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萌棟
摘 要:理解物理概念、建立物理過程、認識物理現(xiàn)象、想象物理情景等,形成了高中物理學習的諸多難點,對于不同的難點,應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物理教學中難點突破策略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難點;策略
1.類比法突破抽象的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中,有相當一部分抽象的物理概念,表述不夠具體,讓學生理解困難。例如,靜電場中電勢的概念,定義是:“電荷電場中某點電荷的電勢能與它的電荷量的比值?!倍诒菊轮须妶霰旧砭褪潜容^抽象的概念,還有電場強度、電勢能的概念在里面,學生很難弄清和理解其中各個概念,且容易忘記,機械地記憶電勢概念很難理解其深層含義,更不用說運用了。所以可以通過類比法,用學生已知且易懂的重力場中“地勢”概念進行引入,并進行類比。
物理教學中,其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都可以用類比法加以突破,比如,講加速度定義時,可以用已學過的速度定義類比總結,講電場線時可以用磁感應線類比引入。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需善于總結方法,用簡單、通俗易懂的方法使學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2.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中學生的想象力比較局限,單一口頭的講解,對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過程,他們還是很難理解的,此時就需要運用一些生動形象、表現(xiàn)力豐富、吸引力強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具有變動態(tài)為靜態(tài)、變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等特征。所以把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對突破物理教學難點有著重要的作用。
3.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新課程理念融匯于心。物理教師應將新課程理念融匯于心。教師應該把物理學家認識世界的模式和科學思想方法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懂得科學探索是怎樣進行的,在學習前人所積累知識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開拓前人沒有涉及的知識領域。另外, 物理教師應主動參加教研和培訓,深入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思想和新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不斷更新自己原有的思想觀念和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內(nèi)涵,深刻理解、領會、感悟新課程理念,在學習中思考,在實踐中探索,在反思中領悟,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在思想和觀念上逐步樹立正確的認識,才能主動適應并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2)確立三維教學目標。確立合理有效的三維教學目標, 必須在對教材的理解、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了解的基礎上。通過理解高中物理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學習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的“內(nèi)容標準”,認真領會“內(nèi)容標準”是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的,把握必修和選修模塊課程標準內(nèi)容的不同特點,以及物理學科的能力要求與各知識點的層次要求,考慮對過程與方法的理解,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取舍,將物理課程總目標層層細化為學年學習目標、模塊學習目標、單元學習目標、課時學習目標。
(3)課堂教學內(nèi)容精心準備。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著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物理教師應該通過研究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深入分析教材內(nèi)容,對教材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新組織和整合。
同時,教師應準確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廣度和深度。哪些知識點要多講,哪些知識點該少講,哪些知識點必須講,哪些知識點不必講需要明確,在有限的課時中,確保完成學生必須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再談課外內(nèi)容的引入,處理好“教多教少、教與不教”的問題,這樣使課堂更吸引學生。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在教學內(nèi)容中要體現(xiàn)。物理學在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中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教育的素材,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
(4) 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獨立發(fā)現(xiàn)的道路讓學生自己去走,要把獨立解決問題作為學生腦力勞動的基本形式,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新知。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空。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不論國內(nèi)國外,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中,雖然視角不同,各有側重,但都共同關注物理教師教學前的準備、教學目標及內(nèi)容的確定、課堂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多媒體的使用;思考在教學中有沒有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思考的方式與方法,那么就做到了有效的教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對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此,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也會隨之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