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英
摘 要:審美素養(yǎng)指人所具備的審美經驗、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理想等各種因素的總和??梢酝ㄟ^欣賞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色彩靜物畫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通過攝影色彩靜物、寫生色彩靜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審美素養(yǎng);色彩靜物;審美能力;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2-0042-01
審美素養(yǎng)指人所具備的審美經驗、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理想等各種因素的總和。審美素養(yǎng)既體現為對美的接收和欣賞的能力,又轉化為對審美文化的鑒別能力和審美文化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色彩靜物畫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觀察與表現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審美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基礎。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描繪靜物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物品審美需求的反映。靜物畫題材非常富于繪畫性,有著獨立的藝術欣賞價值,在繪畫基礎訓練中有著十分獨特的地位。如果說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那么色彩靜物寫生就可以被視為色彩訓練最基本的手段。
一、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色彩靜物畫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限于培養(yǎng)藝術家,還在于培養(yǎng)有審美鑒賞能力的人。意大利靜物畫家喬治·莫蘭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莫蘭迪一生孤寂、平凡,廝守著生活中的壇壇罐罐,用靜物演繹藝術的真諦。誠如他自己所說:“我本質上只是那種畫靜物的畫家,只不過傳出一點寧靜和隱秘的氣息而已?!蔽鞣皆u論界認為,莫蘭迪的畫關注的是一些細小的題材,反映的卻是整個宇宙的狀態(tài)??茨m迪的畫時,人會不由得全身心地安靜下來,直抵人的心靈。莫蘭迪的繪畫幾乎從來不用鮮亮的顏色,只是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間色調來表現物象,給人樸素純真的感覺。沒有華麗的修飾,仿佛來自遠古時代最質樸的本色。那些看似單純抽象的物體無論是哪種色調的處理,都烘托出一股溫暖的氣息,像在萬千人群中只是多看了一眼,就足以留戀而忘不掉它,靜靜地釋放著最樸實的震撼力和直達內心的快樂與優(yōu)雅。
二、通過攝影色彩靜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攝影藝術是一種對現實高度概括、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也是藝術家對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一些看似平凡的物品,經過藝術家的拍攝、色彩的對比、光的處理等等,使它們變成美的藝術。對于新時代的中學生來說,他們不僅需要埋頭讀書,同時也需要通過攝影色彩靜物讓他們發(fā)現和體會美。美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善于去發(fā)現并帶著美好的心靈體驗和創(chuàng)造,就能發(fā)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例如,我們常常吃的洋蔥,把它切開或是完整的一個,再和一些大小、高低不一的玻璃器皿錯落地擺放在一起,玫瑰色的洋蔥和透明的玻璃形成材質的對比、大面積的藍灰色背景和玫瑰色又形成面積對比和顏色對比,通過攝影整合之后,整體畫面富有情趣和意味。這樣的靜物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同學們可以試著從自己喜歡的物體著手,如書本、玩具、盆花……在學習疲憊的時候,動手整理一下身邊的臥室或其他的地方,讓這些靜物經過擺放之后煥然一新,把這美好的畫面拍下來成為永恒的畫面,或者把這種美的攝影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和更多的人,從而體會到更多快樂,相信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在這些點滴的積累過程中會得到鍛煉和提高的。
三、通過寫生色彩靜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寫生色彩靜物是畫者直接面對靜物,調動內心的情感去表達,通過擺放的物體形成一幅有意味的畫面。在繪畫的過程中,需要調動自己的積極情感,通過不斷地觀察對比再通過色彩、線條、筆觸等繪畫語言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作品。如果說臨摹是被動地去模仿別人的畫面技法,提高自己能力的手段之一,那么,寫生色彩靜物更是一種人與靜物的無聲交流,在這個寫生的過程中,畫者會調動自己全部的認識,通過手中的畫筆去傳達自己眼中的“世界”,那一刻,繁華喧囂的世界攸然遠去,變得安靜、澄明、溫柔而美好。在寫生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掌握色彩的基礎知識,如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純度和色相。一幅好的作品不僅僅是一種對比,有的時候會有很多種對比,如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等等。但是無論哪種對比都要和諧統一,在一種大面積的色調之中,這樣的作品會更能形成一種視覺的震撼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結束語
從古至今,無數優(yōu)秀的藝術家都經歷了從靜物寫生到以其他題材為主題的藝術創(chuàng)造。這些看似大家都熟悉的物品,卻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但色彩靜物畫更能傳達出學生對生活、對世界的一種表達,主題不需要多么宏大,一花一世界。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色彩靜物畫、通過攝影色彩靜物、通過寫生色彩靜物,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相信學生在色彩靜物畫的學習中,通過不斷的欣賞、學習,最終會提高審美素養(yǎng),會更多地分享到美、體驗到美,從而成為一個創(chuàng)造美的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3]朱伯雄.世界美術名作鑒賞辭典[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
[4]張琦.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引入當代藝術因素的探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