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梅
【關鍵詞】美術教學;清明上河圖;生活;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0-0060-02
1.瀏覽初識。
師:同學們,上周“美,我先知”學習單預告的是哪幅作品?
生:《清明上河圖》。
師:我們今天就來一同賞析《清明上河圖》。為了便于每個同學細細品味,我為五個小組各準備了一份復制品,現(xiàn)在請慢慢打開畫卷。
師:現(xiàn)在根據(jù)“美,我先知”上的提示,說說你對《清明上河圖》的了解。
生1:《清明上河圖》是北宋風俗畫家張擇端的作品。絹本,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xiàn)在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生2:作品真實記錄了北宋徽宗宣和年間,也就是公元1119年到1125年,京城汴梁繁華的景象,距今已有近900年歷史。
師:很理性的判斷。
生3:我認為,作品中人物的造型很生動,而轎子、車、船、城門等都畫得很準確,我覺得這些很美。
生4:我覺得建筑很美,畫得很精細。
師:不同的分析角度反映不同的思維方式。美術鑒賞既需要直觀的感性解讀,也需要合理分析的理性判斷,兩者缺一不可。還有哪些信息可以分享?
生:是國寶。國寶出現(xiàn)在了上海世博會上。
師:這是一個感性的回答,有沒有理性的判斷?
生5:畫的是當時的京城,還有一座彩虹橋,橋上很熱鬧。
生6:這幅畫卷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因為很多專家說,這幅作品是北宋生活的再現(xiàn)。
師:同學們分別從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及社會價值作了解讀和判斷,同學們都努力地進行了“有價值的前置學習”。
2.細節(jié)研究。
師:北宋生活的再現(xiàn),這個表述很有意思,能說說你們的理性判斷嗎?
生1:北宋人喜歡吃包子,畫面上有三家包子店。
生2:北宋人還喜歡喝茶,畫了好多家茶館。
師:在細節(jié)中尋找答案,是美術欣賞的重要方法。你還關注到哪些細節(jié)呢?
生3:店鋪的招牌,還發(fā)生了車禍,有人在吵架。
生4:還有玩具、糖葫蘆……
師:通常情況下,美術鑒賞從造型、色彩、構(gòu)圖、內(nèi)容等角度,感知作品的藝術魅力和人文價值。請你分析細節(jié),解讀《清明上河圖》的美感特征。分組研究,請每小組提出一個研究主題或方向,相互之間不能重復。請各小組協(xié)商后匯報。
生1:我們第一組研究作品畫了什么,我們想知道張擇端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2:我們第二組研究交通工具。電視上說,交通是經(jīng)濟的命脈,這能看出北宋的經(jīng)濟狀況。
生3:我們第三組研究建筑是怎么畫的?我們覺得這些建筑畫起來很復雜。
生4:陳老師,你在欣賞《千里江山圖》時說,長卷可以通過畫節(jié)奏線感知作品的韻律美?!肚迕魃虾訄D》也是長卷,所以我們想研究一下作品的節(jié)奏。這是構(gòu)圖問題。
生5:我們第五組也研究構(gòu)圖,這是一幅超長卷,我們想,為什么要畫那么長呢?
師:主題難易不同,但都很有意思。請同學們注意這幾點:第一,緊扣選題展開研究。第二,小組成員必須全部參與發(fā)言,組長負責協(xié)調(diào),指揮做好“美術課箋”研究記錄,推選匯報人選。第三,匯報要求條理清晰,言簡意賅,聲音洪亮。
(學生分組活動,八分鐘后集中討論。)
生1:我們組研究交通工具,畫面上有馬車、牛車、船、轎子、馬、驢等等,車水馬龍,摩肩接踵,說明北宋交通非常發(fā)達,怪不得歷史老師說宋朝的經(jīng)濟其實超過了唐代。
生2:我們沒有完成研究目標,我們搜尋畫中都畫了哪些“職業(yè)”,本來以為不難,但有坐轎子的富家小姐,有騎馬的公子,有官員等達官貴人。有轎夫、掮客、船夫等辛苦的“打工仔”。有商人,有掌柜、伙計,還有算命瞎子,數(shù)不勝數(shù),多得沒辦法計算了。
師:用成語概括一下。
生3:各行各業(yè),三教九流。
生4:張擇端想要告訴我們,北宋的社會很穩(wěn)定,所以人民安居樂業(yè)。
師:這種描繪世俗生活的畫,叫做“風俗畫”。
生:我們第三組的研究結(jié)論是,張擇端是用直尺畫建筑的。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有價值,這叫“界畫”。借助于工具來畫,速度相對快點,但一定要有極強的寫生能力支撐,否則造型很容易生硬、呆板。
生:我們分析了人群、交通工具、建筑等在整幅畫卷中的分布情況,畫了一張曲線圖。請看,畫面一開始人煙稀少,所以線條平緩;隨著畫卷逐漸展開,慢慢熱鬧了起來,線條開始往上揚;等到了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也就是虹橋部分,線條達到最高峰,因為這里最熱鬧,人聲鼎沸;然后進入市區(qū),開始有條不紊,線條就平緩了。所以,我們的結(jié)論是,這幅作品節(jié)奏感強,有韻律美。
師:也就是說,整幅畫卷疏密得當,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了生活中的詩與戲。
生:我們認為,這幅作品一定要畫成長卷。從城外畫到城內(nèi),浩浩蕩蕩,洋洋千里,方形畫不了。
師:內(nèi)容決定形式?
生1:對,就是這意思。作者創(chuàng)作這畫的目的是要人們了解京城,就好比是個“導游”,那么長卷就可以讓“參觀者”隨畫卷“邊走邊看”了。
生2:這幅畫是圍繞汴河畫的,那么汴河的流向就是長條形的,只有長卷才行。
生3:這是“風俗畫”,也就是要把當時各種各樣人的生活都畫出來,那么,長卷比方形更容易表現(xiàn)。
生4:我補充,剛才還說了,這幅畫的節(jié)奏線上下起伏,潮起潮落,那么長構(gòu)圖更加合適。
3.歸納提升。
師:感謝同學們分享你們的智慧,《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色和社會價值在大家的層層解讀中被一一梳理了出來,能用一句話概括下汴梁的狀態(tài)嗎?
生:繁華,水路陸路四通八達,是全國商業(yè)、政治、經(jīng)濟中心。
師:能用一句話評價一下畫家張擇端嗎?
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用生動的形象再現(xiàn)生活的真實。是一位杰出的畫家。
師:追問一句,這幅畫卷的特別之處有哪些?
生:從形式上來說:是一幅超長的畫卷。從內(nèi)容上來說,是一幅世俗畫。
師:剛才陸一凡說,張擇端好比是一個“導游”,我覺得這個比喻很有意思。也就是說,張擇端帶著我們游覽了汴梁。這種像旅游一樣邊走邊看邊畫的繪畫方式,叫做“散點透視”,這是中國繪畫特有的表現(xiàn)方式。這跟西方繪畫固定不動的焦點透視截然不同?!肚迕魃虾訄D》是散點透視的典型畫作。中國繪畫中散點透視的作品很多,比如乾隆年間宮廷畫師的“仿《清明上河圖》”,有“畫圣”顧愷之根據(jù)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畫成的《洛神賦圖》,還有我們前一段時間欣賞的、表現(xiàn)祖國大好河山的現(xiàn)代中國畫作品《江山如此多嬌》。
4.臨摹感受。
師:細節(jié)雖小,但栩栩如生,我們不妨選擇一個局部臨摹一下。
學生臨摹。教師從人物的動態(tài)、用筆的流暢等美術專業(yè)角度作點評。(略)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是用鋼筆、水筆或者鉛筆臨摹的,你知道張擇端用的是什么筆?
生:毛筆。
師:用毛筆勾勒藝術形象的繪畫手法叫什么?
生:白描。
5.古畫補殘。(略)
6.拓展延伸。(略)
師:《清明上河圖》中描畫的是最尋常的、最平凡的生活瑣事,所以美與生活密切相關。美,其實就是一睜眼的所見所感,串成一體就成了美,正所謂“大美隱于市”。愿同學們用一雙慧眼隨時捕捉生活中的美,用美的心靈感悟美的真諦,用美的技術表現(xiàn)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