不少詩歌,而海子生前公開發(fā)表的詩歌卻寥寥可數(shù);海子雖然發(fā)表詩歌不多,但很有影響,這是他過人的才華和執(zhí)著的精神決定的,當然也與他非正常死亡產(chǎn)生的新聞效應不無關(guān)系,而我迄今仍然默默無聞;海子是少年大學生,讀名校(北大),又在名校(中國政法大學)任教,而我就沒正兒八經(jīng)坐過大學神圣的課堂……不過,最大的不同還是海子是真正的詩人,而我不過是詩歌殿堂的一個匆匆過客;海子永遠將自己定格在二十五歲,是永遠的青年詩人,而我已人過中年;海子在天國過著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幸福的日子”,而我一直在為俗事奔忙,并常常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生活的詞典里早就刪除了“幸福”和“春暖花開”等詞匯;海子在二十五年前就翻破了的《瓦爾登湖》,而我現(xiàn)在才開始初讀,晚了二十五年,起點就不一樣,也就可以這樣說,我今天視野的開闊度,或許海子當年就達到了。
當然,還有一點不同,就是海子早已故去,而我還茍活著。這,看似不重要,其實也還重要——這是一個人對生命的尊重、對人生的堅守、對命運的忍耐。
我常常在心里問:如果海子活到今天,該是何等模樣?
——繼續(xù)寫詩。
——早就不寫詩了,改寫小說、報告文學、名人傳記什么的,可以比詩歌更賺錢。偶然會讀一兩首詩,讀后搖頭不止。
——在網(wǎng)絡里寫作,博客點擊率很高。與網(wǎng)絡簽約成為“寫手”。
——與文學疏離,寫專業(yè)論文,評上了高級職稱,甚至于作了學術(shù)官員。
——基本不和文字打交道了。對數(shù)字更有感情。說起當年寫詩,嘴角有一絲自嘲:寫詩,多么幼稚可笑的事。
——提及曾經(jīng)打算自殺的事兒,一陣狂笑后,說,幸虧沒有兌現(xiàn),那不是自絕于人民,而是自絕于自己啊……
以上是我的臆測,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我絕無褻瀆和貶低海子的故意。
不可否認,海子的確是中國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但我側(cè)面了解和“認識”的海子,并不都像評論家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他的自殺,并不完全是一種精神升華和人格完善。家貧,幾個兄弟讀書自己無力資助;收入不高,僅一百余元,想辭職與朋友到海南去淘金(辦報),父親卻堅決反對;所教的專業(yè)變了,由自己比較喜歡的美學轉(zhuǎn)為不太喜歡的馬列理論;教研室沒有把評職稱的信息告訴他(因為他教齡太短),學校在昌平,離北京較遠,進城去見詩友(或許還有女友)不方便;興沖沖帶著詩稿到俺們詩歌大省四川,受到蜀中詩友的批評和不理解(或許還有冷遇),據(jù)說還有情路不順等等,諸多的不如意吧,不能不說是牽引他走上絕路的一個個誘因。我這樣說似乎是井蛙燕雀之見,但海子畢竟是常人(從他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人間煙火味還是很重的),必然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樂。也唯其如此,海子才會長期受到關(guān)注和喜愛,才會永遠地“活著”。
我不是研究者,但我建議研究者把海子自殺的原因做一個深入而比較準確的分析,不要語焉不詳,不要含糊其辭,不要為逝者諱,更不要無端臆測。做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今天仍有不少年輕人是喜歡海子的,我不希望他們盲目崇拜,更不愿意看到他們盲目仿效,以為詩人之死是浪漫蒂克的精神殉葬,或者是一次偉大而輝煌的浴火涅槃。其實,詩人首先是人,詩人的死亡(2014年似乎更多)原因往往是簡單的,也還有偶然的因素,且似乎都與詩歌沒有直接關(guān)系,因此,不必去拔高和附會,否則,詩人在地下會嘲笑你的。還有,就是請評論家別再說什么海子歷來就“崇尚死亡”的屁話。
不久前,盛傳一位網(wǎng)絡詩人自殺,賺了不少人的眼淚和擔憂,就有人開始憑空議論,說是追隨海子去了。我當時就說這是一個沒有海子也不需要海子的時代。果然后來又有人出來說,那詩人活得好好的。是啊,在今天的中國乃至世界,詩歌還沒有重要到需要用生命、尤其是年輕的生命去為它祭旗或筑壇的地步。
最后我要說,不宜把海子過分神秘化和另類化。那些把海子弄得神神叨叨的人,往往是在賣弄自己的私貨,是在海子那塊業(yè)已水豐土肥的地里種自己的莊稼,目的是借助海子的養(yǎng)分讓自己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