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生物學實驗教材采用案例,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術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觀察和思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建立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在內容上刪繁就簡,把復雜的實驗簡單化,把步驟較多的實驗拆分成幾個單獨的實驗來完成。在順序安排上做到承上啟下、層次分明。增加創(chuàng)新型實驗,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態(tài)。
【關鍵詞】中職 微生物學 實驗教材 調整策略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B-0116-02
中職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也是中職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的基礎。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也不例外。微生物學實驗教材往往是以很短的篇幅附在微生物學理論教材之中,這和當今國家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學生掌握技術的要求不相協(xié)調。為了使老師能夠很好地上好微生物學實驗課,為了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學技術,以便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中職微生物學教材內容有必要重新進行調整。下面筆者談一談自己在調整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一、采用案例,方便理解
案例式教學法在微生物學理論教學中效果已經初見成效,它在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微生物學實驗是以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為重點,通過實驗和案例的引導,讓學生掌握微生物學實驗的知識和方法。以案例教學法進行實驗教學,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術,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實驗中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如硫黃樣顆粒的檢查,可采用這樣的案例?;颊吲?,6歲,因“右側舌背部無痛性包塊7月余”就診。檢查發(fā)現(xiàn),其右側舌背近舌緣部有一腫塊,稍隆起,質地中等,邊界尚清,有輕度壓痛,舌活動自如。經“右舌背部包塊切除術”,切開包塊,見包塊內含黃色黏稠膿液。請問,該病人可初步診斷為什么疾?。坎≡w最可能是什么?還需要做哪些微生物學檢查以確定診斷?最后案例提示,該病人可初步診斷為舌背黏膜放線菌病,病原體最有可能是放線菌。還需要做組織標本壓片中的硫黃樣顆粒的檢查才能確定診斷。采用這樣的案例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讓學生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二、刪繁就簡,分解內容
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一蹴而就,應一步一步來,層層遞進。如果一下子要求太高,學生會產生退縮心里,到頭來得不償失。由于學生剛接觸微生物學實驗,很少甚至沒有接受過微生物學實驗的技能指導,如果實驗操作的難度過大,會導致實驗成功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打擊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如果實驗內容太復雜,因時間緊等原因,學生在做實驗時也來不及多想,只能進行流水性操作,容易產生水過鴨背的現(xiàn)象。其結果是,學生對做完的實驗整體印象不深,有些學生甚至在做完實驗后竟不知做了些什么,不知道這樣操作有什么目的。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注意力和認知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就像電腦的處理器,如果一下子開啟太多的任務,電腦的速度就會變慢甚至崩潰死機。如果專注于一件事,一個成年人大約只能維持40分鐘,對于未成年的或剛剛成年的中職生維持專注的時間相對更短。如果學生沒有專注力,那么學生將不能完成實驗操作任務。因此,就要刪繁就簡,讓實驗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心里要求,在其專注力所能接受的范圍內。在實驗內容調整上,把復雜的實驗簡單化。具體的做法是,一把不必要的繁雜的內容去掉,二把步驟較多的實驗拆分成幾個單獨的實驗來完成。這樣調整的優(yōu)點是,學生能專注且有信心完成好實驗,對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較好。例如,細菌的形態(tài)觀察,要求學生掌握無菌操作、細菌的涂片、染色技術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等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學生要一下子掌握這么多的技術,顯然有點難度。如果把這個實驗分成三個獨立的實驗,即細菌涂片的制作、細菌的簡單染色法和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攻破各項技術。在實驗中學生不僅取得了成就感,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比起囫圇吞棗來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層次分明,逐漸推進
一門課程的內容大體上都是互相有聯(lián)系的,微生物學實驗也不例外。我們在調整教材內容時,要以這個思想為指導,做到層次分明,逐漸推進,承上啟下。這樣使老師和學生在準備實驗時思路清晰,做實驗時目標明確。同時,由于實驗內容順序安排得當,從而不會因為為了和微生物學理論課同步而使實驗內容順序的安排有所重復,造成一些實驗材料的浪費,如培養(yǎng)基等。
經過總結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實驗內容開設順序上,調整為:(1)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用上一屆學生做過的標本進行實驗,在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的同時,使學生知道什么樣的標本是合格的,制作標本的成功與否與什么有關系。(2)培養(yǎng)基的配制。要求學生為后面的實驗配制相應的培養(yǎng)基。(3)滅菌。對前面配制的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為下一個實驗做好準備。(4)物體表面細菌的檢查。涂擦接種并進行培養(yǎng)。(5)細菌涂片的制作。讓學生知道涂片的好壞會影響到對細菌的觀察,與實驗一遙相呼應。(6)細菌的簡單染色法。(7)硫黃樣顆粒的檢查。(8)霉菌的形態(tài)觀察。后面兩個實驗可選擇性地開設。經過調整后,整個實驗教學思路明朗,各實驗之間銜接緊密,上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影響到下一個實驗的進行,迫使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這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創(chuàng)新實驗,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
在心理學中關于注意力有個著名的“雞尾酒效應”,就是選擇性注意。為什么我們會注意到一些事情,而忽略其他的事情呢?假設你參加一個朋友的聚會,正穿梭在其中,周圍的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突然你好像聽到有人說到你的名字,但除了名字,你什么都沒聽清。這就是典型的“選擇性注意”。你為什么只對你的名字敏感?因為你非常熟悉自己的名字,注意力傾向于捕捉那些我們熟悉的信息。而且受自我中心主義的影響,人對于和自己相關的信息比較敏感。同樣的,如果我們讓學生做一些與自己有關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那么效果會如何呢?如物體表面細菌的檢查,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在桌面、錢幣、手機等表面上進行涂擦接種,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在指定的表面位置上進行涂擦接種。這樣的做法有兩點好處:一是實驗是根據(jù)學生的喜好來完成,符合“雞尾酒效應”,會引起學生特別關注,做實驗時就會格外認真和小心仔細;二是實驗的結果會有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正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對下一次實驗的期待。教師由于選擇了創(chuàng)新型實驗而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這種積極學習的態(tài)度,這是難能可貴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生最持久的內在動力,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因素,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在實驗教材中多增加類似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師何愁學生不積極動手做實驗呢?
【參考文獻】
[1]潘永輝.關于中職微生物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導報,2013(14)
[2]韓秋霞.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大綱的修訂與實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9)
[3]江滟,王和.微生物學實驗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4]裝大雷.修復你的注意力[J].讀者,2014(2)
【基金項目】廣西南寧市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案例式教學法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后期研究成果,主持人:陳瀟,項目編號:2012B24。
【作者簡介】陳瀟(1972—),女,廣西隆安人,大學本科,生物化學專業(yè),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醫(yī)藥化工系高級講師,主要從事微生物學、生物制藥工藝、醫(yī)藥基礎化學的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