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
有位媽媽問,她的寶寶只有兩歲,每次和別的小朋友玩時,有喜歡打人的小朋友打他,他也不會躲,就知道硬生生地接著。這位媽媽非常困惑,是該教寶寶打回去呢,還是讓他趕緊跑?
有人給她提出了如下建議:
1.告訴打人孩子的家長,他的孩子喜歡無故打人,讓他們注意平時要對自己孩子加強教育。
2.如果別的孩子老無故打自己孩子,不能光教他回避,而要教他反擊。
3.告訴自己孩子,不要跟喜歡打人的孩子一起玩。
她還是很困惑,該不該照著做呢?
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也有類似的困惑。我也是孩子媽,當我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時,我一樣會覺得很心疼。我不太同意上面那些建議,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那么小的孩子之間的打斗,跟我們成人之間的打斗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他們的打斗更多帶有游戲的成分,就是在打斗的過程中,他們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該如何交往。對孩子來說,他們也還沒有吃虧不吃虧的概念,所謂吃虧不吃虧是我們大人的想法。所以他們剛剛打過了,眼淚一抹,又可以摟抱在一起親密無間。他們之間的打斗其實跟自然界其它小動物,像小老虎、小獅子之間的打斗是有相通之處的,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斗看得過于嚴重。
其次,對于一個才剛剛兩歲的孩子來說,我覺得不該教他打回去。因為教他打回去,傳遞給他的是一個錯誤的社會交往方式,他一旦形成習慣,以后也會變成一個愛打人的孩子,那他面臨的問題就會更多,比如,他可能會交到比較少的朋友,甚至導(dǎo)致周圍的孩子都對他敬而遠之,對他的成長實際上是不利的。另外,不教他打回去,并不是鼓勵他成為一個軟弱的人,軟弱與強硬與否并不由拳頭的沖擊力來決定。況且,將來他長大后,真正需要打回去的時候并不多,多的是用他的腦子去思考,去想辦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戰(zhàn)勝對手,更多的需要腦子,而不是拳腳。
遇到別的孩子打自己的孩子,好的辦法就是教會孩子規(guī)避,另外就是直接跟打人的孩子說你不希望他打人,你的態(tài)度會讓他意識到,一旦他打了你的孩子,他就會面臨一種壓力。在告訴他不能打你孩子的同時,還要告訴他正確的跟你家孩子玩的方式。比如,鼓勵他跟你的孩子成為朋友。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打人,并不是為了打人而打人,而是為了獲得他人的注意。如果他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取他人的注意,他就會放棄這種行為。
還有一點,孩子也沒必要一定就不跟打人的孩子玩,只是跟他們一起玩的時候家長要在一邊給予關(guān)注,防止他們之間出現(xiàn)嚴重的沖突就是了。孩子們將來面臨的是一個復(fù)雜的社會環(huán)境,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改變他所處的環(huán)境。把他保護起來,他長大后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世界原來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他會更加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