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鄺露行草書《舊作詩》卷考釋

2015-03-21 04:45:03
文化學刊 2015年10期
關(guān)鍵詞:詩卷書法

何 鋒

(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廣東 廣州 510075)

鄺露(1604-1650),初名瑞路,又名公露,字湛若,號海雪,因曾居羅浮山明福洞,稱明福洞主,又稱羅浮山人。廣東南海扶南堡大鎮(zhèn)鄉(xiāng)人。是明末清初嶺南地區(qū)著名詩人、書法家和抗清節(jié)烈之士。出身于書香世家,袓父彭齡,號鏡泉,明隆慶五年進士,官福建寧德縣知縣。父思浩,字漢熙,廩生,早逝。鄺露少負才名,13 歲考取諸生。崇禎七年甲戌(1634),因得罪縣令被削去文籍并棄家北游,足跡遍及吳、楚、燕、趙,羈旅五年始返嶺南。明清易代,受南明永歷朝封中書舍人,堅持抗清。順治七年庚寅(1650),清兵攻城,鄺露與諸將戮力死守十余月,終被清軍攻陷,鄺露從容就死,時年47 歲。著有《赤雅》《嶠雅》詩文集。

鄺露行草書《舊作詩》卷,現(xiàn)藏廣東省博物館。自1963 年購藏入館后,一直未予公開展出,鮮為人知,直到1988 年經(jīng)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鑒定為真跡,才于1996 年著錄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三》[1]和《廣東省博物館藏法書選集》[2]中。故1991 年出版的吳天任《鄺中秘湛若年譜》沒有收入。此詩卷不僅詩文書法俱佳,且有明確的書寫時間,是研究鄺露生平、詩藝和書法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因此,本文試就卷中所涉及的人物、詩文、書法的寫作背景等相關(guān)問題進行研究和考證。

一、寫作背景

詩卷為紙本,縱30 厘米,橫252 厘米。引首為萬經(jīng)(1659-1741,字授一,號九沙,浙江鄞縣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官編修)隸題“海宇襟懷”四字,款題“萬經(jīng)書”,下鈐朱文方印“甬東萬經(jīng)授一氏圖書”,右下角鈐朱文方印“掄才晉國校士黔南”。引首后有朱鶴年(1760-1834,字野云,江蘇泰州人,僑寓北京,善人物)摹鄺露半身像??铑}“鄺海雪先生像,丙午秋月后學朱鶴年敬摹”,下鈐印章漫漶不能辯明。像后為鄺露自書詩文,釋文如下。

清溪曲曲抱仙源,錦石虛疑翠黛存。云里玉 國環(huán)妃子井,綠蘿金谷美人邨?!赌奚选泛錾⑷A清舞,玉笛難招博白魂。最是劍門花落后,依稀如見墮樓恩。九凝如黛楚天分,水綠三湘雁倒聞。春曉玉臺開岳雪,月明銀殿蔚卿云。翠華想像湘君竹,龍馭迢遙古帝墳。何處匏笙將鳳曲,至今猶似詠《南薰》?!秴浅星铩?隋宮訪古惟衰柳,楚澤傷秋見落英。痛哭嗣宗千日醉,亂離王粲十年情。目窮沙界參龍象,手挽天河洗甲兵。五見梨花歸未得,故園聞(有)蟪蛄聲(詩卷原缺“有”字)。舊作數(shù)章,偶書呈曰旦社詞兄教正,時曰旦將廣鄭虔之學,苜盤余興,試為我定之。燈下草草,觀者幸得之筆墨之外也。戊子暮春,羅浮山人鄺露。

款后鈐“鄺露之印”和“鄺湛若”兩方白文小方印。因卷中有部分字體已漫漶不清,現(xiàn)據(jù)《嶠雅》原詩補上。

詩卷年款署“戊子暮春”,按鄺露的生卒年,“戊子”應(yīng)為清順治五年(1648),“暮春”指農(nóng)歷三月。翻開中國歷史,此年共有兩個年號,一為清順治五年,一為永歷二年(1648)。年號的并存,說明這一時期正是中國社會發(fā)生劇變,民族矛盾最為尖銳的時候。自甲申(1644)明清鼎革后,中國社會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反清復(fù)明斗爭。南明政權(quán)始自弘光,繼起隆武,而先后覆亡,至丙戌(1646)年十一月,紹武和永歷又相繼在廣州、肇慶即帝位。十二月,李成棟帶領(lǐng)清兵陷廣州,紹武帝自盡。由于害怕清軍進攻,永歷帝離開肇慶逃入廣西。丁亥(1647)正月,永歷帝到達梧州,又經(jīng)平樂府逃到桂林,后被安國公劉承胤劫到湖北武岡。八月,清軍攻陷武岡,劉承胤投降,永歷帝再度出逃,輾轉(zhuǎn)達柳州。鄺露《九日登風凰臺》[3]詩后附記:“丁亥之秋,奸雄蠭起,滔天之勢已成,晉鄭之依靡托,乘輿南幸,據(jù)半璧以待中興,戰(zhàn)則法孝陵之謨烈,守則嚴晉宋之封圍,用讬故老以風云。”所記就是這段時間發(fā)生的事情。考《嶠雅》和《鄺中秘湛若年譜》諸文獻,鄺露自丙戌十二月廣州城陷后至戊子暮春,除有丁亥之秋短暫出游金陵外,沒有離開過廣州,又據(jù)《兒母牽衣啼》[4]詩后自記云:“戊子暮春,饑饉薦降,黎民阻兵,作歌當泣”。知這段時間廣州饑荒,而詩卷中“苜盤余興”一句也證實了這一事件?!败俦P”指以苜蓿作盤,苜蓿草原為馬飼料,貧苦人家亦用以充饑,后“苜蓿盤[5]”用以形容生活貧苦。此處除用來暗喻自己外,也是當時廣州饑荒的真實寫照。由此也證實了這段時間鄺露仍在廣州。到了閏三月,原降清的廣東提督李成棟反清歸明,遣使赴廣西迎永歷帝回肇慶,鄺露受封中書舍人,才奔走于肇慶與廣州間。因此,該詩卷應(yīng)寫于廣州城內(nèi)。

詩卷是寫給將“廣鄭虔之學”的友人“曰旦詞兄”。鄭虔,字若齊,河南滎陽人,盛唐著名文學家、詩人、書畫家,一代通儒,其詩、書、畫被唐玄宗稱為“三絕”,曾任廣文館博士,因安史之亂受累被貶臺州(今浙江臺州)。當時的臺州遠離中原,文風未開,鄭虔到任后,興辦教育,并親自授課,教化臺州人,使之知禮義,臺州學風日盛,而鄭虔亦將他一生淵博的知識留在此處,被后人尊為臺郡文教始祖。而詩卷中謂曰旦“將廣鄭虔之學”,筆者認為應(yīng)包含兩層意思,一指“曰旦”有鄭虔一樣的學識;二指“曰旦”即將回鄉(xiāng),像鄭虔一樣,教書育人,更好地傳播鄭虔的學說。根據(jù)鄭虔對浙江的影響,“曰旦”極有可能是浙江人,而題引首的萬經(jīng)是浙江人就是很好的證明。查鄺露詩文,沒有提及與曰旦交往的情況,而據(jù)《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朱煥條目[6]載:“清,字曰旦,浙江縉云歲貢。生而穎異,應(yīng)試九冠諸軍。嘗參修邑志及仙居縣志,著大冶集、鏡心錄、史論、縉云名山志、括蒼山志、詩學參機、海宇奇觀等稿。又善畫梅,得揚補之筆意,著梅花鼓吹?!辈椤短幹莞尽罚?]和《縉云縣志》有傳,內(nèi)容較《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詳實,除與上述所載內(nèi)容一樣外,還謂:“嗜奇博古,為文多驚人句。周清源先生(字浣初,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由監(jiān)生舉博學鴻詞,授檢討,官工部侍郎)試括蒼作龍淵賦,大加稱賞。蕭山張邇可(名遠,浙江蕭山人,著《杜詩薈萃》)贈詩云:‘金石一時真擲地,光芒五夜欲沖天?!詳?shù)奇卒老場屋??滴醵∶?1687)歲貢……”[8]周清源與張遠都是明末清初人。從上述資料來看,朱煥不僅學識淵博,嗜奇博古,且能詩善畫,有名望,與鄭虔頗有相似之處,又是浙江人,其身份特征與詩卷中的“曰旦詞兄”比較接近。但筆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有限,還不能肯定朱煥就是詩卷中的曰旦詞兄,因為朱煥的生卒年及與鄺露交往等情況還有待考證。茲記錄于此,待日后有新的發(fā)現(xiàn)再行訂正。從目前存世的書跡來看,鄺露署年款的作品只有寫于順治二年乙酉(1645)的草書七言律詩軸(香港至樂樓藏)和此卷,筆者認為此卷極有可能是鄺露存世書法中最晚的一件作品,因鄺露完成此卷后二年(1650)就被清兵殺害,所以彌足珍貴。

二、詩文考釋

鄺露工于詩詞,有“曠世未易之才”的稱譽。他與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廣東番禺人,詩負盛名,抗清節(jié)烈之士)、陳邦彥(1678-1752,字令斌,號巖野,廣東順德人,抗清節(jié)烈之士)被稱之為“嶺南前三大家”,而三家之中,又以鄺露最為杰出。王士禎對鄺詩推崇備至,謂其詩開粵東詩派的先路。查此卷詩文,均收錄在《嶠雅》中,詩分三首,前兩首缺詩題,現(xiàn)據(jù)《嶠雅》補上,第一首為《蒼梧訪太真、綠珠遺跡》[9],起首句為清溪曲曲抱仙源。此詩是作者訪游蒼梧、綠羅、博白等地,從而勾起對玉環(huán)、綠珠兩位美人身世際遇的概嘆。其中“美人邨”“忽散”“花落后”和“依稀”等詞,《嶠雅》原作“懊儂村”“歘散”“秋雨后”和“花落”。考蒼梧,一作倉梧,指今湖南省南部,廣東省西北部及廣西省東北部廣大地區(qū)。[10]據(jù)《廣西通志》載,明代蒼梧縣屬梧州府(今梧州)。[11]楊妃井在容縣新墟里羊皮村,世傳為楊貴妃故里。楊貴妃名玉環(huán),容縣云里人。綠珠為晉代石崇的歌妓,其故里在博白縣西二十里之綠羅村,舊有井,名綠珠井,容縣和博白,明代時都隸屬梧州府。第二首為《莫邪關(guān)楚望》,[12]起首句為九凝如黛楚天分。此詩是作者在游覽莫邪關(guān)、銀殿山時,登高遠眺,遙望九疑山,想起舜帝和娥皇、女英二妃而作。其中“蔚卿云”和“古帝”等詞,《嶠雅》原作“郁卿云”和“帝子”??寄瓣P(guān)又稱鏌鎁關(guān),據(jù)《一統(tǒng)志》載,關(guān)在柳州府上林縣。銀殿,據(jù)《嶠雅》,詩后有作者自注:“銀殿山千峰造天,上出云氣,狀若宮室;下多巢民,卉衣木食,吹匏笙,自言帝虞之裔?!笨笺y殿山,即今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東北銀錠山。[13]第三首詩題為《吳楚感秋》[14],起首句為隋宮訪古惟衰柳。此詩寫作者羈旅五載,浪跡他鄉(xiāng),嘗盡了客子飄零之苦,表達了有家不能歸的惆悵心情及希望有志之士能力挽狂瀾,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情感?!秿拧吩婎}為《吳楚倦游》,《吳楚感秋》[15]為另外二首回文詩,內(nèi)容不同。詩中的“天河”“梨花”和“聞(有)”等詞,《嶠雅》原作“銀河”“梅花”和“頻有”??紖浅艆菄?、楚國的地域,指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和江浙一帶。隋宮,隋楊帝的行宮(今在揚州城西)。楚澤,楚地之澤,指洞庭湖。據(jù)黃灼耀先生考證,《嶠雅》從編輯成書到付梓,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即從永歷二年(1648)至永歷四年(1650),而在這段時間里,有十個月已經(jīng)是兵臨城下,鄺露參加守城,浴血奮戰(zhàn),已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專心于此書的編輯、??焙透惰?。[16]因此,書中出現(xiàn)一些與詩卷不一致之處,在情理之中。同時,鄺露雖然是寫舊作詩,但也會根據(jù)當時情況而加以修改,也是人之常情。

詩卷為鄺露45 歲時所書,卷中自題:“舊作數(shù)章,偶書呈曰旦社詞兄教正?!睋?jù)此,此三首詩與詩卷并非作于同一時間,考三首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據(jù)《嶠雅》收錄的《述征詩十首》序言云:“甲戌獻春,去親為客,塗登百粵,水宿三湘,得詩十首,貽諸同好,用達所屆。”[17]和《婆侯戲韻效宮體寄侍御梁仲玉》詩后鄺露自記云:“甲戌上元,跨馬值黃令公行幰,梁侍御請罪,弗釋。予亦曳裾長安,留滯維揚……”[18]以及薛始亨撰鄺秘書傳謂:“(鄺露)于是發(fā)軔蒼梧,度桂嶺,入楚,泛洞庭,出九江,東至于會稽,尋上金陵,北抵燕?!保?9]知鄺露在崇禎七年正月因忤縣令,被迫出走粵西,避地三湘。在廣西短暫停留后又再北游。其在廣西停留的時間沒有詳細記錄,但據(jù)其所作《君子有所思行》詩后自注云:“甲戌七月,客桐城,見世室之兼并,懼游民之煽亂……”[20]知鄺露于是年七月已抵安徽桐城。因此,在廣西時間約為是年的正月至六月間。時間自春到秋,應(yīng)不逾半歲。而《蒼梧訪太真、綠珠遺跡》和《莫邪關(guān)楚望》兩詩中提到的蒼梧、博白、容縣、綠羅、莫邪關(guān)、銀殿山等地,明代時均屬廣西所轄,亦是鄺露足跡所到之處。因此,兩詩應(yīng)寫于客廣西期間,時間約在甲戌年(1634)的正月至六月間。

《吳楚感秋》詩中有“五見梨花歸未得”一句,知作者在外已羈旅五年,從崇禎甲戌(1634)獻春出走粵西計起,五年應(yīng)是崇禎已卯年(1639)。此詩正是寫于是年秋天客吳楚途中。

三、書法藝術(shù)

鄺露除以詩名于世外,亦擅書法,且諸體皆備。從傳世的書跡來看,以楷書、行草書居多,楷書代表作有現(xiàn)藏廣東省博物館《袁崇煥督遼餞別圖詠》卷[21],書風端正透逸,有魏晉人遺韻;香港中文大學藏七言律詩軸,楷書中參入漢隸筆意,書出鐘繇,風貌獨特,被譽為“書中之龍象”。鄺露書法當以行草書最為出色,因為鄺露秉性不羈,氣質(zhì)浪漫,又多才多藝,而行草書的自由奔放、縱橫馳聘、連綿不斷,前后呼應(yīng)等特點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浪漫主義情懷和狂放不羈的豪爽性格。代表作有昭遠堂藏七言律詩扇面[22]和香港翰墨軒藏書杜甫秋興詩軸[23]。兩件書作行中帶草,筆意舒暢,跌宕自然。雖上追黃庭堅而有自己的面貌。由于史料記載的缺乏,現(xiàn)已無法全面了解鄺露早年學書的情況,只能從僅存的一首寫給明末著名書畫家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人,明萬歷進士)《詠草書勢答董宗伯思白》詩中略窺一二。詩云:“應(yīng)龍游卿云,首尾不一見??v橫馭六氣,出入乘萬變。天門儼威神,失衣纓瓊弁。草木待甲坼,鱗羽自聯(lián)串。鬼神任屈信,帝王迭興禪。神潛道斯升,時亢理必賤。勝境了莫追,過地豈再踐?永言體諸身,可以謝善卷。”[24]詩的前半篇詠草書的筆勢,謂草書應(yīng)如龍舞于云空,不露首尾,筆勢雖縱橫變化而不失威嚴莊重。后半篇寫學習書法時要注意的地方,謂別人達到的境界完全用不著去追隨,也不用拜善卷為師,只要潛心學習,融會貫通,有自己的風格,書法藝術(shù)就會提高。觀其現(xiàn)存的書法作品,從他的書法用筆、字體的點畫、體勢、章法來看,鄺露對學習、臨摹古人法書等應(yīng)該都下過一番苦功,能集眾家之長而有自己的面貌,其書與藝術(shù)追求是一致的。

詩卷錄自作七言律詩三首,融行書、草書于一體,用筆恣肆而不受約束,豪邁奔放而不失嚴謹,實為作者盛年力作,在其存世作品中亦不多見。觀其行筆,起首較為緩慢,往后筆速越來越快,如風云雷雨,變化無窮。雖不刻意求整齊,但講究書法的整體美,行與行之間疏朗空闊卻無松散感,字與字之間大小錯落,斷續(xù)相連卻無緊迫感,特別是對“舞、劍、倒、竹、聲”等字末筆拖長的處理,使書法更富于變化、多彩多姿。墨色濃淡相宜,頓挫有致,前呼后應(yīng),又使書法極具韻律美。此書雖集宋元諸家之長而能有自己的面貌,心隨手寫,筆意洞達,一氣呵成,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嫻熟的書法技巧和追求自由奔放、無拘無束,抒發(fā)性靈的藝術(shù)境界。

鄺露書法作品一直為人所推崇,這主要得益于他多方面的文化藝術(shù)修養(yǎng)。他擅詩詞、駢文、音樂,又通曉兵法和騎射,正由于有如此廣博的學識和扎實的書法功底,使他在書法領(lǐng)域如魚得水,收發(fā)自如??上в⒛暝缡?,如假以時日,他的書法造詣對后世的影響應(yīng)當會更深遠。

[1]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42-143.

[2]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藏法書選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00-101.

[4][16][20]明鄺露.嶠雅(卷一)[M].楊明新,注釋.黃灼耀,校點.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71.3-4.37.

[3][9][12][14][15]明鄺露.嶠雅(卷六)[M].楊明新,注釋.黃灼耀,校點.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13.317.319.322.330.

[5]趙應(yīng)鐸. 中國典故大辭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637.

[6]俞劍華. 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6.220.

[7][清]潘紹詒,周榮椿.處州府志(卷十七、卷二十一)[M]. 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589.756-757.

[8][清]何乃容,潘樹棠.縉云縣志(卷八)[M]. 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935.

[10][13]魏嵩山.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500.1030.

[11][清]謝啟昆,胡虔.廣西通志[M].廣西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點校.南寧:廣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8.254-255.

[17][18][24][明]鄺露. 嶠雅(卷二)[M]. 楊明新,注釋.黃灼耀,校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58.99.128.

[19]梁鑒江. 鄺露詩選[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171.

[21][22]林亞杰.廣東歷代書法圖錄·明清廣東法書[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141-142.151.

[23]廣東歷代書法展覽組委會.廣東歷代書法展覽精品集[M].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4.40.

猜你喜歡
詩卷書法
宋 蘇軾 行書榿木詩卷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明 文震孟 行書甲子除夕詩卷
中國書法(2023年7期)2023-09-14 09:59:45
明 金琮 行書詩卷
中國書法(2023年6期)2023-07-25 13:25:21
宋 歐陽修 行書譜圖序稿并詩卷
中國書法(2023年2期)2023-07-17 05:59:33
書法篇
大理文化(2022年8期)2022-09-27 13:38:02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石榴花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德令哈市| 黄冈市| 高要市| 株洲县| 古田县| 哈密市| 旬邑县| 延津县| 太原市| 子洲县| 库车县| 平山县| 太仆寺旗| 赤壁市| 清水县| 肇东市| 沾化县| 沅陵县| 茌平县| 湘潭市| 汶上县| 老河口市| 若尔盖县| 喀喇| 岐山县| 自贡市| 莱州市| 邳州市| 锦州市| 赤水市| 常州市| 苍溪县| 大悟县| 红河县| 普洱| 修水县| 独山县| 合阳县| 伊宁县| 霸州市|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