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勛 王生明
[摘要]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對于班級的更好發(fā)展有著獨特作用。
[關鍵詞]創(chuàng)新實效營造班級文化氛圍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30116
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終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注意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現(xiàn)將我自己的幾個做法總結如下,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不當之處,請不吝指正。
一、利用板報和專欄美化,讓“教室亮起來”
我們學校向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每年進行的教室美化和專欄評比活動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作為班主任,我每次都利用好這個機會,充分發(fā)動學生,群策群力,辦好板報,做好教室美化,從而達到“讓墻體會說話,讓教室亮起來”的目的,為班級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比如,去年進行專欄評比時,我和學生先定主題“好習慣成就大未來”,然后充分利用學生的力量,辦手抄報、畫畫、寫字、粘貼符合主題的文章和名言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如果畫得花里胡哨,設計形式幼稚、選擇內(nèi)容淺薄,就要堅決否定,不能完全隨著學生的想法。既要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也要改變他們不好的做法。結果我們的板報以其清新淡雅的風格、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極具價值的內(nèi)容板塊等特點獲得了高中單元第一名。在今年學校舉辦的教室美化活動中,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在后墻上布置了“六個特別”,其強大的視覺震撼和心靈沖擊,以及對學生極強的教育性和約束力,又使我們獲得了高中單元的第一名。教室的美化和布置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nèi)容,它不僅能體現(xiàn)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美的環(huán)境才能塑造美的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及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二、利用制度建設,讓“人心齊起來”
班級是全班學生共同的“家”,科學、民主、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另一重要內(nèi)容,是良好班風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證。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除了依靠學生自覺,還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學生行為的隨意性,并發(fā)揮懲處歪風、激勵后進、獎勵先進的作用。
去年我擔任高一八班的班主任后,看到分班的平均分,心都涼了:一個平均分最差的高一普通班,一群學習習慣很差的學生,帶這班很難有成就感,能不出事就是萬幸了。說歸說,想歸想,工作還得認真干。我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通過了解學生,與他們共同學習學校的相關文件和常規(guī)要求,并制定屬于班級的公約和制度。經(jīng)過我們的共同探討,最后出臺了“高一八班班級公約”“高一八班建班方針”“高一八班班號”“高一八班班訓”“高一八班學生做人原則”等具體的班級規(guī)則。通過這些大家都能認可并遵照執(zhí)行、共同維護的規(guī)則,聚攏人心,讓學生在心理上有一種歸屬感。比如,我們的班號“八班八班,非同一般,挑戰(zhàn)自我,共鑄輝煌”就曾經(jīng)發(fā)揮過凝聚人心的巨大作用。在上學期學校的田徑運動會上,我們把班號制作成一個橫幅,醒目地懸掛在班級集結的位置,大家有組織地喊著班號,喊著加油,振奮了人心,提升了士氣,最終榮獲高一年級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
三、利用活動調節(jié),讓“精神動起來”
教室亮了,人心齊了,這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步驟,除此之外,我還著力于活動,注意調節(jié)和引導,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和發(fā)展,通過活動與競爭打造奮發(fā)有為、團結拼搏的班級精神。
一年多來,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我都充分動員全班參與,抓大但不放小。就像前邊所說的辦板報,如何在很短的時間中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文化氛圍?我們想了一些辦法:高一時主要強調習慣的重要性,強調主題的明確和色調的簡潔明快;高二時強調對習慣的保持,強調更高的班級要求和精神層面的塑造。因此兩年板報的特色不一樣,但最終效果是一致的:那就是都達到了美化與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所以,才能被大家認可。走進今天的高二八班,制度建設卓有成效,學習園地熠熠生輝,手抄小報百花齊放,后墻上的三十個大字“特別有禮貌、特別有紀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鉆研、特別有志氣、特別有作為”震撼人心。學生在這間充滿濃郁文化氛圍的教室中努力學習文化,班級洋溢著積極向上的動力、不可戰(zhàn)勝的自信心,學生的自律意識大大加強,班級正氣得到弘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有些學生的成績甚至有了飛躍,這是來之不易的成果,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變化。
我們常說: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說:文化搭臺,學習唱戲。一個紀律松垮、人心渙散的班級很難提高成績,一個缺乏精氣神的班級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一個沒有文化氛圍的班級也很難有發(fā)展前途。
(責任編輯斯陌)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國學教育在中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2]GSG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