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香
[摘要]當前的課堂,教師仍占著主導地位,師生之間仍不平等,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要利用學科優(yōu)勢,構建和諧課堂,讓學生積極地投入語文課堂活動中輕松地學習。
[關鍵詞]和諧課堂師生平等以讀促寫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30007
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和諧的語文課堂,是理想的語文課堂。和諧的前提是師生平等。但很多時候,“平等”“民主”還只生活在提倡里,“和諧”成了空談。那么,如何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課堂, 讓學生積極地投入語文課堂活動中,輕松地學習呢?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奏響語文課堂的和諧樂章,真正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一、師生平等,以誠待人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師在平時就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以寬容的態(tài)度、真摯的愛心、坦蕩的胸懷,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傾聽學生的聲音,進行心靈的溝通。有時教師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贊許的點頭、親切的撫摸,都會使學生感到一種愛的鼓舞,一種情感的交融,給學生留下的回味比教師教給他們的知識都要深遠得多,這正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二、以讀促學,創(chuàng)設和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闭n堂是學生求知解惑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重要舞臺。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編排的一些特點,選好閱讀課文的切入口,以打造和諧課堂。
1.從學習重點入手
如果在教學中將每篇課文的學習重點實實在在地解決了,那么這一課的教學任務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如在教學李白《行路難》一詩時,抓住“行路難”引導學生閱讀,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他希望能建功立業(yè),卻屢遭挫折,雖然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卻不愿意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2.從課文結構入手
在學習高爾基的《海燕》時,筆者這樣設計學習程序:作者是怎樣把海燕放在暴風雨“來臨之前”“逼近之時”“即將來臨”三個場面中進行具體刻畫的?引導學生研讀三個場面中有關海燕、烏云、狂風、雷聲、閃電描寫的語句,體會暴風雨來臨前黑暗的環(huán)境氣氛越來越濃烈的特點以及海燕的雄姿,從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分析一些關鍵詞的作用,如“卷集”“暗”等。精讀、研讀交錯而有序,師生活動和諧進行。
三、濃妝淡抹,動靜相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碧K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土壤上?!碧丶壗處熗踽轮壅J為,“語文味”具體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上。每篇好文章甚至每句話、每個詞,都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所以,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上,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對詞句進行品味,是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1.讀議交互——自在嬌鶯恰恰啼
在語文課上,用純粹欣賞的心情去閱讀、去感悟。文章不是無情物。好的文章自會教育學生什么是真善美。教師善于用好文本資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融入和諧的學習情境中,與文本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喚醒學生內(nèi)心真善美的情感,語文課堂也因此多了一份智慧交融的和諧之美。如《紫藤蘿瀑布》文中寫道:“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蓖ㄟ^品讀,領悟作者通過對紫藤蘿花盛開的描述以及過去遭遇的回憶,由眼前所見的花,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學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時,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讀懂了一種達觀,讀出了一種人生境界。
2.靜思默想——此時無聲勝有聲
如果說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是語文課堂“濃抹”的美,那么,默默地讀,靜靜地想,則呈現(xiàn)出“淡妝”的美,它讓語文課堂別有一番滋味。教師可以抓住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自由馳騁。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時,想象詞所描繪的“把酒問青天”“起舞弄清影”等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顯然,在靜思默想中,語言文字已化作了一幅幅生動可感的面面。學生認真思考,自由表達,一靜一動,一張一弛相輔相成,和諧之美在課堂盡情流瀉。
3.真誠評價——一樹春風千萬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碧└隊栒f:“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睙o論是激勵的贊賞,還是婉轉的批評,都要以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目標,應盡量從正面引導。教師充滿激勵的評價,不僅在真誠地評價學生,還在巧妙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課文插圖理解等。顯然,教師在對話過程中充當潤物的細雨,不著痕跡地引領學生去感受語文的魅力。
和諧的語文課堂如美妙的畫,讓人賞心悅目;如甘醇的酒,讓人回味無窮。如果教師能運用教學藝術,有效整合并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就能讓課堂盡顯和諧之美,讓學生徜徉其中,輕快地學習語文。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