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東慧 陳娟 余婷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體育教學模式是溝通體育教學理論與體育教育實踐的橋梁,在整個體育教學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美體育教學模式在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及評價體系上存在不小差異,各具的特色。加強二者的比較研究,有利于正確認識當前中美體育教學模式,進而為優(yōu)化我國體育教學模式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體育教學模式 中國 美國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有教學活動開始,教學模式就隨之而生。17世紀夸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逐步得以推行,在西方首次出現(xiàn)了“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核心的教學模式,這是教學史上的一大進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過于強調(diào)灌輸,忽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實用主義教學模式應運而生。19世紀20年代,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得到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推動了教學模式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20世紀50年代,實用主義教學模式由于缺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功利性太強而受到了冷落,系統(tǒng)、完整、現(xiàn)代意義上的教學模式終于得以出現(xiàn)。體育教學模式是教學模式縱深發(fā)展的具體化,是完整意義上教學模式的重要分支,對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巨大促進作用。了解體育教學模式的內(nèi)涵及特點,是我們對中美體育教學模式探討的起點。只有我們對體育教學模式有更為深入、全面的理解,方能在更深層次上對中美體育教育模式進行比較研究。
一、體育教學模式的內(nèi)涵及特點
教學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在特定教學觀念及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逐步形成、發(fā)展、完善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育教學活動框架和程序總和。由此,我們可以將體育教學模式歸納為:在一個國家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及現(xiàn)有教學理論基礎上,形成的體育教學管理結構和活動程序的綜合[1]。體育教學模式主要由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及評價體系四大部分組成。首先,指導思想。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即教育教學部門在開展體育教學工作時,所必須依照的方略性、原則性的思想觀念,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導向性作用;其次,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教育教學要達到的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質量等方面的要求,是指導思想的具體化。再次,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就是為了實現(xiàn)既定教學目標,應該遵循的邏輯步驟、教學方法等,是教學模式的主體與核心。最后,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指在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手段,對已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及教學結果進行科學判定,以檢驗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應達程度的方法體系,在教學模式中起著反饋、評估的重大作用。
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及評價體系四者構成了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核,賦予了體育教學模式以下四個特點:一是,指向性特點。體育教學模式的確定,需要以教學目標為指向,要在體育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開展體育教學工作。一切的體育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著體育教學目標來進行,這便賦予了體育教學模式強烈的指向性特征;二是,操作性特點。體育教學模式是具體化、可操作化的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其規(guī)范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等,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有章可循;三是,穩(wěn)定性特點。體育教學模式是在長期大量實踐經(jīng)驗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特定社會、特定教學觀念的產(chǎn)物,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普遍的參考作用,因此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特征;四是,發(fā)展性特點。體育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性主要表現(xiàn)為,體育教學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社會、經(jīng)濟、科技的發(fā)展進步不斷變化,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是一個不斷豐富完善的發(fā)展過程。
二、中美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
體育教學模式在中國與美國之間不盡相同,主要表現(xiàn)在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及評價體系四大方面。
(一)指導思想的比較
由于中美兩國的教育制度、社會意識形態(tài)及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在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上也顯示出了巨大的差異。美國是分權制國家,教育由各個州市分級管理,各個州市有權決定教學指導思想及教育方針,其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課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校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國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在國家的要求,向學生傳授身體運動及其保健知識,增強學生體質,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從比較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美國體育教學高度重視“學生中心”,我國體育教學著重強調(diào)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
(二)教學目標的比較
美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其教育決策委員會在《學校體育運動——問題和政策》中,明確提出了體育教學的目標,即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大綱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幫助學生具備團結合作和進取競爭精神,以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2]。我國體育教學的目標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各個課程有著各自的特色目標。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供了課程總目標,規(guī)定了五個領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并根據(jù)五個領域目標,結合內(nèi)容目標提出了六個水平的教學內(nèi)容標準,從而構建了總目標、具體目標與內(nèi)容標準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3]。
(三)操作程序比較
體育教學操作程序主要由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兩個部分組成。在課程設置上,以美國高校為例,各個州市自行修訂教學大綱、課程大綱,大部分學校實行兩年體育必修與兩年體育選修相結合。此外,在課程設置上,除了讓學生學習體育技能外,還開設諸如購買、保養(yǎng)、維修體育設施等常識性課程。我國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上,多開設具體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籃球、足球等,常識性課程較少。教學方法是操作程序的核心部分。美國體育教學方法有社會責任教學法、學科聯(lián)合教學法等。社會責任教學法由海爾森提出,即要通過吸引學生參加社會體育活動,改變學生行為模式,使學生成為對社會由責任心的公民。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有下定義、交流、體驗、反省、行動、指導、歸納八大環(huán)節(jié)[4]。學科聯(lián)合教學法簡而言之就是,要把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有機結合,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起探討體育教學規(guī)律,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國體育教學法有“一體化型”教學法等?!耙惑w化型”教學法即“課內(nèi)外一體化型”的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我國目前高校常用的體育教學法之一?!耙惑w化型”教學法在課內(nèi)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課外部分則以學生為中學、教師為輔導。
(四)評價方法比較
教學評價是檢驗體育教學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美兩國在評價目的、評價內(nèi)容及評價方法上都有著各自的特色。評價目的上,美國測重評價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以為教師今后教學計劃的完善提供參考,同時,還評價學生在合作學習、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改變。我國體育教學評價重點在于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學生學習中的過程等。評價內(nèi)容上,美國體育教學主要評價與體育相關概念的認知及體能兩大方面,我國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學生學習表現(xiàn)、情意表現(xiàn)等。評價方法上,美國常用紙筆測驗、現(xiàn)實評價、表現(xiàn)評價法,我國常用測驗法、觀察法等。
綜上所述,中美兩國體育教學模式在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操作程序、評價體系上都各具特色。我們要全面認知中美各方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缺點,以做到“美為中用”,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新建.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構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4):51-52.
[2] 張學亮.美、日、俄與中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比較[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9):189-200.
[3] 夏錦陽.中美體育教學意識的差別與反思——基于一次中美體育教學交流活動[J].體育教學.2010(5):24-25.
[4] 張兆斌,竇曉寧.中美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10):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