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鳴皋,丁進亞,徐 娟,孫 潔
(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檢驗科,武漢 430070)
?
WalkAway 40誤鑒定布魯菌1例
徐鳴皋,丁進亞,徐 娟,孫 潔
(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檢驗科,武漢 430070)
布魯菌; 16S rRNA; 誤鑒定
布魯菌被列為B類生物恐怖戰(zhàn)劑,同時也是導致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此實驗室能夠準確、快速、安全的鑒定這種病原菌就顯得至關重要。從患者血液、骨髓、其他體液及排泄物等任一培養(yǎng)物中分離出布魯菌即可確診為布魯菌病。目前臨床實驗室廣泛使用的全自動血液培養(yǎng)系統(tǒng)如BACTEC和BacT/ALERT已經顯著提高了從標本中分離出布魯菌的速率[1-2]。但是在使用自動化的細菌鑒定系統(tǒng)的過程中,布魯菌的誤鑒定一直都存在。本院從1例不明原因發(fā)熱患者血液和骨髓中分離出1株緩慢生長細菌,由WalkAway 40鑒定為動物潰瘍威克斯菌、莫拉菌屬等,而Vitek2 Compact和16S rRNA 基因序列檢測鑒定為布魯菌。
1.1 一般資料 患者,男性,17歲。入院20 d前于體能訓練后出現(xiàn)咽痛,繼而出現(xiàn)畏寒、發(fā)熱,體溫最高達40.1 ℃?;颊甙l(fā)熱時感頭痛,咽痛,熱退后無特殊不適感,無大汗淋漓,無全身關節(jié)疼痛。曾在單位衛(wèi)生隊給予退熱處理,體溫下降后又復升,且咽痛程度加重,吞咽時尤甚,遂來本院就診。本院門診查血常規(guī)、肺部X線片正常,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可見白色豆渣樣分泌物,以“急性扁桃體炎”收入感染內科。入院時患者否認近期禽類接觸史,否認密切接觸人群有類似癥狀。入科后查白細胞介素-6 26.0 pg/mL;抗“O”315.00 U/mL↑、C反應蛋白12.40 mg/L↑,考慮“化膿性扁桃體炎”可能性較大。依次使用過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克林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因患者持續(xù)高熱不退一度將抗菌藥物調整為替考拉寧?;颊呷肟坪蠹葱醒号囵B(yǎng)和骨髓培養(yǎng),血液與骨髓經BacT/Alert 3D240培養(yǎng)48 h報陽性,轉種血瓊脂平板,經2 d培養(yǎng)形成針尖樣細小菌落,革蘭染色呈紅色短小桿菌,氧化酶陽性,動力陰性。取血瓊脂平板上菌落分別使用WalkAway 40和Vitek2 Compact鑒定。WalkAway 40 NC31鑒定藥敏復合板將血液中分離株鑒定為動物潰瘍威克斯菌(74.18%)、洛菲不動桿菌(23.37%);將骨髓分離株鑒定為莫拉菌屬(40.14%)、動物潰瘍威克斯菌(21.86%)等。而Vitek2 Compact GN鑒定卡將血液和骨髓中分離株均鑒定為馬耳他布魯菌(99%、98%)。因兩種細菌鑒定系統(tǒng)結果不一致,將菌株送至軍事科學院復檢。因患者入院時正值重點防控禽流感時期,接觸史中僅明確無禽類接觸史,立刻詢問患者是否有牛羊接觸史,患者否認?;颊咴谑褂锰婵祭瓕幒篌w溫逐漸降低,目前體溫正常。臨床因報告疑似布魯菌,將抗菌藥物更改為米諾環(huán)素+利福平,但更改抗菌藥物后患者體溫持續(xù)升高,最高達40.4 ℃。后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回報經16S rRNA基因檢測確證為布魯菌。同時患者回憶起曾于1個月前清掃羊圈,誤將羊糞吸入口鼻,1周后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在接觸史和病原學檢測結果明確后確診為布魯菌病,抗菌藥物更改為利福平膠囊+多西環(huán)素+復方磺胺甲噁唑片,3 d后患者體溫峰值出現(xiàn)下降趨勢,最高體溫降至37.8 ℃,5 d后體溫完全正常,未再反復。在患者確診為布魯菌病后,患者單位追查羊只去向,查得部分羊只已死亡,并被掩埋,剩余羊只均未檢出布魯菌,也未有新的病例發(fā)生。
1.2 標本來源 2013年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一名發(fā)熱患者的血液和骨髓。
1.3 儀器及試劑 BACT/ALERT 3D240血培養(yǎng)儀,質控菌株: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西門子Walkaway 40(軟件版本V3.0),NC31鑒定藥敏復合板(批號20120922),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梅里埃Vitek2 Compact(軟件版本5.04),GN鑒定卡 (批號241254040),質控菌株:嗜麥芽窄食單胞菌(ATCC 17666)。
1.4 菌株分離培養(yǎng) 取陽性培養(yǎng)瓶中培養(yǎng)液三區(qū)劃線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分別置于35 ℃孵箱和5%CO2孵箱孵育,每日觀察平板生長狀況及菌落形態(tài)。
1.5 16S rRNA基因檢測 送至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進行基因測序。
布魯菌被誤鑒定為動物潰瘍威克斯菌或其他細菌是非常危險的。(1)誤鑒定會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無法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布魯菌列為危險度3級的病原微生物,最低防護要求至少在BSL-2實驗室中使用Ⅱ級生物安全柜進行相關操作。而WalkAway 40的鑒定藥敏復合板為開放型,檢測孔均裸露在外且必須使用手工加樣、上板、下板。其上板、下板等操作無法在生物安全柜中完成,在病原菌不明的情況下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員被感染的概率。相對而言,Vitek2 Compact使用的鑒定卡完全密封,并且采用全自動封閉真空加注系統(tǒng),自動進行鑒定卡的進樣、封口、上卡、退卡,安全性明顯高于WalkAway 40。(2)該患者入院初期相關接觸史不明確,起病過程不典型,呈持續(xù)發(fā)熱表現(xiàn),而非典型的波浪熱,也未有關節(jié)疼痛等相關癥狀,從而增加了臨床診斷的難度,如果誤鑒定為動物潰瘍威克斯菌或莫拉菌屬等,則錯誤的診斷和病情的延誤將難以避免,這會使患者經歷錯誤的抗菌藥物治療,失去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而發(fā)展為慢性全身性感染[3]。(3)如不能及時處理患有布魯菌病的羊只,流入市場或將布魯菌傳染給其他羊只或密切接觸人群,導致布魯菌病爆發(fā)。
自動化細菌鑒定系統(tǒng)對布魯菌的誤鑒定已有相關報道,分析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布魯菌的生化反應不活潑,鑒定系統(tǒng)缺乏布魯菌的相關數(shù)據(jù)庫,缺少對應的鑒定卡,加樣讀數(shù)等因素導致某些生化反應速度產生差異等。雖然Vitek2 Compact鑒定布魯菌的文獻報道很多,但亦有誤鑒定的報道。楊婧等[4]報道2011~2012年有3株布魯菌在首次鑒定中被誤鑒定為支氣管敗血鮑特菌(1株)和人蒼白桿菌(2株),而在第2次鑒定中均鑒定為布魯菌。基于生化方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實驗室使用分子生物學方法來鑒定布魯菌。目前,通過16S rRNA 的聚合酶鏈反應擴增及其產物測序,可以進行快速診斷,能夠區(qū)分不同種源的布魯菌,可用于布魯菌種屬的快速鑒定和流行病學調查,具有良好的特異性、靈敏度和穩(wěn)定性[5-6]。
布魯菌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比較復雜,其臨床表現(xiàn)往往不典型,很難以一種癥狀來確診,易引起漏診、誤診[7]。對布魯菌病的診斷需結合接觸史、臨床表現(xiàn)和病原學檢查來做出綜合判斷。特別是在非布魯菌病流行區(qū),在缺乏明顯的流行病學接觸史,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時,病原學檢查就顯得尤為重要。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加強和臨床醫(yī)生的溝通,對和動物有密切接觸史的患者應高度重視布魯菌的檢出。如果該病因延誤治療而進入慢性期,會對患者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甚至可能造成終身殘疾?;谧詣踊毦b定系統(tǒng)易出現(xiàn)誤鑒定的情況,使用這類系統(tǒng)檢出動物潰瘍威克斯菌、支氣管敗血鮑特菌、人蒼白桿菌等罕見細菌時,應該使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確證,降低布魯菌被誤鑒定成其他細菌的可能性。
[1]Yagupsky P,Peled N,Press J,et al.Rapid detection of Brucella melitensis from blood cultures by a commercial system[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1997,16(8):605-607.
[2]楊銘,汪定成,邵海連,等.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中布魯菌陽性報警時間及與其他病原菌的比較[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6):451-453.
[3]劉俊賢,韓國毅,梁占魁.492例布氏菌病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7,22(4):306-307.
[4]楊婧,任曉慶,褚美玲,等.細菌自動鑒定儀3例布魯氏菌誤鑒定及文獻復習[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0):2491-2494.
[5]王漢軍,白華民,郝金奇,等.人血布魯菌的分離培養(yǎng)及PCR鑒定[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2,28(6):22-23.
[6]姜鳳華,于剛.布魯氏菌PCR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08(2):4-5.
[7]宋青松.布魯氏菌病誤診29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9):2113-2114.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4.065
B
1672-9455(2015)04-0575-02
2014-05-11
201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