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萍
近幾年,高考文學類文本對小說的考查比重明顯加重,其中寓言故事類小說占據(jù)一定的比例。這類小說往往用虛構(gòu)的人和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為了把道理說清楚,文章中常用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揭示主旨。因此常常造成閱讀上的困難。很多學生遇到這類文章茫然不知所措,無法準確地理解小說的主旨。本文就以烏拉圭作家何塞·恩里克·羅多的作品《堅硬的荒原》為例探討一下這類小說的閱讀策略。
要想讀懂寓言故事類小說首先要了解這類小說的特點。寓言故事類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常常是虛構(gòu)的,它不追求對真實生活的描摹,而是追求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由于是虛構(gòu)的,省去了許多具體背景,人物形象也似乎有點抽象。它往往用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為我們呈現(xiàn)一個荒誕的世界,雖然荒誕,卻能引起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它具有鮮明的諷刺性和批判性,它所揭示的、諷刺的、批評的,往往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本身,而是像這樣的、類似的人或現(xiàn)象。因此閱讀這種文本我們不能滿足于故事呈現(xiàn)的表層含義,要由比喻,象征手法入手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層的意義。要能夠從文本內(nèi)跳到文本外,把故事中描寫的種種現(xiàn)象轉(zhuǎn)移到現(xiàn)實社會中去,方能讀懂其中的寓意。
一、概括情節(jié),把握形象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是小說表達主旨的依托。理清了故事情節(jié)、把握住人物形象才有可能讀懂其中的寓意。梳理情節(jié)是讀懂小說的第一步。在梳理小說故事情節(jié)時,要注意依照一定的線索,抓住主要事件進行總結(jié)。比如《堅硬的荒原》,整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老人不近人情地役使三個小孩在荒涼、堅硬的荒原上用牙啃坑、用嘴聚土、化淚澆樹,種出一棵棵綠樹的故事。整個故事按照老人役使三個孩子由刨坑到播種再到澆水的種樹過程安排情節(jié)。梳理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故事中人物形象初步感受的過程。
在把握了故事情節(jié)、初步感知形象的基礎(chǔ)上我們再具體分析形象。文中的形象主要是老人和三個孩子。他們被放置在一個一望無際,灰茫茫的,凄清,空曠,荒涼而又寒冷的荒原上。“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禿禿的樹木。他的雙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樣冷峻;鼻似刀裁,斧頭般堅硬;肌肉像那荒涼的土地一樣粗獷;雙唇不比寶劍的鋒刃更厚。”文中的描寫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高大、冷峻、粗獷的老人,而站在他身邊的三個孩子僵硬、消瘦、窮苦?!袄先俗ブ粋€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種子給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聲音對他說:‘刨坑,把它種上?!崩先藢Υ⒆拥拇拄斖高^“抓”的舉動以及冰雹似的聲音可見一斑,面對弱小的孩子,高大的老人顯得那么冷峻無情。以至于當孩子抽泣著說“爹,到處都是光禿禿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時老人竟然抬起一只腳,放在那孩子軟弱無力的脖子上,我們可以明顯感受老人的冷酷,而那竟是他自己的骨肉。當孩子微弱地呻吟著用牙齒啃著堅硬的巖石時,我們感受到的是作品的荒誕感,而老人的冷若冰霜,紋絲不動更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極端殘忍,更讓人心痛的是當坑達到一定的深度時,老人竟用腳把孩子踢開,接著提起第二個孩子,而此時第一個孩子依然是孩子卻已滿頭白發(fā)。而第二個孩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目睹了前面的整個過程。接下來的故事又是之前的翻版。老人依然冷酷無情,孩子依然處境辛酸。當種下的這棵樹長大結(jié)出果實,三個孩子向樹上的果實伸出貪婪的手臂時,猶如堅硬的荒原一般的高大的老人站在堅硬的荒原上,抓起三個孩子,讓他們重新播種、攢土、澆水。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分析,我們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這里的老人是一個硬漢的形象,粗獷、堅忍、有力。他表面上冷酷無情,但為了生存,他必須用盡全部心力去逼三個孩子種樹。而三個孩子貧窮、弱小、無依,忍受著老人近乎殘酷的役使,飽嘗充滿血淚的痛苦,以至于依然是孩子卻已滿頭白發(fā),但他們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在堅硬的荒原上創(chuàng)造著奇跡,讓堅硬的荒原綻放出生機。
二、分析手法,揭示意義
寓言故事類小說之所以難懂,主要是因為作者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含蓄地表達寓意。因此我們不能停留在作品呈現(xiàn)的表層含義,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比喻義、象征義。閱讀《堅硬的荒原》時,在分析了文中的形象后,我們就要深入挖掘形象背后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將老人和三個孩子放置在一望無際,灰茫茫的,凄清,空曠,荒涼而又寒冷的荒原上,這個荒原無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而象征是一種替代和暗示,是以具體事物的形象替代和暗示隱藏在該形象背后的某種深邃的思想和意義。這個荒原到處光禿禿,硬邦邦,無法開墾,沒有土更沒有水,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種樹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冷苦冰霜的老人心如堅石地追求目標,無視痛苦的折磨和沉重的代價硬是讓弱小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勞作,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終于沖破命運之樊籬,長出了第一棵樹,這是一種慰藉,因為他們終究創(chuàng)造出了希望。整個過程中充滿了生命的悲壯感。但這樣的過程卻沒有停止,而是一遍遍地重復上演。作者在文中寫道:“那荒原是我們的生命,那冷酷無情的硬漢是我們的意志,那三個瑟瑟發(fā)抖的孩子是我們的內(nèi)臟,我們的技能,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意志從他們的弱小無力中汲取了無窮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沖破神秘的黑暗?!边@句議論性的話語無疑暗示了文中的形象隱含的意義所在。由此我們很容易想到現(xiàn)實世界的殘酷,以及人類在這樣的殘酷的環(huán)境面前血淚斑斑、永不停息的創(chuàng)造歷程。文中荒原的凄清、空曠、荒涼、寒冷顯然象征著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險惡和創(chuàng)造活動的艱難;具有荒原一樣品格的高大的老人象征著人類生命力的頑強,老人的冷若冰霜,紋絲不動,不急不躁,象征著人類征服自然、創(chuàng)造歷史的意志和堅定;三個孩子用牙齒刨坑、用舌頭和喉嚨給種子攢土、用眼淚為種子澆水,象征著人類自身的弱小與承受的苦難;三個孩子痛苦得滿頭白發(fā)則象征了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過程的漫長和艱辛;而老人讓孩子們重新刨坑、播種、攢土、澆水,正象征了人類生生不息的繁衍和永不停息的前行。上述一切象征著民族的生存、歷史的進步和人類的發(fā)展。盡管為了生存,為了抗爭,必須如此殘酷地從“弱小無依”中吸取力量,獲得機會。這是令人恐懼和憎惡的,但人類又常常必須如此。正如作品結(jié)尾所揭示的那樣:“軟弱,短暫,幼小的生靈蘊藏著特殊的,無拘無束的力量。這力量勝過大海的怒濤、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運轉(zhuǎn)?!币驗槿祟惒桓市摹爸皇且恢г跓o限的空間往返的奴隸的巡邏隊”,不愿意是盲目的、聽天由命的,因為人類歷史不甘心“屈從于一種連自身也毫無意識的黑暗之中”,因為“在天地萬物之中,唯我為大”的人類將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沖破神秘的黑暗。這就是這篇小說所要表達的主旨。
可見,要想挖掘出形象背后的意義,除了分析形象本身外,還要抓住文中議論性的語句仔細地揣摩體味,這些語句中蘊含著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
總之,閱讀這種文本我們不能滿足于故事呈現(xiàn)的表層含義,要由比喻,象征手法入手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層的意義。把故事中描寫的種種現(xiàn)象轉(zhuǎn)移到現(xiàn)實中去,方能讀懂其中的寓意。
練兵場
馬語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臉上拂過來拂過去,使我從睡夢中醒來。眼前晃動著一個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墻。一股熟悉的氣味令我怦然心動。我猛然驚醒,仰臉望著它——親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著“Z99”字樣的、盲目的、據(jù)說是從野戰(zhàn)軍里退役下來的、現(xiàn)在為生產(chǎn)隊駕轅的、以力大無窮、任勞任怨聞名鄉(xiāng)里的老騍馬。
“馬,原來是你??!”我從草垛邊上一躍而起,雙臂抱住了它粗壯的脖子。它脖子上熱乎乎的溫度和濃重的油膩氣味讓我心潮起伏、熱淚滾滾,我的淚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滾動。它聳聳削竹般的耳朵,用飽經(jīng)滄桑的口氣說:“別這樣,年輕人,別這樣,我不喜歡這樣子,沒有必要這樣子。好好地坐著,聽我跟你說話?!?/p>
我端詳著這個三十多年沒有見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當年的樣子:碩大的頭顱、偉岸的身軀、修長的四肢、瓦藍的四蹄、蓬松的華尾、緊閉著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雙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經(jīng)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肅立,猶如一堵墻。我多少次坐在它寬闊平坦的背上看小人書,它一動也不動,好像一艘擱淺了的船。我多少次為它轟趕吸它鮮血的蒼蠅和牛虻,它冰冷無情,連一點謝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頭雕像。我多少次對著鄰村的小孩子炫耀著它,編造著它的光榮的歷史,說它曾經(jīng)馱著兵團司令沖鋒陷陣,立下過赫赫戰(zhàn)功,它一聲不吭,好像一塊沒有溫度的鐵。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請教。想了解它的歷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樣瞎的——無人告訴我——我多少次猜測它瞎眼的經(jīng)過,我多少次撫摸著它的脖子問它:馬啊馬,親愛的馬,告訴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彈皮子崩瞎的嗎?是害紅眼病弄瞎的嗎?是老鷹把你啄瞎的嗎?——任我千遍萬遍地問,它不回答。
“我現(xiàn)在回答你。”馬說。馬說話時柔軟的嘴唇笨拙地翻動著,不時地顯露出被谷草磨損了的雪白的大牙。從它的口腔里噴出來的腐草的氣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聲音十分沉悶,仿佛通過一個曲折漫長的管道傳遞過來的。這樣的聲音令我癡迷,令我陶醉,令我驚悚,令我如聞天籟,不敢不認真聽講。馬說:“你應(yīng)該知道,日本國有一個著名的關(guān)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毀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還有一個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殺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毀了雙目。你們村子里的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婦,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點瞎了雙目。這說明,世界上有一類盲目者,為了逃避,為了占有,為了完美,為了懲罰,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當然,我知道你對他們不感興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為什么瞎了眼睛……”馬沉吟著,分明是讓這個話題勾起了它的無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著,我知道在這種時刻說什么都是多余的。馬說:“幾十年前,我的確是一匹軍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證明。用燒紅的烙鐵打印記時的痛苦至今還記憶猶新。我的主人是一個英武的軍官。他不僅相貌出眾,而且還滿腹韜略。我對他一往情深,如同戀人。有一天,他竟然讓一個散發(fā)著刺鼻脂粉氣息的女人騎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惱怒,精力分散,穿越樹林時,撞在了樹上,把那個女人折了下來。軍官用皮鞭抽打著我,罵我‘你這匹瞎馬!……從此,我決定再也不睜開我的眼睛……”
“原來你是裝瞎!”我從麥草垛前一躍而起。
“不,我瞎了……”馬說著,調(diào)轉(zhuǎn)身,向著那漫漫無盡的黑暗的道路,義無反顧地走去。
(有刪節(jié))
1.簡要概括作品中寫的形象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馬在訴說自己“為什么瞎了眼睛”前,為什么要講述琴女春琴、俄狄浦斯、馬文才等三個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馬因為主人的一句謾罵,就自己后半生“裝瞎”。你認為它這樣做值得嗎?請依據(jù)文本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