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俊 高峰蓮
摘 要:文章通過閱讀法國作家關于音樂與經濟關系的論述,分析了目前我國學習音樂、舞蹈、樂器熱中存在的誤區(qū),同時闡述了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構建新型音樂教學環(huán)境的幾種方法,并進一步探討了如何凈化音樂教育環(huán)境的對策。
關鍵詞:市場經濟 新型音樂教學模式 凈化教學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F0,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5-245-02
一、“大千世界,熙熙攘攘”——音樂的政治經濟學
許多人認為,音樂只是一種個人愉悅品,是“天籟”之音,超越了政治與經濟等各種形式,但是法國作家賈克·阿克利所著的《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卻是一個完全的例外。在這本書中,作者不但運用了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而且還將政治學、經濟學等方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對音樂的歷史演變、社會作用以及供需關系等深入分析與探討,書中處處折射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思想的光輝,成為一本讓人愛不釋手、饒有風趣、富于啟迪的開拓之作。
作為一直從事小學音樂教育的筆者,非常贊同賈克·阿克利更多地將音樂看作是一種社會性產品,因為“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皆為利來?!鄙鐣鱾€方面之所以要投資音樂,是要實現(xiàn)某種效用。特別是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以來,音樂已經演化成為一種商品交易,在資本與表演事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中參與一角。君不見,在今天的音樂教育體制中,所謂“自我管理,追求美育”其實是個遙遠的傳說。真實的情況是,比比皆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家長們?yōu)榱藢⒆约旱暮⒆哟蛟斐蔀楦璩?、鋼琴家、舞蹈家,不惜變賣家產,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含辛茹苦地陪著孩子苦讀、苦練,有的甚至十幾年沒有回家看望過一次自己年老的父母……音樂已成為一種類似于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既可以滿足需求,又可以因生產者的目的而進行專項投資。讓筆者感到在一些人眼中,本來非常神圣的“天籟”之音,已經成為阿克利所說的“噪音”,已經變成了一舉成名、一夜暴富的斂財工具。
二、“音樂是溫馨的生命之河”——如何構建小學新型音樂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小燕子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音樂是一條溫馨的生命之河,無論是牙牙學語的稚童,還是夕陽西下的暮年老人,只要聽到一曲委婉、優(yōu)美、動人心弦的音樂,都會如同吸入深山中無比新鮮的空氣、注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血液一樣,煥發(fā)超出本身的動力。這正是“天籟”之音的藝術魅力所在,也正是千百年來流傳不息的音樂之河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人們常說,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筆者認為,音樂教育同樣重要,它的魅力不僅在于對小學生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能夠激勵與啟迪剛剛步入學校大課堂的少年兒童的心智,凈化與感染他們的心靈。讓每一位小學生在和諧、優(yōu)雅的音樂環(huán)境中學到美好的知識,深刻感受歌聲給他們帶來的各種美好的畫面。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音樂課一直處于“邊緣化”的境地,雖然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的管理者也都在說非常重視音樂教育,但是在一些學校卻大相徑庭。因此,我們要通過教育改革的深入,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讓學生們將日??菰锏膶W習所感到的疲憊在音樂課上得到釋放。比如,老師在教授《聽媽媽的話》中:“小朋友/你是否有許多問號/為什么別人都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就要一方面告訴孩子們,媽媽這樣做是想讓自己的孩子盡早成長,學到更多的本事;另一方面,也要在美輪美奐的音樂聲中,引導孩子輕輕地唱:“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長大后我開始明白/為什么我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媽媽的辛苦不讓你看見/溫暖的食譜在她心里面/有空就去多握握她的手/把手牽著一起夢游……”在這悠揚的樂曲聲中使孩子懂得感恩,同時也得到輕松和愉悅。
由于一些小學音樂教師素質偏低,沒有掌握如何利用音樂課堂讓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真諦”,從而為他們今后一生打下堅實的音樂基礎。因此,對每一位小學音樂教師來說,一定要切實提高自身素質,盡快掌握教學技巧,以全新的理念,為孩子們打造音樂的美感與快樂。
首先,循循善誘,寓教于樂。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初步掌握欣賞音樂的技巧。大多數(shù)孩子都非常喜歡音樂,只要樂曲響起,就會手舞足蹈,情不自禁。但是,對樂曲中的思想、情感、期盼并不理解,有的甚至會誤解。因此,教師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在音樂情景中學會思考、分析、想象,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學到知識。
其次,師生互動,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和歌唱中來。有一些學生由于自身或者是其他原因,總是被動地聆聽其他同學的歌聲,自己不敢大聲歌唱,有的甚至連嘴都不張,這樣就得不到音樂課的教育目的和整體效果?!懊恳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要對癥下藥,逐一引導這些孩子放聲歌唱,積極參加到同學們共同的感受中來。讓音樂素質比較高、有音樂天賦的同學與他們結成對子,“一幫一,一對紅”,這樣就會明顯地提高教學效果。
第三,大膽創(chuàng)新,啟迪心靈。要讓學生們盡可能地理解每一首歌曲、每一支舞蹈所表述的情感,使大家都能夠在歡快、溫馨的音樂環(huán)境中感受音樂之美,得到心靈的啟迪。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做好學生的音樂基礎教育,讓他們盡快掌握簡譜和一般樂理知識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內課外時間,組織合唱團、舞蹈隊、曲藝小組等,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參加不同的興趣小組,編排舞蹈、相聲、小品以及男女生二重唱、表演唱、大合唱,大膽創(chuàng)作,積極參與,放聲歌唱,同時還要朗誦歌詞,為同學們創(chuàng)設美好的音樂環(huán)境。
第四,敢為人先,盡情發(fā)揮。“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币魳肥菬o形的色彩,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盡情地釋放自己的音樂體能,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想象盡情地發(fā)揮出來,大聲地唱、大膽地跳,才能對音樂有所感悟,才能將其置身于奇妙無比的音樂世界中,對他們今后的人生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比如,在編排《蝸?!肺璧笗r:“第一天/在玻璃上出現(xiàn)你的笑臉/就點燃我的天/彩虹一片片/環(huán)繞我身邊”,教師要根據(jù)歌詞的內容,給大家要重點講解“玻璃、笑臉、彩虹、環(huán)繞”幾個詞句,讓他們用心領會,通過音樂的旋律和舞蹈的動作對此畫面產生聯(lián)想,留下印象,就會在舞蹈中取得滿意的效果。
第五,剔除糟粕,任重道遠。從目前小學音樂課所教授的內容來看,歌曲有《聽媽媽的話》、《外婆》、《爺爺泡的茶》、《爸,我回來了》、《窮開心》、《三年二班》等,舞蹈有《化蝶飛》、《我的果汁分你一半》等,歌詞中有許多不適合孩子的內容,比如,“綿綿綿綿纏纏、愛恨相戀、相互付纏”等。急需有識之士盡快寫出適合億萬兒童放聲歌唱、充滿正能量的歌曲和舞蹈,從而構建全新的小學新型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聞幾回”——如何凈化音樂教育環(huán)境
馬克思曾經指出:音樂是“現(xiàn)實的鏡子”。環(huán)視我們身邊所發(fā)生的故事:一個個家長帶著自己還在“牙牙學語”的稚童,千里迢迢,不辭幸苦地到處拜師學藝;一個個本應在課堂上好好學習文化知識的初中生,為了能進音樂學院、戲劇學院、舞蹈學院,放棄學業(yè),到處趕考;一個個短訓班、長訓班如同雨后春筍脫穎而出,收取巨資對想當音樂家、歌唱家的孩子進行包裝;一些頗有影響力的媒體為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也紛紛舉辦了各種欄目,讓各種年齡的孩子們“你方唱罷我登臺”,將本來就不純的學習音樂、歌舞的“愿望”推向新的高潮。
音樂就像一組鏡子游戲,反射、界定、記錄和扭曲著每一個活動。我們注視其中一面鏡子,看到的卻是另一面的影像。并非每一位學習鋼琴的孩子都能夠成為郎朗;并非每一位學習舞蹈的孩子都能夠成為楊麗萍;也并非每一位學習唱歌的孩子都能夠成為宋祖英。這是人生的法則,也是一個個家長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聞幾回?!笔聦嵣希瑳]有一個市場經濟,能夠不在大量生產中通過音樂抹滅那些差異而得以發(fā)展。不過,音樂不完全是被動地反應,它同時也是先啟。筆者在本文中并不是要一律否定現(xiàn)實生活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學習音樂、學習舞蹈、學習樂器的風氣,只是要強調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各個部門、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一定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因材施教,絕對不能拔苗助長,否則,只能適得其反。正如阿克列所指出的:“音樂是真實世界可信的隱喻,而非自給自足的活動,也不是經濟基礎架構的機械式指標?!薄霸谠胍衾镂覀兛梢宰x出生命的符碼、人際關系、喧囂、旋律、不和諧與和諧。當人以特殊工具塑成噪音,當噪音入侵人類的時間時,它就成為目的與權勢之源,也是夢想——音樂之源。”
四、結語
與地籟、人籟相比較,天籟是音樂的最高境界。古時有“三音”的定義,古琴之音為天籟,土塤之音為地籟,昆曲之音為人籟。天籟泛指自然界的聲響,風聲、鳥鳴、泉涌,種種凝聚天地、日月精華的聲音,后世稱詩歌不飾雕琢,得自然之趣者為天籟。
“鼓角凌天籟,關山倚月輪?!惫P者在教學實踐中深深地認識到,生活在市場經濟中,各種思想無不打上經濟的烙印。但是無論如何,只有真正發(fā)自內心地熱愛歌唱、熱愛樂器、熱愛舞蹈的人,才能獲得音樂的真諦,才能達到音樂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 趙小鵬.音樂的經濟社會功能探討.商場現(xiàn)代化,2005(6)
[2] 李妮.音樂中的政治經濟學.遼寧經濟,2009(6)
[3] 董麗麗.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經濟功能探討.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4)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100022)
[作者簡介:李龍?。?981—),女,山西靈丘人,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通訊作者:高峰蓮(1963.5—),女,內蒙古通遼市人,現(xiàn)任內蒙古師范大學鋼琴系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