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榮 魏志曉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物理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實驗教學。
趣味實驗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課外實驗“科學是實驗的科學,實驗是科學的實驗”,這句話突出了實驗的重要性,的確如此。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物理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新教材改編時,把實驗納入了每一節(jié)課,多種有趣的實驗,以圖文并貌的形式活靈活現的展示在我們的眼前。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做好實驗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中如果實驗沒有做好,那么這節(jié)課就是不成功的課。以下是筆者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所注意的幾點。
一、設計趣味實驗,引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事半功倍。新課的引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的前奏,起著引出主題、激發(fā)興趣、進入情境的作用,設計趣味性實驗,不但可以讓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還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把學生迅速帶到學習物理的氛圍中去。在講解“壓強”一節(jié)時,可以先讓學生做兩個小實驗:
(1)將鉛筆尖壓在自己的手指上,先輕壓,后重壓,比較兩次手的感覺,分析得出“物體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產生的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的結論;
(2)再將大拇指和食指分別頂住這只筆的尖端和平端,輕壓后,比較兩指的感覺,又得出“壓力相同時,壓力產生的效果與物體受力面積有關”的結論。再引出“壓強”的概念,自然水到渠成。具體生動的實驗現象,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抽象的邏輯思維轉化成具體的形象思維,提高了理性認識。
二、設計演示實驗,掌握知識
初中學生對物理小實驗有濃厚的興趣,但對概念理解不深,經常死記硬背,教師可利用其心理特點,利用實驗引導他們觀察理解記憶。在“大氣壓強”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做“玻璃瓶吸雞蛋”“覆杯實驗”“冷水澆鐵皮罐”等實驗。相信學生會感到非常驚奇,并真真切切地感覺到大氣壓強是存在的,學生對概念的形成也就不難理解了。
教師演示的示范性,對學生起著具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初中學生的模仿力強,因此教師演示,不僅要規(guī)范,還要熟練、整潔、有條不紊,從容不迫,以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去影響學生。因此,務必做好以下幾點:
1.目的明確
教師演示實驗的目的,不管是為了觀察現象形成概念,學習有關知識,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或者是示范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還是兼而有之,總之,目的必須明確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生動直觀
演示實驗要求現象明顯、準確、直觀。教師課前必須充分做好準備,不能由于任何微小的疏漏,導致課堂實驗的失敗,無論多簡單的實驗,課前都要動手做,對于現象明顯的,務必想方設法加以改進,為了保證后面的學生看清楚,教師可以巡回演示,凡是能做的演示實驗,一定不要用實驗掛圖,實驗錄像片來代替。
3.操作規(guī)范
教師對演示實驗中每項基本操作都要規(guī)范化,切忌隨隨便便做實驗。在電學實驗中經常會碰到連接電路時開關斷開、滑動變阻器應該把滑片放在阻值最大處等注意點,教師演示操作時一定要規(guī)范,這樣可以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改進實驗,提高效果
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并不一定最適合你用,只要符合實驗裝置簡便,操作方便,現象明顯,節(jié)省課堂時間,并能達到實驗目的,就可以改進原有的實驗,使效果更明顯、課堂效率更高。
三、設計探究實驗,提高能力
探究性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獨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科學結論,學會認識自然的科學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1.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學生剛開始接觸實驗時,操作協(xié)調性很差,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多動手,人人參入,反復練,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2.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實驗有一定的目的,有思維活動,通過探究性實驗教學,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如在電學實驗中,要反復強調安培表、伏特表的連接特點及“+”“一”極的接線位置,讓學生學會用歐姆定律正確估算量程,避免量程過大使測量值的誤差大,又避免量程過小使電流燒壞儀表。要注意在有目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掌握要領,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活動,實驗中學生的主動求知欲就這在特定的條件下得到充分發(fā)揮。
四、設計課外實驗,延伸知識
課外小實驗也是實驗的一種形式,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探究精神、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又能鞏固所學知識。如教材中“紙盒燒開水”“自制水氣壓計”“密度計”“土電話”“水果電池”等小實驗、小制作,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學的心理特征。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這些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并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加以講評。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有趣的現象,不但覺得物理有趣,而且還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通過以上實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實驗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使教師從單純傳授物理知識轉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和訓練上來,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也為學生今后物理的學習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