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用典也稱用事,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借助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情感。
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這首詞是辛棄疾登臨鎮(zhèn)江北固亭所作,仔細分析《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可以看出詞人用典時的類型有三:
第一,直接點明人物的典故,如本詞中的孫仲謀(孫權)、寄奴(孫權)、廉頗。對于這類的典故,要探討它們的使用,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尋找相關的關鍵詞句。如孫仲謀,詞中前一句是“英雄無覓”,亦即無覓英雄。顯然,這里的英雄是指像孫權這樣的英雄,這里用孫權典,表現(xiàn)了詞人慨嘆世間難覓孫權這樣的英雄之意;而寄奴之典,詞中則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之句,這是對劉裕早年創(chuàng)下偉大的功業(yè)的贊美,由此也就不難看出這里用典是表達對像劉裕這樣的英雄創(chuàng)下偉大功業(yè)的羨慕之情,渴望自己也能有朝一日創(chuàng)下這樣的豐功偉業(yè)。二是尋找詞中形成對比的因素。這里的對比主要指人物之間的對比,通過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比較,去挖掘詞中作者所寄托的情緒和要表達的內(nèi)涵,領悟古詩詞深遠的意境。一般而言,在尋找對比因素中,無外乎關注人物對比、情景對比、心理對比等。如人物間的對比,可以從主觀性格、情感和客觀遭遇入手,把握詞人與古人對比中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如詞中把自己與廉頗相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二人有很多共同點,主觀思想上辛棄疾與廉頗二人都有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客觀情境上又都是英雄失意、壯志難酬,這里詞人以廉頗自況,豪情與感慨系于一身。借助“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讀者可以更好地走進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那份不一般的情懷。
第二,是描繪景物或場景的典故。詞中寫道:“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里寫了兩個場景:一是“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四十三年前,揚州人民自發(fā)抗金,風煙彌漫。在戰(zhàn)火紛飛的動亂時代,揚州人民為了民族大業(yè),不甘屈辱,敢于抗爭,一片轟轟烈烈;二是“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寫出后金統(tǒng)治下的瓜步山上,百姓迎神賽會,一片太平喜慶的景象。不過短短四十三年,異族統(tǒng)治下的百姓就失去了復國壯志,安于做亡國奴。兩相對比,突出了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
第三,抒發(fā)詞人內(nèi)心情懷的典故。詞中借典故抒發(fā)情懷的很多,有暗喻詞人所在的時局背景,更有詞人所要抒發(fā)的遠大抱負。詞中作者借用孫權這一典故,突出今古興亡之思。物換星移,滄桑屢變,神州大地上幾番分合,幾番易主。一代英雄人物,在三國時代叱咤風云,而今安在?就連昔日的繁華與功業(yè)也都被歲月的風雨消磨殆盡。引用孫權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也是對南宋政權茍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極大不滿,是對投降主和派的強烈譴責。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同時也表達對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慨嘆。詞中在引用一些人物、事件的典故中,把自身內(nèi)心所要表達的情懷,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讀者面前,寫出作者內(nèi)心的痛楚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