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主體性教學改革的核心道德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

2015-04-10 12:26周小玲韶關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廣東韶關512005
韶關學院學報 2015年11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周小玲(韶關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廣東 韶關512005)

主體性教學改革的核心道德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

周小玲
(韶關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廣東韶關512005)

摘要:將培育道德主體意識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與塑造高道德素質(zhì)人才的必然舉措。主體性教學改革要培育道德主體意識,應立足師生這兩個真實且強有力的主體,精選思政教學內(nèi)容,彌合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以及搭建師生、生生交流的無障礙平臺。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教學;道德主體意識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意味著學生愿意也能夠以獨立自主的身份選擇、參與教學活動,嚴肅認真對待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與安排。主體性教學活動的開展,為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意識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概念,一般指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自覺意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外部世界和人自身自覺認識和改造的意識,其核心就是自主、自為、獨立、進取的意識;而道德主體意識就是指作為主體的人在道德生活過程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意識[1]。強調(diào)學生的道德主體意識,是因為道德主體意識能夠讓學生通過道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yǎng)達到道德上的自我成長,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同時還能有助于克服道德恐懼、增加道德勇氣,遇到需要行善的場合能夠更好地消除顧慮,奮勇而為。道德主體意識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最終達成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人在面臨道德問題時,都是依靠自己的道德認知建構相應的道德心理機制。如若人們不具備相應的道德意識,沒有移情能力,在遭遇道德事件時,就容易以旁觀者的身份,主動從內(nèi)心否定自己的道德責任,進而否定與事件的道德關系,并極力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成為道德事件的冷眼“看客”。不僅如此,這種情況的經(jīng)常出現(xiàn)還會使得置身道德事件時,一個道德主體在道德場所選擇不作為的表現(xiàn),立即波及甚至帶動其他的道德主體逃避道德責任,出現(xiàn)“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局面。相反,如果道德主體面臨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時,沒有置身事外的可能,認識與行為在時空上的分離就不會出現(xiàn)。同理,只有在學生的道德主體意識真正形成和被充分調(diào)動的前提下,他們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道德需求,也才會自覺運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正確看待道德問題和踐行道德規(guī)范,完成道德教育的內(nèi)化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對道德主體意識培育的背離

(一)道德主體意識視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

反觀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有著絕對的道德話語權,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居高臨下的教導、教化,學生只需接受并嚴格按照這些教導、教化思考與行事即可。事實上,若從培養(yǎng)學生道德主體意識的視角上看,這種單向性的、不對等的“被道德”的思維定勢并不能有效地完成思政教育的任務,尤其是大學生這個生理、心理都已相對成熟的群體。原因在于這種思維定勢沒有將學生看成是與教師處于同等位置的心智健全的群體,教師沒有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對其進行引導示范。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知曉的只有僵化的道德概念及其理論體系,感受到的只有強迫、命令、壓抑,這樣他們又怎能真心實意地信仰道德和踐行道德呢?如果學生能夠意識到也可以行使在接受道德教育時的自主權,他們在遭遇道德事件時也容易按照自己的道德理性進行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當然也容易為自己的言行負道德責任。相反,教學過程不能幫助學生確立道德主體意識,學生不能主張和捍衛(wèi)自己的道德主體地位,當然也不懂尊重他人的道德主體身份。另外,教師的學識、經(jīng)驗、表述和學生相比是略高一些,但在人格素質(zhì)方面又未必一定比學生高;而社會許多負面和不合理的東西也不時在學生身邊甚至身上上演,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造成認知的困惑,以為道德不是一視同仁的,道德力量是弱小的、短暫的。這必然導致道德自信心不能真正建立起來,遭遇道德問題時原有的道德認知就會被忽略甚至污染。師生在身份上的不平等也導致了心理上的顧慮,這使得不同于教師的意見難以被包容,也使得學生對道德的疑問和探索沒有得到重視,自由、民主的交流無法真正進行,積極、正向和富有遠見的觀念、結論自然也無法真正達成。加之學生群體本身的認知能力和思想覺悟是參差不齊的,思政教育受到各種限制又無法實現(xiàn)差別對待,學生思想中不同的價值分歧得不到排解與引導,培養(yǎng)不同層次、不同側(cè)重的學生道德主體意識就容易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久而久之,“目中無人”的思政教育就成為了無人問津的“孤家寡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道德主體意識的忽略

換個角度看,思政教育效果不在于記憶或背誦多少道德規(guī)范,而在于學生能夠?qū)⒌赖伦鳛橐环N信仰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同理,只有自己堅持踐行的道德功能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了切實的作用,大學生才能在主觀意識上肯定自己行為的道德意義,才能萌發(fā)道德主體意識。然而,一方面,教師往往根據(jù)社會價值取向與教育目標設計一定的道德情境,以有效確保社會價值本位。但這一理念過于強調(diào)道德的社會性本質(zhì)和整體性意義,結果必然導致設計視角相對單一和抽象,難以契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個體差異得不到重視。由于學生的個體價值本位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被忽略,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就會不足,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不到開發(fā),道德主體意識就談不上萌生。而且,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虛擬情境,無論有多么逼真、生動、形象,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旁觀者情境”。他們終究與其保持著一種距離,而且只能以臆想的方式來體驗。另一方面,師生之間的順暢交流必須滿足真實性、正確性、真誠性要求才可能產(chǎn)生積極效果。這些要求意味著言語所使用的道理規(guī)則是正確的,所提供的客觀世界的情況是真實的,所表述的內(nèi)心想法是真誠的。而這種完美的語言環(huán)境是很難保證的。中高考指揮棒下的升學重壓使得許多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邊緣化。學生對為“成就”專業(yè)學習而“犧牲”道德的現(xiàn)象習以為常,部分學生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嚴重影響,找不準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匯點、結合點,在道德認知上盲目從眾或特立獨行,面臨道德困境只會迷茫、失望與放棄。這些不科學、不合理的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模式背離了學生道德主體意識成長的規(guī)律,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也就會流于形式。

二、主體性教學改革的核心道德主體意識的培育

(一)立足真實的道德主體是主體性教學改革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沒有錯,但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感體驗和心理狀態(tài)是教育者要首先考慮的。只有讓道德走進學生心靈,他們才會真正接受由道德調(diào)整與規(guī)范的生活。為凸現(xiàn)學生主體而進行的主體性教學,注重轉(zhuǎn)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客體身份,尊重他們的想法,愿意與他們平等、民主交流,實現(xiàn)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促進他們自覺地將教育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外化為自己的日常行動。這些對學生認識與發(fā)展自己的道德主體身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育者因此認為,在思政教育活動中強調(diào)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讓學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事實上,這些做法本身就是對主體性的消解,也是對思政教育主體性教學改革的曲解。任何教學活動想達至預期效果,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是缺一不可的。所以,立足師生這兩個真實且強有力的主體是第一位的。

(二)把握道德主體的“度”是主體性教學改革的關鍵

道德作為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其本身有鮮明的立場,必要時候讓學生做“道德容器”或“思想客體”也是順利完成思政教育任務的應有之義。而先進的理論、正確的思想從來都不會自發(fā)形成,尤其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所倡導的理想狀態(tài)與現(xiàn)實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光靠炫目刺激的花哨活動去讓學生自己找尋道德的身影和理解道德的價值是很困難的。提倡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識與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表面熱鬧、實則空無一物的表演、作秀。但是,限于學識與能力的相對不足,學生在主體性教學活動中,也可能不理解教師提供的主題的意義,存在戲耍的心態(tài),參與教學的效果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比方說教師希望借“光棍節(jié)之思”引導學生從道德出發(fā),梳理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帶來的社會問題、正確看待男女平等、客觀認識獨身主義、提供男女正確相處的方式、人造節(jié)日對經(jīng)濟的助推等話題。遺憾的是,很多學生卻將其看成是聯(lián)誼甚至情侶派對的活動,認識膚淺不說,還嚴重背離了教學主旨??梢?,道德主體意識的萌芽、發(fā)展直至逐步完善,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與之相適應的主體性教學活動也必須持續(xù)不斷地調(diào)整組織和實施的方式與內(nèi)容,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啟發(fā),讓學生克服參與教學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種類繁多、性質(zhì)各異的道德觀共存的環(huán)境里,認識并確立自己的道德位置,在比較不同道德觀念中與道德進行心靈對話,博采眾長和與時俱進。不少主體性教學傾向于關注和表彰那一小部分認真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常常忽略絕大多數(shù)道德品性優(yōu)良又沒有醒目呈現(xiàn)在教師眼前的學生。這意味著部分大學生的道德主體依舊處于沉睡狀態(tài)。要調(diào)動這些個體重視道德的主觀愿望,提升個體的道德認知水平,就必須讓他們從內(nèi)心相信沒有道德協(xié)調(diào)下的互利合作,個體的生存與發(fā)展也就沒有了保障,所以,道德修養(yǎng)是人的自我發(fā)展和完善的方式,也是人與人相處的前提。因此,“在各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激烈碰撞的時代,主流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灌輸仍然不失其存在的理由”[2]。換言之,只要能夠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知識結構,道德說教也能夠使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接受機制,讓他們不抗拒有理有據(jù)、有情有義的灌輸,心平氣和地接受和理解正確的思想、科學的理論以及高尚的道德。事實上,道德說教本身也包含勸導和感化的形式,若能配合恰當?shù)牡赖虑榫?,是有助于喚起學生內(nèi)心對思政教學內(nèi)容的認同的。而這個過程,正是教師自身主體性作用發(fā)揮的過程,是教師用自己的主體性帶動學生主體性的過程,師生均發(fā)揮自身的主體功能,共同探討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熱情,始終運用所學知識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學生的道德主體意識就能夠不受壓制地生長。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提高受教育者道德思想水平和修養(yǎng)氣質(zhì)的活動。這一目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的。在思政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精選思政教學內(nèi)容,彌合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為此,思政教育教學過程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爭當教學改革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將自己的情感反應和情緒體驗都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使得教學活動自始至終都不會對學生的思想造成約束,都不會令他們鮮活的個性得不到彰顯。教師則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活動場景,有針對性地分析、引導,將學生的簡單率真的情感轉(zhuǎn)變成為理性的思考與睿智的行動,讓學生既能體驗主動參與的樂趣又能接受道德約束的價值,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個性和旺盛創(chuàng)造力的社會道德主體??梢宰プ∪粘I钪心軌蛞龑W生道德主體意識“在場”的教育機會,對學生在校園與社會可能遇到的道德事件提前進行梳理分析。比方說,通過對一些校園暴力事件(槍擊、投毒等)的梳理,分析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原則、正確看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保持健康心理等一系列與學生成長成才緊密相關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道德在化解矛盾、維持和諧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讓他們明白,正是道德的作用還沒有在社會成員的行動上完全體現(xiàn)出來,才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共同創(chuàng)造并共同維護和遵守高大上的道德。另外,在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時候,與學生討論如何理性愛國、如何看待國家利益和社會正義的關系等,拓寬學生對道德作用的認識;在講解理想信念、人生價值等教育內(nèi)容時,除了引入當前極為成功的人士經(jīng)驗,還應該立足于大多數(shù)凡人的實際,用大多數(shù)人容易效仿的例子(比方說草根達人、一線高人的人生經(jīng)歷,甚至對比奮發(fā)有為的殘障人士的人生經(jīng)歷)說明相關知識點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效仿的沖勁。同時,也應該充分利用反面案例,尤其是同為大學生卻因道德缺失而失敗墮落的案例,讓學生吸取教訓、端正態(tài)度,真學真信真用道德知識。教學內(nèi)容方面也需根據(jù)時勢和學生實際需求進行調(diào)整和增減。例如開展生命教育可以喚醒學生對生命的重視,使他們意識到生命的存在是從事一切主體活動的基礎,是主體存在的最根本體現(xiàn),因此要做到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善待生命。而采用道德問題則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例如道德兩難與道德悖論,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澄清各種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價值標準的理論依據(jù),使學生對這些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價值標準各自的合理性、局限性有更明晰的認識和更準確的把握,從而深化道德認知并能正確、穩(wěn)定進行道德選擇。必須改變某些教學內(nèi)容過于理想化的一貫做法,把個體從道德理想主義和教條化的意識形態(tài)中解脫出來,他們面對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時就不至于放棄原有的道德教育觀念和相應的道德立場,甚至還能自覺把對理想生活的追求與德性的修養(yǎng)結合起來。據(jù)此,思政教學設計就不能剝離真實的社會道德生活全貌,不能回避現(xiàn)實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或僅向?qū)W生展示沒有瑕疵的理想道德情景,因為,我們所處的日常生活世界就是善惡混合、正邪共生的復雜世界。教學情境應該力求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的復雜性,不強迫形成整齊劃一的觀點和結論。讓學生直面不道德行為的直接后果,讓他們懂得道德意志力薄弱會滋生、容忍甚至縱容丑惡與殘忍;同時訓練他們的道德敏感性和移情能力,鼓勵他們進行換位思考,突破偏狹的私人立場,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沖擊道德旁觀者心安理得這一道德誤區(qū)。對學生一些貌似幼稚的道德疑問(諸如為什么要孝敬父母、為什么要愛國、為什么要幫助他人、為什么要遵守網(wǎng)絡道德、為什么要講究戀愛道德等),教師也不能輕視或冷漠,而應以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方式,推己及人,循循善誘,化解疑惑,既讓學生心服口服,又使其能夠親其師、信其道。如果人生路途中能夠時時、處處感受到道德的魅力與價值,大學生的道德失范行為必然會大大減少。如果思政教育能夠時時、處處以喚醒學生道德主體意識為己任,引導學生對自身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進行正確的反思、評價、糾偏,社會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就不會永遠只是外在的、異己的力量,而學生也能夠在認識和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增強對道德世界的信心。

(三)搭建無障礙交流平臺是培育道德主體意識的保障

道德主體意識的產(chǎn)生與有效發(fā)掘還少不了搭建師生、生生交流的無障礙平臺。道德主體意識不會自發(fā)形成,必須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而道德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又是極為特殊的社會實踐。它必須在與社會生活其他主體的真實的、正確的、真誠的互動中才能產(chǎn)生。這種互動需要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平等對話、彼此尊重、親密合作。唯有如此方能形成獨立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共同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與道德氛圍。所謂“教以言相感”。激昂友善溫暖的言辭能夠開啟被蒙蔽或沉寂的心扉,能夠喚醒健全有力的道德主體意識。思政教育應該讓學生敢言和能言。學生在真言中尋找道德的真善和自我的真實,在明確何為“善”與為何“善”的前提下領會主流價值的吸引力,從道德與個人的緊密關系中認識道德的崇高作用并上升為對道德的無條件信仰,將個體的道德本能上升為道德理性能力。

大學生的道德主體意識越是受到重視和越是得到發(fā)掘,就越能實現(xiàn)大學生個性化與社會化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強調(diào)主體性教學以培育學生道德主體意識為核心,為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和塑造能夠進行自我教育、自主發(fā)展的道德主體,是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滿足越來越高的人才需求標準的必然舉措。

參考文獻:

[1]王靜.大學生道德主體意識教育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0):28-29.

[2]沈?qū)毶?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及對策[J].臨沂大學學報,2015(8):76-79.

(責任編輯:薄言)

中圖分類號:G642.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OO7-5348(2O15)11-O149-O4

[收稿日期]2015-10-12

[基金項目]2014年度韶關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研究”(G2014004)

[作者簡介]周小玲(1980-),女,廣東韶關人,韶關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當代西方倫理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Cultivation of Moral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Core of Subjectivity Teaching Reform

ZHOU Xiao-1ing
(DePartment of Ideo1ogica1 and Po1itica1 Theory Teaching,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Looking on the mora1 subject consciousness as the core of the subjectivity teaching reform of the ideo1ogica1 and Po1itica1 education,is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1ogica1 and Po1itica1 education and to shaPe high mora1 qua1ity ta1ents. To cu1tivate the mora1 subject consciousness,the subjectivity teaching reform shou1d based on two rea1 and strong subjects,one is teacher and the other is student,shou1d se1ect the content of courses carefu11y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idea1 and rea1ity,and shou1d set uP the barrier-free P1atform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mong the students.

Key words:ideo1ogica1 and Po1itica1 education;subjectivity teaching reform;mora1 subject consciousness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
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引領的路徑探索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優(yōu)化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的作用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原平市| 兴业县| 泸定县| 晋宁县| 巫山县| 鹿邑县| 景宁| 慈溪市| 攀枝花市| 沐川县| 舒兰市| 罗平县| 保定市| 莲花县| 沂水县| 秭归县| 玛沁县| 基隆市| 玉田县| 图片| 丹寨县| 洞口县| 石渠县| 铜川市| 汉川市| 南皮县| 大英县| 新安县| 循化| 贵港市| 衡山县| 广西| 上蔡县| 同仁县| 茌平县| 万宁市| 基隆市| 长海县| 黑龙江省| 安福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