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文斌(1972.08-),女,副教授,公共事務管理專業(yè)。
摘要:社會救助制度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救助制度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但是由于我國的救助制度是從傳統(tǒng)的社會救濟制度改造而來的,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對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進行發(fā)展與完善。
關鍵詞:社會救助制度;現(xiàn)狀;對策
一、社會救助制度的概述
社會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指國家和其他社會主體對于遭受自然災害、失去勞動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給予物質幫助或精神救助,以維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種措施。社會救助制度指國家和社會通過立法,在公民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時,由國家和社會按照法定的標準向其提供滿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資金和實物救助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救助制度有城鄉(xiāng)居民最低保障制度、自然災害救助制度、醫(yī)療救助制度以及教育救助制度等等,主要幫助的是城鄉(xiāng)困難人群及低收入家庭。對于調整資源配置,實現(xiàn)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wěn)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現(xiàn)狀
(一)社會救助制度體系不完善,立法層次低。
提到社會救助制度,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農村五保供養(yǎng)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兩個制度是我國最早明文規(guī)定的制度,也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執(zhí)行得最好的救助制度。但是,和西方國家相比較,如美國,其社會救助體系要完善的多,其單項配套救助體系包括:補充安全所得、醫(yī)療救助、一般社會救助、食物補助、失依兒童的家庭補助等等,內容涵蓋了自然災害、孤寡殘疾、貧困,我國的社會救助體系涵蓋的內容太狹窄,多為臨時性的應急救助,如某個地區(qū)突然發(fā)生山體滑坡,如果只有一個家庭遭受了這種地質災害而使房屋被淹沒,那么這個家庭很難得到社會救助,即使有,那也是杯水車薪,政府的救助款根本不可能修建安家的居所;只有當災害造成大面積的房屋損毀,大量的居民無家可歸時,才會得到政府的重視而得到比較大的救助。在農村,雖然有些方面已經涉及社會救助,如2003年我國頒布了《關于實施農村醫(yī)療救助的意見》,但是,制度制定了,執(zhí)行卻“名不副實”,有效執(zhí)行出了問題,直到現(xiàn)在,農村醫(yī)療救助對于很多農村醫(yī)療人口來說還很陌生,這說明我國的救助制度體系存在問題,一項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實施就等于沒有這項制度。另外,由于我國社會救助立法的層次較低,缺少統(tǒng)一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社會救助法》來進行規(guī)范,造成社會救助工作無統(tǒng)一標準,隨意性很強。
(二)社會救助資金來源單一,供需矛盾突出
社會救助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國的社會救助資金主要來自于財政收入,另外有一部分來自于各界社會力量的捐款。雖然,國家提高了社會救助的財政支出,但是,相對于發(fā)達國家來說,這個數(shù)字還是偏低。在我國,社會捐助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慈善氛圍不濃,群眾慈善意識較弱,慈善組織建設滯后,優(yōu)惠政策支持效果不明顯,以及一些慈善組織自身丑聞的影響,使得社會捐助基金所占比例很少。由于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欠發(fā)達,人均國民收入偏低(2008年排名127位),需要的社會救助資金是一個龐大的數(shù)字,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城市低保這一項制度就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使得有些城市的低保很低,滿足不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加上其他的專項救助基金如醫(yī)療救助、助學、住房等方面的專項支出,使得本不富裕的社會救助資金更加捉襟見肘。據人民網2013.11.29日的消息:目前,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占我國財政總支出的12%左右,中等收入國家的比例在20%以上,西方國家為30%-50%,而歐洲一些高福利國家能占到60%以上。
(三)社會救助整體效率偏低
目前我國社會救助主要是由民政部門牽頭辦理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慢慢建立了許多專項的社會救助,所以需要工商、房管、社保、醫(yī)療、教育等許多業(yè)務主管部門參與進來,但是,目前由于我國的管理體制的原因,民政與這些部門之間缺乏橫向聯(lián)系,導致要么救助遺漏,要么救助重復。另外,由于從事社會救助的工作人員很多是半路出家,不是來自于社會保障類或社會福利類的畢業(yè)生,專業(yè)認識不到位,對我國的救助制度理解不到位,所以執(zhí)行起來也相當有困難。另外,我國的基層救助機構由于設備簡陋,缺乏最基本的辦公設備如電腦,有些地方網絡不通,造成信息不能共享,所以無法對救助對象的進行動態(tài)管理而導致救助工作效率低下。
三、完善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我國的救助法律制度。國家應早日制定《社會救助法》,只有有了這部法律,才能保證我國社會救助工作的公開、公平與公正;才能明確我國社會救助的性質、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社會救助經費的主要來源與保障、公民的所享有的權利與應當承擔的責任、監(jiān)督機制以及救助的程序等等。有了《社會救助法》以后,政府還應制定相應的配套法規(guī),對救助機構、救助程序、救助人員進行具體規(guī)范,特別是需要對需要救助的對象進行嚴格界定,堅決杜絕弄虛作假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社會救助真正成為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雖然。我國國務院于2014年5月頒布了行政法規(guī)《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但是,它只是一行政法規(guī),其效力不能和全國人大或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相提并論。此外,由于近年來全球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各種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越來越頻繁,對當?shù)鼐用裨斐傻挠绊懺絹碓絿乐?,因此,國家應盡早出臺一部統(tǒng)一的《災害救助法》,規(guī)范災害救助的標準、行為,防止各種虛報災情、擴大損失、救災物資不到位以及被占用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二)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救助資金有長期穩(wěn)定可靠地來源。在資金的來源上,應改變目前由政府單一出資的現(xiàn)狀,倡導由政府為主、民間各種社會力量一起參與捐助的救助機制。政府應加大宣傳,鼓勵公益、共青團、婦聯(lián)等非政府組織參與救助,并給參與救助者給予稅收方面的優(yōu)惠與補貼,雖然新的救助法已經在這方面給了政策,但是由于宣傳不到位,所以很多的民間力量并沒有多少積極性參與其中。另外,政府應加大對高收入人群的征稅,增加社會救助資金,縮小社會貧富的差距,緩解社會救助的資金壓力。
(三)設立專項救助基金。專項基金主要有醫(yī)療救助基金、教育救助基金、失業(yè)救助基金、未成年人救助基金、災難救助基金等。專項救助基金的母基金由民政部救助司負責籌集,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wèi)生部和財政部共同出資,組成不同的專項基金,同時,專項基金也接受社會的捐助。社會組織通過申請專項基金參與社會救助,民政部救助司對社會組織參與救助專項基金的實行申報審核、實地考察以及救助反饋的全程監(jiān)控,保證做到??顚S茫瑢H素撠?,定期檢查。社會組織獲得救助專項基金后,必須按照專項申報的內容逐一落實,不得虛假套錢挪作他用,接受救助的組織必須有完善的財務制度、救助體系和管理機制,保證救助專項的順利開展。(作者單位:貴州商業(yè)高等??茖W校財政金融系)
參考文獻 :
[1]王思彬.轉型中的中國社會救助制度執(zhí)發(fā)展 [J].文史哲,2007,(3)
[2]李林,劉佳.我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救助的政府管理問題及對策建議 [J].商業(yè)時代,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