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玉珍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搜索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有效途徑,它不僅能幫助人們增長見識,豐富內涵,提高能力,而且還能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啟蒙階段,同樣也是學生健康、向上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成為當前擺在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前的熱點問題。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中,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讀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最初要掌握的閱讀能力,就是朗讀。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痹谛W語文學習中亦是如此,如果學生在朗讀中能夠達到這種境界,那將是受益終身的。所以說,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讀”,以讀為本,在讀中,深化理解,提高能力。
我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讀”的訓練。每一篇課文,都要求學生多次、多遍地閱讀,但切忌盲目地讀,機械地讀,而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讀。初讀時,借助工具書,掃除生字詞的閱讀障礙,吐字清晰,字音準確;二次讀時,普通話標準,聲音洪亮,自然連貫;三次讀時,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此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因為感受不同而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情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二、悟
所謂“悟”,就是要求學生將閱讀和思考結合在一起,邊讀邊想,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所有收錄到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無一不是各大家的經典之作,又是經過無數編排者精心挑選而來,每一篇文章,都可謂是字字珠璣,誨人深遠,啟智育人。所以說,閱讀教學的第二步,就是要“悟”,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我在課堂教學中會特別注意經典課文中重點字詞的點撥,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品味、聯(lián)想、表達、在入情入境的同時,感受文本字里行間的情感,從而牢記腦海。這樣,注重學生“悟”的教學形式,一方面弱化了教師對文本內容的繁瑣解讀,將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不僅語文閱讀基本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且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在相應生活情境中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W語文課堂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改傳統(tǒng)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要設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閱讀練習活動。讓學生在靈活多變的閱讀練習中體味并分享閱讀的快樂,真正做一個“樂之者”。
我在課堂教學中,通常會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分析和設計閱讀練習活動:根據文本閱讀目的的不同,可以設置引讀、范讀、評讀、賽讀等;根據文本閱讀要求的不同,可以適當地調整學生的閱讀速度,或速讀,或慢讀,或有側重點地跳讀等;根據課堂閱讀人數的不同,可以設置個人朗讀、集體朗讀、男女分角色朗讀等;根據學生自己的朗讀習慣,可以選擇默讀或者大聲朗讀等。無論是什么樣的閱讀練習活動,教師首先要做的是留給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和內容,在生動活潑的讀中逐漸地培養(yǎng)語言,提高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需要語文教師做長期、細致且積極的引導和訓練。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堅持“以讀為本”,避免繁多的文本解析,讓學生與文本面對面,品嘗原汁原味的文本語言;另一方面,要堅持“讀中有悟”,引導學生與文本情感交流、溝通,從而產生共鳴,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有生命力。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