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
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被語文課堂內外的諸多因素制約著,這些因素貫串于課堂教學的始終,體現(xiàn)于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F(xiàn)實的經(jīng)驗告誡人們:能把語文課工具性與綜合性的兩者關系恰當而又緊密地結合起來,語文課的效率就高。如果對工具性與綜合性的關系處理不當,語文課的效率就會降低。
一、教為考與教為用
語文課應教給學生知識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讓他們獲得終身受用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在升學競爭空前激烈、考試決定教師優(yōu)略得失的今天,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語文課卻被變成了機械的應試課。在教為用的課堂上,教師全面系統(tǒng)地傳授語文知識,全面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兩種教學取向,兩種教學效果,對比何其鮮明。必須迅速改變?yōu)榭级獭⑽际菑牡腻e誤觀念和教法,代之以為用而教的正確觀念和教法,使語文課從狹小的胡同中擺脫出來,實現(xiàn)語文課從為升學而教到為提高學生素質而教的真正轉變。
二、主導性與主動性
教師的主導性首先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濃厚興趣的激發(fā),表現(xiàn)為對學生自身求知、探知、用知能動性的依賴與激發(fā),表現(xiàn)為對學生自身求知、探知、用知全程的關鍵處不失時機的巧妙點撥,表現(xiàn)為采用各種方法手段,大膽放手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知,給學生質疑探疑的機會,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的主動性,從來不是自發(fā)的隨意的驅動,它總是在教師的有目的、有效率的主導下發(fā)揮出來的。這里的關鍵是教師的主導性是否是有目的、有效的,那種目的性不明、針對性不強、效率不夠高的主導性,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反而會壓抑甚至阻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
三、填鴨式與啟發(fā)式
語文課上的填鴨式,只憑一本書、一張嘴巴說說讀讀,不問學生聽與不聽和懂與不懂,使學生成為了簡單的接收器。試問這樣的課堂教學有什么高效率可言呢,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就得花力氣:分析教材的難易之處,找出重點、難點,分析學生的基礎水平及學習能力,設計切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和訓練形式。這些問題的實現(xiàn),都傾注著教師高度的教學責任心和智慧經(jīng)驗,而得到的必將是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填鴨式與啟發(fā)式絕非是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的簡單選擇,歸根到底還要看教師有沒有教學責任心。
四、傳統(tǒng)法與現(xiàn)代法
語文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其不可抹煞的今天仍可使用的精華:知識系統(tǒng)的嚴密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對語言文字的反復誦讀與感悟,啟發(fā)思考,舉一反三,廣泛涉獵,注重積累,讀寫結合,等等。這些可貴的精華部分正是今天的語文課所缺少而要學習和使用的,至于語文課堂教學和現(xiàn)代化的問題,這當然是新鮮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曾有一段時期,期刊文章大量介紹了歐美俄德的語文教學法,這是及時而又必要的。一時間提倡這個法、那個法的文章連篇累牘,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F(xiàn)實的狀況就是最好的答復,語文課教學的現(xiàn)代化,既不以全盤否認傳統(tǒng)教學法為能事,也不以全部搬用外國教學法為條件,而是應當學習和借用傳統(tǒng)教學法精華的部分,使它們?yōu)樘岣哒n堂教學效率發(fā)揮效能,并結合漢語語文的教學實際和特點,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外國教學法為我所用。按著這樣的思路去做,語文課堂效率的提高是大有希望的。
五、一碗水與一桶水
教師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準備,這是每個語文教師都理解的道理。舊的知識要更新,層出不窮的新知識要吸收,學生旺盛無窮的求知欲,對教師給予的“一碗水”的知識要求是精、準、博、活。面對培養(yǎng)跨世紀新人的重任,面對新一代青少年,教師必須是知識的”巨人”, 是“雜家”,是有問必答的“百科全書”。“名師出高徒”,“高徒出奇才”,教師應該牢記這些有用的格言,并把它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如果教師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不扎實,知識底子薄,知識面狹窄,知識陳舊,新的知識及新的理論知之甚少,教學方法陳舊,課堂上只能給學生一些表面的、膚淺的、缺乏規(guī)律性的呆板的知識,那么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