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2014年11月30日,19歲的少年曾鵬宇因與女友分手,在新浪微博直播燒炭自殺,網(wǎng)友們從一開始的勸阻變成了看笑話,并將他的一句“真的不行了,沒有多少空氣了”演變?yōu)槎巫印W罱K,經(jīng)警方證實,該網(wǎng)友于當天17時42分因搶救無效離世。
微博直播自殺:
作秀還是求救
悲劇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發(fā)生了。讓我們先來解讀一下這名少年選擇如此自殺方式的動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名少年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企圖自殺的跡象。他沒有留遺囑,家人事后翻遍遺物也沒有發(fā)現(xiàn)一字半句,看得出來他在現(xiàn)實中無所表達,也無從表達,他僅有的、所有的表達都只在網(wǎng)絡中。在他上傳到網(wǎng)絡的幾乎所有翻唱歌曲里,歌詞表達出來的情感都是相似的—悲傷、低落與糾結(jié),可以毫無困難地讀出這個少年的陰郁。他的抑郁必定持續(xù)相當長時間了,但顯然他的家人對他的情緒、感受、心理和精神世界沒有覺察,更談不上了解,即使他已經(jīng)痛苦死去,將死亡作為最后的表達,一手帶他長大的外婆也無法不理解,她說:“娃兒好憨嘛,他剛回瀘州找了份工作,不曉得為啥子(自殺)?!笨梢?,就算他有過暗示、模糊表達的死亡念頭,也從不曾被家人捕捉過。因此他是在用微博直播這種極端的自殺方式發(fā)出吶喊:“我這么好,這世界怎能如此待我?這個骯臟的、丑惡的、虛偽的、充滿欺騙的世界不值得再留戀,于是我死給你看!”
小曾選擇用微博直播死亡,一方面是因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幾乎都人不離網(wǎng),用網(wǎng)絡傳播死亡信息實施起來更容易,成本更低,也是他習慣的模式;另一方面他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取關(guān)注,是一種自戀的表現(xiàn)。他從撫養(yǎng)人處獲得的關(guān)愛嚴重匱乏,造成了他的自戀。有記者采訪他就讀過3年的學校,老師們完全想不起他;其他他曾逗留過的地方也是如此。他是一個毫不起眼、無人關(guān)注、被人遺忘、默默無聞的孩子。家庭的話題一直是小曾交流的禁區(qū),他兩歲時父母離婚,此后很少和父母來往,由外婆撫養(yǎng)長大。小曾在微博中寫道:“我從出生就注定被拋棄,本來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真的很脆弱,大家,對不起?!边@種“被拋棄”的感覺本來從小就有,女友的“拋棄”激起了他早年和一直持續(xù)的、極其痛苦而被壓抑至麻木的被拋棄感以及不被關(guān)注、忽略、沒有意義價值、絕望等創(chuàng)傷體驗。
小曾選擇在微博上直播自殺過程,真正目的究竟是要求救還是作秀?在直播自殺整個過程中,小曾并不是沒有過猶豫,持續(xù)好幾個小時的時間也反映出他難以抉擇生死,一邊尋死一邊求助、盼望奇跡出現(xiàn)的矛盾心理。當企圖自殺者對周圍的人說“我想死”時,他們在內(nèi)心里其實并沒有為“死”這件事做好準備,這句話也可能是試探:“難道真的沒有人對我‘想去死這件事在乎了嗎?”也可能是自我鼓勵:“我是真的真的下定決心了!”也可能是呼救:“我只是不知道該怎么繼續(xù)活,誰能幫我指條出路?”因此,小曾想用這種方式讓“別人”知道:你已經(jīng)造成了我的痛苦,我要用這種方式讓你焦灼難過。他將前女友變成了他自殺的“加害者”,他想傳達出是前女友把他逼到走投無路要自殺的境地,因此他要讓女友有罪惡感,這是在報復。
小曾僅僅19歲,尚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愛,也不懂得生命的意義。他在生活上遭受了挫敗,就草率地將自己的生命終結(jié),讓人感到痛心和擔憂:我們除了圍觀,還該做些什么呢?
圍觀者:看秀還是救助
在網(wǎng)絡炒作盛行的時代,人們對網(wǎng)絡上的新奇事件總是抱著“是假是真”的疑惑心態(tài)。在小曾事件的圍觀者里,就有著各種心態(tài)。一撥是小曾因為共同的愛好在動漫歌曲翻唱網(wǎng)絡上認識的朋友,也許談不上有多么深的情感,但與陌生網(wǎng)友相比,他們與小曾形成了有一定實質(zhì)內(nèi)容的、個人化的聯(lián)結(jié)。他們沒有漠視小曾的留言,也成為勸阻他的主力軍。而有一部分網(wǎng)友認為,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炒作,目的就是騙取關(guān)注,有人在微博上頗具譏諷地寫:我見證了750粉到1000粉。引來一系列跟帖“我見證了xxx粉到xxx粉”……他們自作聰明、自以為精明看穿“騙局”,同時自我安慰事情會沿著“放棄自殺”的腳本演下去,自己是在看一場“表演”。在網(wǎng)絡虛名的掩護下,人無所忌憚地釋放、宣泄著惡意、恐懼、厭惡、攻擊,像一場歡騰的盛宴。直到警方確認小曾的死訊后,人們才安靜下來,說“他竟然真死了”,然后紛紛散去。
對小曾的朋友們來說,未能挽救他的生命是巨大的遺憾,如果大家有一些自殺危機干預的常識就好了。當你身邊有人流露出死的想法或有送人遺物等異常舉動時,要格外留意;當他一旦有具體的自殺計劃時,自殺的風險就成倍地提高了,如小曾的燒炭,此時,應及時通知他的監(jiān)護人;當他開始實施計劃時,風險就到了最高、失控的地步,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想死,后果難以預料。此時必須直接制止或果斷報警。
對于圍觀者,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某句話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你不想成為死亡的幫兇,如果你不想事后后悔、內(nèi)疚、自責、道歉,那么永遠用善意良言待人吧。
倘若真的想幫助小曾,更為有效的勸說不是“你怎么了?有什么想不開你可以告訴我?。磕氵@樣做對得起你的家人和朋友嗎?”這種略帶指責的、比較有“施救者優(yōu)越感”的話語,對內(nèi)心已經(jīng)極度虛弱的自殺者并不是良藥,反而有可能是二次傷害:“你看我不僅差到極點了,我還這么對不起所有人,那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這些“關(guān)切”只會加重他們自殺的念頭。
我們特別想對與曾鵬宇有相同遭遇的人說,因為失戀、抑郁、一些生活事件、挫折等等,人們產(chǎn)生自殺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即你并不是真的想死,或想死的并不是真正的你,只是惡劣的情緒和心境讓你痛不欲生。只要熬過那個痛苦的低谷,生的欲望就會升起。若個人實在難以煎熬,可以求助專業(yè)工作者。比如服用藥物和尋求心理干預,必要時住院,會幫助你緩解情緒,打消自殺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