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推行學分制改革后,學生實行彈性學制,不及格的課程可以通過重修完成。由于重修學生人數(shù)較多,時間難以統(tǒng)一,涉及課程多,師資相對較少,單獨安排此類教學班存在困難?!澳秸n”的出現(xiàn),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以教為中心的課堂將轉為以學為主?!澳秸n”以知識點為單元,將課程“碎片化”,適合學生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將“慕課”應用到課程重修中,是必要且迫切的。
[關鍵詞]慕課 重修 教學過程信息化 教學管理信息化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43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6-0178-02
我國高校推行學分制改革,以學生為主體,實行選課制,允許學生跨學科、跨院系、跨專業(yè)、跨年級選課,給學生充分機會熟悉各個專業(yè),進而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yè)方向。學生要完成學業(yè),必須修讀并獲得該專業(yè)指定模塊的課程學分,但是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偏差,或者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原因,在課程考核中不及格,這時就需要通過重修來完成畢業(yè)學分的修讀要求。
一、組織不及格課程重新學習面臨的困難
目前,上海杉達學院不及格課程的重新學習主要采用三種方式:單獨開設重修教學班、跟隨下一屆教學班重修、個別輔導形式完成重修。雖然,重修方式可以選擇,但是實際操作還是存在很多挑戰(zhàn)。從表1中可以看出,參加不及格課程重修的學生人數(shù)逐年遞增,涉及的課程不斷增多,重修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瓶頸:
表1 ? 上海杉達學院金海校區(qū)近四年課程
重新學習情況統(tǒng)計表
(一)教師難請
學校一般都是提前安排任課教師的教學工作,等到開學要安排單獨重修班時,教師工作量已滿,沒有了積極性。另外,因為參加課程重修的學生普遍基礎較差,積極主動性不高,任課教師感覺吃力不討好,也不愿意開設重修課。
(二)課程難排
因為學生平時自己正常要上的課程比較多,每學期約10門課。另外,需要重修的學生分散在各專業(yè)、各年級,能夠找到共同的時間上課幾乎不可能。如果是跟隨下一屆教學班重新學習,就更難做到上課時間不沖突。
(三)學生厭學
參加課程重修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夠,學習方法欠妥,對課程不感興趣,存在應付心理。
(四)課堂難管
單獨開設的重修班學生來自各專業(yè)、各年級,且人數(shù)較多,同學之間互相不熟悉,任課教師管理課堂比較困難。有的教學班人數(shù)多達到300人,上課點名幾乎不可能,只能靠學生自覺參加教學活動。另外,學生上課時間沖突的情況無法避免,學生缺勤、缺作業(yè)等情況不容樂觀。
二、“慕課”送來“及時雨”
(一)什么是“慕課”?
“慕課”(MOOC)是Massive(大規(guī)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四個詞的縮寫,是新近涌現(xiàn)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fā)模式。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guī)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xié)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fā)布的、散布于互聯(lián)網上的開放課程。
“慕課”以知識點為單位,把課程切分成若干個模塊,每個模塊約15分鐘的視頻,供學生在線學習。同時結合網上提問、線下答疑、定期研討、階段測驗等手段,完成課程學習?!澳秸n”時代已經來臨,其在教育技術上的根本突破在于實時交互和大數(shù)據(jù),這使得“慕課”與此前的遠程和在線教育有本質上的差別,從而形成了一場真正的教育革命。
(二)“慕課”的優(yōu)點
1.利于學生合理安排“業(yè)余”時間,學習變得更加主動、靈活。由于“慕課”短小精悍,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和自由。
2.利于學生查漏補缺,重點消化吸收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利用“慕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需要學習的模塊。因為是在線學習,模塊的學習次數(shù)不做限制,不用擔心和別人的進度是否匹配等問題,有利于學生反復學習薄弱模塊。
3.利于教研室提高課程的整體授課水平?!澳秸n”采用的是知識點教學,不同知識點分給不同的教師講解,利于教師集體備課,取長補短?!澳秸n”要求老師對教學主題有熱忱、有動力,對學生有熱情。
4.利于學生提高自我管理、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慕課”是自由靈活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做好計劃并經常做好自我檢查,從而完成學習,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監(jiān)督、自我反省的能力。
(三)如何推動校內“慕課”與重新學習的結合
1.以單獨開班形式,給任課教師計算工作量,推動線上學習與線下討論相結合。學生的不及格課程如果采用“慕課”方式重修,單純在線上學習,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就無法得到及時的反饋?!澳秸n”線下學習部分以單獨開設重修班的形式開設,一般安排4次線下輔導答疑和討論課。線上線下相結合,利于學生完成學分修讀。
2.注重平時的“聽課”記錄,將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慕課”的出現(xiàn)使得課堂管理成為新的挑戰(zhàn),雖然我們可以“記錄”學生打開視頻的起止時間和進度,但是如何確保學生是在“播放”視頻,還是在用心“學習”視頻?在制作“慕課”時,要求教師在視頻中插幾個小問題或者小作業(yè),要求課后學生將自己的答案上傳到網站,便于平時成績的考核。
3.聘用高年級同學協(xié)助做好線上討論和問題收集工作。高年級的學生如果某門課程的成績績點是4.0,且愿意做本課程小導師的,學??梢云钙錇橹匦聦W習的學生做好線上討論、問題解答和匯總、上傳作業(yè)的批改等工作。學生之間溝通起來更加方便,理解問題的角度相類似,可以有效地做好課上、課后的輔導工作。
三、“慕課”引入重新學習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設想
(一)如何管理學生和課堂的問題
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同,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難以監(jiān)控,學生需要自覺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并做好自我監(jiān)督和管理??梢岳镁W站現(xiàn)有的視頻播放記錄、學習進度記錄,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也可以在視頻中加入小題問或者小作業(yè)。
另外,線下討論課需要教師精心準備,結合知識點的要求和學生在網上的討論和作業(yè)情況,做好討論主題的設計,確保線下討論有效進行。
(二)學生成績的公平性問題
由于“慕課”的平時成績記錄方式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平時成績所占比重值得思考,在實踐過程中根據(jù)具體情況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盡量做到“慕課”與普通課堂的考核結果相一致。總評成績的構成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線上學習、討論、作業(yè)、線下互動和期末考試成績等因素,盡量使成績正態(tài)分布,趨于合理。
(三)知識點的“串燒”整合問題
“慕課”使課程“碎片化”,那么,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貫通也很重要。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去學習和理解知識點,可在每一門“慕課”加一節(jié)導學課,講解本門課程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先后順序。
(四)任課教師的工作量問題
制作“慕課”是一個團隊,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學年學期參與重修線下討論的教師只能有一個,那么,教師的工作量如何計算?建議制作“慕課”時撥出專門經費,假設每門課程學校補貼5000元,這筆經費怎么分配由制作團隊來制訂。參與線下討論和答疑的教師則每學期根據(jù)實際的工作量計算,不做限制,服務學生的次數(shù)越多,工作量就越多。
“慕課”以知識點為單元,將課程“碎片化”,適合學生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將“慕課”應用到課程重修中,是必要且迫切的。但是,“慕課”并不是“萬金油”,也有自身的缺陷。學生的學習過程難以監(jiān)控,線下討論如何保證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學生成績如何測算,校內教師如何適應新型教學方式等問題如影隨形,這使得教學管理更為復雜,更有挑戰(zhàn)性。另外,課程被“碎片化”,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貫通也是問題。有些課程注重實踐,并不適合開設“慕課”。因此,如何合理、恰當?shù)厥褂谩澳秸n”,進一步推進她在課程重修中的“影響力”值得我們思考和進一步探索。
[ 參 考 文 獻 ]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 view / 10629886.htm?fr=aladdin.
[2] 郝丹.國內MOOC研究現(xiàn)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42-50.
[3] 蘇芃,羅燕.技術神話還是教育革命——MOOCs對高等教育的沖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34):6-21.
[責任編輯:鐘 嵐]
[收稿時間]2014-12-10
[作者簡介]張兵令(1973-),男,河北南宮人,本科學歷,工程碩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教學管理,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