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興 姚君
一、研究目的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受正規(guī)、系統(tǒng)體育的關鍵時期,是連接學校體育和終身體育的紐帶和橋梁。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重復,就會形成一種習慣。體育鍛煉習慣也可以把它理解成體育自動化行為。從一定意義上說,體育鍛煉習慣是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決定性因素,有了良好的習慣,才能指導學生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我校絕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體育愛好,都喜歡“以靜代動”,把對體育的愛好都表達在口頭上,口頭與主動參與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要培養(yǎng)體育愛好,沒有班主任、家長的支持是很難做到的,班主任控制和支配著孩子在校內(nèi)活動時間,家長控制和支配著孩子離校后的時間。孩子體育愛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長培養(yǎng)出來的,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進一步提高對體育的認識;要以“達標爭優(yōu),強健體魄”為目標,清除自身懶惰缺陷,排除班主任、父母等外界干擾,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自覺鍛煉,體驗運動過程,享受運動快樂。強迫學生鍛煉容易,如果沒有治“懶”的靈丹妙藥,那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的難度大家就可想而知了。本文通過對我校學生鍛煉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尋找出培養(yǎng)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為初中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嘉峪關市第六中學2015年初三畢業(yè)生和所帶班級在教學中的行為表現(xiàn)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利用報刊(剪帖,摘抄);科研書籍(寫筆記,做對話);學術報告(記錄,借專家的頭腦思考);網(wǎng)絡科研(搜索,下載)等查閱相關資料,對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做一個全面的了解,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diào)查法。從九年級16個班隨機抽出8個班作為調(diào)查對象,調(diào)查總人數(shù)368人,其中男196人,女172人。發(fā)放問卷368份,當場回收有效問卷368份,獲得學生反饋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每位同學從自己真實的感受出發(fā),從自身鍛煉角度能真正反映家長、班主任、和自己的真實的觀念和行為,為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提供幫助。
3.本文還采用了、比較分析法、邏輯分析法、教學經(jīng)驗的反思、觀察法、訪談法、個案分析法等。
三、結果與分析
1.學生現(xiàn)狀。體育中考一考完,很少見到有初三學生在操場上自覺堅持鍛煉的身影,為了體育中考50分,強迫學生鍛煉容易,但要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的難度大家可想而知。學生由于懶惰把大家強迫形成的鍛煉習慣又丟了,盡管體育中考2015年為50分,但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無所謂,無論體育教師說它多么重要,老師盯著就練,顧不上盯就坐著休息,但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在給體育老師練;學生上體育課不思進取,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對完不成學習任務缺乏應有的恥辱感,大多數(shù)同學把體育課當“自由活動課”,只要有練習任務,男生裝病請假、女生就是“特殊情況”不能運動。有些同學在練習過程中,和老師討價還價,能不能不練、能不能休息一會等;部分同學性格孤僻、不喜歡交流和運動、不合群、整天愁眉苦臉、體育課要自由活動、跑操沒精神、做操不用力、課外鍛煉不主動、在家懶的使不動……學校代表隊訓練,不是家長不讓參加就是班主任不讓來;還有自己覺得累不想?yún)⒓拥?有些班主任和家長私下溝通,班主任給家長出主意、想辦法不讓參加,如去醫(yī)院開個證明孩子不能參加激烈運動等。部分學生早操、課間操寧可搞衛(wèi)生或躲在廁所里也不鍛煉。
2. 緣由分析。(1)調(diào)查問卷從我校學生反映班主任、父母的觀點和行為,數(shù)理統(tǒng)計可以看出:60.3%的父母,61.8%班主任認為學習可代表孩子的一切。 72.3%的父母,79.4%的班主任,認為有沒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不重要,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78.8%的父母,82.6%的班主任認為培養(yǎng)體育愛好很容易,學習搞好了再培養(yǎng)體育愛好也不遲。74.7%的父母,82.3%的班主任認為一旦形成鍛煉習慣,學生就不能安心的學習,成績就下降。
我校學生自身觀點和行為:有將近50%的學生怕苦、怕累不能形成體育鍛煉習慣;35.6%的學生在小學已不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了。
(2)從調(diào)查結果可以看出,影響我校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班主任和家長。學生反映的數(shù)據(jù)盡管有偏差,但也能說明點問題,學生的認識與參加鍛煉的情景形成很大的反差,“以靜代動”的現(xiàn)象普遍。通過對12名班主任和8名體育老師的交流,均認為自身懶惰是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難題。
(3)我校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酒鋼子弟,家庭條件優(yōu)越,獨生子女,嬌寵、懶惰、個性強、個人主義相對濃厚、逆反心理等造成對養(yǎng)成鍛煉習慣的難度加大。父母期望值較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比學習,比成績排名,在家長眼里,學習可代表孩子的一切。家長通過各種渠道讓孩子補課,害怕孩子分數(shù)落后;班主任為了班級考核、學習成績的排名,打壓體育積極分子,不讓他們參加學校代表隊。
3.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途徑和方法,從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出發(fā),關注個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提高鍛煉認識,克服自身缺陷,排除外界干擾,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yǎng)體育愛好,形成體育鍛煉習慣。
學校為了體育中考50分不影響文化課總分,學校把早操、課間操改為練習體育中考項目長跑、足球帶球繞桿、男引體向上、女仰臥起坐;在年級組、班主任、家長、體育教師齊抓共管下,高標準、嚴要求;關注學生的個性,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很高,鍛煉場面很感人。由于足球底子薄、基礎差,學生上課每人自帶一個足球,加大了足球練習密度,培養(yǎng)足球愛好,足球中考成績也不錯。有力促進了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
(1)利用開家長會以體育中考為平臺,通過體育測試,讓家長、班主任、學校了解學生目前的體育水平??筛鶕?jù)父母對孩子分數(shù)過度關注的特點,講解學生練習的態(tài)度,以及在鍛煉中存在的問題。
(2)利用中考項目,培養(yǎng)體育愛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在班級采用“3+5”活動練習小組,3是體育必考項目:長跑、足球運球、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由體育教師統(tǒng)一組織練習。5是選項可以分為:籃球組、短跑組、跳繩組、立定跳遠組、實心球組。各組成員自選組長,由組長組織本族成員進行練習,借器材,負責歸還器材,教師檢查指導。
(3)學校用中考項目和標準統(tǒng)一組織體育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算在文化課總分里面,你不重視,影響班級、年級排名。
(4)體育老師根據(jù)學生體育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制定回家練習任務,體育課上回訪練習任務完成情況,存在什么問題。女生每天堅持做仰臥起坐,男生每天放學后在自家小區(qū)健身器上練習引體向上,用啞鈴,或做俯臥撐練習臂力。每個同學要充分利用周六、周日練習籃球帶球,足球運球。
(5)利用體育教學,網(wǎng)絡、課外體育活動引導學生掌握鍛煉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在參與中獲得快樂,調(diào)節(jié)學習的壓力,加強運動技術、技能的傳授,使學生在不斷提高中享受運動的樂趣。
(6)和好朋友一起運動,制定提高計劃,觀看喜歡的體育賽事,利用視頻提高技術,相互監(jiān)督、共同提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監(jiān)督能力,你會更愿意遵守自己的體育鍛煉承諾。從小的目標開始;不要停止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習慣;一旦開始運動就獎勵自己;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愛的體育鍛煉。
(7)重視對學生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克服惰性,培養(yǎng)積極進取、勇敢頑強的品質(zhì)。對那些怕吃苦、毅力較差的學生降低標準。如上課長跑練習,部分同學跑一圈就找不著人了,下來已經(jīng)休息了,經(jīng)常這樣。不讓這些同學跑,讓他們快走但比跑的人多走一圈,以治懶病。
(8)利用我校嘉峪關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開展體育興趣活動小組。定時間、定人員、定場地,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體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班主任利用大課間組織學生活動,體育老師給所帶班級進行技術指導,組織年級各種球類比賽,利用宣傳欄大力宣傳我校各項比賽所取得的成績,利用代表隊帶動體育愛好者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形成我校特色的體育鍛煉氛圍。
(9)為了體育中考不影響成績,學校、體育教師教研制定計劃,16個班統(tǒng)一帶到操場,早操8個班練習足球繞桿練習,8個班練習長跑,由班主任負責監(jiān)督,清點本班人數(shù),體育老師組織,年級主任監(jiān)督班主任,男生在田徑場外圈跑三圈,女生跑田徑場內(nèi)圈,學生也相互監(jiān)督是否跑完全程,長跑和足球繞桿一周以后交換。下午大課間長跑、足球練完后,男練習引體向上,女練習仰臥起坐,體育教師利用中考選項啟發(fā)引導學生培養(yǎng)籃球愛好。利用足球是體育必考項目,在多練習體會中體會足球的樂趣,培養(yǎng)足球愛好,克服自身懶散行為習慣。逐步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10)學校、家長、班主任應加強合作和交流,學校歡迎家長來觀摩體育課,了解孩子的鍛煉情況,眼見為實,以求家長支持,解決學生“以靜代動”的問題,不能片面尋找原因和借口,多從自身找問題,捫心自問,自身做得怎么樣?
四、結果與建議
1.結果
(1)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必須與培養(yǎng)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chǎn)生對該活動的愛好,一般來說,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利用體育中考積極引導,鼓勵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習慣,在校內(nèi)80%以上的學生,在老師監(jiān)督下能積極主動地堅持體育鍛煉,越來越多學生離開學校時(周末和兩個長假期)堅持體育鍛煉,只有參與了,才能體會到“我運動、我快樂”,不能把體育愛好放在口頭上,要有毅力和實際行動才行。由于我們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了改變的途徑和方法; 2015年體育中考成績喜人,全校平均分達40分,改變了我校2014年體育中考全市倒數(shù)第一的落后面貌。
(2)班主任、家長引導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用體育鍛煉的良方“治懶”最有效,要想方設法鼓勵孩子動起來。利用體育鍛煉磨煉毅力,意志是克服懶惰的一種力量。學校、家長、班主任是變化的條件,自身才是變化的根據(jù)。為初中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奠定了理論基礎,以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2.建議
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光靠校方、老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要靠家長的共同配合。家長、班主任、體育教師、自身在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上多探討、多交流、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減少相互埋怨、改變錯誤觀念和行為、加大宣傳力度。用實際行動去改變學生“光說不練”“以靜代動”的局面,營造一個“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體育鍛煉,人人有責”學校體育文化范圍,相互帶動,相互鼓勵,才能讓體育鍛煉的習慣一直延續(xù)下去。
參考文獻
[1] 許世巖.初中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方法[R].西北師范大學教師培訓學院:甘肅省教育廳—“國培計劃(2012)”,2012.9.13.
[2] 劉永和.學思結合做教研[R].蘭州交大東方中學:甘肅省教科所—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立項培訓會,2015.3.21.
[3] 焦瑤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講座[R].蘭州交大東方中學:甘肅省教科所—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立項培訓會,2015.3.20.
[4] 耿培新.初中體育新課改中教學問題研究[R].西北師范大學教師培訓學院: 甘肅省教育廳—“國培計劃(2012)”, 2012.9.19.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題號GS[2014]GHB1226)“影響初中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主要因素與對策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長城路小學 ?嘉峪關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