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垂民
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則教育故事:墨子對弟子耕柱子發(fā)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別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將鞭策哪一匹?”耕柱子答道:“當然驅(qū)趕良馬了?!蹦訂枺骸盀槭裁匆?qū)策良馬?”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值得鞭策。”墨子說:“我也認為你值得批評,所以我批評你?!备踊腥淮笪颉?/p>
讀罷墨子怒責耕柱子的故事,深感墨子的批評術(shù)可謂爐火純青,令人回味無窮。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只有讓自己的批評潤物無聲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激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朵朵浪花。
試想,當滋生驕傲情緒的耕柱子終于弄明白恩師的那片良苦用心——他才是老師眾多愛徒中的良材時,他的傲心也許被濃濃的師愛浸潤著、幸福著、陶醉著,甚至被油然而生的那種“打是親,‘怒是愛”的感覺受寵若驚著,這正應(yīng)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名言:“一個好的老師,就是在責備學生,表現(xiàn)對學生的不滿,發(fā)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孩子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而應(yīng)充滿‘情和愛。”
可見,師愛是讓批評走進學生心靈的前提,師愛是最能打動學生人心的力量。當學生敏感脆弱的心靈一旦意識到那浸潤著濃濃師愛的批評背后是師長對自己的一份特別關(guān)注,一份特別期待時,非但不會產(chǎn)生挫傷自尊的心理體驗,不會產(chǎn)生青春期常有的抵觸、逆反情緒,相反,學生可能會更容易“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師愛任何時候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它會幻化為理解、寬容、信任、關(guān)懷、體貼、激勵……墨子師徒唇槍舌劍的鏗鏘聲,傳達出了老師為之大動肝火的高徒是匹可供鞭責的良馬,是不可多得的良材這樣的信息,這信息實際上將師愛升華到了賞識的高度,在賞識教育中,讓學生知錯改錯,難道不比板著面孔訓斥強得多嗎?
誰又能否認這樣的批評不具有溫暖人心的力量呢?這樣的批評比直接贊揚更能傳達教師的價值觀、是非觀、美丑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內(nèi)化了這些觀點的內(nèi)涵,便會遵循這些內(nèi)涵去指導自己的言行。
完全可以這樣說,在一個班集體中,幾乎沒有不希望得到教師贊揚的學生,哪怕片言只語的肯定,一聲喝彩,一個微笑,一次點頭,就像原子核的聚變,在學生心中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正能量,瞬間點燃學生自信的火把,照亮他前進的道路。所以說,飽含賞識的批評,巧妙地將嚴與愛融為一體,愛得深,要求嚴,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其作用不可估量。
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師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師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只要我們?yōu)槿藥熣邔W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始終保持強烈的愛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就一定能讓批評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另一方面,“墨子怒耕柱子”雖然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不過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還可以給班主任跟學生的溝通管理一些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學生應(yīng)該主動與班主任溝通
學生尤其應(yīng)該注重與班主任的溝通。一般來說,班主任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很雜,經(jīng)常會忽視與學生的溝通。作為學生應(yīng)該有主動與班主任溝通的精神,這樣可以彌補班主任因為工作繁忙和沒有參與執(zhí)行班級具體工作而忽視的溝通。試想,故事中的墨子因為要教很多的學生,一則因為繁忙沒有心思找耕柱溝通,二則沒有感受到耕柱子心中的憤恨,如果耕柱子沒有主動找墨子的行動,那么結(jié)果不言自喻。
啟示二:班主任應(yīng)該積極和學生溝通
如果耕柱子在深感不平的情況下沒有主動與墨子溝通,而是采取消極抗拒,甚至遠走他方的話,一則墨子會失去一個優(yōu)秀的可塑之材,二則耕柱子也不可能再從墨子身上學到什么,也不能得到更多的知識了。對于班主任來說,“挑毛病”必須講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極端,“雞蛋里挑骨頭”,無事找事就會適得其反,挑毛病必須實事求是,在責備的過程中要告知學生改進的方法及奮斗的目標,在“鞭打”的過程中又不致挫傷人才開拓進取的銳氣。從這個故事中,班主任首先要學到的就是自己有權(quán)利也有義務(wù)主動和學生溝通,而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簡單布置任務(wù)。
啟示三:溝通是雙向的,不必要的誤會都可以在溝通中消除
溝通是雙方面的事情,如果任何一方積極主動,而另一方消極應(yīng)對,那么溝通也是不會成功的。試想故事中的墨子和耕柱子,他們忽視溝通的雙向性,結(jié)果會怎樣呢?在耕柱子主動找墨子溝通的時候,墨子要么推諉很忙沒有時間溝通,要么不積極配合耕柱子的溝通,結(jié)果耕柱子就會恨上加恨,雙方不歡而散,甚至最終出走。如果故事中的墨子在耕柱子沒有來找自己溝通的情況下,主動與耕柱溝通,然而耕柱卻不積極配合,也不說出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結(jié)果會怎樣呢?雙方并沒有消除誤會,甚至可能使誤會加深,最終分道揚鑣。
所以,要打建班級的良好溝通文化,作為班主任,應(yīng)該要有主動與學生溝通的胸懷;作為學生也應(yīng)該積極與班主任溝通,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大家都真誠溝通,雙方密切配合,那么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才可能發(fā)展得更好更快!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