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黨的女兒》是中國歌劇中的典范作品,具有極為寶貴的研究價值。本文從歌劇的時代背景和劇情簡介入手,深入剖析了歌劇女主人公“田玉梅”的心理活動和音樂形象塑造。
【關鍵詞】性格;戲曲;形象塑造
歌劇《黨的女兒》在繼承中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又大膽創(chuàng)新,融入了西洋歌劇的音樂結構,這在中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史上是不可小覷的進步,標志著中國歌劇的發(fā)展有了全新的方向,也為后來的歌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優(yōu)秀借鑒。
一、歌劇背景及簡介
(一)創(chuàng)作背景
歌劇《黨的女兒》改編自電影《黨的女兒》,但曲作家們并沒有完全在電影版本的基礎上進行改動,而是充分按照歌劇的特點進行作曲編排,從語言到旋律,都賦予了《黨的女兒》新的含義。
(二)劇情梗概
該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杜鵑坡上的一場生死較量。田玉梅和其他七位共產黨員被白軍抓獲,處以槍決,“田玉梅在老支書的掩護下死里逃生,找到了七叔公卻被馬家輝陷害為叛徒;”玉梅前往好姐妹桂英的家中卻發(fā)現(xiàn)其已神志不清,兩姐妹倚在門前深情回憶往事,終于喚醒了桂英。玉梅、桂英和七叔公組成了戰(zhàn)斗小組,準備揭穿馬家輝的叛變。為了保護戰(zhàn)友,玉梅再次落入敵手,最終懷著對黨滿腔熱情慷慨赴義。《杜鵑花》悠揚的旋律飄蕩在杜鵑坡上,充滿了無限地希望、光明。
二、“田玉梅”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對黨的忠誠與深情
與叛徒馬家輝“人往高處走”的邪惡嘴臉相對比,田玉梅成功塑造了一個具有頑強信念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唱段《血里火里又還魂》選自歌劇第一場,這是一部戲劇性極強且富有表現(xiàn)力的聲樂作品,充分表現(xiàn)了田玉梅死里逃生吶喊著報仇雪恨的戲劇感。
譜例一:
這一經典唱段抒發(fā)了女主人公發(fā)自肺腑的吶喊,尤其是處于高音位置的一個“哪”字充分表現(xiàn)了革命黨人堅韌、無畏的英勇氣概。這一旋律自第一場后在歌劇中多次出現(xiàn),成為了女主人公田玉梅的主題音調。
(二)對女兒的深愛與愧疚
身為一名革命者,田玉梅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革命事業(yè)上,對女兒娟妹子的關愛顯得微乎其微。田玉梅的唱段《萬顆鋼針心上插》以及《孩子啊,媽媽對不起你》通過悠揚的曲調和樸實的歌詞感動了無數觀眾。這世上沒有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而田玉梅在重要的革命任務前卻又不得不舍小家顧大家。在整部歌劇中,這種看似細小的生活情節(jié)卻表現(xiàn)了革命生活的無比艱辛,以及為了革命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而這種情感和精神也恰恰烘托了田玉梅的主題形象。
(三)對革命同志的深切關愛
玉梅和桂英同為杜鵑坡的共產黨員,又是幼時一起長大的姐妹,情誼非常深厚。死里逃生的玉梅前往桂英家中時發(fā)現(xiàn)好妹妹桂英已神志不清,于是在為桂英梳頭發(fā)的時候唱起了一段動人的“我那親親的小妹妹”,這種感情最終喚醒了桂英。當玉梅再次趕來時,桂英欲上吊自盡,玉梅勸說無果,唱起了姐妹倆兒時的歌謠《杜鵑花》,桂英終于從逃避現(xiàn)實的瘋癲中醒來,一起加入了戰(zhàn)斗。
譜例二:
《杜鵑花》這首作品屬于單二部曲式,采用了南方民歌的曲調,悠揚、甜美。歌詞也通過“借物言志”來比擬女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三、“田玉梅”的舞臺形象塑造
(一)臺詞表述
傳統(tǒng)戲曲中的語言主要分為“韻白”和“話白”,韻白較夸張,聲調起伏大,音樂與節(jié)奏感鮮明,“話白”則趨于生活化?!案鑴〉谝粓鲋小堆锘鹄镉诌€魂》中的念白就是借鑒了韻白的表現(xiàn)特點,每個字拖腔較長,其聲調高低起伏,吐字鏗鏘有力,“老支書!親人們哪!”在表演這段念白時應充分揣摩玉梅死里逃生后接近崩潰的情感,發(fā)聲位置較高,氣聲的合理運用更能充分表現(xiàn)玉梅此時的心理?!边@句念白的語調,完美塑造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定形象。在歌劇第四場中,玉梅看到桂英想要上吊自殺,于是倚在門前回憶兩人兒時在杜鵑坡上的時光,這個時候臺詞則接近于“話白”,富于生活氣息,音色柔和,正是這種語言的魅力將桂英感染,才放棄了輕生的想法。
(二)舞臺形體
演員的形體是表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手段,舞臺之上的每一個動作、眼神都必須經過演員的提煉和拿捏。歌劇與戲劇中的形體也不相同,歌劇演員需要將自己的舞臺情緒融入音樂當中,一顰一笑,甚至一個眼神都要與音樂同步。歌劇《黨的女兒》中女主人公“田玉梅”是一名農村婦女,這就要求表演者去模仿農村婦女的形態(tài)、說話語氣。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在飾演田玉梅這一角色時,充分融合了生活中的動作與對話,使得舞臺上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
中國歌劇較西方歌劇的誕生晚了將近四百余年,但正因這段歷史的沉淀,中國歌劇在秧歌劇、歌舞劇的基礎之上逐漸成長起來,一經誕生便勢不可擋。歌劇中塑造了田玉梅、桂英、馬家輝、等多個特點鮮明的形象,在結構、表演等方面也為后來的歌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借鑒,在中國歌劇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參考文獻
[1] 張靜.民族歌劇《黨的女兒》藝術特色探析[J].文藝評論,2007.
[2] 靳曉莉.論歌劇《黨的女兒》的中國民族風格[J]. 藝術評論,2011,12(8):75-77.
[3] 王軍.戲曲語言在歌劇中的運用——歌劇《黨的女兒》的戲曲風格[J].戲劇文學,2009,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