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凱,段全偉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
北獅規(guī)定套路中主觀感覺疲勞程度與心率變化的研究
姜 凱,段全偉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目的:分析北獅規(guī)定套路運動訓練中主觀感覺疲勞程度與心率變化特征,為科學訓練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北京體育大學4名優(yōu)秀男子舞獅運動員參與測試,分三次演練整套北獅規(guī)定套路,間隔時間為兩天,取平均值。結果:北獅規(guī)定套路演練過程中,獅頭運動員心率和主觀感覺疲勞程度均高于獅尾運動員;運動后恢復期,獅尾運動員心率恢復速度快于獅頭;運動員在演練過程中主觀感覺疲勞程度與心率變化是一致的。結論:獅頭運動員的運動強度高于獅尾運動員,獅尾運動員心血管機能強于獅頭運動員,可以通過主觀疲勞程度預測運動員心率。
北獅;規(guī)定套路;RPE;心率;獅頭;獅尾
作為民間娛樂體育活動,舞獅在我國得到了全面繼承并發(fā)展成為一項以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為主導的,集舞獅、武術、技巧等為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1]。近年來,國家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項目的挖掘與整理,促使舞獅運動逐漸從民間節(jié)日慶典活動等文化表現(xiàn)形式發(fā)展成為一項全民健身的體育競賽項目,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將其引入學校課程之中。2007年,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在創(chuàng)編第二套動作的時候,從競技北獅運動的“難”和“美”特征入手,對整套動作內容進行了更為合理的編排。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主題,緊密結合競賽規(guī)則,重視北獅神、形表現(xiàn)形式,刪減個別難度動作,充實具有北獅技術風格的典型動作,縮短演練時間,加快節(jié)奏,增加整套運動強度,充分體現(xiàn)了北獅運動的風格[2]。
在舞獅教學訓練中,激烈的肌肉活動給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帶來一定的生理負荷,引起各種生理機能一定程度的變化[3]。內在機能的改變必然會引起機體相應外在的、可測量的變化。主觀感覺疲勞(RPE)、心率作為評價和調控訓練強度的有效方法,在運動訓練和體育健身領域的應用研究不斷發(fā)展。然而,關于如何使用心率指標與運動員主觀疲勞程度的關系對北獅規(guī)定套路演練進行監(jiān)測,目前未見相關報道和研究。
本研究以北京體育大學龍獅隊4名優(yōu)秀隊員為測試對象,通過北獅第二套規(guī)定套路演練,對訓練比賽中北獅運動員心率(生理指標)與RPE(心理指標)兩項指標進行測試,并對不同位置北獅運動員運動中各階段心率與RPE相關性情況進行回歸方程,探討在北獅項目中利用RPE作為評定運動負荷強度指標預測運動員心率的可行性,為各運動隊更好地教學和訓練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
1.1 研究對象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N=4)
注:BMI在18.5—23.9之間為正常范圍。
本文以北獅規(guī)定套路演練過程中運動員的主觀感覺疲勞程度(RPE)與心率變化特征為研究對象。具體測試對象是從北京體育大學龍獅隊隊員中挑選的4名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兩組受試者年齡基本一致。獅尾身高、體重、BMI指標都略高于獅頭,但是兩組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兩組受試者運動背景一致,均無醫(yī)學病史(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目的與內容,通過檢索中國知網、查閱書刊報紙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和研究成果,對與本研究有關的大量資料進行詳細的檢索、研究和分析。借鑒學習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作為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
1.2.2 測試法
1.2.2.1 測試程序和運動試驗內容
測試研究之前調查年齡,測試身高、體重、BMI等基本指標,調查本人及家族心血管疾病情況、運動經歷,填寫運動風險評估(PAR-Q問卷),以保證運動的安全性。向受試者介紹測試程序和Gunnar Borg’s 6-20RPE等級量表的使用方法,告知受試者測試前48 h不得參加劇烈運動等注意事項,征得受試者同意并簽訂協(xié)議書。在測試期間,受試者需完成北獅第二套規(guī)定套路的整套演練,運動時間為8 min,每次間隔48 h,共3次。
1.2.2.2 監(jiān)測指標及監(jiān)測方法
(1)形態(tài)學指標:身高、體重為基本指標,BMI為派生指標。
(2)生理機能監(jiān)測指標。HR監(jiān)測指標:采集安靜狀態(tài)下心率值;運動開始后,每間隔2 min記錄心率值;運動結束后恢復10 min,在此期間讓受試者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持續(xù)靜坐休息,每隔2 min記錄運動后恢復期心率。數(shù)據(jù)使用Polar遙測心率表監(jiān)測。 RPE監(jiān)測指標:運動開始后,每間隔2 min讓4名受試者根據(jù)自身的舒服程度或疲勞程度分別在主觀體力感覺等級量表上指出相對應的等級數(shù),作為當時的主觀體力感覺程度。
(3)主要儀器:秒表(天福PC2810)、主觀體力感覺等級量表(Gunnar Borg,1998)、遙測心率監(jiān)控表(Polar RCX5)、身高體重計(香山,EB9005L)、記錄表。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2.1 不同運動階段各項指標的變化
2.1.1 不同運動階段 HR監(jiān)控結果
心率是反映體內代謝較靈敏的生理指標,以其實用性、及時性、易測性、無創(chuàng)傷等特點廣泛運用于運動訓練實踐[4]。心率能夠準確、及時地反映運動強度的變化情況,有助于將機體所承受的負荷量度控制于一定范圍,可以作為檢測運動中運動強度的有效指標[5]。有研究指出,運動員在其運動后恢復期(10 min),HR會高于運動前安靜狀態(tài)時的HR水平 ,若此HR差值保持在0至25次/min以內,我們可視為其HR已基本恢復至安靜水平。根據(jù)已有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認為兩組 HR基本恢復到安靜水平(表2)。
表2 受試者安靜、運動中及運動后各階段 HR 變化的情況(N=4)
2.1.1.1 運動員整套演練心率變化特征及分析
整套演練當中,運動員在前兩分鐘內心率存在明顯上升趨勢,隨后心率則保持相對穩(wěn)定且緩慢上升的狀態(tài)直至整個套路結束。北獅從演練開始到2 min的時間內,兩對北獅在地面做高舉、騰躍等大幅度動作,強度持續(xù)上升,心率驟然增加為160次/min左右;2 min到4 min的時間內,兩對北獅在地面上通過外部形態(tài)和姿勢動作展示北獅的喜、怒、哀、樂等神態(tài),但動作連接十分緊湊,所以運動強度也在緩慢增大,心率保持在170次/min左右;4 min到6 min時,由于運動員已經適應了整個套路的強度,心率不再驟然上升,地面動作全部結束,兩對北獅開始進行高臺演練,動作十分緊湊,難度增大,心率保持在175次/min左右;6 min到結束,動作演練從高臺過渡到平地,動作多以跳躍翻轉為主,運動強度仍然保持較高水平,運動員心率基本維持在185次/min左右。運動后恢復期(10 min)北獅運動員心率逐漸降低至85次/min左右,基本恢復到安靜水平(圖1)。
根據(jù)田野《運動生理學高級教程》“最大心率=220-年齡”計算,本次實驗受試運動員的最大心率可達到197次/min。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北獅運動員演練一套完整規(guī)定套路的心率波動范圍為120—185次/ min,這一心率所代表的運動強度對運動員各系統(tǒng)機能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圖1 受試者安靜、運動中及運動后各階段HR 變化的情況 (N=4)
2.1.1.2 不同位置運動員整套演練心率變化特征及分析
在北獅規(guī)定套路整套演練當中,獅頭運動員的心率始終比獅尾運動員高。從演練開始到2 min,運動員心率驟然超過了150 次/min,因為在此時間里運動員演練由小幅度低強度向推舉、提拉和擺動等大強度動作過渡。2 min到8 min,獅頭運動員與獅尾運動員的心率都處于上升的階段。獅頭運動員心率變化曲線較平滑且一直處于上升狀態(tài)(運動員對套路演練的運動強度已經適應,且動作是不間斷的,運動強度逐漸增加);獅尾運動員心率變化曲線則呈波浪式上升(運動員的前后動作之間有間歇,使得運動員有機會放松身體、調整呼吸頻率和深度,為下一個動作做準備,心率出現(xiàn)波動,但動作強度仍然很大)。獅頭運動員心率基本維持在190次/min左右,獅尾運動員心率基本維持在185次/min左右。運動后恢復期(10 min),獅頭運動員心率逐漸降低至85次/min左右,基本恢復到安靜水平,獅尾運動員心率逐漸降低至80次/min左右,基本恢復到安靜水平(圖2)。
在北獅規(guī)定套路的整套演練當中,獅頭、獅尾位置運動員的動作類型不同。前者側重于塑造活靈活現(xiàn)的獅子形象,主體意識性較強且動作主要涉及深蹲跳起、騰躍和擺動[6];而后者側重于表現(xiàn)獅型,強調與獅頭的配合,動作主要是推舉、提拉和擺動。北獅套路演練中,獅頭、獅尾運動員動作類型、表現(xiàn)特點的差異必然導致運動強度不同。以運動心率作為運動強度衡量指標,證明獅頭運動員的運動強度要大于獅尾運動員。但恢復期(10 min)獅尾運動員心率恢復速率快于獅頭運動員,提示獅尾運動員的心血管機能較獅頭運動員強。對于導致此種現(xiàn)象的具體原因,需進一步進行研究。
圖2 不同位置北獅運動員安靜、運動中及運動后各階段 HR 變化的情況(N=4)
2.1.2 不同運動階段RPE監(jiān)控結果
2.1.2.1 運動員整套演練RPE變化特征及分析
表3 受試者運動中各階段RPE變化的情況 (N=4)
圖3 受試者運動中各階段RPE變化的情況 (N=4)
RPE是指人在進行激烈運動時,個體對自身疲勞度的整體感受做出的主觀性評價[7]。其理論依據(jù)是源于人體對用力的感知,這種感知能較為確切地反映出自身對運動量刺激的忍耐程度,即人體主觀感覺疲勞的程度。人體對運動強度的感受是一種總體和全面的復雜感覺,來源于神經肌肉、關節(jié)和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各種信號,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后進行整合,伴隨運動帶來的痛苦感受,使強度感覺轉變?yōu)樯硇睦淼木C合反應[8]。
安靜時,運動員RPE均為最低6分。整套演練當中,隨著時間的延長,運動員的RPE值逐漸增大,即保持在一個平穩(wěn)、微微波動上升的狀態(tài)下直至演練結束。結束時,運動員的RPE值達到19,即非常費力(表3、圖3)。
2.1.2.2 不同位置運動員整套演練RPE變化特征及分析
隨著演練時間的延長,獅頭運動員與獅尾運動員RPE值均逐漸增大,即保持在一個平穩(wěn)、微微波動上升的狀態(tài)直至演練結束。結束時,獅頭與獅尾位置的運動員RPE值均達到19,即非常費力。獅頭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RPE值一直略高于獅尾運動員 (0.05)(表3、圖4)。
圖4 不同位置北獅運動員運動中各階段RPE變化的情況 (N=4)
2.1.3 不同運動階段HR和RPE的變化關系
整套演練當中,隨著時間的延長,運動員的RPE值逐漸增大,心率也逐漸增大,且二者的變化趨勢一致;隨RPE值的增加,受試者的心率逐漸增高(圖5、圖6)。主觀感覺疲勞程度反映了心理和體力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北獅運動員感受到的體能發(fā)揮程度與運動員的心率變化是一致的,整套演練當中,獅頭和獅尾運動員分別的RPE與心率變化具有線性相關性,呈正相關(獅頭:r=0.989,p=0.001;獅尾:r=0.983,p=0.003;總體:r=0.986,p=0.002)。但由于本測試受試者人數(shù)較少,測試次數(shù)較少,北獅規(guī)定套路演練過程中運動員的RPE值與心率的正相關性還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圖5 不同位置北獅運動員運動中各階段心率與RPE變化的情況 (N=4)
圖6 不同位置北獅運動員運動中各階段心率與RPE相關性情況 (N=4)
在北獅規(guī)定套路整套演練中,獅頭運動員心率和RPE始終高于獅尾運動員,說明獅頭運動員的運動強度比獅尾運動員大。運動后恢復期(10 min)獅尾運動員心率恢復速率快于獅頭運動員,說明獅尾運動員心血管機能較獅頭運動員強。北獅運動員感受到的體能發(fā)揮程度與運動員的心率變化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過主觀感覺疲勞程度預測北獅運動員的心率。
(1)對運動強度進行有效監(jiān)測。RPE(心理指標)與心率(生理指標)兩項指標的應用不僅便于教練員對運動員的現(xiàn)場監(jiān)督,也為運動員自我評測運動量提供了有效手段。
(2)制訂相應的訓練方法及建立特定的自我感覺。通過北獅第二套規(guī)定套路演練指標相關性變化,將運動員心率與RPE變化結合應用,為處于獅頭、獅尾位置的運動員分別制訂相應的訓練方法;培養(yǎng)運動員對負荷強度改變的自我感覺,以此判斷自身的疲勞程度,進而指導有效控制訓練或比賽中的運動量。
(3)目前,對北獅項目運動員運動訓練監(jiān)測的研究熱點多集中于運動時間、強度等因素對運動心率的影響。本研究以主觀感覺疲勞程度與心率變化特征為切入點展開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不過限于研究樣本較少,相關工作還無法深入,需要后續(xù)研究繼續(xù)跟進。
[1] 呂韶鈞.民間舞獅習俗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探微[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10):1322-1324.
[2] 段全偉,姚瓊.中國舞獅第二套北獅規(guī)定套路創(chuàng)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5):682-684.
[3] 段全偉,張建,呂韶鈞.中國舞獅套路演練心率變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7):108-110+133.
[4] 周文軍,金宏偉,李堅.心率在運動訓練監(jiān)控中的運用[J].長沙大學學報,2007,21(5):114-117.
[5] 蘇彥炬,袁艷,吳貽剛.快速力量訓練負荷的確定[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6(2):49-52.
[6] 薛源,羅楊.新規(guī)則下競技北獅訓練方法的對策性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27(1):93-96.
[7] 吳景程,彭莉,曹澤亮,等.對不同運動負荷方案下的心率及RPE效度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04):95-99.
[8] Borg G A.Psychophysical basis of perceived exertion[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982,14(5):377-381.
A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Fatigue Level and Variation Features of Heart Rate in the Routine of Northern Lion Dance
JIANG Kai,DUAN Quan-we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Obj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discuss Chinese lion Dance athletes’ subjective feeling of fatigue level and variation features of heart rate in their north lion dance routine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 selected four man’s high level athletes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to participate the test which is to perform the whole north lion dance routine. The test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imes, each time with two-day interval, the average values are taken as test data. Result: In the performing process of north lion dance routine, HR of the lion-head player is higher than the lion-tail player. And subjective RPE of lion-head player is also higher than the lion-tail player. During recovery period after exercising, HR of the lion-tail player has a faster recovery rate than the lion-head player. In the performing process of north lion dance routine, their subjective RPE is consistent with their heart rate variation. Conclusion: Exercise intensity of lion-head player is higher than the lion-tail player; However, cardiovascular ability of the lion-tail player is better than the lion-head player. Subjective RPE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HR of north lion dance athletes.
north lion dance; routine; RPE; HR; lion-head player; lion-tail player
2014-12-03
姜 凱(1990-),男(回族),安徽滁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為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
G804.49;J722.215
A
1008-3596(2015)02-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