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萊克早期作品中的多樣化視角
王李
(阜陽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安徽阜陽236000)
摘要: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的早期作品《天真與經(jīng)驗之歌》是復(fù)雜思想與簡單表述的完美結(jié)合,其中多樣化視角的寫作手法的運用賦予詩歌以多層次的解讀空間。來自不同階層的話語人直抒胸臆,卻又各有其局限性,詩人只作為隱含作者客觀存在,在戲劇化的場景中向讀者展現(xiàn)人類靈魂的多面性。
關(guān)鍵詞:《天真和經(jīng)驗之歌》;視角;隱含作者;浪漫主義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37~1827),一個多重性格的天才,才華橫溢藝術(shù)家,同時也是英國浪漫主義的先驅(qū)。他濃厚的宗教意識,超長的藝術(shù)天分和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成為其作品無盡的源泉。他為英國詩歌,尤其是浪漫主義時期的詩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布萊克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天真和經(jīng)驗之歌》。這部詩集由上冊《天真之歌》和下冊《經(jīng)驗之歌》兩部分構(gòu)成,其宗旨是“展示人類靈魂的兩個對立面”——“天真”指的是人類純潔的孩童時期,而“經(jīng)驗”所指的是在教堂、國家和統(tǒng)治階級的壓力下人類由于恐懼,被政治腐朽侵蝕而喪失了童真。兩冊詩集中很多詩歌基于都是同一題材兩個對立面的,它們相互映襯,猶如反射世人百態(tài)的雙面鏡。
布萊克在這些詩歌里把復(fù)雜的思想與簡單的表述結(jié)合起來,讀起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讀后卻回味悠長。究其原因,則是因為他很少在詩歌中直接表達詩人自己詩意化的觀點,而是通過一個具體的說話人的聲音來表達,這些人大部分來自社會底層各行各業(yè),有牧童,孤兒,黑人,掃煙囪的孩子等等,說話通俗直白,直抒胸臆。作為詩歌的隱含作者,他巧妙地安排這些多樣化的視角,借他們之口成功地達成了自己展示人類靈魂對立面的目的。本文旨在解讀《天真和經(jīng)驗之歌》中多樣化視角并對其分類進行探討。
在敘事語篇中,“視角”可定義為“在敘事者的話語現(xiàn)實中嵌入主體(人物)的視點”(Jose Sanders &Gisela Redeker,1996:291)?!短煺婧徒?jīng)驗之歌》中大部分詩歌都有戲劇化的話語模式,在這些獨白或?qū)υ捴胁煌脑捳Z人從自己的視角來表達帶有強烈主體觀點的情緒。然而,出于不同的情景和主題表達的需要,這些不同視角的話語模式又各有不同??偟膩碚f,本詩集中的多樣化視角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戲劇獨白視角,這一視角在本詩集中采用得最多,如《蒼蠅》,《倫敦》,《羔羊》等,也是浪漫主義詩歌中常見的視角。戲劇獨白的每一首詩中都有一個明確的第一人稱說話人。他并不是詩人本人,卻擁有著獨立的人格并有著明確的傾訴對象。說話人直接表露內(nèi)心的想法,感情的表達也自然有力。這一類視角的顯著特點就是客觀化和戲劇化。詩人似乎是在完整記錄在特定的情景背景下說話人的聲音,表面上不做任何評價。以上冊《天真之歌》里的《掃煙囪的人》為例。該詩由一個年幼天真的聲音在向讀者描繪自己的掃煙囪生涯。在小孩子的描述里,被親生父親賣掉,剃光頭發(fā),在黑色的棺材里睡覺,半夜就得起床等等令人心碎的虐待都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似乎這些遭遇都是合理的正常的,甚至在他們心里還是對生活充滿熱愛和希望的,相信上帝和天使可以愛護他們。
And the Angel told Tom, if he’d be a good boy,
He’d have God for his father, and never want joy.
然而,這類視角并不代表詩人的視角,詩人作為詩歌的隱含作者,精心設(shè)計戲劇化的場景,選擇合適的說話人視角,其目的就是擴展詩歌的解讀空間,于淺顯處入手,展示說話人的心理歷程和思想局限性,起到剖析人性的目的。還是以這首詩為例,從掃煙囪的孩子這個不諳世事天真單純被宗教麻痹愚弄的視角來看生活和社會,明顯缺乏對社會不公的認(rèn)識。孩子們簡單地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獲得上帝的佑護,擁有應(yīng)得的幸福,布萊克刻意展示的孩子視角的局限性,結(jié)合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足以令任何一個成年有閱歷的讀者不禁唏噓,并對壓榨孩子的社會體制和愚弄心靈的宗教感到出離憤怒。
浪漫主義詩歌著重個體的情感,強調(diào)個人性格的塑造并揭示內(nèi)心世界的活動,因而戲劇獨白在十八世紀(jì)末到十九世紀(jì)初的英國詩歌中得到廣泛使用?!袄寺髁x時期的戲劇獨白詩多于以往的任何一個時期”(肖明翰2004:37)
第二類是對話詩歌,即針對一個話題,兩個說話人從兩個不同的視角進行對話。雙方的話語是互為交織的,每一方由于自身視角的局限性都代表大相徑庭的一種心態(tài)。采用這種視角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向讀者更好地展現(xiàn)對立的觀點。然而與戲劇獨白不同的是,由于對詩歌表達和理解的要求較高,這種寫作手法在英國詩歌中很少見。在這一類詩歌中,詩人必須熟悉兩種視角的心理,了解雙方的性格,生活背景和動機,也應(yīng)避免人物刻畫太過于夸張。其次,他必須選擇具有兩面性的平臺以供雙方視角充分發(fā)揮,譬如對愛與恨,生與死,問與答不同的理解。作為一個天才詩人,布萊克嫻熟運用這一手法成功地為展現(xiàn)人類靈魂的兩面性的寫作目的服務(wù),絲毫沒有雕琢的痕跡。
本詩集中有三首對話詩歌:《嬰兒的歡樂》,《保姆的歌》和《泥塊和小石子》。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泥塊和小石子》。這首詩記錄了一塊被牲口踐踏的泥和小溪里的石子的對話,折射出不同的人對于愛這個最基本概念的不同理解:一個把愛看成
是無私奉獻:
“Love seeketh not itself to please.
Nor for itself hath any care,
But for another gives its ease,
And builds a Heaven in Hell’s despair.”
另一個則將愛理解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占有:
“Love seeth only Self to please,
To bind another to its delight,
Joys in another’s loss of ease,
And builds a Hell in Heaven’s despite.”
詩人僅僅陳述相遇雙方的對話,沒有多著一句自己的主觀評判,留給讀者去考量這兩種愛情觀念的是非對錯。表面上似乎泥塊單純無私的愛情觀是正確的,石子那種貪婪自私的觀念有違常情,但是詩人用“trodden with the cattle’s feet”來描繪無私者的痛苦處境,自私世故者卻得以在一邊享受。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兩相對比,單純的視角顯得如此愚蠢,如不轉(zhuǎn)變觀念審時度勢,遲早會像泥塊一樣消亡,借助這樣兩種思想意識的碰撞,詩人告訴讀者:在冷酷的社會環(huán)境下,天真無處安身。
最后一組是復(fù)合視角,即通過第一人稱的視角來陳述一段對話,從而形成視角的轉(zhuǎn)移,完善戲劇性的詩歌背景,換句話說,是戲劇獨白中的對話?!短煺嬷琛分械摹兑浴罚秹簟?,和《經(jīng)驗之歌》中的《掃煙囪的人》屬于這一類。以《掃煙囪的人》為例,這首詩是描述一個旁觀者的眼中掃煙囪的孩子的悲慘處境。這個旁觀者也只是普通人,他所見到的孩子已經(jīng)被摧殘至不成人形,毫無人的尊嚴(yán)和人性而言,只能說是“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發(fā)出的聲音在他聽來也只是無意義的哀嚎。而在他與孩子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是有獨立思想的,他們比旁觀者更深刻地明白自己痛苦的來源就是吃人的社會和宗教。但是孩子始終是孩子,他們無力也沒有膽量與之抗?fàn)?,只能苦苦掙扎。詩中的兩個視角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擺脫不了自身思想意識的桎梏。
與以上兩種視角相比,這一種復(fù)合視角為詩歌主題添加了更多可供解讀的層次。讀者所見不僅僅是說話人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包括說話人眼中的另一說話人的言行。然而第一說話人的視角并不是全能的,所以他的陳述帶有強烈主觀性,而隱含作者在作為旁觀者冷靜記錄的同時也故意表現(xiàn)這些局限性。這類詩歌要求讀者更多地從心理和社會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詩人的寫作意圖。
在早期作品中,布萊克和大多數(shù)浪漫主義詩人一樣,重視原始樸素的人性,認(rèn)為最純真的情感和想象是最接近自然的,因而從不在作品中教導(dǎo)人們應(yīng)該如何去做,而總是與這些視角保持客觀的距離。作為詩歌的隱含作者,他重視各個視角的獨立人格,并巧妙地安排這些視角來剖析人類靈魂的多面,有意展示出人性的不完美,毫無保留地表現(xiàn)不同群體人物思想的局限性,用語言描繪出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過程,以達成自己揭示人類靈魂完整對立面的目的??梢哉f,作為一個革命性的藝術(shù)家,布萊克的創(chuàng)作目的不僅僅是要挑戰(zhàn)當(dāng)時的社會體制,還要挑戰(zhàn)藏在體制背后的矛盾的人性。另外,從心理學(xué)角度來說,雖然布萊克的詩歌是對普通人心路歷程的模仿性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但是已經(jīng)無意間帶有一些原始樸素的認(rèn)知心理學(xué)和精神分析色彩,這一亮點在當(dāng)時的詩歌中是少見的,具有先鋒實驗的性質(zhì)。就其歷史性,威廉?布萊克很明顯走在時代的前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也無愧于今日的榮譽。
參考文獻:
[1]Blake,William. The Selected Poems of William Blake [J]. Hertfordshire:The Wordsworth Poetry Library,1994.
[2]陳兵.戲劇獨白詩中的說話人——以丁尼生、勃郎寧和艾略特的詩作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5.72-75.
[3]龔培培.戲劇性獨白中的話語世界[J].科技信息,2007.154-158.
[4]Sanders,Jose &Gisela Redeker. Perspective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eech and thought in narrative discourse [A].InSpaces,Worlds, and Grammar [C].Ed.Gilles Fauconnier &Eve Sweeter.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6.
[5]肖明翰.英美文學(xué)中的戲劇性獨白傳統(tǒng)[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4.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