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稱謂詞“弟兄”的歷時發(fā)展與地域分布

2015-05-29 08:28蘭,穆
語言研究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弟兄兄弟語義

張 美 蘭,穆 涌

(清華大學 中文系,北京 100084)

“弟兄(dìxiong)”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釋義為:“弟弟和哥哥”,這與并列詞組“兄弟(xiōngdì)”的義項相同①稱謂詞“兄弟”有四個主要義項:并列詞組之“兄弟1”,偏指弟弟之“兄弟2”,作為社會稱謂泛指同輩對方之“兄弟3”,由稱呼對方反射為稱呼自己之“兄弟 4”。歷代文獻使用數(shù)據(jù)見下文。而對稱謂詞“兄弟”歷時演變及其路徑的研究,因篇幅所限,我們將另專文討論。。我們對北京大學 CCL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部分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兄弟”出現(xiàn)頻率為 12,558次,“弟兄”出現(xiàn)頻率為3,106次,二者之比約為4∶1,“弟兄”的使用占了相當?shù)谋壤?/p>

“弟兄”與“兄弟”兩個詞詞素相同,詞形上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語序相反,是漢語中常用的一對同素逆序詞②也有學者叫作“顛倒詞”、“倒序詞”、“同義逆序詞”、“同素反序詞”或“同素異序詞”等不同的名稱。。同素逆序詞在上古漢語就已存在,如“家室-室家”“來往-往來”等,中古時取得迅速發(fā)展,影響并波及日本、韓國等“漢字文化圈”國家,成為漢語構(gòu)詞區(qū)別于印歐語構(gòu)詞的一個重要特點。但延至現(xiàn)代,許多同素逆序詞或者兩個詞都消亡了,或者只有一個詞形保留下來,只有很少數(shù)保留到了今天③張?。?005)對中古時期的1,464對、2,928個同素逆序詞的存留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兩式均被淘汰的705對,占48.2%;只保留了其中一序的計633對,占43.2%;兩序均在現(xiàn)代漢語中保留使用的計126對,占8.6%。。

并列詞組“弟兄”、“兄弟”這兩種組合形式早在先秦就出現(xiàn)了,如:

1) 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

2) 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谷梁傳·隱公七年》)

此后,這兩種同詞反序復合式一直并存。顏洽茂(1997)指出:“同素反序詞的字序有一個逐步穩(wěn)定的過程,而后其中一式大都湮沒,這是語言的競爭規(guī)律所決定的。”那么,哪個詞形保留,哪個詞形被淘汰呢?根據(jù)張?。?005)的調(diào)查研究,首要的淘汰機制是語音尤其是聲調(diào),70%的同素逆序詞保留下來的是符合平、上、去、入順序的一式,相應(yīng)逆調(diào)序的一式則被淘汰。其次則是意義和文化心理因素。如保留下來的那個詞兩個語素一般遵循“長幼、尊卑、男女、好壞、大小”等順序,而順序相反的那個則被淘汰。由此來檢查“弟兄”和“兄弟”:“兄”為平聲,“弟”為去聲,按調(diào)序,保留下來的應(yīng)為“兄弟”,被淘汰的應(yīng)是“弟兄”?!墩f文》:“兄,長也。”“弟,幼也?!卑凑臻L幼之序,也應(yīng)該是“兄弟”保留,“弟兄”淘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弟兄”一詞出現(xiàn),并在之后的時間里免于被淘汰,而一直沿用至今的?

本文首先對“弟兄”的歷時發(fā)展情況做一梳理,并與“兄弟”的演變路徑加以比較,觀察二者的消長關(guān)系,試圖在“語義不同”上尋找理據(jù);其次將“弟兄”和“兄弟”在近代的高頻使用地區(qū)與今天的方言分布加以比較,觀察其空間走向,試圖對兩者的共時地域分布加以探討。

一 “弟兄1”之歷時發(fā)展

(一)先秦至宋代的“弟兄1”

1 先秦。我們對先秦的九部作品進行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兄弟”130例,占二者總數(shù)的87%;“弟兄”19例,占二者總數(shù)的13%(見表1)。例如:

3) 管子對曰:“君人之主,弟兄十人,分國為十。兄弟五人,分國為五。”(《管子·山至數(shù)第七十六》)

4) 內(nèi)有以食饑息勞,持養(yǎng)其萬民,則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弟兄慈孝。(《墨子》卷七)

5) 假之有弟兄資財而分者,且順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則兄弟相拂奪矣。(《荀子·性惡第二十三》)

6) 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獄,親戚相忍。(《呂氏春秋》卷十九)

諸句中“弟兄”都表“弟弟和哥哥”義,與“兄弟”相同。這一時期“弟兄”的出現(xiàn),我們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此時的“兄”和“弟”均是獨立的詞,而不是語素,兩個詞連用在一起,誰先誰后,并不穩(wěn)固,具有臨時性和偶然性。至于“兄弟”多于“弟兄”,則是由“時間順序”原則和“長幼有序”的民族心理導致的,先兄后弟是一種更自然的說法。二是為了避免行文的重復,使文章富有變化。如例3)和例5),一句之中,兩處都要用到“哥哥和弟弟”這一義項,一處用“弟兄”,一處用 “兄弟”。因此,在排比句式中多見“弟兄”。

另外,我們還對這九部文獻中的“姊妹”一詞進行了統(tǒng)計,“姊妹”的出現(xiàn)頻率只有8次①“姊妹”出現(xiàn)8次:《左傳》4次,《谷梁傳》1次,《公羊傳》1次,《管子》1次,《荀子》1次。,這樣低的使用頻率,是很難產(chǎn)生一個逆序詞的。至于為什么“姊妹”的使用頻率比“兄弟”少很多,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兄弟”在這一時期可以兼表“姐妹”。例如:

7)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萬章上》)

其次,則可能與古代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制度有關(guān),因此在作品中很少提及女性。

2 兩漢魏晉。在我們統(tǒng)計的兩漢的五部傳世文獻和兩部佛經(jīng)中,“兄弟”出現(xiàn)135次,“弟兄”只出現(xiàn)了5次,占二者總數(shù)的3%;未見于佛經(jīng)中。在魏晉的七部傳世文獻和兩部佛經(jīng)中,“兄弟”出現(xiàn)676次,“弟兄”只出現(xiàn)5次,占二者總數(shù)的0.7%;佛經(jīng)文獻1例。這一時期“弟兄”例句如:

8) 人有六親,六親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為昆弟兄。(《新書》卷八)

9) 非其民不使,非其食弗嘗,疾亂世而輕死,弗顧弟兄,以法度之,比於不詳,是磏仁者也?!保ā俄n詩外傳》卷一)

10) 墨子兼愛下篇云:“勿有親戚弟兄之所阿。”(《潛夫論》卷二十一)

11) 上曰:“聞卿為吏不過從弟兄飯,寧有之耶?”(《東觀漢記》卷十六)

12) 其《詩》曰:“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庸?!保ā逗鬂h書》列傳第十六)②此句《詩經(jīng)·大雅·文王之什》為“兄弟”:“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兄弟,以爾鉤援?!?/p>

13) 吳悉達,河東聞喜人也。弟兄三人,年并幼小,父母為人所殺,四時號慕,悲感鄉(xiāng)鄰。(《魏書》列傳第七十四)

14) 然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弟兄之義。(《宋書》列傳第五十三)

15) 昔者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所。時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自知命促近在不遠,卻后七日皆當命終。思共議言:“我等弟兄五通通達,以己神力翻覆天地,現(xiàn)身極大手捫日月,移山住流無所不辦,寧當不能避此難耶?”(姚秦《出曜經(jīng)》卷二)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1)可以看出,“弟兄”的出現(xiàn)頻率在魏晉時期非常低,從先秦的13%降至兩漢的3%進而降至魏晉的0.7%。觀察上面的例句,在這僅有的10個例子中,有些還是引用的先秦文獻(如例10)、12)、14))。因此完全可以說,“弟兄”一詞在魏晉基本不用①統(tǒng)計學中,將發(fā)生概率在 1%以上 5%以下的事件稱為小概率事件,表示發(fā)生的可能性極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計?!暗苄帧痹谶@一時期出現(xiàn)頻率0.7%,連1%都不到。。究其原因,正是由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和競爭規(guī)律決定的,表達同一個“哥哥和弟弟”的語義,沒有必要用兩個詞,保留的一定是無論在聲調(diào)上還是文化心理上更自然的“兄弟”。另外,兩漢以后,雙音節(jié)化的趨勢開始在漢語詞匯中顯現(xiàn),這就使得連用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邊界變得模糊,結(jié)合更加緊密,從而偶然性減少,詞序更加固定。這是“弟兄”罕見的又一原因。

“弟兄”在魏晉時期少見的事實,我們還可以從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語中找到佐證。在現(xiàn)代日語中,沒有“弟兄”一詞,只有“兄弟”一詞,用來統(tǒng)稱“直系的兄弟姐妹”。那么,“兄弟”是什么時間從漢語借入日本的呢?王力《漢語史稿》:“在日本,漢字的讀音共有三種:最早傳入日本的叫吳音,后來傳入的叫作漢音,最后傳入的叫作唐音?!爆F(xiàn)代日語中“兄弟”的發(fā)音屬于吳音系統(tǒng),是最早傳入日本的一批詞。據(jù)高文漢(1990):“吳音,是公元五、六世紀日本的推古朝時期,也就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傳入日本的的漢字讀音,其中也包括后漢末年以及三國時代的漢字音?!笨梢?,“兄弟”一詞應(yīng)該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傳入日本的。而對照上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正是“弟兄”在漢語中極少使用的時間(“弟兄”的使用頻率僅0.7%)。這就產(chǎn)生兩種可能:一是當時只有“兄弟”一詞傳入日本,“弟兄”沒有;二是兩者都有傳入。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么今天的日語中沒有“弟兄”一詞自不難理解;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我們知道,日本固有的語言(和語)是表音文字,輸入漢語詞后也僅僅把它們看成是表音的固定詞,一般不再把它們做其他詞使用,基本上保留了中古傳入時期的面貌,也就是說,“兄弟”的語義不會發(fā)生變化(事實也是這樣),于是,“弟兄”就會沿著其在傳入時期的固有趨勢逐步消亡。

3 隋唐至宋代。在我們統(tǒng)計的隋唐五代的九部傳世文獻和四部佛經(jīng)中,“兄弟1”出現(xiàn)723次,表偏指義的“兄弟2”開始在佛經(jīng)中出現(xiàn),計4次;“弟兄”出現(xiàn)頻率為25次,占總數(shù)的3%。宋代的六部傳世文獻和兩部佛經(jīng)中,“兄弟1”出現(xiàn)511次,“兄弟2”未見;“弟兄”出現(xiàn)頻率為15次,也占總數(shù)的3%。“弟兄”例句如:

16) 跋曰:“猥以不德,謬為群賢所推,思與兄弟同茲休戚。今方難未寧,維城任重,非明德懿親,孰克居也!且折沖御侮,為國籓屏,雖有他人,不如我弟兄,豈得如所陳也?!保ā稌x書》卷二十五)

17) 復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貴,平生交舊,情若弟兄,及其亡沒,杳同行路。(《隋書》卷六十六》)

18) 伯叔弟兄,足一百五。其父各沒,爭作國王。以欲報緣,相殺害盡。(《佛本行集經(jīng)》卷二十三)

19)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欲驗飛鳧集,須征白兔游。(《寒山詩》)

20) 去年春鳥鳴,此時思弟兄。今年秋菊爛,此時思發(fā)生。(《寒山詩》)

21) 居士曰:汝等五百弟兄,但往菴園禮佛聽法。(《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

22) 元厚之少時,曾夢人告之:“異日當為翰林學士,須兄弟數(shù)人同在禁林?!焙裰运妓責o兄弟,疑此夢為不然。熙寧中,厚之除學士,同時相先后入學士院子:一人韓持國維,一陳和叔繹,一鄧文約綰,一楊元素繪,并厚之名絳。五人名皆從“系”,始悟弟兄之說。(《夢溪筆談》卷二十一)

23) 行也曉便行,住也晚便住。在路同弟兄,到家會兒女。莫嫌言語太尋常,最是為君省要處。(《古尊宿語錄》卷四十五)

24) 師曰:“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五燈會元》卷十八)

這一時期,“弟兄”的使用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出現(xiàn)頻率小于5%),見表1。之所以比魏晉時期略有增長,我們認為一方面仍是為了避免行文的重復(如例 16)、22)),另一方面,唐代律詩的興起,使人們有了平仄和韻律的意識,有時為了照顧音韻調(diào)諧,也會有意識地顛倒詞序。如例19)“弟兄”與“父子”同一聯(lián)平仄相對。例20)“兄”與“生”同屬于庚部韻相押。這些是“弟兄”得以使用的語用特點。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唐末五代的佛經(jīng)口語中,“兄弟2”出現(xiàn)了,也即“兄弟”一詞開始發(fā)生偏指化,從并稱“哥哥和弟弟”逐漸可以單稱“哥哥”或“弟弟”,這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變,在《敦煌變文集新書》中,“兄弟1”出現(xiàn)26次,“兄弟2”出現(xiàn)2次,“弟兄”出現(xiàn)10次,占單本總數(shù)的26%,使用比例大幅提高。但此時的“兄弟2”還是偶見,而且只出現(xiàn)在佛教口語中,具體指稱“哥哥”還是“弟弟”也沒有固定。

(二)金元明清時期的“弟兄1”

1 金元。到了金代,在反映當時口語的諸宮調(diào)作品中,出現(xiàn)了表偏指義的“兄弟2”,如《劉知遠諸宮調(diào)》中,“兄弟1”無,“兄弟2”2例;《西廂記諸宮調(diào)》中,“兄弟1”1例,“兄弟2”1例。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兩部作品均出現(xiàn)了表“弟弟和哥哥”義的“弟兄1”,《劉知遠》中出現(xiàn) 18次,《西廂記》中出現(xiàn)5次,數(shù)量均超過了同作品中的“兄弟1”①在南宋同類題材南戲作品《張協(xié)狀元》中,“兄弟1”無,“弟兄1”出現(xiàn)3例。。試比較兩部作品中“兄弟”和“弟兄”的例句:

25) 哥哥喚做知遠,兄弟知崇,同共相逐。(《劉知遠諸宮調(diào)·知遠走慕家莊沙陀村入舍第一》)

后長立,弟兄不睦。知遠獨離舍,投托于他所,奈別無盤費。(《劉知遠諸宮調(diào)·知遠走慕家莊沙陀村入舍第一》)

26) 思量了,兄弟歡郎忒年紀小。(《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

幸得今朝,弟兄面會,敢煩將軍,萬千休罪?。ā段鲙浿T宮調(diào)》卷八)

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和例句我們可以看出,晚唐五代在佛經(jīng)中發(fā)生的“兄弟”偏指化情況,到了南宋、金時已經(jīng)擴大到民間口語中,而正是由于“兄弟”的語義發(fā)生了變化,偏指“哥哥”或“弟弟”的一方,使“兄弟”和“弟兄”的語義產(chǎn)生區(qū)別,表示并稱的“弟兄”出現(xiàn)頻率開始大幅上升。這一趨勢到了元代更加明顯。

元代是稱謂詞“兄弟”語義發(fā)生劇烈變化的重要時期。以《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為例,“兄弟1”出現(xiàn)32次,偏指兄或弟之“兄弟2”出現(xiàn)23次,表社會稱謂之“兄弟3”出現(xiàn)5次,表自我謙稱的“兄弟4”出現(xiàn)8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弟兄”竟然出現(xiàn)了69次,均并稱“哥哥和弟弟”,其出現(xiàn)頻率不僅占到總數(shù)的50%,更超過表同樣語義的“兄弟1”兩倍以上。例如:

27) 俺三個,同行同坐,怎先亡了咱弟兄兩個?(《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雙赴夢》)

28) 不爭俺棄卻周天子,永別離老弟兄,交誰憂念四海生靈?(《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輔成王周公攝政》)

29) 有真命皇帝,咱弟兄廝守,只不好那?(《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博望燒屯》)

例28)下的一條校注也富有啟發(fā)意義,值得注意:“校記[三九]:老弟兄——‘弟兄'原作‘兄弟'。隋本已乙轉(zhuǎn)。”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 2)和校注我們看到,隨著“兄弟”一詞義項的增多,其語義負擔不斷加重,為了語言的明晰性,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區(qū)別“弟兄”和“兄弟”的分工,“弟兄”開始更多地承擔起表示并稱的語義。

2 明代。到了明代,口語中的“兄弟”基本上已經(jīng)偏指“弟弟”,不再指稱“哥哥”。指稱對象的固定化反映出語義的明確化,這也使“弟兄”的地位進一步穩(wěn)固,成為表達“哥哥和弟弟”這一義項不可或缺的一個詞形。如在明初口語性極強的刑訊口供筆錄《逆臣錄》(1393年)中,“兄弟1”只出現(xiàn)1次,“兄弟2”出現(xiàn)2次,而“弟兄1”則多達11次。例如:

30) 特喚你弟兄兩個前來商量這事,未知恁心下如何?(《逆臣錄》卷四)

31) 若這事成了時,我弟兄每都得大名分做。(《逆臣錄》卷四)

再如在小說《水滸傳》中,“兄弟1”206例,“兄弟2”163例,“兄弟3”155例,“兄弟4”86例;而“弟兄1”出現(xiàn)了245次,超過“兄弟1”的使用數(shù)量。例如:

32) 小弟一母所生的親.弟兄兩個:長的便是小弟;我有個兄弟,卻又了得。(《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33) 且說登州山下有一家獵戶,弟兄兩個:哥哥喚做解珍,兄弟喚做解寶。(《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例句中,與數(shù)量詞“兩個”搭配時,一律用“弟兄”;而與“哥哥”、“長的”對舉時,就用“兄弟”??梢?,“弟兄”并稱“哥和弟”,“兄弟”單稱“弟弟”,這樣的語義差別在明代漢人的語感中已經(jīng)非常明顯了。

實際上,“弟兄”和“兄弟”的這種語義區(qū)分,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材料更具有說服力。因為外國人不會受漢語歷史的影響,他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和當時的中國人溝通,他們記錄的就是當時漢語的語音、語義。于是,我們對元明之際朝鮮人學習漢語的教材《老乞大》、《樸通事》和《訓世評話》做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

《老乞大》中,凡“弟弟”義均用“兄弟”①“兄弟”表“哥哥和弟弟”只有1例:“咱每為人,四海皆兄弟,咱每這般做了數(shù)月伴當呵,不曾面赤?!睂儆谝谩墩撜Z》中名言。表示,而要表達“哥哥和弟弟”,則一律用“弟兄”,同時未見“弟弟”一詞。另外,在《老乞大》出現(xiàn)的7例“弟兄”中,6例從元到明、清四個版本均未改動。例如:

34) 舊:你是姑舅弟兄,誰是舅舅上孩兒,誰是姑姑上孩兒?

翻:你是姑舅弟兄,誰是舅舅上孩兒,誰是姑姑上孩兒?

新:你既是他姑舅弟兄,誰是舅舅的兒子,誰是姑姑上兒子呢?

重:你既是他姑舅弟兄,誰是舅舅的兒子,誰是姑姑上兒子?(《老乞大》)

有1例在《元刊老乞大》中寫作“兄弟”的,在明以后的版本中,都改成了“弟兄”。如:

35) 舊:山也有相逢的日頭,今后再廝見呵,不是好兄弟那甚么?

翻:山也有相逢的日頭,今后再廝見時,不是好弟兄那甚么?

新:儻若有再相逢的日子,豈不都是好弟兄么?

重:儻有再相逢的日子,豈不都是好弟兄么?(《老乞大》)

明代《樸通事諺解》(1483年)中,“弟兄”表“哥和弟”14例,“兄弟”表“哥和弟”只有1例,清代《樸通事新釋》(1765年)同。如:

36) 咱們幾個好弟兄,去那有名的花園里,做一個賞花筵席,咱們消愁解悶如何?(《樸通事諺解》)

37) 眾弟兄們.商量了,咱們?nèi)畟€人,各人出一百個銅錢,共通三千個銅錢,勾使用了。(《樸通事諺解》)

《訓世評話》(1473年)中,表“哥哥和弟弟”義,文言文都用“兄弟”,間或“昆弟”,而白話文一律用“弟兄”一詞表達,共5例。如:

38) 仕途交代,有兄弟之契?!寺飞辖淮溟g有弟兄之義。(《訓世評話》第三十則?!啊鼻盀槲难晕?,后為同句白話文翻譯;下同。)

39) 此鐵牌不是兄之私物,乃天與我兄弟共用之物也?!@鐵牌子只不是哥哥的,天與我兩箇弟兄的。(《訓世評話》第四十六則)

上面的例子都說明,到了明代,人們對“兄弟”偏指“弟弟”,“弟兄”表示“哥哥和弟弟”的分工已經(jīng)相當清晰。正如《老乞大集覽》所指出的:“只呼弟曰‘兄弟',并舉兄及弟曰‘弟兄'。”

至此,我們可以說,“弟兄”一詞在漢語中存留,并在元明勃興,不是出于避免行文重復的考慮,也不是為了音韻的調(diào)諧,最主要的原因是“兄弟”發(fā)生了語義的擴大,尤其是發(fā)生了偏指化,這就使“弟兄”與“兄弟”的語義產(chǎn)生了區(qū)別,使“弟兄”的存在有了理據(jù)。

另外,進入明代以后,“弟兄”產(chǎn)生了表“哥哥”或“弟弟”的偏指義(即“弟兄2”)用例和擴大到社會稱謂(即“弟兄3”)的用例,但數(shù)量極少,在11部作品中僅見11例。這其實是“弟兄”在使用頻率不斷增大后,開始發(fā)生像“兄弟”在唐代以后詞匯化為偏指之“兄弟2”、敬稱對方之“兄弟3”一樣的演變路徑。這是漢語親屬稱謂詞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例如:

40) 宋江見柴進接得意重,心里甚喜。便喚弟兄宋清也相見了。(《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41) 這是咱的至厚弟兄,濟他的急,也是好事。(《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五回)

3 清代。延至清代,在表示“哥哥和弟弟”語義時,“弟兄1”在北方方言里的用量已經(jīng)全面超過了“兄弟1”,如《紅樓夢》(前80回)中,“弟兄1”出現(xiàn)29次,“兄弟1”出現(xiàn)24次;《兒女英雄傳》中,“弟兄1”與“兄弟1”的差距甚至達到了近一倍(28次/15次)。在江淮方言中,二者是呈平分狀態(tài),南方方言中,則還是以“兄弟1”為主。

《紅樓夢》不同版本用詞特點不一,劉寶霞(2012)通過《紅樓夢》程甲本與程乙本文獻異文的同義表達發(fā)現(xiàn),程甲本偏重南方官話的用詞,程乙本偏重北方官話的用詞?!靶值堋迸c“弟兄”異文同義表達偶有體現(xiàn)。如:

42) 程甲:姊妹同一處,兄弟們自另院別室的,豈有得沾惹之理?

程乙:姊妹們一處,弟兄們是另院別房,豈有沾惹之理?(《紅樓夢》第三回)

明中期的小說《西游記》與在小說基礎(chǔ)上改寫完成的清中期車王府曲本《西游記》中“兄弟”與“弟兄”異文同義表達也反映了兩詞的南北地域差異。如:

43) 三兄弟方才闖過橋去,徑入洞里。(小說《西游記》第593頁)

他弟兄三個找進石室。(車曲《西游記》28-71)①此兩例為周瀅照博士提供。曲本《西游記》分布在《清車王府藏曲本》第27冊、28冊,所引出處為冊數(shù)加頁數(shù);小說依據(jù)的是《西游記》(長春出版社,2006年)。

我們檢索了清末域外漢語(北京官話)教材《官話指南》(1881年)和《官話類編》(1902年)中“兄弟”和“弟兄”的用例,這兩本書中“弟兄”無一例外地都表示“哥哥和弟弟”,“兄弟”除少數(shù)幾例自我謙稱外,其余多作親屬稱謂詞偏指“弟弟”。如:

44) 貴昆仲幾位?我們弟兄三個。(《官話指南》第一卷)

45) 貴昆仲幾位?我還有一個兄弟,就是我們兩個。(《官話指南》第二卷)

46) 他們弟兄五個,有四個做生意的。(《官話類編》第三十九課)

47) 兄弟應(yīng)當恭敬哥哥,因為他的年紀長,名分大。(《官話類編》第七十七課)

清代偏指“弟弟”的“弟兄2”主要出現(xiàn)在北方方言里,數(shù)量仍然很少。如:

48) 一時他的酒足興盡,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攆了出去,自己關(guān)門睡去。(《紅樓夢》第六十五回》)

49) 安老爺一面又把自己從前拜從過一位業(yè)師跟前的世弟兄程師爺請來。(《兒女英雄傳》第二回》)

(三)“兄弟”、“弟兄”歷代出現(xiàn)頻率使用情況調(diào)查

先秦到宋代“兄弟1”、“弟兄1”出現(xiàn)頻率調(diào)查表 表1

金元時期“兄弟1 2 3 4”、“弟兄1”出現(xiàn)頻率調(diào)查表 表2

明清時期“兄弟1 2 3 4”、“弟兄1 2”出現(xiàn)頻率調(diào)查表 表3

綜合以上各表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一,“弟兄1”從金代開始用量增加,不斷與“兄弟1”競爭,明代是很重要的成熟期。第二,無論在明代還是清代,“弟兄1”在北方話中都占據(jù)優(yōu)勢。在明代的北方話文獻中,“弟兄1”的使用頻率高達46%,接近“兄弟”四個義項的用量總和。

二 “弟兄”、“兄弟”共時地域分布

“弟兄”與“兄弟”這對同素逆序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在使用。我們利用《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辭典》(2002),按照由南到北的順序選取了二十個方言點進行調(diào)查,將“弟兄”和“兄弟”在這些地區(qū)的使用情況歸納如下:

“兄弟”、“弟兄”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分布情況調(diào)查表 表4

由表4可見,在共時層面,現(xiàn)代漢語中的“弟兄”和“兄弟”呈現(xiàn)出一種相當整齊的空間互補分布??傮w來講,在“兄弟”可以偏指“弟弟”的區(qū)域,都存在表“弟弟和哥哥”的“弟兄”一詞;在不使用“弟兄”一詞的區(qū)域,“兄弟”只表并稱,不發(fā)生偏指。具體來講,在南方方言區(qū),“弟兄”基本上不使用,“兄弟”的語義較單一,用作并稱(海口除外,還有社會稱謂和謙稱自己的用法);江淮方言區(qū),“弟兄”表“弟弟和哥哥”,“兄弟”主要有并稱和單稱弟弟兩種用法;北方方言里,“兄弟”的四個義項都存在,但在大部分地區(qū),“兄弟”往往用于后三個義項,“哥哥和弟弟”這一義項主要由“弟兄”承擔。山東濟南方言比較特殊,“兄弟”等于“弟兄”,都表并稱,“兄弟”的其他三個義項不使用。

“兄”和“弟”在先秦是兩個獨立的詞,當人們要并稱哥哥和弟弟時,會將這兩個詞放在一起連用,形成一個并列詞組。在漢語韻律和漢民族心理的作用下,兩個詞的連用順序往往是先“兄”后“弟”,但這種組合順序并不固定,有時為了避免行文重復或其他偶然原因,先“弟”后“兄”的情況也會出現(xiàn)。

兩漢以后,隨著漢語的逐步規(guī)范和漢語詞匯雙音節(jié)化的興起,“兄”和“弟”的結(jié)合越來越緊密,順序越來越固定,“弟兄”的出現(xiàn)頻率越來越低。唐宋時期由于詩詞韻律的需要,“弟兄”的出現(xiàn)頻率略有上升。

金元時期是“兄弟”語義發(fā)生劇烈變化的時期,早在唐代佛經(jīng)口語中就開始出現(xiàn)的偏指用法,這時在民間口語中廣泛使用,而且在元代,“兄弟”表社會稱謂和自我稱謂的用法也出現(xiàn)了?!靶值堋绷x項的增多增加了其語義負擔,為了維持語言的明晰性,在屈折形式相當不發(fā)達的漢語里面,用逆序形式“弟兄”來分擔其并稱用法就成為必然選擇,這就使“弟兄”的使用頻率大為上升。

明清時期,“兄弟”一詞偏指“弟弟”,其“哥哥和弟弟”之義項則主要由“弟兄”充當?!暗苄帧背蔀闈h語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常用詞,且在北方方言中使用最多。原本指“哥哥和弟弟”之“兄弟”也一直使用,但主要保留在南方方言中。

現(xiàn)代漢語中“弟兄”在各方言區(qū)的分布,從歷時上看,實際仍然是在延續(xù)清代以來的特點,它在南方方言中少見,主要通行于北方方言和江淮方言中。從共時上看,“弟兄”與“兄弟”形成很好的互補分布:“兄弟”偏指“弟弟”的區(qū)域,“弟兄”就會存在;“兄弟”只并稱“哥哥和弟弟”的區(qū)域,“弟兄”就不使用。另外,??诜窖灾小靶值堋贝嬖谏鐣Q謂特別是自我謙稱的用法似乎是南方方言中的一個例外。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902 《官話類編》(A course of Mandarin Lessons),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高文漢 《日語詞匯論》,吉林教育出版,1990年。

李邊 《訓世評話》,韓國太學社,1998年。

李榮等主編 2002 《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劉寶霞 2012 《從〈紅樓夢〉異文看明清常用詞的歷時演變和地域分布》,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羅竹風主編 199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明太祖敕錄 《逆臣錄》,王天有、張何清點校,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首都圖書館編輯 2001 《清車王府藏曲本》,學苑出版社。

汪維輝主編 《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叢刊》,中華書局,2005年。

王力 1980 《漢語史稿》,中華書局。

吳承恩 《西游記》,長春出版社,2006年。

許寶華、宮田一郎主編 1999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顏洽茂 1997 《佛教語言闡釋——中古佛經(jīng)詞匯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

張美蘭主編 《日本明治時期漢語教科書匯刊》,廣西師大出版社,2011年。

張巍 2005 《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012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wù)印書館。

猜你喜歡
弟兄兄弟語義
小弟兄
語言與語義
批評話語分析中態(tài)度意向的鄰近化語義構(gòu)建
巧分牛
“社會”一詞的語義流動與新陳代謝
跟你做兄弟是會上癮的
“吃+NP”的語義生成機制研究
落難兩兄弟
惡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圖
舞阳县| 屏南县| 康乐县| 彭水| 门源| 黄石市| 大余县| 东台市| 玉林市| 通化市| 浦北县| 保亭| 连云港市| 桂阳县| 富平县| 渑池县| 桓台县| 广元市| 达州市| 当雄县| 赫章县| 乡城县| 凭祥市| 怀宁县| 玉龙| 邹城市| 巴彦县| 无极县| 佛坪县| 南召县| 庄河市| 日喀则市| 汪清县| 呈贡县| 涟水县| 南雄市| 军事| 冀州市| 洪湖市| 沐川县|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