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亞
教育學生,我們需要用一種教嬰兒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tài),靜靜地等待這些祖國的花朵悄悄地綻開笑臉。
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細水長流,此時,教師的等待無疑就是一種鼓勵,是一種期盼,更是一種對孩子的信任。我們在等待的同時,也應該給賦予他們更多的養(yǎng)分——語文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落實。
教研活動中,我發(fā)現大多數教師包括我自己在內,在教學內容上面面俱到,傾囊相授,總覺得哪里都不能少,少了一個訓練點像是在自己身上割肉似的。在教學形式上“精心包裝”,精彩紛呈,唯獨忽視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谶@種現狀,我認為我們應該從目標定位、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操作策略入手,力求“簡簡單單、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教語文,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真正做到“繁花落盡見淳真”。
一、目標定位要準確,注意結合學情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所在,目標定位準確與否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關系到學生的能力是否能有所提高。以《聽聽,秋的聲音》為例,這篇略讀課文是一首現代詩,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教學時,沒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內容,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把課文讀懂;著重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領悟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的美好。通過研讀課文,再根據三年級學生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能誦讀兒童詩、淺近古詩,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對寫話有興趣等學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會認“臂、韻、叮、嚀、吟、掠”等生字,會讀“刷刷、瞿瞿、綻開、歌韻”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讀后體會與同學交流。3.掌握1、2小節(jié)的寫作規(guī)律,進行仿寫。
二、教學內容要合理取舍,積極開發(fā)和整合課程資源
《聽聽,秋的聲音》這首詩共有6小節(jié),第一、二小節(jié)結構一模一樣,都是以“聽聽,秋的聲音”開始,接著寫誰干什么,緊接著就是擬聲詞,最后是以“是什么”結尾。第三小節(jié)雖然結構與前兩段不同,但它緊抓秋天最典型的事物來突出秋的聲音,段落中以并列的句式出現,給人以美的享受、無窮的想象。后面的三段內容也非常美,每一段都能深挖出許多知識來。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必須得有所取舍,我認為課文的前兩段的結構非常整齊,有利于學生模仿寫作,而且內容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想象,讓學生體會秋的美,激發(fā)他們對秋的熱愛。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我大膽地進行了整合,重點對第一、二節(jié)進行突破,第三節(jié)以讀為主,并進行簡單的對話訓練,讓學生體會秋的聲音,品味語言的美。而第4、5、6段,則以教師過渡語言的形式在課堂中呈現,在配樂朗讀中得以鞏固。
三、教學設計緊扣目標,促使語文能力的提高
落實課堂教學常規(guī),才能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里有所收獲,逐步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緊扣目標,努力呈現層次性、階梯性,整個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思維的碰撞,對知識的把握呈現出螺旋上升的趨勢。
圍繞第一個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時煞費苦心。因為是略讀課文,字詞不需要費太多時間去認,但我覺得熟識這課的生字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為接下來的寫作做鋪墊。但是如何把握好分寸,卻讓我陷入兩難的境地。經過考慮,我給這些字詞進行了分析整合,讓人能在短時間內記住他們。比如說,第一類是擬聲詞,“刷刷”“瞿瞿”,讀完后,可以讓孩子補充一些自己知道的一些擬聲詞,教師可以進行板書,為接下來的寫作積累素材。第二類,即優(yōu)美的詞組,如“道別的話音、告別的歌韻、暖暖的叮嚀、豐收的歌吟”等。
圍繞第二個教學目標,我準備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落實知識點。課堂精彩回顧:
1.初讀。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中具體寫了什么聲音?
師: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
生:黃葉、蟋蟀、大雁、秋風的聲音。
2.再讀。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運用已學過的方法試著理解,然后分小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回憶理解詞語的方法:聯系上下文、查工具書、找近義詞、聯系生活等方法。)
生自學后分小組交流。
師:請小組代表說說你們理解了什么詞語,還有沒解決的詞語嗎?
學生踴躍發(fā)言,匯報自學情況。
[教學略讀課文時,應著重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自讀自悟。]
3.選讀。
師:找出你喜歡的聲音,多讀幾遍,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師:把最喜歡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賞。
學生互相交流感受。
師:用欣賞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邊聽邊想:他讀得怎么樣?
指名讀后組織其他學生自由評議。
生:第一節(jié)可以讀得快活一些,因為這是快樂的樹葉,它落下時在翩翩起舞呢!
生:我認為可以讀出一點憂傷,因為樹葉還舍不得和大樹媽媽告別呢!
生:第二節(jié)讀得太好了,讓我想象自己也是一只蟋蟀,正張大嘴巴快樂地歌唱?!膀序小薄膀序小?,實在太好聽了。
生:讀大雁的這句話要讀出舍不得的語氣,因為它就要去南方了。
生:讀第五小節(jié)要讀出欣喜的感覺,因為大自然到處都有秋的聲音……
圍繞第三個教學目標,我的設計關鍵點就是研讀第一、二自然段。因為這兩個段落是整堂課的靈魂,設計的巧妙與否直接關系著這堂課的知識點落實,以及學生能力的提升。這兩段結構是一樣的,如果兩個段落設計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會顯得重復,如果重點教第一段,第二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輔助他們學習,對于優(yōu)等生效果是顯著的,但后進生的能力恐怕提升不了。兩者權衡之后,我選擇了第一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想象說話訓練的方法進行教學。第二段則通過與第一段的對比,讓學生的朗讀中發(fā)現寫作的規(guī)律。課堂精彩回顧:
1.第一小節(jié):
師:大樹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誰來模仿一下?老師聽聽。
學生模仿
師:聽到“刷刷”的聲音,老師仿佛走進了落葉繽紛的白樺林,我們的詩人是怎樣描寫的呢?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
生讀
師:這一小節(jié)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從哪看出來的?分析詞語“道別”。
創(chuàng)設情境:黃葉跟誰道別?黃葉離開媽媽時可能說些什么?
生:媽媽,我要走了,你多保重!
生:大樹媽媽,再見!
生:大樹媽媽,我們明年再見了!
……
師:現在,老師是大樹媽媽,你們是——黃葉(學生說的),我們來一次表演合作讀。
2.第二小節(jié):
師:我們一起來合作讀讀第一、二小節(jié)吧。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兩個小節(jié)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是一樣的。
生:它們的結構一樣。
師:你們真了不起,這兩個段的結構是一樣的,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男女對比著讀,加深結構的印象。
師:走進秋天,走進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出示秋景圖片,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生:嘩啦嘩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螞蟻忙著準備糧食過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練習彈琴……
師:秋的聲音實在太豐富、太美妙了,你能照著課文第一、二小節(jié)的樣子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的方式說一說,寫一寫嗎?
學生先在小組里練習再全班交流。
四、操作顯現實效,熟練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的教學設計固然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但具體操作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更能體現教學的實效。
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模仿大樹發(fā)出的聲音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落葉紛飛的白樺林,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當學生第一自然段與第二自然段對比著讀時,我把兩段話用不同的顏色來詮釋,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找到相同點。當引導學生說說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時,我出示了秋景的圖片,通過圖來喚醒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
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處境中,我們要讓繁花落盡,顯現淳真,同時也要學會等待,給學生成長的空間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