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語言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倘若聲樂教師能夠把抽象的語言形象化、復雜的語言精練化,在此基礎上更加合理、靈活地運用教學語言,則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并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從而在聲樂學習中獲得較大的進步與提高。
【關(guān)鍵詞】聲樂教學;教學語言;種類劃分;運用原則
教學語言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技能的重要方式,亦是教師調(diào)控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把歌唱感受和經(jīng)驗通過嚴謹科學而又不失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傳授給學生,引導他們在正確認識自身歌唱條件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學習聲樂演唱。
眾所周知,人類在歌唱過程中的主觀感受“既看不見也摸不著”,這就使得聲樂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復雜性和特殊性。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較多采用口述、講解和論證作為普遍授課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在聲樂教學中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與此同時,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接受能力因人而異,聲樂教學語言的運用不僅要追求科學嚴謹更要兼顧靈活多樣,反之,對所有學生不加分別地使用同樣的教學語言顯然是不合理的。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總結(jié),將聲樂教學語言分為如下三類:
1.聲樂語言。
聲樂語言即聲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演唱,筆者認為這是聲樂教學中最具直觀性的教學語言。教師的范唱務必準確,既可以是正確方式的范唱,也可以是錯誤方式的范唱,學生在正確與錯誤的范唱對比中,能夠培養(yǎng)對聲音正確與否的主動辨識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科學的發(fā)聲理念。
誠然,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語言的運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xiàn)在悟性較高的學生對教師示范演唱的理解與接受能力明顯高于悟性一般的學生,因此,教師單憑聲樂語言的運用并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結(jié)果,往往仍需要其他教學語言作為輔助。盡管如此,聲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演唱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相應的聲樂語言,聲樂教學則難免流于理論形式,如何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歌唱理念更無異于紙上談兵。
2.口頭語言。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口頭語言的運用往往占據(jù)主導地位,其表達主要依靠描述、比喻、詮釋等方式進行。作為學生最容易理解的教學語言,它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表達務必要清晰明確,切不能讓學生感覺模棱兩可。比如,“放松”的概念在聲樂教學中運用頗多,至于是“放松身體”還是“放松聲音”,這種區(qū)別對學生而言往往是模糊的,而究竟要“放松”到什么程度,學生對此也鮮有清晰明確的認知。
應當指出,歌唱過程中所要求的“放松”,其目的在于獲得自然松弛的歌聲,并不是為了追求身體的放松,日常生活中的“放松”概念并不適用于歌唱活動中。具體而言,強調(diào)“放松”是為了在發(fā)聲過程中避免出現(xiàn)身體局部的緊張狀況,而“放松”和“用力”的程度往往會受到歌唱者不同的身體機能和聲音條件的影響。因此,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放松”這個詞匯時,首先應該使學生明確借此所要追求的目標,與之相反,如果學生未能真正領(lǐng)會“放松”的正確內(nèi)涵,把“放松”簡單理解為肌體放松,則會使學生迷惘于錯誤的歌唱狀態(tài)中難以進步。
3.體態(tài)語言。
體態(tài)語言是指人們在溝通過程中表達出的各種神情、姿勢和動作,它能夠幫助信息接收者更為有效地理解信息發(fā)送者的情感和意圖。鑒于聲樂教學內(nèi)容的抽象性,歌唱感覺往往“只能意會不易言傳”,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則能夠在師生“教”與“學”的雙向溝通過程中發(fā)揮更為直觀的作用,將抽象的歌唱感覺形象化表達出來,這無疑是提高聲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筆者注意到,卓越的聲樂教育家如沈湘先生、周小燕先生,他們在授課過程中常常運用生動形象的體態(tài)語言提示并引導學生如何調(diào)整歌唱狀態(tài)、合理詮釋作品。在影音資料和現(xiàn)場指導中,他們時而以手勢在演唱者頭頂上方循環(huán)畫圈以強調(diào)歌唱時氣息流動的重要性;時而以生動的面部表情提示演唱者如何完善作品的情感表達……類似于這樣簡單明晰的動作和表情,竟然可以使學生迅速體會到如此精妙的歌唱感覺,我們在由衷嘆服之余亦不難看出,體態(tài)語言的合理運用能夠在聲樂教學中切實發(fā)揮積極作用。
在聲樂教學中合理運用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易于理解并掌握教師所傳授的歌唱理念,相反,教學語言使用不當則無益于學生歌唱技巧的鞏固和提高,甚至會對學生的歌唱狀態(tài)造成難以擺脫的消極影響。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聲樂教學效率,在此基礎上較為理想地實現(xiàn)聲樂教學的既定目標,筆者認為聲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語言運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精煉準確性。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藝術(shù)學科,科學的歌唱方法一般要依靠專業(yè)訓練習得,而歌唱訓練往往集中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進行。這就要求聲樂教師的教學語言務必要精煉而又準確。只有教學語言精準才能抓住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進而牢牢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從而有效解決學生歌唱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因人而異”、“對癥下藥”等教學理念才得以有效實施。
深呼吸、高位置、打哈欠、提笑肌、開牙關(guān)、通氣息、展雙肩……這些獨特的表述方式在聲樂教學中屢見不鮮。然而在面對某些教師滔滔不絕地空談這些看似面面俱到的聲樂理論時,學生所感受到的卻往往是漫無邊際的困惑和無所適從的尷尬。對此應當認識到,聲樂教學語言的精練準確既要合乎邏輯,又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過于抽象的教學用語,如:“運用頭腔共鳴來歌唱”、“運用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方法”、“真、假聲要混合好”……這些表述方式往往會讓學生感到莫明其妙,因迷惘困惑而產(chǎn)生的誤解也就不可避免。
精準而不失生動的教學語言有助于踐行科學嚴謹?shù)慕虒W理念,就聲樂教學而言,掌握精練準確的教學語言離不開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這就要求聲樂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知識、技能水準,豐富并完善教學語言,長此以往就能達到化復雜為簡單、化晦澀為生動的預期目標。
2.辨證統(tǒng)一性。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綜合考量學生的自身條件和學習能力,進而制定并不斷完善理想的培養(yǎng)目標和長遠的教學規(guī)劃。然而在具體的階段性教學中,聲樂教師要切忌“揠苗助長”式地把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目標要求付諸實施于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技巧掌握、樂曲處理和樂感培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訓練過程中,務必要處理好理想化目標和階段性訓練的辯證統(tǒng)一關(guān)系。聲樂教師主要依靠聲音辨識能力來指導學生訓練,如若察覺到學生演唱中的問題和不足,就一定要拿出務實、合理的解決措施。與此同時,在不斷地解決問題、彌補不足的過程中,學生對聲音正確與否的主觀辨識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正確的歌唱即整體的歌唱,這就要求聲樂教師不僅要具備辯證的思維方式、正確的聲音觀念和不斷完善的教學方法,還要注重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比如在發(fā)聲技巧的訓練過程中,追求“高位置”的聲音就一定要兼顧“落下來”的氣息,顧此失彼則會影響歌唱狀態(tài)的平衡性,從而造成學生在發(fā)聲過程中各種不適的現(xiàn)象。以此類比,在指導學生體會“打開喉嚨”的感覺時,相應要強調(diào)聲音的集中;在引領(lǐng)學生找尋“面罩共鳴”的感覺時,務必要兼顧氣息的通暢……毫無疑問,聲樂教學中科學的訓練方法無不得益于對辯證統(tǒng)一規(guī)律的掌握,這已被歷來眾多的聲樂教育家所證實,因此,為了達到理想化的教學目的,聲樂教學語言也必然要體現(xiàn)辯證統(tǒng)一性。
3.形象比喻性。
在聲樂教學中,由于教學語言的語義往往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在某些情況下學生對其理解和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把較為抽象的概念以形象化的語言進行闡述。與此同時,為了達到聲樂訓練的預期目標,教師還應適時采用啟發(fā)式的“體感教學”方法,所謂“體感教學”就是將我們?nèi)粘I钪辛晳T性的動作和行為的感覺比擬運用于歌唱訓練當中,使學生通過這些感覺便于體會到科學的發(fā)聲狀態(tài),從而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例如:在訓練氣息支持時,教師往往采用“品味花香”、“雙手提水”的感覺引導學生領(lǐng)會正確的呼吸位置;在訓練歌唱共鳴時,教師常常采用“讓聲音先向后劃圈再拋向前方”的表述方式使學生鞏固歌唱腔體的感覺……鑒于聲樂教學內(nèi)容的抽象性,相較于理論化的技術(shù)性闡述,生動形象的比喻往往更加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教學語言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倘若聲樂教師能夠把抽象的語言形象化、復雜的語言精練化,在此基礎上采用辯證統(tǒng)一的思維方式,更加合理、靈活地運用教學語言,則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并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從而有助于聲樂教學取得良好成效。
作者簡介:裴斐(1988—),男,河南漯河人,助教,本、碩就讀于武漢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