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焰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壓力,制服人的力量;動員,發(fā)動人參加某項活動。本文所指壓力動員機制即是施加適當壓力使學生自覺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F(xiàn)在的中小學普遍存在學生沒有人生理想目標、不愿學、不會學、不能學等現(xiàn)象,其主要根源是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當然也就無從去談如何學習了。即使個別學生有想學的念頭,由于大環(huán)境的影響,此念頭也很快就灰飛煙滅了。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呢?嘗試使用壓力動員機制,會有一定的效果。
一、精心準備,讓學生明白壓力動員機制
1.調查摸底,掌握全班學生成績及學習情況。
對五年級語文知識進行一次測驗,全班56人,最高分68分,最低分11分。68分—60分5人,59分—50分19人,49分—40分21人,39分—30分7人,29分—20分3人,19分—10分1人。通過調查班主任和原來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初步人生規(guī)劃的7人,有一定的學習方法的26人,能夠按時完成作業(yè)的31人。很明顯成績很差,學習方法和習慣也很成問題,要提高,必須花費一番大力氣。同時,六(4)班數(shù)學科、英語科和六(3)班語文科、數(shù)學科、英語科也作了類似的摸底,以備后面的數(shù)據(jù)對比。
2.診斷咨詢,指導學生定出自己的學習指標。
先將學習任務分成8個指標:生字,生詞,讀文章,復述文章,背誦,完成課外作業(yè),摘錄好詞佳句,寫日記,等等。要求學生以周為單位定學習指標,先指導一個學生定出學習指標,然后再指導其他學生參考這個學習指標,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指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須做好診斷咨詢,科學指導學生定出適合自己的指標。無論學生定的學習指標怎樣,教師都只是做指導,不作硬性要求,要將教師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愿望。
3.營造聲勢,召開家長會廣泛宣傳。
讓家長了解壓力動員機制,了解自己的孩子定出的學習指標。要求家長協(xié)助教師,督促孩子完成學習指標,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完成指標的氛圍。
二、及時反饋,督促學生養(yǎng)成按照計劃完成指標的習慣
1.開始實施,要將指標分解到天。每天都要抽出時間逐個檢查,將檢查情況做好記錄,并將檢查情況在班上反饋,點名表揚完成得好的學生,對尚未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夠好的學生形成壓力,使他們盡快抓緊時間完成指標。
2.對完成指標滯后的學生要有耐心。多花時間檢查、督促、指導,因為這些學生往往習慣或者智力可能不太佳,需要教師多加關注。只要他們跟上一段時間,以后教師就可少操心了。
3.檢查反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蛘呓處熤苯硬?,或者小組長查,或者同桌互查,或者同學自查,等等。每次檢查都要做好記錄,以備后面的比較、評價。
三、科學評價,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
1.要將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進行評價。
總結性評價又稱“事后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偨Y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者并重,既能讓學生隨時了解自己的點滴進步,充滿信心,又能夠從整體上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保持頭腦清醒,查缺補漏,穩(wěn)步前進。
2.要定期和不定期與家長溝通。
通過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學習情況,也向家長通報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共同協(xié)商,幫助學生不斷提高。
3.要與本班其他科任教師溝通。
請其他科任教師關注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情況,看看語文學科實施的壓力動員機制對其他科目有什么影響,以便采取措施及時調整。同時也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為壓力動員機制的實施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