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盛
閱讀名著有如跟大師攜手,跟大師對話。通過閱讀名著,可以讓學生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積淀人文素養(yǎng),它對正在成長中青少年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然而,名著閱讀的現(xiàn)狀卻并不樂觀,很多學生處于“虛假閱讀”狀態(tài)。何謂“虛假閱讀”?就是學生并不閱讀原著,而是以應試為目的的,以閱讀“故事梗概”、“內(nèi)容介紹”、“精彩片段”、“名著知識梳理”為主要內(nèi)容的閱讀。這樣的閱讀與教育部倡導的名著閱讀相去甚遠,與新課程的精神背道而馳。
如何讓名著閱讀走出這種尷尬的境地?筆者以為,“以動制靜”是一個不錯的策略。那就是,在名著閱讀的整個流程中,搭建各種平臺,開展各種活動,用活動來加強引導、促進、交流。這樣,名著閱讀就會滋生強大的活力,就會發(fā)揮它真正的精神奠基功能。以下就是筆者的一些實踐探索。
一、讀前引導,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盡管名著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但是如何讓學生走近寶藏并著手去開采寶藏呢?這需要語文教師運用各種活動巧妙引導。
1.依托教材延伸
初中課本里有不少課文都選自名著。選自中國古典名著的有《楊修之死》、《香菱學詩》、《智取生辰綱》,選自現(xiàn)代文學名著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偉大的悲劇》、《孤獨之旅》……教師如果立足課本,以點帶面,拓展延伸,很容易把學生“帶”進名著中來。比如學習《楊修之死》時告訴學生:“這篇課文里曹操留給我們的印象是多疑、奸詐,心胸狹窄,似乎容不下有識之才,但是在《三國演義》里卻寫了很多曹操的“愛才”之舉,請同學們課外去閱讀尋找?!比詢烧Z把學生勾進“三國時代”。上完《孤獨之旅》,可以這樣引導:“杜小康與父親放的鴨子終于下蛋了,杜小康上學的夢想似乎就能實現(xiàn)了,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杜小康終究還是未能上學,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嗎?經(jīng)歷孤獨之旅的杜小康又如何面對新的困境呢?”兩個問題迅速激起了學生閱讀《草房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的“饞蟲”勾出來,學生才會有滋有味地走進名著。
2.借助視頻引導
有人感嘆,現(xiàn)在的時代是一個讀圖的時代,圖片、視頻無處不在。這其實也為我們進行名著閱讀提供了某種便利?!端疂G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草房子》、《城南舊事》等等都有精美的視頻,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給學生看,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比如《智取生辰綱》塑造了一批梁山好漢的形象,教師趁熱打鐵,給學生播放武松“血濺鴛鴦樓”的視頻,少年的血性會在激烈的沖突中激發(fā)。武松殺人之后會怎么樣?強烈的好奇心會把學生引進原著中。再比如,播放《荒島余生》的一個片段:主人公處于一個荒島,赤腳艱難地走在水中,腳爛了,鮮血從紅腫的腿腳上流出來。主人公咬著牙,脫下上衣,把它撕下,包裹在腳上,拄著棍子繼續(xù)前行。主人公身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呢,才會出現(xiàn)這一幕?學生都很想知道。這時候就可引導學生去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精彩的視頻往往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也最容易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3.名著“拖”出名著
很多名著之間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聯(lián)系的,教師若找到了這些聯(lián)系,可以為學生架起一座座橋梁,通向不同的名著。例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影響下寫成的。在學生完成《繁星》、《春水》的閱讀后,教師可做這樣的引導:“同學們,《繁星》、《春水》歌頌自然、歌頌母愛,作者那優(yōu)美的詩句會長時間縈繞在同學們的心間。其實有一位印度詩人對冰心的詩風形成有莫大的影響,他就是泰戈爾。泰戈爾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請同學們課外閱讀泰戈爾的《飛鳥集》?!弊x完老舍的《駱駝祥子》,大多學生都會有沉甸甸的感受,那是因為那么健康、陽光、勤勞的祥子卻走向了墮落。師生之間在作了一番剖析交流之后,教師可以這樣及時引導:“同學們,祥子的個人奮斗最終走向了窮途末路,但是有這樣一個人,他也出生窮苦人家,他也勤勞向上,但是他最終卻成了一個英雄,一個影響了好幾代中國人的革命英雄,他就是保爾·柯察金。下一階段,我們來閱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主人公的‘煉鋼故事會給同學們很大的啟發(fā)。”
讀前的引導活動,為學生架起了一條通向原著的橋梁,也為學生打開了原著的一扇窗。學生據(jù)此打開名著,醉心于名著,也就有了可能。
二、內(nèi)外兼修,閱讀活動持續(xù)而深入
大部分教師把名著閱讀的任務布置之后,便讓學生自主去完成,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很多學生因為作業(yè)多、對名著不感興趣等原因?qū)⒚唛w,并未真正完成閱讀。筆者的策略是,課內(nèi)師生共讀,課外親子悅讀,雙管齊下。我謂之“內(nèi)外兼修”。
1.師生共讀,分析為閱讀讓位
閱讀是一種高層次的體驗活動,“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只有切身參與其中,師生之間才有交流的前提。但遺憾的是很多教師很少讀書,甚至是要求學生閱讀的“必讀名著”教師也沒有認真閱讀過,更遑論其他名著了。語文教師自身的閱讀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閱讀,只有熱愛閱讀的教師才能做到課堂充實,熱愛閱讀的教師能了解學生閱讀的難易,能找到與學生進行溝通的話題。所以,要想提高名著閱讀指導的質(zhì)量,教師就要重溫原著,多帶著問題思考,使師生在名著的同步閱讀中共同成長。學生閱讀到位,交流才深入;老師深入閱讀,指導才到位。
筆者從2006年以來連續(xù)多年開設固定閱讀課,從每周一節(jié)增加到現(xiàn)在的每周兩節(jié)。在閱讀課里,我們約定先讀《語文課程標準》里的必讀名著,然后再讀自己喜歡的其他書籍。實踐多年以來,閱讀課成了最受歡迎的課,甚至有時候遇到閱讀課“被放假”了,學生都嚷著要補回來。
在閱讀課上,沒有分析,沒有講解,沒有寫作手法,也沒有段落大意,沒有小動作,也沒有悄悄話;有的只是靜思默讀,有的只是會心的微笑。師生在這樣靜謐安詳?shù)恼n堂里度過一堂又一堂閱讀課。
平心而論,閱讀品評是需要的,分析鑒賞也是需要的,但學生卻更喜歡這種沒有任何分析解構(gòu)的閱讀課。
2.親子悅讀,家庭為閱讀助力
大量的閱讀活動畢竟要在課外進行,如何在這樣的時間段里,使名著閱讀活動能有效進行呢?筆者的經(jīng)驗是借助家庭。親情永遠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在親情蔭蔽下的孩子溫和而快樂。其實,親情也可以為閱讀助力。
閱讀向家庭借力是有難度的,一者因為好多家長工作繁忙,回家后都希望好好休息;二者是很多家長沒有閱讀習慣;還有部分家長甚至不具備閱讀的基本文化水平。但這都不能作為無視家庭悅讀的借口。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家長會上發(fā)出倡議,讓他們盡可能地參與到親子悅讀活動中來。我總是想辦法讓他們明白,只有愛閱讀的家長才會有愛閱讀的孩子。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是,我告訴他們,我讓學生讀的這些名著是中考必考的。其實家長最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為此很多家長放下了其他的愛好參與親子悅讀活動。
親子悅讀是需要指導的。我會在第一時間發(fā)短信告訴家長一個時間段內(nèi)的閱讀書籍,告訴家長完成閱讀的截止時間,以便家長安排與督促。我也會在家長會的時候?qū)议L做一些親子悅讀活動的指導,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商量固定的閱讀時間,讓家長與孩子不定期作一些閱讀內(nèi)容的交流,讓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閱讀環(huán)境。因為家長的參與,許多對閱讀不感興趣的學生也如期完成了規(guī)定的閱讀任務。甚至有家長在交流時說,因為親子悅讀,他與孩子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話題,孩子在家里的話也多了,閱讀增進了他們的親情。
三、交流分享,讓同伴為你喝彩
初中生的閱讀活動還是需要外力給予強化的學習活動,這個外力既可以是名著本身的吸引力,也可以是學科教師的牽引力,還可以是交流活動的激發(fā)力。筆者在堅持開展師生共讀、親子悅讀活動的同時,不定時開展閱讀交流活動,以期用外力敦促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1.閱讀沙龍
“閱讀沙龍”是一種率性而自由的交流活動,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暢談讀書體會與收獲。學生的發(fā)言可以簡單到只說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目或章節(jié),也可以就內(nèi)容、藝術手法、影響等作深入的闡述;可以用感性的語言描繪自己的閱讀體會,也可以用理性的語言分析評價;可以嚴肅莊重,也可以輕松幽默。這樣的交流,人人有話說,個個都參與,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也都是觀眾,他們會將自己最誠摯的掌聲奉獻給那些睿智的表達者、敏銳的發(fā)現(xiàn)者、真誠的分享者。
2.“研究性閱讀”成果展示
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以為名著是最豐富的研究性學習資源,筆者曾經(jīng)開展過以《水滸》、《三國演義》、《童年》、《名人傳》等名著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比如《三國演義》的研究性學習,我與學生討論后設置了這樣一些研究專題:“三國”英雄的價值觀研究;《三國演義》重要戰(zhàn)役用兵策略研究;“三國”成語研究;蜀國衰落的原因研究;《三國演義》的民間影響力調(diào)查研究;曹操的用人之道研究;“三國”文士研究;“舌戰(zhàn)群儒”的辯論藝術研究。這樣一些有趣的專題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卻也帶來極大的閱讀動力。在“《三國演義》閱讀交流會”上,各個小組紛紛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雖然有的成果未免顯得粗放和片面,但他們對《三國演義》的閱讀卻是前所未有的深入、細致。
3.“名著”大舞臺
每一年,學校都會有“讀書節(jié)”、“語文節(jié)”等大型語文活動,教師可以以這些大型活動為平臺,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名著精彩片段或故事改編成舞臺劇、小品、相聲,由學生自己排演,進行演出。排演的過程其實是對名著的重讀過程,參加一次這樣的排演,他們對名著的理解會更加深入。這些活動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發(fā)掘了學生的表演才能,還促進了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讓他們獲得了審美性的體驗?!犊滓壹貉萘x》(小品)、《法庭上》(以《威尼斯商人》為題材的課本?。?、《月滿西樓》(以宋詞為題材的歌舞表演)等節(jié)目在我們學校的讀書節(jié)晚會上演出,贏得了同學的陣陣掌聲,也把名著閱讀活動推向深入。
閱讀交流,讓學生展示了自我,贏得了同伴的喝彩,建立了自信,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動力。來自同伴的認同與贊美,讓他們找到了群體中的“地位”。
總之,閱讀作為學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jīng)歷,是他們生命中有意義的構(gòu)成部分。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走近名著,走進名著,從名著中得到經(jīng)典的滋養(yǎng),語文教師必須為此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名著閱讀,“動”起來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