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韓嫻
“俗辣”本是閩南鄉(xiāng)間的一個俚語,用來形容外表張牙舞爪、撒潑耍賴,內(nèi)里柔軟細膩、敏感多思,平日狀似拼命三郎,遇事卻又溜邊兒跑的女人。閩南人輕笑著說出這個詞的時候,多少還帶著些無奈和疼愛的意思??赐暝拕 读裆徟酢?,想著方才舞臺上那三個癡癡笑笑的女人,不由得就念起這個詞來。
《榴蓮女王》的海報熱鬧鮮艷,人像夸張得近乎荒誕,自貼標簽“爆點喜劇”更是招搖,只有角落里的導演寄語作了一個正經(jīng)的注解:“誰說文藝就一定沉悶緩慢?誰說罵街就一定粗俗不堪?誰說三個女人僅僅只是一臺戲?三個女人也可能是整個世界?!贝酱竽焕_才明白,劇里真的只有三個女演員,她們一共飾演了十幾個人物,分別用名為愛情、出行、生活、心態(tài)和時尚的五個單元,合成了現(xiàn)代女性的生活維度。在這幾個維度之間的縫隙里,女人們一路狂歡卻不忘嘲弄社會,裝瘋賣傻也捎帶笑罵人生,大動干戈的悲和喜里很有幾分“俗辣”的滋味。而從劇場觀眾的笑聲分貝看來,這樣的“爆點喜劇”頗得觀眾之心。
其實喜劇并不總是輕松的戲劇樣式,正相反,討觀眾的歡喜更需要一點兒技術和直覺。《榴蓮女王》的主創(chuàng)對各個維度的敘事基點都把握得比較準確,比方說,別看“愛情”單元里都是大齡女青年的埋怨和自嘲,其實還有一條關于“錯過”和“失去”的線索在隱約閃現(xiàn);比方說,“心態(tài)”單元里奇形怪狀的病人輾轉(zhuǎn)呻吟,要的不是藥方,而是一句“誰生來沒點兒病呢?沒病還好意思當人?”的安慰。諸如此類。而借由這些基點輻射而成的每一個維度都在“展現(xiàn)”,展現(xiàn)女人們的焦慮、拜金、造作和辛酸;“展現(xiàn)”的另一面總是“映射”,映射這個讓女人們矯揉造作又惆悵虛弱的大時代。至于“意見”,在筆者看來,《榴蓮女王》的態(tài)度是不作評價?!罢宫F(xiàn)”和“映射”都帶著網(wǎng)絡段子的肆意和跳躍,“意見”即便有,也總是帶著一股玩世不恭的味道,統(tǒng)統(tǒng)留給觀眾自己填空。而這種“留白”恰是喜劇里最具智慧也最難拿捏的部分。當然,追求深度并不是《榴蓮女王》的第一目標,值得玩味的潛流和靈光一閃的金句,不能夠也沒想過成為作品的主旋律,不遺余力的自嘲和赤膊上陣的狂歡才是首要任務。
雖然《榴蓮女王》的定位本就不是四兩撥千斤的輕喜劇,但是經(jīng)驗告訴觀眾,搏命般的無厘頭表演常有過猶不及的危險。所幸導演是肢體劇出身,舞臺上常有一些福至心靈的創(chuàng)意,讓蕪雜的場面在演員的三兩個動作之間化繁為簡。最典型的是第一場“愛情”,極簡舞臺上的表演、音效、特效、換景等諸多工作全由演員一力承擔,輕巧活潑,自然靈動,甚至都有了一絲絲不該屬于“榴蓮敘事”的小清新。相比之下,第四場“心態(tài)”則虛弱得多,整個段落缺乏舞臺調(diào)度,顯得過于規(guī)矩和僵硬。由此得見,《榴蓮女王》的文學性由于定位的緣故,少到可以忽略不計,而正是依靠著導演的一點匠心和幾分控制,才讓這部戲避開了成為戲劇小品的匯報演出或聯(lián)歡晚會上的語言類節(jié)目的危險。
作為喜劇,《榴蓮女王》是頗有誠意的,許多情節(jié)設計都讓觀眾看得心知肚明,笑得坦蕩自然。可惜唯一尷尬的時刻還是出現(xiàn)了:感性又優(yōu)美的總結陳詞和“榴蓮風格”難以調(diào)和,在色彩華麗的終場彩蛋里有些違和與生硬。雖說文藝而不沉悶,通俗而有內(nèi)涵是導演一以貫之的目標,但有些時候,文藝并不在于話語的形式和外在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主創(chuàng)應該清楚,白領喜劇干不了嚴肅戲劇的活兒,嚴肅戲劇也替代不了白領喜劇。對于類型化,還可以再理直氣壯一些:“俗”與“淺”無需標榜,亦不用心虛,刻意拔高反而有損純粹。只要確保在散場的時候,觀眾看著臺上的女人,想著現(xiàn)下的自己,帶著幾分無奈和疼愛,嘆一聲:“這一切真是俗辣啊!”便足夠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