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煜晗
摘 要: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幼兒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鍛煉幼兒身體功能,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能增強幼兒團結合作意識,能提高課堂學習成效,能提升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應提倡游戲化教學。
關鍵詞:游戲;融入;幼兒;學習;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2-0067-01
一、以趣味小游戲發(fā)揮鍛煉身體功能
讓孩子們動起來,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幼兒身體成長的需要。幼兒園每天都會組織一定時間的課間操、課外鍛煉活動,若將游戲模式融入其中,能夠很好地發(fā)揮鍛煉幼兒身體的功能。例如,每天除了正常的出操之外,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幼兒進行以鍛煉為目的的體育游戲活動,如帶領孩子們玩隊列追擊活動、拍手擊掌小游戲,將一些體育訓練內容融入到類似的游戲之中,使幼兒在游戲中既訓練了思維敏捷程度、反應迅速程度,還增強了他們的體質,讓他們在玩中學、玩中練,通過體育小游戲,達到強身健體的目標。
二、以趣味小游戲培養(yǎng)良好衛(wèi)生習慣
幼兒園小朋友年齡小,在衛(wèi)生習慣方面還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老師、家長前說后忘,有些孩子不能牢牢記住衛(wèi)生習慣,如飯前不洗手、便后不洗手、隨手亂扔垃圾等。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需要引起老師的重視,并且要在教育引導中加以糾正。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孩子們開展角色游戲,讓一些幼兒分別扮演家長、老師、醫(yī)生,其他同學扮演孩子、學生和患者。游戲活動的主題是老師、家長、醫(yī)生對學生、孩子和患者進行衛(wèi)生習慣的教育指導,既要講解衛(wèi)生知識,還要手把手進行示范。這一趣味小游戲的活動內容,主要來自于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衛(wèi)生習慣。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無論是處于說教者的地位,還是被教育者的角色,大家對衛(wèi)生習慣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孩子們一起總結分析,將衛(wèi)生習慣編成兒歌作為最后的鞏固提升環(huán)節(jié)。比如,可以把從早上起床后的洗臉刷牙,一直到晚上就寢前的洗漱,把一天中所要具備的行為習慣編成兒歌,讓大家熟讀成誦,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以趣味小游戲增強團結合作意識
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依靠社會成員的個體努力難以成大事、成大器、成大業(yè),團隊作用至關重要。團隊合作意識要從小抓起、從娃娃開始,學前教育應充分重視對孩子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讓他們從小認識到依靠大家的合作,依靠集體的力量可以攻克難題、取得成功,讓團結合作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這一內容的教育引導,可以融進趣味小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玩耍,在游戲中感悟和受到教育。例如,教師在組織課外活動時,可以采取三人一組頂氣球小游戲,將學生分成每三人一組、每四組一個比賽組合,讓每一組的三個學生用肚子頂著氣球,不能用手,將氣球運到三十米開外的籃子中。這一項活動考驗的是幼兒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如果有一個幼兒動作不協(xié)調,那么輕者無法移行,重則氣球掉地,這一組就失敗了。因此,為了取得成功,每一個孩子都在小心翼翼,相互討論、研究用力幅度和角度,步伐要一致,依靠三個人的密切合作,才能移動步伐,并保證氣球不落地。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每位學生都會深有感觸,都會樂于融入集體之中,每一個人都自覺服從集體,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四、以趣味小游戲提高課堂學習成效
學前教育中,課堂仍然是幼兒非常重要和主要的陣地,對幼兒的知識傳授、情感教育、能力培養(yǎng),大部分都是在課堂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的。開展趣味小游戲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得更加高效,學出興趣、學出效率。例如,在搭積木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將積木搭得又高又大、造型獨特,體現(xiàn)出自己的技巧和水平。那么如何搭出又高又大的房子,教師可以要求孩子們相互合作,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一起來研究怎樣搭積木。正方體、長方體,大的木塊、小的木塊等,如何進行擺布。哪些放在底部,哪些放在中部,哪些放在最頂上,讓孩子們相互討論研究。一個人的想法往往不夠全面,幾個人一起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找出一些竅門,如體積較大的木塊可以用來打基礎,長方體的可以用來作柱子,三角形的可以用來作屋頂,這樣每一種類型的木塊都可以找到其最合適的部位。幼兒再進行反復的比較,選擇出最精美的造型,將木料最大化地使用,這對最終搭出的房子的漂亮和牢固程度大有幫助。因此,孩子們會集思廣益,密切合作。這樣的小游戲,讓幼兒在團結協(xié)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集思廣益,增強了攻克難題的水平。
五、以趣味小游戲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讓幼兒的思維在學習中得到拓展,以更加創(chuàng)新開放的理念和角度考慮問題,這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基礎。教師要以趣味小游戲為抓手,不斷提高幼兒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繪畫教學中,有些教師指定項目讓幼兒進行繪畫,而有些教師則采取更為高超的方法,限定一定的主題讓幼兒進行自由發(fā)揮。這些思維的創(chuàng)新,為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了良好基礎。教師可以要求孩子既自己畫,又自己講,將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還要講解設計原理與亮點等,在美術教學中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創(chuàng)新氛圍。
綜上所述,將游戲融入幼兒的學習生活,可以起到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培養(yǎng)能力、拓展思維的綜合功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認真研究,加以突破,挖掘出更加適合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范元濤.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楊曉曉,李宏.幼兒園課程中的游戲與教學[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