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
【摘 要】作為教育工作者,筆者在教學之余,經常思考本學科的教學改革問題。筆者將平時的思考與教學經驗通過語文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這一課題載體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即:語文教育應當是充滿人文精神的。圍繞這個問題,本文進行詳細分析,希望所述觀點能夠為相關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 教學思路 人文素質 培養(yǎng)
一、中學語文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概述
文學從本質上說是“人學”,語文教學要把培養(yǎng)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文關懷作為終極目標。新課改語文閱讀教學倡導研究性學習,正是體現了這一教育理念,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學中把探究活動變成以新方式呈現的“灌輸”教學;課堂中老師的表揚成了一種形式,沒有針對性,有“哄小孩”之嫌,失去了應有的激勵作用。祖國浩如煙海的人文經典著作,都體現了前人高尚的人格和濟世的情懷?!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笨梢娬Z文課程,不僅僅只是傳授語文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人文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獨立思考探究課后題,仔細揣摩關鍵詞句,體悟作者的情感,從文本主旨中領悟作者對當時時代的反思、在情感共鳴中生發(fā)出關心社會疾苦的情懷等,一旦學生有了這方面的感悟,就要及時肯定和鼓勵。上述問題,為語文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筆者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多年,認為“人文關懷”是我們轉變思路的一個切入點。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一)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人文情感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內涵的人文經典。作為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透過古典文學作品來感受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懷與情操。首先,在古代文化經典的學習中,領略古人在政治、倫理、哲學和教育方面的思想。如我在教《論語》時,讓學生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中懂得為人處事應心胸坦蕩,不計個人得失;教《孟子》時讓學生領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標準……其次,學習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古典詩歌,在傳統文化熏陶教育中認識古代社會,了解那個時期人們的政治信念、理想抱負、人生追求、愛國情懷。如我在教《離騷》時讓學生從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呼告中感受他那份心系庶民百姓的情懷;教《短歌行》,讓學生從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中明白人生苦短,應珍惜時光,奮發(fā)向上……
(二)學生課外要下功夫
一個成績好的學生,肯定不是只吸收課堂的知識。文科的學習更應該這樣,生活的一點一滴都可以給我們養(yǎng)分。我經常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鼓勵學生們多旅游。我有一個學生,文筆相當棒。后來與家長聊天才知道,家長在假期經常帶他去旅游。每每游歷名山大川,他都要對歷史古跡上的漢字駐足欣賞,細心品讀,五大名山他都去過,所以他在寫作中才有素材,才有感悟。他的寫作水平已經超出了中學生的水平,他的作文里經常有人生哲理的思考,這就是人文精神的充分體現。
(三)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質
教師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學校的整體水平,決定了學校的教學質量。一支業(yè)務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的重要支撐。中學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對教學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懷。教師需要準確地把握前沿動態(tài),把實踐中的問題與教學相結合,把學術成果引入教學,對學生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yǎng)求真、務實、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只有一流的教學團隊和一流的教學,才能培養(yǎng)出一流的學生。
語文教師要從繁忙的教學工作中擠出時間來進行廣泛地閱讀和寫作。只有閱讀的視野寬廣了,才能更強烈地感受到同一類型作品中的人文氣息。比如,在學習魯迅的文章時,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在當時社會背景中的偉大與深刻,這需要同學多讀一些魯迅的文章,了解當時的背景,透過文章,深入了解一代文豪閃現著銳利鋒芒的思想火花。當了解作者、熟悉作者之后再進行其作品的教學,就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內涵,將作品豐富的思想靈活地傳遞給學生。
此外,教師要實現從主導者向指導者的角色轉化:如果教師一味扮演知識的傳教者,那無疑將遏制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更應該是“促進者”“協助者”,而不應該是“主導者”。教師要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自身品格修養(yǎng),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及思想,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不僅要當學生的老師,也要當學生的朋友和知心人,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生活中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英國教育家斯賓基認為:“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敝挥挟斦Z文教師與學生在生活當中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才能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活躍興奮的積極發(fā)展狀態(tài)。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利于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 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3] 鄒媛,董星星.人的全面發(fā)展視野下對基礎教育的思考[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