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山遠
埃博拉病毒讓全世界毛骨悚然。在恐怖電影、災難電影和科幻電影中出現(xiàn)的場景,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有很多病毒是人類無法戰(zhàn)勝的,人類對許多種肉眼無法看見的病毒束手無策。這是很好的關(guān)于天地自然的隱喻:隱形的致命威脅把人類打回原形,告訴人類對世界要有敬畏,對大自然要有愛心,唯有如此,才能在這種無法抵御的恐懼中,保持人的尊嚴。
當瘟疫橫掃世界時,《悲愴》響起
1893年11月6日,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死于彼得堡,當時正是他的第六交響曲即《悲愴》首演后的第9天。據(jù)官方記載,1893年11月2日,柴可夫斯基喝了一杯生水,從此一病不起,幾天后去世。根據(jù)彼得堡最優(yōu)秀醫(yī)生中的兩位佼佼者——勃廷遜兄弟的診斷,柴可夫斯基死于霍亂。在此50年前,柴可夫斯基14歲時,他的母親也死于霍亂。確實悲愴。
今天,中國人對霍亂并不陌生,日軍侵華期間散播過霍亂病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名著《霍亂時期的愛情》,更是被視為愛情小說的經(jīng)典而廣為傳播,至今仍為文藝青年所喜愛?!痘魜y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說,也被他認為是自己寫得最好的一部小說。小說以19世紀中葉以后霍亂肆虐的加勒比海地區(qū)為背景——可以看出,雖然那時世界遠不像今日“地球村”這般聯(lián)系緊密,但疫情卻能穿越空間,讓炎熱的加勒比海岸尸橫遍野,同時又在遙遠的俄羅斯奪走偉大作曲家的生命。
霍亂如此恐怖,以至于一度被譯為“虎烈拉”,形象地傳遞了蘊含在這3個字之中的懼怕。但在歷史上,霍亂遠不是殺傷力最強的病毒。
700年前,黑死病在整個歐洲蔓延,這是歐洲歷史上最為恐怖的瘟疫??膳碌暮谒啦∑鋵嵕褪鞘笠撸瑩?jù)后代學者統(tǒng)計,它讓當時的歐洲損失了1/3的人口,連歷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也因為這場瘟疫而中斷過一段時間。歐洲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先驅(qū)薄伽丘,在1348年至1353年寫成的《十日談》,就是關(guān)于瘟疫題材的巨著,引言里就談到了佛羅倫薩嚴重的疫情。他描寫了病人怎樣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冷冷清清地在自己的家中咽氣,直到死者的尸體發(fā)出了腐爛的臭味,鄰居們才知道隔壁所發(fā)生的事情。旅行者們見到的是荒蕪的田園無人耕耘,洞開的酒窖無人問津,無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閑逛,當?shù)氐木用駞s無影無蹤。
這儼然就是今天恐怖片中出現(xiàn)的場景。
《屋頂上的騎兵》,疫情與愛情
很多文藝作品都表現(xiàn)過病毒給人類帶來的殺戮與恐慌,幫助人類從另一個記憶層面中,凝固大難來臨之際的眾生相:崩潰與拯救,瘋狂與理智,冰冷與溫暖。
史載,當黑死病席卷歐洲時,恐懼的人們?yōu)榱颂颖芩劳?,嘗試了各種方法:他們祈求上帝、吃精細的肉食、飲用好酒……醫(yī)生們企圖治愈或者緩和這種令人恐懼的癥狀,他們用盡各種藥物,也嘗試各種治療手段,從通便劑、催吐劑到放血療法、煙熏房間、燒灼淋巴腫塊,或者把干蛤蟆放在身上,甚至用尿洗澡,但是死亡還是不斷降臨人間。一些深受宗教束縛的人認為是人類的墮落引來神明的懲罰,他們穿過歐洲的大小城鎮(zhèn)游行,用鑲有鐵尖的鞭子彼此鞭打,口里還哼唱著“我最有罪……”。只有少數(shù)頭腦清醒的人意識到傳染源可能是動物,于是他們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貓、狗等家畜身上。他們殺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滿是貓狗腐敗的死尸,腐臭的氣味讓人窒息,不時有一只慌亂的家貓從死尸上跳過,身后一群用布裹著口鼻的人正提著木棍窮追不舍。沒有人會憐憫這些弱小的生靈,因為它們被當作瘟疫的傳播者。
法國著名導演讓·保羅·哈本諾執(zhí)導過一部電影《屋頂上的騎兵》,由法國作家吉歐諾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我曾向朋友們廣泛推薦這部電影,理由是:這是一部讓人想戀愛的電影。
《屋頂上的騎兵》講的是1832年意大利革命青年安杰羅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逃亡的故事。當時瘟疫正在普羅旺斯蔓延開來,瀕臨死亡的人們在掙扎、呼號,很多村莊已人跡滅絕,黑鴉、餓狗在農(nóng)舍里進進出出,在面目猙獰的尸體上撕扯著,隨處可以嗅到死亡的氣息。受瘟疫折磨而失去理智的當?shù)鼐用褡窔⑺械哪吧耍步芰_與追殺他的人也陷入了當?shù)鼐用竦膰?,這個帥哥不得不在屋頂上棲身,與一只無家可歸的貓為伴。然后女主角出現(xiàn)了——渾身濕透的騎士從屋頂上掉進一間閣樓里時看到了她,她身著極為古典繁復的白色長裙,一手托著一個燭臺,在燭光的映襯下美麗非凡。
她要去尋找自己的丈夫,他堅持一路護送。在逃亡的過程中,他們聯(lián)手沖破士兵的路障,騎著馬在平原上飛奔的鏡頭堪稱經(jīng)典:萬里碧空下,草地青青,原野莽莽,普羅旺斯特有的橡樹、迎風綻放的薰衣草、歷史悠久的古堡……如果不是在瘟疫的死亡威脅中,這真是一場浪漫之旅,但正是在死亡如影隨形的背景下,才更見浪漫,刻骨銘心。
騎士護送著美女狂奔,互相克服怯懦,沖破絕望。在他們沖破包圍圈到達安全之地時,女主角寶琳娜染上瘟疫,命懸一線。安杰羅幾近瘋狂地挽救她的生命,解開染病的女主角的衣衫,用葡萄酒和草藥涂抹她的全身,然后用雙手用力搓揉。在酒精與愛情的力量下,她奇跡般康復了。在電影的最后,他把她送到了她丈夫的身邊,從此天各一方,似乎這段熱烈而又克制的愛情從未發(fā)生。但這正是最動人之處,像一個綺麗溫柔的夢,讓人不愿醒來。
經(jīng)歷過生死考驗的愛情可謂彌足珍貴。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加西亞·馬爾克斯甚至賦予霍亂一種象征意味——愛情。因為霍亂能致人死命,也能讓人懂得生之珍貴,激發(fā)出更加頑強的生命力。馬爾克斯用令人恐懼的霍亂影射愛情,似乎告知人們:愛情雖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來,會讓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經(jīng)過這樣的生死考驗,又如何得到真正的愛情?
天地蒼茫,人如芻狗,但人照樣有尊嚴
在醫(yī)學不發(fā)達、物質(zhì)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歐洲城鎮(zhèn)并非如后人想象般充滿古典浪漫之美,城內(nèi)垃圾成堆,污水橫流,人們也沒有養(yǎng)成好的衛(wèi)生習慣,更別說早晚刷牙了。今日之巴黎是游客青睞之地,但在中世紀遠非如此,有一部叫《香水》的電影,說的是18世紀的巴黎,臟、亂、差,惡臭之味彌漫全城。
但是在今天,科技如此發(fā)達,人們對宏觀與微觀世界的認識已相當深刻,卻仍然不能戰(zhàn)勝病毒。事實上,當今世人并無安全感,科技越發(fā)達,他們越擔心技術(shù)、資本、野心與瘋狂的念頭組合出致命的病毒。這方面的電影很多,比如《生化危機》《12只猴子》《恐怖地帶》《驚變28天》……實驗室與實驗動物在冰冷的金屬與蒼白的色調(diào)中,透著詭異與危險,讓看電影的人們憂心忡忡。人們更擔心某種看似已經(jīng)消亡的病毒在地球上某個隱秘之處蟄伏著,因某個機緣被釋放出來,無情地吞噬已經(jīng)失去對這種病毒的免疫力的人類……香港作家倪匡在衛(wèi)斯理系列小說中寫過這樣的故事:科技發(fā)達的外星人想侵略地球,結(jié)果詭計多端的地球人偷偷放了一只老鼠在外星人的太空船中,然后這只老鼠被帶回外星人的星球,然后,就沒有然后了。老鼠給外星人的世界帶去了類似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而在潔凈的環(huán)境中無憂無慮成長的外星人,哪里有這玩意兒的抗體?外星人口大量消亡,自然無力再侵略地球了。
事實上,病毒與科技一直在演繹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例如埃博拉病毒,盡管醫(yī)學家們絞盡腦汁進行了多次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實身份至今仍為不解之謎。沒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發(fā)后潛伏在何處,也沒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規(guī)模爆發(fā)時,第一個受害者是從哪里感染到這種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這種病毒,沒有疫苗注射,也沒有其他治療方法,實際上幾近被判了死刑。用一名醫(yī)生的話來說:“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人,會在你面前‘融化掉……”
在人類自以為能夠把握命運時,其實惡魔在暗中獰笑,但總有惡魔無法打敗的人類尊嚴。上映于1976年的電影《卡桑德拉大橋》,至今仍為經(jīng)典:在可怕的肺鼠疫菌與比肺鼠疫菌更可怕的政治陰謀編織的死亡之網(wǎng)下,列車上的人們團結(jié)起來,彼此拯救,男主角張伯倫和他的前妻在患難中生死與共,最終破鏡重圓,意味深長。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船長升起一面代表霍亂流行的黃旗,掩護兩個已經(jīng)步入老年的情侶,在船艙中沉溺于他們的情愛,他們最終以愛情來結(jié)束自己的人生。馬爾克斯筆下寫盡了孤獨,因為孤獨,所以相愛;因為瘟疫,人們更感孤獨,更需要相愛?!痘魜y時期的愛情》曾被譯為《愛在瘟疫蔓延時》,這遠遠比不上《屋頂上的騎兵》的另一個譯名:《愛在天地蒼茫時》。
天地蒼茫,人如芻狗,但人照樣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