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人喻書”是把描繪人體及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詞:筋、骨、血、肉、精、氣、神用來品評書法藝術,闡釋書法理論?!耙匀擞鲿狈懂牭陌l(fā)展經歷了從以人的身體進行機械的比喻到對書法藝術內在精神進行研究的過程,并被后世一直沿用下去。
關鍵詞:“以人喻書”;書法藝術;骨筋血肉;精氣神;章法;風格;意境
在中國古代藝術門類中,如詩歌、繪畫、書法、戲劇等,“以人喻藝”范疇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大特色,它貫穿于整個中國古代史,涉及各個藝術門類。中國古代的藝術,無論是哪一門類,書法、繪畫還是詩歌,它們都是用生機勃勃、自由靈動的形式來描繪自然與生命,由此便產生了用人來做比喻的詞語。
1 “以人喻書”范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終形成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物品評風氣十分盛行,在人物品評中,審美評價頻頻出現(xiàn),雖然還殘留有兩漢時期的政治性品評的痕跡,但已經從漢代的實用藝術發(fā)展成為具有審美韻味的藝術。這種審美意識的提高,也必然體現(xiàn)在對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批評上。因為審美意識的產生,使人們對于自身的描述和研究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正如周來祥在《中國美學主潮》中說“在整個社會觀念中,隨著主體自我意識的弘揚,人們不再盲目地崇拜、模仿和追逐外在的事件,也不再癡情地迷戀、信仰和恪守名教禮法的倫常規(guī)范,而是把目光轉向人自身,轉向自身的情感滿足和價值實現(xiàn)上來?!边@一時期的人物品評從對道德、倫理的批判轉向對人自身的魅力、風度的鑒賞。人體的筋、骨、血、肉、氣等詞是用在人物品評上的,在這一時期,開始被用來解釋說明詩、書、畫等藝術關于美的構成。這種方式被后世一直沿用下去。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論對于“以人喻書”范疇的描繪,有的是外在的;有的是形體的;有的是物質的;有的則是對人的內在精神氣質的描繪。
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夫人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蓖跎谒摹豆P意贊》中說:“骨豐肉潤,入妙通靈?!边@些書論都把書法藝術當作生命來看待,用人體的特征來比喻書法,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體便出現(xiàn)了。它既充滿活力,又有豐富的思想情感,從而構建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以人喻書”的美學體系。
2 “以人喻書”范疇的審美表現(xiàn)
2.1 骨、筋、血、肉
在所有的“以人喻書”范疇中,“骨”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個范疇,因為“骨”為其他的范疇打下了堅實、牢固的基礎。
書法中“骨”是指寫字時身體呈現(xiàn)給字的“力量”。在書寫過程中,“骨”的產生是執(zhí)筆的力量以及指節(jié)所操持的力量?!肮恰痹谥袊糯鷷撝?,講求的是通過運筆使筆畫線條剛健有力、筆直堅挺。衛(wèi)夫人在《筆陣圖》中說:“下筆點畫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彼掷^續(xù)說道:“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痹谶@里衛(wèi)夫人把“骨”和“力”聯(lián)系在一起,使得“骨”和“力”具有了同等的意義。
“筋”與“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筋”是附著在骨上的韌帶,“筋”與“骨”是相連的。在書論中,“筋”是“力”的直接表現(xiàn),“筋”與“力”也具有同等的意義。“筋”在書論中和“骨”的內涵非常接近,都是代表一種剛性的美。正如我們在初學書法時,應先練習字的“筋”、“骨”,如果“筋”、“骨”練不好,字也就不會產生“肉”。由此可以看出,“筋”與“骨”是連接起來一起用的。
“筋”在書論中有“筋生于腕”之說。這是要求書法家在書寫時要把手腕懸起來,將全身的力量通過手臂傳到手腕再傳達到紙上。在筆畫運轉的過程中,要通過筆力使筆畫有力量、有彈性,這就要求書法家手腕靈活。
“筋”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力量美”,所以在書法中,古人在筆法上用“藏頭露尾”等詞語來體現(xiàn)筆斷意連的技巧,做到在筆勢上收放有余,筆鋒上藏蓄有度。
“血”在生命構成中是不可缺少的,“血”與墨是密不可分的。“血生于水,肉生于墨?!薄把笔侵缸值狞c畫中用墨用水的技法。字要達到“潤”的效果,就要把墨調的干濕適度,這要讓水和墨調配得當,墨若過淡,易傷神采;墨若太濃,易滯筆鋒。所以,調墨需要諸多技巧,才能做到用墨自然、干濕有度、血脈相通。
“肉”可以使字產生豐滿的效果,它和“筋”、“骨”密切相連。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骨豐肉潤,入妙通靈?!痹谶@里,“肉”和“骨”是相對立而存在的,“肉”是指圓潤、豐滿?!胺省?、“瘦”兩個字便是從“肉”產生的,肥者多肉,瘦者多骨?!胺省弊中枰憩F(xiàn)出“骨”;“瘦”字需要表現(xiàn)出“肉”,這樣才不會顯得太過于臃腫和枯槁,肥瘦適中。
書法是“筋”、“骨”、“血”、“肉”兼具的藝術,有筋、有骨、有血、有肉,一個生命體便誕生了。要想使字具有生命,并不是直接地進行模仿,而是書法家通過情感、感情、想象來訴諸字體本身。
2.2 精、氣、神
“精”和“神”在書論中是十分重要的兩個范疇,可以指作品中存在的精神、神氣。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行質次之?!薄熬迸c“神”所表現(xiàn)的是作品的內在,不是指字體的本身。書法藝術的精神、神氣是必不可少的,失去他們便是一具沒有生命力的軀殼。
“精”與“神”是書法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氣”是“生命力”,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本源。王羲之曾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把“氣”表現(xiàn)在書法作品中,可以使作品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增加作品的審美趣味?!皻狻边€可以指書法家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體現(xiàn)在書法家自身的生氣、氣質、風貌等。書法作品本身也具備“氣”,存在于作品的內在。
“神”和“氣”在書法藝術中是兩個較高的范疇?!皻狻笔请y以捉摸的,是一種感覺;而“精”與“神”則是可以體會的。所以,在書論中常常把“精”、“氣”、“神”放在一起?!熬北闶菚业乃囆g造詣;“神”便是書法家的精神氣質;“氣”便是在書法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效果。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密不可分。
2.3 章法
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關于書法藝術的“神采”方面,則需要通過章法、風格、意境等藝術語言來表現(xiàn)。
章法有大小之分,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
小章法即單個字的章法,這一字中的點畫結構均要布置得當,每一點畫的大小、長短、粗細、距離等等要安排到位,使其極具藝術性。書法將這些具有不同形式和數量的點畫逐一安排,組成一個字,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單個的字具有了“精”、“氣”、“神”,也就有了生命的情趣。這種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相互呼應,彼此牽連,使得字變“活”了。
大章法即一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相互連貫、相互呼應的關系。整幅作品的章法就要求藝術家們要具有全局意識、整體意識,讓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這樣才可以讓欣賞者在欣賞書法作品時把它當作一個整體來欣賞。
書法家在創(chuàng)作之前就要安排好作品的整體內容,逐字逐行地思考,正如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中說:“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思考,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彼终f“意前筆后者勝,意后筆前者敗?!边@里的“意”是指構思、想象、布局等,所謂布局在書法中也就是指章法。
章法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是第一個字和第一行,它統(tǒng)領后文,是通篇之領袖,這種氣勢要貫穿全篇、氣脈不斷。積字成行、積行成篇,這就好像有一根繩子串起來一樣,達到氣脈相通、筆斷,但氣不斷。正如人體的各個部分的器官,位置、功能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它們的作用卻無可替代。
人的生命特征在章法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是整幅作品的經絡,它讓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不可分割、不可替代,從而使作品展現(xiàn)出瀟灑、活脫之美。
2.4 風格
“書如其人”是書法藝術對“以書喻人”范疇的一種特殊體現(xiàn)。風格,指書法家以及他的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風度、神采、氣質。書法作品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風格,呈現(xiàn)出作品整體的風貌,這是每一位書法家所追求的目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家們一致認為書法的筆畫、線條是人們的思想、情感的展現(xiàn)。作者的學識、修養(yǎng)、性格、藝術才華等等,都可以在他的書法作品中看出來。有諸內必行于諸外,有諸里必行于諸表。
書法風格的形成,和書法家個人的氣質、凜賦、學識、修養(yǎng)、閱歷等方面有關,將這些彼此糅合,盡顯于尺幅之內,由此而形成書法家獨具的藝術風格,從而使我們有“書如其人”見字如見人之說。
2.5 意境
在先秦時期出現(xiàn)了“象”這個范疇,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歲月,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象”便轉化成了“意象”,大大豐富了其內涵。
要達到書法中的篇章之美,則需要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一詞在書法藝術中是指虛實相生,從有限到無限。書法的篇章中是否有意境之美,關鍵在于正確處理好虛與實的關系。落墨之處為實,無字空白之處為虛,虛與實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
生命力貫穿于整個書法藝術之中。它是充滿了生命力的意境,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必須是虛與實處理得十分得當,才可以將神韻寓于尺幅之中,把有限的筆墨和無限的意境相互融合、相互連接。
由此可以看出,意境貫穿于書法藝術的全過程:創(chuàng)作——作品——欣賞,是無處不在的。
3 “以人喻書”范疇所產生的審美效果
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里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這里所說的“形”是指在書寫字的過程中,由點畫線條而產生的,需強調“以形寫神”、“神形兼?zhèn)洹薄?/p>
書法中所產生的審美效果指點畫線條以及字形結構中透出的精神、情趣、氣質、格調和意味?!吧癫蔀樯希钨|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就是說神采要高于形質,神采的存在以形質為前提和基礎。由此得出,書法藝術中“以人喻書”范疇所產生的審美效果實質是點畫線條還有空間的排列組合。追求神采,書寫神韻,是書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澳苡^千劍,而后能劍;能讀千賦,而后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參考文獻:
[1] 張彥遠(唐).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2] 劉綱紀.書法美學簡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
[3]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 劉綱紀.藝術哲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5] 周來祥.中國美學主潮[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
[6]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7]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8] 彭吉象.中國藝術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9] 陳石軍.生命的形式——中國古代書論“以人喻書”方式的審美探討[D].湖南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張曉慧(1988—),女,山東人,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