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祿
素質教育至今成為全體教育者的共識,走過了艱難的道路,當下,可以說素質教育才真正進入了實質性的攻堅階段。要使素質教育進一步落到實處,開花結果,關鍵是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素質。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應做好以下三個轉變。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觀念是個老話題,但依然是新問題,是迫切的問題。因為教育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況且,教育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更新發(fā)展的事業(yè),因而教師的教育觀念實質上也是要不斷轉變和更新的。
素質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所有這些,是否能真正被我們的教師所理解、所接受呢?是否能真正轉化為教育中的自覺行為呢?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帶來的必然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如競爭上崗、優(yōu)勝劣汰,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酬等等。層層改革的力度如何,改革的步子大小如何,這些都與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程度密切相關。
觀念的轉變是最難的,教育觀念的轉變尤其難。從某種意義上說,現(xiàn)在我們學校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普遍大大滯后于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速度,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也滯后于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滯后于市場經(jīng)濟運作機制下的其他群體。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決定了學校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水平。
二、轉變教師的教育角色意識
教師就是教師,就是要教育學生,這話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這話說出了教師主要的職業(yè)特點;說不對,是因為這話中含有濃厚的師道尊嚴的味道。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角色意識,由板著臉、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的形象轉為走下講臺、走向學生、和藹平等、民主商討的形象。這種角色意識的轉變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師的教育角色由傳統(tǒng)的“灌輸型”、“專制型”轉變?yōu)樗刭|教育下的“引導型”、“服務形”,其中一個重要內核是教師民主、寬容意識的確立。我們常常羨慕:西方的教師不像是教師,而更像是學生的朋友;我們也常常感嘆:中國的教師不像教師,而更像是學生的敵人、對頭。這種差異,來源于我們教師傳統(tǒng)角色的錯誤定位。在這種傳統(tǒng)角色意識下,我們的教育是在不斷地扼殺個性,不斷地強化僵死的模式,而這與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教師樹立民主的、寬容的、平等的角色意識,就是要真正“以兒童為中心”,就是要真正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談及課堂上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高質量人才。
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是教師的自我革命,是對傳統(tǒng)文化中等級觀念的改革,是專制觀念的革命。因此,可以說轉變教師的教育角色意識,是深化素質教育不可逾越的必然環(huán)節(jié)。
三、轉變教師教育情感的傳達方式
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學生成績、激發(fā)學生潛力的重要途徑。問題是,教師常常習慣于機械地向學生灌輸非智力因素的各種大道理,這種方式有效但有限。教師教書育人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教育情感投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堅強、忍耐、專一、惜時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師身教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有意識地以自身的情感教育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情感。這就要求教師應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教育情感方式。
沒有教育情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但是,傳統(tǒng)上對教育情感的理解多局限于教師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對學生的關心、愛護上,而較少注意到教師非智力情感因素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筆財富。素質教育客觀上就要求教師首先開掘自身非智力因素教育情感的現(xiàn)實資源,并使之成為教育和啟迪學生的重要手段。
教師非智力因素教育情感最有效的傳達方式,是教師以學生朋友的身份成為學生中的一員,有意地發(fā)揮教育情感的示范和感染作用,這也正是教師轉換角色意識、民主平等作風的深化。所謂情感傳達方式的轉變,說到底就是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以自身非智力因素情感的火焰點燃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情感的教育。
素質教育任重道遠,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角色,轉變教育情感傳達方式,將始終伴隨著素質教育發(fā)展的每一步。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素質教育才可能真正落實在課堂上,才可能談及課堂教學方法的真正改革,也才可能真正樹立評價學生成才的新標準。所以說,三個轉變的狀況如何,可以看作評價一個教師素質的尺度,進而也可以看作是評價一所學校整體素質教育水平的一個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