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梅
摘 要:愛國主義是隨著社會歷史條件以及時代主題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愛國主義的內容和方法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原因。針對這些問題,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為進一步開展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及實踐經驗。
關鍵詞:愛國主義;多元文化;挑戰(zhàn);教育創(chuàng)新
經濟全球化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同時,由于多元文化的相互沖擊,對本地文化起到了削弱作用,國家的文化安全、文化獨立甚至民族利益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在這種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極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偏差以及在新時期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高校要把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重心。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把握全球化的特點,認清大學生的歷史責任,要深入、廣泛地進行弘揚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
一、多元文化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挑戰(zhàn)
1.愛國主義教育面臨多元文化對民族國家意識的沖擊
民族國家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國情的認同和了解,是公民對國家的一種歸屬感和自豪感。民族國家意識促進了公民的主人翁責任感、增強了愛國主義熱情。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國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頻繁,加之目前網絡發(fā)展迅猛,由微博、微信等無線終端軟件構成的社交網絡,使得多元文化傳播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作為信息社會的大學生群體,是網絡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容易使大學生迷失民族國家意識,削弱愛國主義精神,甚至有些大學生認為愛國主義已經不符合新時期的形勢。
2.愛國主義教育面臨多元文化對民族責任感的沖擊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利己主義和自由主義大量涌入我國,侵蝕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試圖將我國大學生的民族意識觀念、社會主義觀念轉變成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觀,這對于人生閱歷淺,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正在建立過程中的大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民族責任感被侵蝕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作為國家的棟梁,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建立不起來,就不能擔負起對自己民族、國家興衰的責任。因此,我們要非常重視在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問題。
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教育創(chuàng)新
1.開展民俗教育活動
所謂的民俗教育活動,是在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中,體現課堂理論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利用重大節(jié)日和民間活動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教育。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間活動能反映出大量的愛國主義信息,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這些重要的節(jié)日,組織節(jié)日慶祝活動、紀念活動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2.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
高校的教育者要充分開發(fā)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例如舉行愛國主義知識競賽、紅色歌曲比賽、愛國主義電影觀賞,進行社區(qū)愛國主義調查問卷以及參加志愿者活動等等,這些創(chuàng)新的教育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愛國主義主題的教育活動,能夠使大學生堅定自己的價值觀,更好地為社會、為人民服務。
3.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
學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構建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平臺。高校可以在已有的校園網絡上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專區(qū)。首先,可以建立專門的愛國主義教育網站,上傳圖文、視頻資源,供學生瀏覽和學習。其次,可以建立專題論壇,例如釣魚島事件等,請專家進行網上的實時交流,這樣的交流平臺使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再次,可以通過圖書館的檢索系統(tǒng),為學生提供愛國主義著作的檢索和借閱服務,將馬列經典著作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內容以紙質書和電子文檔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夠使用筆記本電腦以及手機就可以進行隨時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當今多元文化時代的背景下,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對我國社會持續(xù)、健康、快速的發(fā)展以及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何森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策略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9):123-125.
[2]李炳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S2):88-89.
[3]延高.深化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職工教育,2013(12):56-57.
[4]郭代習.論全球化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J].黨史文苑,2006(22):99-101.
[5]萬美容.全面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綱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12):87-89.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