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莫法特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到2020年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可能達到200輛。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qū),汽車市場的增長前景似乎都很不妙。在美國,汽車銷售開始回歸正?;母鼡Q需求水平,這意味著增長放緩。在歐洲,經濟復蘇的斷斷續(xù)續(xù)妨礙了汽車銷售增長。我們認為,中國市場的格局有所不同。盡管近期中國GDP增長放緩以及消費者信心下滑引起了擔憂,但我們仍看好中國汽車銷售的長期增長前景。
2005年至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一段快速增長期,六年中銷量增長近6倍,從2004年的250萬輛增至2010年的1375萬輛。自那以來,這一史無前例的3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已放慢至約9%,但2013年銷量接近1800萬輛的中國,已經超越美國和西歐,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目前中國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年增長率為10%至15%,這使得汽車日益成為消費得起的商品。收入上升加上車價可承受,應該會推動汽車普及率發(fā)生一次調整。目前,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僅為71輛,這與千人保有量達到600至800輛的更富有的發(fā)達國家,以及千人保有量達到180至200輛的泰國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相比相形見絀。
如果我們對比分析韓國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末期由新興經濟體轉型為發(fā)達經濟體的情形,以及相應的汽車保有量變化,并據(jù)此預測中國市場的潛在增長,到2020年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可能達到大約200輛。
就中國汽車市場的機遇而言,另一個令人激動的因素是購車貸款的加速增長。盡管很難取得確切數(shù)據(jù),但根據(jù)我們的研究,在以往年份里,貸款購車量約占汽車總銷量的5%至10%。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貸款購車量出現(xiàn)了快速上升,這一趨勢在整個2014年加速,目前占總銷量的比例大約介于15%至25%。
這一比例仍有大幅上升的空間,未來可能會升至60%以上。汽車廠商正在中國擴張其信貸分支機構,以支持該趨勢的發(fā)展。我們相信,該趨勢為加速需求增長提供了一個重大機遇,可能使汽車銷量增速進一步提高。
當然,中國汽車市場也不是沒有風險。作為一個仍在發(fā)展的市場,中國汽車業(yè)還沒有為更換需求打造好足夠大的基數(shù)——這意味著,隨著汽車需求大幅波動,任何商業(yè)周期沖擊都可能被放大。
令人更樂觀的是,汽車內飾的增長潛力是支撐中國前景的又一因素。中國汽車消費者對高級功能或更高檔“內飾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愿意為此付費。這可能大幅縮短安全設備與電子系統(tǒng)的接受曲線。美國和歐洲花了20至30年才達到的安裝率,在中國將很可能只花5至10年就能達到。
此外,更多的安全與電子功能開始變成標準配置,我們認為,在中國汽車市場,汽車內飾有望在銷量增長以外推動大約3%至8%的有機增長。
目前汽車供應商處于有利地位,可受益于中國汽車銷量與內飾雙雙增長的趨勢。它們大部分產品使用的是現(xiàn)成的歐美技術,基本不需要額外的工程設計或研發(fā),從而帶來相當可觀的利潤率。另外,由于汽車供應商在多個品牌、汽車和產品周期上進行擴張,通過投資于它們獲得該行業(yè)的敞口,有助于分散“原始設備制造商”(OEM)或品牌集中度風險。
盡管我們認為,多數(shù)全球汽車供應商股價目前看來估值恰當,但其中在中國業(yè)務規(guī)模較大的幾家,其增長潛力可能尚未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