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平
特級教師王君在《挖掘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抒情”表達方式復習》(詳見《中學語文教學》2011年第二期)中有這么一段話:“長期標準化訓練的輪番轟炸,客觀上已經(jīng)讓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日益蒼白。他們倦于抒情,懼于抒情,抒情矯揉造作。帶領孩子們回歸健康俊朗的抒情家園,語文教育責無旁貸”。這種種問題在中考作文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
筆者也曾上過類似的一堂散文類文本復習課,在喚醒學生應有的情懷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嘗試。本課課題為“寫作的情懷”。這堂課一方面全面復習初中全套語文教科書中散文篇目的人物情懷(絕大部分就是作者情懷),辨析適合自己的情懷,發(fā)現(xiàn)抒懷規(guī)律;另一方面,適當運用相關方法進行實踐操作,將自己本真的情懷抒寫出來。就這一堂讀寫結合的復習課,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一個前提”
學生的情懷需要一定的文本引領。在學生作文寫作的操作層面上,并沒有“情懷”之說,多年來一直沿襲的說法是“作文的立意”。無可厚非,運用一定的立意技巧,確實能在短時間內(nèi)提升學生的作文分數(shù),然而不乏“抒情矯揉造作”之作。因為,學生真實的心靈世界基本已經(jīng)被種種技術手段所遮蔽。沒有情動于中,又怎會發(fā)而為文?教師就是需要幫助學生完成情懷的內(nèi)化,至少要喚醒其本真的善意的情懷,以文寫“我”。如何喚醒呢?以經(jīng)典文本示范,以師生比對引領,以自我叩問挖掘。之所以選擇散文為經(jīng)典示范文本,主要在于散文往往有著生活化的選材,貼近現(xiàn)實的感懷。較之于詩歌,它是平實的;較之于小說,它是自我的。而中高考作文中較好的文體選擇,也就是散文。
二、“一種可能”
學生可以在文本情懷的分析中找到應屬于自己的聲音。教材中散文類文本情懷應扣住原汁原味的文本加以品析,因為這既符合認知規(guī)律,又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共鳴。
例如,《春》末三段運用比喻直接抒發(fā)了對春天的贊美,《夏》的末段運用對比抒發(fā)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背影》的末段抒寫了對父親的感傷懷念,《童年的朋友》末段使用議論表達了對外祖母的熱愛和感激,《鴿子》末三段使用對比委婉表達了孤獨的哀怨……
在誦讀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關于情懷的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如:(1)情懷就是在“自然—社會(集體—國家)—生活(個人—家庭)—生命(人性人情人格)”橫軸,與“肯定與否定”“愛與憎”縱軸組成坐標中的一點;(2)情懷有性別之分,如《往事之七》適合女生來抒寫,《背影》男生寫作最合適;(3)情懷年齡有別,《散步》屬于中年人,《鴿子》屬于老人,《給我的孩子們》屬于父輩……
在辨析中,學生們自然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音:眷戀自然、感恩父母、贊美人性、表達追求等彰顯現(xiàn)代學生“純真、至善、大美”追求的少年情懷。
三、“兩種意識”
一是抒情方法的歸納應簡潔實用。抒情的方式不外乎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說到底是其他表達方式的抒情化處理。例如,《背影》結尾的抒情可以稱為“緣事抒情法”,《童年的朋友》、《藤野先生》結尾可以稱為“評價抒情法”,《夏》、《鴿子》是“對比抒情法”,《往事之七》是“借景抒情法”,《春》、《給我的孩子們》結尾是“直抒胸臆法”,等等。
二是教師的示范引領相當重要?!皩懽鞯那閼选币徽n的課堂練習設計為:請以“站在中考的門檻上”為話題,寫一段文字。筆者示范了這樣一段話:
站在中考的門檻上,我看到他們的改變。
我在校門口值班,看到未佩戴胸卡的他,詢問之下,他回答:“對不起,我忘在家里了。”口齒相當清晰,而在我的課堂上,很久以來,他是連書都讀不通順的。作為班里的“頑固分子”之一,他的頭一直埋在下面。今天,他讓我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他并不是那么“差勁”,不可教化。而他那高高的個子也告訴我,頑童已經(jīng)長大,并且已經(jīng)開始了茁壯的過程。
站在中考的門檻上,我發(fā)現(xiàn),該生長的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生長;站在中考的門檻上,我發(fā)現(xiàn),教育應該更多地放眼未來;站在中考的門檻上,我期待,孩子們,你們,向我報告最動人的微笑。
在這樣的引領之下,學生們向善向上的情懷被激發(fā),形成了不少說真話抒真情的片段。
元旦時,你趁著聯(lián)歡的當口,帶來了相機,說是要拍一張“全家福”。大家一擁而起,鬧哄哄地站成了弧形——圍著你,你舉起相機要拍,大家伙都不樂意,說要你也進來一起拍,不然怎么叫“全家?!?。是啊,少了你,怎么能叫全家福呢?
你的青春算是給我們了,從二十來歲到步入而立,你就這樣頭疼著我們的學習跨過了三十歲的門檻。你也曾開這樣玩笑:“我把我的青春都獻給你們了,你們總該回報點什么吧!”而我們回報的卻是時不時的錯誤。
現(xiàn)在,站在中考的門檻上,我感到內(nèi)心充滿了力量,因為一路有你相伴,我的生命里充溢著陽光。
應該說,學生并不缺少寫作的情懷,只是有時我們把“情懷”當成了作為裝飾的領帶,于是作文中缺少了悲憫、感恩的格調(diào)。因此,需要示范引領,喚醒情懷,表達大美,用示范與引領提升學生作文的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通州區(qū)劉橋中學(2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