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才智
《雪》《山村》《畫》這三首短詩,為許多中小學教材或讀本選作課文,但署名和出處或付之闕如,或并不準確,今一一為之求真溯源。先來看《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梅花尋不見。
此作頗有異文。如:“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進蘆花都不見?!被蛟颇顺鲎孕煳肌堆┚啊?。但《徐渭集》并無《雪景》。僅有《題雪景圖》,見《徐渭集》卷六,乃五言律詩。遍檢四冊《徐渭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亦無此詩。或作:“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草叢皆不見。”云紀曉嵐作。但檢《紀曉嵐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并無此詩。又作:“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總不見?!被蚍Q鄭板橋作。但檢各種版本之《鄭板橋集》并無。還有作:“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shù)片,飛入梅花看不見。”或云為林逋作。但《林和靖集》并無。說有易說無難,遍驗諸說無果,乃另辟檢索方向,于宋釋普濟(1179—1253)所編《五燈會元》卷十四“寶峰惟照禪師”檢得下文:
雪下,僧問:“祖師西來即不問,時節(jié)因緣事若何?”師曰:“一片兩片三四片,落在眼中猶不薦?!保ㄌK淵雷點校本,中華書局1984年版)
釋惟照(1084—1128),簡州陽安(今四川簡陽)人。俗姓李。住洪州寶峰。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楷禪師法嗣。幼師成都鹿苑清泰,年十九,剃染登具。后謁芙蓉于大洪。累年出領招提,還甘露、三祖?;兆谛退哪辏?122),詔補江州圓通,棄去,復居泐潭。高宗建炎二年正月七日示寂,年四十五?!都翁┢諢翡洝肪砦?、《五燈會元》卷十四有傳。禪家語講求機鋒理趣,往往因景說理,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透徹玲瓏,不可湊泊,有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之妙。惟照禪師的這兩句詩既堪稱代表。祖師西來意,是禪宗初學者的常參話頭,即使無所參問,也可勉強抓來應付。禪師的回答,往往不須在這句話上面去推敲,若用心推敲,這是何意,即是不合:句不當機,言非展事。承言者喪,滯句者迷。不唱言前,寧談句后,直至釋迦掩室,凈名杜口。時節(jié)因緣事,也是常參話頭,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jié)因緣。時節(jié)因緣若至,其理自彰。因當時正在下雪,所以惟照即景隨機答以這句詩行。我們不妨參看《五燈會元》卷十五瑞州洞山曉聰禪師的一段話:“僧問:‘達磨未傳心地印,釋迦未解髻中珠。此時若問西來意,還有西來意也無?師曰:‘六月雨淋淋,寬其萬姓心。曰:‘恁么則云散家家月,春來處處花。師曰:‘腳跟下到金剛水際是多少?僧無語。師曰:‘祖師西來,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薦。所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既是祖師西來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對眾忉忉珍重!”
惟照的兩句后來發(fā)展成了四句。清人《五燈全書》卷一百十八“廬江冶父松翁徠禪師”云:
中秋小參。三蘇橋畔,葉落歸根。實際堂前,月明寂照?;ス沤穸幻?,歷塵劫以常存。說甚么初三十五增減盈虧,殊不知性海圓融,光華獨露。諸昆仲。還有向明暗未分以前,著得只眼者么?乃擊如意曰:金錘擊碎珊瑚月,散作人間不夜燈。小參。一二三四五六七,須彌撐破虛空脊。七六五四三二一,秤錘捏出黃金汁。重重門戶潑天開,一任諸人從此入。己躬下事好因緣,七日之中須打徹。大冶紅爐飛片雪。雪中晚參,千峰倒卓。八面玲瓏,粉碎虛空。渾然一色,寂光智照。太平玉燭,長明素樸。家風實際,一塵不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大眾還知目前法么?乃指雪曰:“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梅花尋不見?!彼祗E步歸方丈。問:三身中那一身說法。師曰:諦聽諦聽,曰:未審是甚么法。師曰:你不是鐘子期。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枯藤倒掛長生月,野鶴閑隨自在云。(星朗雄嗣)
《五燈全書》一百二十卷,京師圣感寺住持超永據(jù)五部燈錄及禪宗史書編集,于康熙三十三年(1693)編就,收在《卍新纂續(xù)藏經(jīng)》中國撰述之史傳部(新版第81冊、舊版第140至142冊)、《禪宗全書》第25至27冊。據(jù)清人陳詩(1748—1826)編撰《冶父山志》卷五“宗派”(廣陵書社《中國佛寺志叢刊》第12冊)載,星朗雄,即道雄禪師,字星朗,萬歷二十六年(1598)生,閩漳龍溪林氏子,明探花鶴胎相國釬弟。二十一歲舉于鄉(xiāng),旋成進士。天啟中,由部郎擢守肇慶,惡朝政日趨混濁,隨兄棄官司去。歷參天童、云門,探索玄旨,俱獲教益。崇禎二年,聞博山徠和尚道冠江南,遂從披剃,命名道雄。順治二年,卓錫九華山化成寺。明年,廬江令周明府迓祚偕邑紳敦請住冶父實際寺??滴跏辏?673)示寂,世壽七十有六。有《梅花詩百首》。廬江冶父松翁徠禪師,名宏徠(1638—1699),淮安山陽金氏子。順治十四年(1657)丁酉,年二十,從宦嶺南。己亥(1659)旋歸,經(jīng)南雄蓮社,睹肉身祖像,有所感觸,即依恒明和尚剃染。是冬圓具于華林。明年,矢志出嶺,遍歷諸名勝??滴跗吣辏?668)戊申,過廬江,參冶父道雄禪師,一見有針芥之合,攝心禪定,刻苦究竟。既受大法,后住靜于龍舒紫云禪林。三十六年丁丑,法弟璧山退隱圓通。本邑士紳暨兩序耆舊公啟,堅請出主冶父法席。居三載,仍退隱紫云養(yǎng)靜,神清骨立??滴跞四辏?699),趺坐而逝,世壽六十有二。有《百八羅漢贊》。題為《雪》的這首七言四句詩,成為“目前法”的最好寫真,其版權應歸屬宏徠禪師。
不過,此前明太祖朱元璋有《詠雪》詩云:“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罩胁灰姶蛄_聲,萬里江山都是面?!保ㄊY一葵《堯山堂外紀》卷七十八“國朝”,《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明刻本,第1195冊)應該是《雪》前兩句的本源。其后清初小說《新世弘勛》(又名《定鼎奇聞》)第二回“滕六花飛怪露形,蚩尤旗見天垂象”中云:“到天明來,人家看那積雪,卻有四五尺厚,又有一宗怪事,不論內(nèi)庭、外院、市鎮(zhèn)、街巷及荒郊僻壤之所,那積雪上,皆有巨人足跡及牛馬腳跡,約有尺余深,遍處驚傳,如出一口。這些人每日說新聞,也有說從來不見這樣異事的,也有說不知將來是作何報應的,也有說不知關系人家禍福,還是關系國運興衰的,紛紛擾擾,不一其說。有幾句詞,見說得好:‘一片一片復一片,飛入蘆花尋不見。不聞天上打羅斗,六合乾坤都是面。昨夜須彌峰頂觀,恒沙世界皆看遍。五湖四海九個潭,萬里長江只一線。玉妝世界不可為,怪事從來不易知。足跡印痕深尺許,千軍萬馬方追隨。街衢庭院皆如此,城郭鄉(xiāng)村盡若斯。個個并驚稱詫異,人人相向說差池。不知有甚災祥兆,那個心中不自疑?!薄缎率篮雱住肥稹芭钶镒泳帯?,書前小引末尾署“順治辛卯天中令節(jié)蓬蒿子書于耨云齋中”,順治辛卯為順治八年(1651),書中不避康熙名諱,可知蓬蒿子生活于順治間,康熙登位(1662)之前?!耙黄黄瑥鸵黄?,飛入蘆花尋不見。不聞天上打羅斗,六合乾坤都是面?!憋@然與朱元璋《詠雪》有相承之跡。
再來看《山村》: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此作異文亦頗多,或作“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兒童六七個,八九十枝花”,或作“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或作“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等?;蛟扑稳松塾鹤?,或云元人徐再思作,或云明人王道作,皆無所據(jù)。溯其中詩句之源,宋人彭汝礪《宿金鉤》有“絕域三千里,窮村四五家”(厲鶚《遼史拾遺》卷十三)。元人關漢卿《大德歌(六首)·冬景》(其二)有“煙村四五家”(《陽春白雪前集》卷四)。而全詩據(jù)目前檢索到的材料看,應該是截選自清華廣生編《白雪遺音》卷三收錄的《艾葉重發(fā)》:
艾葉重發(fā),草木萌芽。閑來無事,到故友家。一同到,望江樓上去飲茶。走過一去二三里,又過煙村四五家。瞧見亭臺六七座,又看八九十枝花。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我看此地好風景,想必就是故友家。故友一見往里拉,拉過草團忙坐下。童兒倒過一杯茶,茶罷抬頭四下觀。粉壁墻上一軸畫,畫的是渭水河邊姜子牙。
華廣生,號春田,平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嘉慶九年(1804)甲子編輯民歌集《白雪遺音》四卷,共收南北曲調(diào)839首,傳鈔者眾,道光八年(1828)玉慶堂雕板印行。據(jù)高文德序,華廣生當時在山東濟南,所收歌曲,以濟南流行的馬頭調(diào)為主,間及南北諸調(diào);以歌樓酒館伎藝口吻為主,頗多小說戲曲中故事人物、應景詞文、古人名、美人名、曲牌名等內(nèi)容。因有干風化,語詞塵下,被禁毀劈板。1925年有鄭振鐸《白雪遺音選》,1930年有汪靜之《白雪遺音續(xù)選》。今人整理本收入《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最后來看《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有的沒有標注作者和年代,籠統(tǒng)稱為古詩,有的署名唐代詩人王維所作,有的署名唐代僧人大川禪師,還有的署名元代王冕,或明代唐伯虎,或清代高鼎。實際上,這是一首偈頌的節(jié)選。作者是南宋僧人道川,源出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頌》(又稱《川老金剛經(jīng)注》)。出現(xiàn)這首偈頌的上下文是: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jīng),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山河大地,甚處得來?頌曰:“遠觀山在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華猶在,人來鳥不驚。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祗為太分明。”
世尊是佛陀的尊稱,“佛備眾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隋慧遠《無量壽經(jīng)義疏》卷上)。如果有人得聞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發(fā)一念篤信的心,其心純正,毫無欲塵,便得清凈般若之慧,生真實不虛之相,就可知此人成就諸佛第一希有功德。究竟這個般若實相,空如太虛,無有形跡,若著于悟?qū)嵪啵筒皇菍嵪啵匀鐏碚f,名之謂實相而已。以上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離相寂滅分第十四”經(jīng)文,以下是道川的注。譬如“山河大地,甚處得來”這一話頭,不過是一個名與實的問題,名起未名,可名非常名,實相不離世相。接下來,道川的五言禪偈想要闡明的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破除諸相之經(jīng)義,實相即是非相。實相,說的是“性”,禪家所謂清凈自性,“性”不是相,所以說“實相非相”,要離相,才能夠見性;一切相,又是從性上顯發(fā)出來的,也沒有離開過性,所以說“是名實相”。清凈自性對于一切顯現(xiàn)的觀察,不同于普通思維對于境界之觀察。自性見山,雖然有色相,有也是無,幻相而已;自性聽水聲,聲聲不實,有聲也是無聲。所以說,遠遠望去,似乎有一些山巒色相;走近溪邊仔細傾聽,卻根本沒有什么東西叫做水聲。也就是說,山水物象,從遠處觀聽時有色有聲,而當走入其近處內(nèi)部觀聽時,則聲色俱泯,實相非相。自性觀春花,沒有取舍,當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雖已過去,百花盛開的景象卻并未消逝,隨時可以顯現(xiàn)在腦海中。韶華已逝,猶有殘花;瘦紅方悴,肥綠猶酣,春之倩影通過非春之相永“在”,因為自性之花卻并未凋謝,因為自性不生不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來如不來,相而非相。人來了,鳥因為妄想心的緣故而驚飛,鳥的自性卻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驚擾。參玄之士,悟道之人,須“入林不動草,入水不動波,入鳥不亂行”(《五燈會元》卷十九)。鳥或許不清楚,參玄悟道者卻很明白。而且頭頭是道,處處都顯露著自性明妙。“頭頭”,猶每樁,每件。“頭頭是道”,語本《續(xù)傳燈錄·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方是道,法法本圓成。”本即佛語,指處處都存在著道。后用以形容說話或做事有條不紊。事事物物的本性都一樣,本來平等無二,如幻不實??墒菫槭裁?,無論怎樣說,您都不明白呢?那是因為,您已經(jīng)從自性的本來明了,變成執(zhí)著于后天理念的分別明了了。
宋釋惟白所集《續(xù)燈錄》卷八云:“師云:‘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敢問諸人,作么生說個見性底道理。良久,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贬屛┌?,號佛國,住東京法云寺。為青原下十二世,法云秀禪師法嗣?;兆诮ㄖ芯竾辏?101),以所集《續(xù)燈錄》三十卷入藏?!都翁┢諢翡洝肪砦濉ⅰ段鍩魰肪硎袀??!斑h觀山在色”變?yōu)椤斑h觀山有色”,一字之別,但也是以此比擬方式論禪,可以參看。這十個字,后世禪籍屢見不鮮,儼然成為一禪宗話頭。如《續(xù)藏經(jīng)》中,清釋心亮《鼓山為霖禪師還山錄》卷二:“誕日示眾。師云:世尊拈花,遠觀山有色;迦葉微笑,近聽水無聲?!鼻遽尯脲⒑朐M恫┥綗o異禪師廣錄》卷三:“進云:恁么則碧桃綻蕊、緣柳萌芽也?師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元賢重編《壽昌無明和尚語錄》卷一:“師曰:噫,莫道無事好。金剛與泥人揩背,汝等作么生商量。僧曰: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師曰:好事不如無。”清釋迦陵性音編《宗鑒法林》卷四十七:“天童華云:我聞獨眼龍,果然只具一只眼。忽有衲僧出來問:一人所在即不問,如何是半人所在?劈脊便棒。更問如何是一人所在?便與連夜趕出。何故?一不做二不休。嵩乳密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且道者里是一人所在?是半人所在?拈竹篦擊一下云:土地前更著一分?!薄都闻d藏》中,清釋合哲等編《云山燕居申禪師語錄》卷一:“上堂僧才禮拜,師便打。僧喝,師又打。問:如何是目前境?師云:遠觀山有色。進云:如何是境中人?師云:近聽水無聲。”清釋通耷、慶法同編《不會禪師語錄》卷三:“佛誕月,鑒輝禪人率眾建會,請上堂僧問圣誕日敷設高座第一義,且置如何是諸法寂滅相,師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后來,明成祖朱棣《御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集注》引作:“川禪師云:‘山河大地,甚處得來?頌曰: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只為太分明。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jīng)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明代韓巖集解、程衷懋補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補注》引作:“雖曰實相,其實無相。但就無相中能生照心,比之頑空者不同,故言為非,不是竟言無。如龜毛兔角,只說龜無毛,兔無角,不說無龜毛兔角,只說實相無相,不說無實相。達磨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正猶水中鹽味,色里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是故如來虛名之為實相傳。頌曰:‘眾生與壽者,蘊上立虛名。如龜毛不實,似兔角無形。川禪師云:‘山河大地,甚處得來?頌曰: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只為太分明?!本蓭椭斫狻督饎偘闳舨_蜜經(jīng)頌》中的這首偈頌。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纂的《全宋詩》第29冊第1647卷第18442頁以下收錄有道川的詩作31首,但未見此詩。作者小傳介紹說:“釋道川,號實際,姑蘇玉峰(今江蘇昆山)人。俗名狄三,初依東齊(《五燈會元》卷十二作“齋”)謙首座習法,改名道川。高宗建炎初圓頂。孝宗隆興元年(1163),鄭喬年漕淮西,迎之于無為軍冶父寺開法。卷南岳下十五世,凈因繼成禪師法嗣?!都翁┢諢翡洝肪硎?、《五燈會元》卷十二有傳。”冶父在安徽省廬江縣東北,道川因為常年在冶父弘法,被尊稱為冶父道川禪師。
由宋釋道川的原作八句到教材中四句的《畫》,篇幅減半,文字也略異,還增添了題目。題目的淵源,大概來自宋釋正覺《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卷下:“佛鑒拈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此一聯(lián)語,是題山水畫圖?!逼鶞p半,只留存原作上半,大概源自宋釋祖慶重編《拈八方珠玉集》:“佛鑒拈云:忽有人問老僧相似句。但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僧云:不會。師云: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且道是同是別?”原作“春去華猶在”之“華”已徑改為本字“花”。至于將“猶”更改為“還”,大概是晚近人所為?!斑h觀山有色”之“遠觀”,宋人趙與泌、黃巖孫纂修《寶祐仙溪志》卷三已作“遠看”(《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北大圖書館藏清抄本,第660冊)。綜上,即題為《畫》的這首詩的來龍去脈。
“人來鳥不驚”一句,意境不俗,故頗有仿效者,例如明人趙寬(1457—1505)七言律詩《三月八日省中偶成》,有“墻隈風靜花仍落,樹下人來鳥不鳴”(《御選明詩》卷七十六,《四庫全書》本)之句,顯然有取于此。而“春去花猶在”一句,更有與之意旨恰恰相對的“花落春猶在”,出自與道川時代相近的南宋詩人曹勛(1098—1174)《深夜謠》其二:“花落春猶在,人存事已非。草侵迎仗路,塵滿舊薫衣。獨立空憐影,當歌但斂眉。羞見長門月,曾同步輦歸?!保ā端呻[集》卷三,《四庫全書》本)明人解縉(1369—1415)《送劉御史弟子淵還西昌》中亦有“都城花落春猶在,遠岫云寒雨半收”(《文毅集》卷五,《四庫全書》本)。清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開科取士,禮部以“淡煙疏雨落花天”命題。俞樾(1821—1907)以“花落春猶在,天時尚艷陽”開篇,不入落花傷悲之窠臼,主試官曾國藩讀之,大為激賞,取俞樾為保和殿復試第一名。這朵開自南宋的春花,至晚清仍是未落猶艷,正如前文所云,自性之花未凋謝,自性不生不滅,這或許也算是一段佳話吧。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稿約
《古典文學知識》創(chuàng)刊近30年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愛護與支持,我們在此除了表示由衷感謝之外,更熱忱希望大家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踴躍為本刊撰稿。稿件要求:① 內(nèi)容涉及古典文學領域,符合本刊各欄目的要求;② 語言通順流暢,角度新穎,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圖文并茂;③ 來稿篇幅控制在5000字以內(nèi);④ 文章注釋,一律隨文簡注,不要在文外注釋;⑤ 來稿請附個人簡介及聯(lián)絡方法。
編輯部郵箱:gdwxzs@21cn.com
另,凡向本刊投稿者,如無特別說明,即視為同意本刊擁有對該稿刊發(fā)后的網(wǎng)絡版和光盤版的使用權。稿件一經(jīng)刊用,稿酬一并支付。特此聲明。
學古知津,百讀常新,讓我們共同努力,把《古典文學知識》辦得更好!
《古典文學知識》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