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米紅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級學生入學后首要的學習內容。一年級小朋友該怎樣學好拼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拼音教學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法,努力讓拼音教學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蕩起孩子們學習拼音的浪花,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獲得知識。
一、形象入手直觀感知
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觀的教學中激發(fā)興趣。教材上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孩子們一打開課本就會興趣盎然地議論圖上畫的是什么?都有誰?在干什么?比如在學習聲母“b p m f”時,讓學生打開書看,教師問:“孩子們你們看,畫面上的那個小女孩,坐在桌子邊干什么呢?”學生會大聲說道:“一個小女孩在聽廣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邊看圖邊學習聲母“b”。同樣方法引導學生看圖上還有誰呢?他們在干什么呢?學生自己看圖并一一回答問題。圖文結合,別有興致地學會了聲母“p m”。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輕松愉快。
教學中用直觀的辦法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準確發(fā)音。例如教學聲母“f”時,出示雨傘讓學生觀察,并教學生念“一把雨傘f f f”。同樣的方法教學拐棍“t”。這樣學生在情趣中樂于接受,記憶也深刻。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如今網(wǎng)絡這樣發(fā)達,利用網(wǎng)絡或學校資源庫中的漢語拼音教學視頻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即使在沒有網(wǎng)絡或電化教學的環(huán)境中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引發(fā)學生樂學拼音。如:在學習聲母“j q x”與“ü”相拼時,我設計兒歌:“j q x,小淘氣,見到魚眼(ü)就挖去,挖掉魚眼還念ü?!睂W生在愉悅中掌握了聲母“j q x”與“ü”相拼的規(guī)則。又如,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yi、wu”時,我讓孩子們跟我一起念“大y 見小i ,遇到一起還念yi” ,邊發(fā)音邊寫出yi。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地將“yi”、“wu”繁難的拼寫、拼讀規(guī)則牢牢記住了。
三、新授與復習相結合
漢語拼音學完了,但孩子們一定不能放下漢語拼音,只有在反復的應用中,才能把它掌握好。課堂上我采用的主要教學模式是:情境引入——復習鞏固(認讀書寫——音節(jié)拼讀)——學習新知。這樣不僅能有效利用教材,又照顧各個層面的學生。這樣既復習鞏固了舊知,又能很好地將新學的拼音和前面學的拼音隨機結合,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對拼音的掌握和運用。尤其是要注重糾正拼音學習中容易犯的錯誤。例如學生會背字母表,但一遇到填空即給出一部分字母讓孩子填一部分字母就會寫已經(jīng)有的字母或寫亂順序,作為教師可以取得家長的支持加強聲母表背默,同時采取一些抽默和填空練習來讀練。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一邊去學習新知同時又不要忘了鞏固舊知。
四、凸顯個體作用
在教學拼音時,教師能放手時,就大膽放手,老師給優(yōu)秀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自己的舞臺。有一些學生已經(jīng)學會拼音,就讓發(fā)音正確的學生來做小老師,這樣既讓這些學生在班集體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同時也能更好地激起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展示自己的欲望,別人都會了,可以做小老師了,那我也應該努力,我也要做小老師。這樣,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說實話,學生在入一年級前語言發(fā)展能力參差不齊,有的會認很多字,熟練地識拼音,而有的學生則接受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有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來帶一帶身邊的小伙伴。
五、認讀與書寫相結合
教學中注重認讀拼音和書寫相結合。教師可以先指導認讀,再示范書寫;也可先示范書寫,再來一起認讀這個拼音;有時認識了拼音,老師就跟學生一起寫,寫了后再來認讀鞏固。形式的不同變化,要根據(jù)所學的內容靈活確定。但孩子的記憶力是短暫的,因此讓學生一邊認讀,一邊書寫,能較好地幫助他們記憶。最值得慶幸的是,我從一年級開始讓學生閱讀拼音讀物并進行一句或幾句話的練習寫話。當拼音剛剛學完正好可以利用此方法進行鞏固拼音,在讀中進行識記,在寫話中進行應用。既積累了好詞好句,又進行了語言思維訓練。
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拼音教學是一個基礎內容,拼音學習的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雖然其內容枯燥乏味,但只要我們教師肯動心智,富有一顆童稚的心,就能夠使教學趣味性,努力營造活潑快樂的課堂氣氛,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作者單位: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鎮(zhèn)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