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
古詩短小精悍,卻字字珠璣,常常是一字道破天機。蘇教版高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入選了多篇哲理詩,編者似乎在提醒我們,高年級的古詩教學應(yīng)當向著更縱深的內(nèi)涵延伸。結(jié)合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首詩,我引導(dǎo)學生對看似“簡單”的宋詩進行品讀,讓孩子們在一詠三嘆中逐步走近詩人,觸摸詩韻的芬芳。
【關(guān)鍵詞】
古詩 品讀 蘇軾
“老師,蘇軾是大文豪,可他的這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卻很簡單,看來他不擅長寫詩??!”這是班級里頗愛思考的林在預(yù)習后得出的結(jié)論。我詫異不已,是什么讓她“輕視”了不凡的蘇軾呢?
打開語文書,看著那簡簡單單的二十八個字,我明白了:正因為這首古詩的“簡單”讓他們差點與品味經(jīng)典擦身而過。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所入選的四首精讀古詩都是出自宋代。比較唐詩,宋詩更注重理趣,編者似乎在提醒我們,高年級的古詩教學應(yīng)當向著更縱深的內(nèi)涵延伸,而這首“簡單”的古詩正是我教學的試金石。
課前,學生們早已預(yù)習了古詩,短短的詩文,他們早就背誦得滾瓜爛熟。由于古詩中的確沒有特殊的典故,所以,借助注釋他們對整首古詩的大體理解令我也感到比較滿意,一切似乎又再次印證了林所說的“簡單”。然而,詩人要表達的情懷深藏于字里行間,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他們還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我并不打算就此罷手,真正的品讀才剛剛開始。
嚼
古詩短小精悍,卻字字珠璣,常常是一字驚人,一字道破天機。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和語感積累,我此時所必須進行的則是誘導(dǎo)他們“咬文嚼字”,不斷去錘煉語句,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詩人運用語言文字的高超本領(lǐng)。
于是,我從這首古詩中幾個出彩的動詞入手,引導(dǎo)學生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古詩“文約而意豐”,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不多時,“老師,這‘跳‘亂體現(xiàn)了雨的大?!薄斑@里的比喻很生動,雨點像可愛的娃娃!”……詩人以淡淡的筆墨,勾勒出的晴雨圖,在學生們進一步的品讀后,終于濃墨重彩地呈現(xiàn)出來。“我們差點就要錯失這一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了,是嗎?”學生們會心一笑。
在賞析中,學生向詩人學習了習作的技巧,這樣的隱性學習不但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品評、鑒賞的能力,這將使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受益匪淺。
入
古詩常留給我們無窮的想象空間,對于這首古詩畫面的聯(lián)想,我并未花太多的時間,因為對于他們而言,顯然過于“簡單”。而我的更高要求,則是更側(cè)重于古詩精巧構(gòu)思中的多處藝術(shù)留白?!把噪m盡而意無窮”,尤其是宋詩,更是蘊涵著一定的哲理,我要讓學生走近詩人,“漸入佳境”,去感悟語言文字所暗示和啟發(fā)的蘊意和情感。
詩歌是詩人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的,作者的生活年代不同、心情不同寫出的詩歌的內(nèi)容、風格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題目也是如此。因此,我組織學生通過搜集來的資料理清了蘇軾的生平和詩寫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站在詩人的角度去分析詩歌、閱讀詩歌,讓他們從“旁觀”變?yōu)椤巴度搿比ンw驗詩歌的感情。當一個較為豐滿的蘇軾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除了贊嘆外,一些敏銳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奧妙:“老師,蘇軾的人生真的是大起大落啊!”“那么,他的表現(xiàn)呢?”我乘勝追擊?!八恢蓖酚^的。”“在這首詩中,你覺得他會想表達些什么?”一陣議論過后,那一雙雙高舉的小手、一張張洋溢著興奮的臉龐無不彰顯著他們已經(jīng)明了的喜悅,“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出自學生口中這樣精彩的解釋不正是詩人的心聲嗎?聰明的他們已經(jīng)和蘇軾情脈相通,產(chǎn)生了共鳴。
串
古詩的學習如果只是一對一,那么,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積累將會很貧乏。于是,在學完一首古詩后,我們應(yīng)當以一帶多進行相關(guān)鏈接,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以詩帶詩,將這些熠熠生輝的明珠“串聯(lián)”在一起,既有助于理解,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如品讀完這首詩,我要求學生將詩人同時寫下的《望湖樓醉書》另四首進行比較閱讀;找出同樣能夠表現(xiàn)詩人豁達心境的《定風波》等詩詞吟誦;課余,更是開展了對雨景描寫的其他詩人、詩作的歸類、吟誦……
這樣的拓展,打開了課外閱讀的新視窗,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古詩閱讀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積累,更大的好處是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讓學生進行組詩自學,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學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他們在與這些經(jīng)典的接觸中,感受到自己所知僅是滄海一粟,從而激起更強烈的學習欲望,在不知不覺中語文底蘊也就變得深厚了。
吟
古典詩歌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韻律、樂感極強,因此,在充分的感悟后,我指導(dǎo)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加強朗讀訓(xùn)練,要學生帶著感情反復(fù)誦讀,并讀出古詩的韻味,因為那種帶有一定韻律的“吟誦”“歌詠”更能體現(xiàn)古詩的意境。
我要求學生能模仿教師進行“平聲長,仄聲短”的吟誦,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能在自我涵詠,自我陶醉的腔調(diào)下感受到古詩的美。一些學生興致所致,仿照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鄧麗君、王菲所唱)也和著音樂唱了起來。也許音韻與詩詞不是那么協(xié)調(diào),但在他們那陶醉其中的淺吟低唱中,心與詩人靠得更近,既升華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又加強了對古詩的記憶。
此時,林眼睛晶亮地說道:“老師,蘇軾的確是位很偉大的詩人呢!”
“老師,題目的‘醉解釋為‘陶醉是否更加恰當呢?”
……
我莞爾一笑,這樣的經(jīng)典閱讀真的讓我們都“醉”了!
【參考文獻】
【1】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詩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