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虹
(法國南特大學,法國 南特44300;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學院,廣東 廣州510800)
漢語單語素完結體動詞的完結義
劉金虹
(法國南特大學,法國 南特44300;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學院,廣東 廣州510800)
漢語里存在著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從語義結構來看它不等同于動結結構的完結體動詞,它的完結含義可被突顯也可被取消。另外采用“主語+V1著V2”的伴隨動作結構進行驗證,把漢語里的完結體動詞與活動體動詞區(qū)分開。最后探討為什么漢語里面的現(xiàn)在體標記“—在”能取消完結體動詞的完結含義,而持續(xù)體標記“—著”卻不能。
漢語單語素完結體動詞;暗含的完結義;“主語+V1著V2”的伴隨動作結構
在語言學領域,關于漢語是否存在著單語素(underived)完結體動詞(accomplishment verbs),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爭論?;谇叭说难芯?本文論證在漢語里,即使沒有單語素動詞完全符合Vendler (1987)定義的完結體動詞,始終有一類基本動詞,它不等同于動結結構動詞(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也不等同于活動體動詞(activity),它的完結義是暗含的(implied),而不是蘊含的(entailed)。這個完結含義可被突顯也可被取消。
Vendler(1956,1967)從語態(tài)角度提出了英語動詞的四種基本體(aspect):狀態(tài)體(state)、活動體(activity)、達成體(achievement)和完結體(accomplishment)。根據(jù)他的闡述,完結體動詞(accomplishment verbs)具有完結性(telic),有一個自然的內(nèi)在的終結點(culmination/stopping point)。例如“walking to the store”走到雜貨店(“到達雜貨店”是其終結點),“singing a song”唱完一首歌(“完整的一首歌唱完了”是其終結點)。
在英語中,完結體事件會持續(xù)一段時間,但是在時間上有其終結的一刻,達到自然的終點。當完結體動詞沒有與進行時態(tài)連用,它勢必具有完結的含義。
(1)Iwrote a letter yesterday,#but Ididn’t finish writing it.[1]
“我昨天寫了一封信,#可是沒有寫完?!?/p>
句(1)中,“wrote a letter”(寫了一封信),具有明顯的終結點,即“the letter was completed”(信被寫完了)。所以我們不能否定信的完成,不能說“but Ididn’t finish writing it”。
Vendler對完結體動詞的定義和分類是以英語(日爾曼語系)為標準的。因此,我們產(chǎn)生以下疑問:漢語是否也存在著完結體動詞?如果有,其完結體動詞是否也像英語中的一樣具有自然的終結點呢?
孫肇春(2013)提出,漢語的完結體動詞可分成兩類:1.行為動詞/狀態(tài)動詞+結果體標記詞(了),如“抓了,吃了”[2?。2.動結結構(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s):動作事件+結果事件,如“撕碎,安插”[2?。在語言學界,富有爭議的是第一類的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到底漢語是否具有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呢?
有一派語言學家聲稱漢語沒有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因為其完結含義不是絕對的。他們認為“畫一幅畫”只是一個活動體動詞,因為它只包含了動作過程,而沒有肯定結束點。為了保證完結含義,我們必須采用動結結構動詞短語,例如“畫畫完了”。這一派的代表性人物有 Chu(1976),Tai (1984),Smith(1991,1994),Sybesma(1997, 1999),Jimmy Lin(2004),Chief&Koeing(2007),還有Tham(2008)。
另外一派語言學家則認為漢語是存在著單語素完結體動詞的,它是與行為體動詞截然不同的,因為它的語義包括了動作過程和一個完結點(end-point)。但是這個完結點是非標記的,是暗含的(implied),而不是絕對蘊含的(entailed)。在特定語境下可被取消。例如:“畫一幅畫”只能暗示一幅畫的完成(也就是說,這幅畫可能完成了,也可能沒完成)。這一派的代表性人物有 Talmy (2000),Chen&Shirai(2010),還有 Soh&Kuo (2005)。
本文認同后一派語言學家的論斷,在下面章節(jié),我們將證明漢語的單語素完結體動詞是一類基本的體類動詞,不同于動結結構完結體動詞和活動體動詞。
漢語里面完結體動詞可以分成兩類:由活動體動詞和狀態(tài)變化(inchoatic)體標記詞“了”組合的單語素完結體動詞(例如“畫了一幅畫”“寫了一封信”“蓋了一所房子”等),以及由活動體動詞和結果狀態(tài)體動詞組合的動結結構完結體動詞(例如“畫好一幅畫”“砍倒一棵樹”“做完一個蛋糕”等)。單語素完結體動詞不等同于動結結構完結體動詞。
動結結構動詞短語蘊含了動作事件和結果事件,屬于雙事件(Bi-eventual)完結體動詞,它的完結義是不能被取消的。而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即行為動詞與結果體標記詞的組合,其完結義的終結點是暗含的,不是絕對蘊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取消而不會帶來悖論。正如下面的語義表示:
漢語完結體動詞:事件1—事件2—事件3…..—(終結點)暗含
(2)他畫了一幅畫,但是沒有畫完。
(3)﹡他畫好一幅畫,但是沒有畫完。
例句(2)中,“畫一幅畫”是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它的完結點“畫畫好了”是暗含的,可以被否定。但例句(3)的動結結構短語“畫好一幅畫”中,“畫+好”包含了動作事件“畫”和結果事件“畫好了”,保證達到了終結點(endpoint):“畫畫好了”。雙事件完結體動詞是完結性蘊含的,我們不能對其否定。所以我們不能說“但是沒有畫完”。
我們可以用(4)a和b分別表示出(2)中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和(3)中的動結結構完結體動詞的語義結構。ACT代表行為動詞;BECOME代表狀態(tài)動詞;CAUSE代表致使結構。
(4)a.[[他ACT〈畫〉一幅畫]CAUSE[BECOME[一幅畫〈被畫〉]]]
b.[[他ACT〈畫〉一幅畫]CAUSE[BECOME [一幅畫〈畫好〉]]]
(4)b包括兩個事件。事件一:施動者“他”發(fā)出動作;事件二:受事者“一幅畫”發(fā)生實質狀態(tài)改變。而(4)a單語素完結體動詞是方式(manner)動詞,只蘊涵施動者發(fā)出動作并且受事者發(fā)生了改變,但是不一定是實質性的變化。
我們可以在Ramchand’s(2003,2008)的完結體動詞的事件結構函數(shù)上作出調(diào)整,使之適合漢語的單語素完結體動詞。例句(4)a的事件結構可表示為:
||他畫了一幅畫||=λe?e1?e 2?e 3?e 4…?e 8[畫-a(e 1)∧Causing(e 1)∧e=e 1→e 2∧ Subject(他)(e 2)∧ 畫-p(e 3)∧Process(e 3)∧e 2∧…e 7?e 8[畫好-s(e 8)∧State(e 8)∧Subject(一幅畫)(e 8)]
“他畫了一幅畫”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λe這個事件包括很多子事件,包括事件e1,e2,e3,e4,和e5?!啊北硎臼录g的導致關系,畫-a,畫-p和畫-s都是謂詞短語,分別表示畫的動作、畫的過程和畫好的狀態(tài)。變量是一系列事件e1,e2, e3...。主語“他”起到控制這些變量事件的作用。這些事件將引起賓語“一幅畫”的狀態(tài)的變化,而?表明最后的狀態(tài)e5“畫畫好了”可能達到了也可能沒有達到。這個公式表明了單語素完結體動詞短語中主語發(fā)出動作會引發(fā)一系列子事件。
因此,單語素完結體動詞不等同于動結結構完結體動詞,它的完結義是暗含而不是蘊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取消。
雖然單語素完結體動詞不能保證受事者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但是它與活動體動詞是不一樣的。我們提出新的診斷方法(“V1著V2”的伴隨動作結構)把漢語的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和活動體動詞區(qū)分開來,從而證明漢語的單語素完結體動詞是一類基本的體類動詞,還證明其雙事件語義含義(過程+完結)。
“主語VP1—著VP2”用來表示兩個同時發(fā)生的事件,VP2是主事件,而VP1是伴隨的背景事件(Talmy2000)。現(xiàn)代語言學家把“—著”定義為持續(xù)非完結體標記詞(durative imperfective marker),可粘附在動詞的后面,表示一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狀態(tài)?!啊敝辽倏煞殖觥啊?”和“—著2”,“—著1”表狀態(tài)持續(xù),“—著2”表動作進行或持續(xù)(呂叔湘1980;木村英樹1997)。
而Xiao(2004)[3]則對持續(xù)體標記詞“—著”作出以下分類。
I.“著”與動詞或形容詞連用,表明靜止或運動的狀態(tài)的持續(xù)。
(5)墻上掛著一幅畫。(狀態(tài))
II.“著”不能與活動體動詞(如例句7a)或者完結體動詞(如例句7b)連用在主干句中(root clause)。
(6)a.?他唱著歌。
b.?他殺著那頭牛。III.“著”與行為體動詞V1連用,一起作另外一個主動詞V2的伴隨狀語,也就是“主語VP1—著VP2”結構。這個動詞短語用來表示同時發(fā)生、重疊的動作,交代同質(homogeneous)的背景信息。
這個用法中的“—著”是跟V1連用,構成修飾V2的副詞短語。
(7)他笑著說。
(8)他唱著歌走進教室。
Talmy(2000)分析了短語結構“主語VP1—著VP2”。他認為VP1表示背景事件,而VP2指主事件。遵循 Talmy的主 -背景事件模式,Chief (2000)指出,相對于背景事件而言,“主事件的發(fā)生更具有顯著性。而背景事件是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背景條件?!盵4]
Chief(2004)指出主事件更趨向于終結性(telic),而背景事件更趨向于非終結性(atelic):“就時間特性來說,主事件更趨向于具有終結點的(point-like),而背景事件是有延展性的?!盵4]
因此,只有非終結性動詞才能處于VP1的位置,與“—著”連用構成背景事件。
A.[VP1活動體動詞(Atelic)+[VP2完結體動詞(Telic)]]
(9)他[VP1唱著歌][VP2走進教室]。
B.[VP1狀態(tài)體動詞(Atelic)+[VP2完結體動詞(Telic)]]
(10)他[VP1站著][VP2穿衣服]
C.?[VP1完結體動詞(Telic))+[VP2活動體動詞(Atelic)]]
例如在教授三視圖的畫法的時候,首先不要直接將三視圖的畫法灌輸給學生,而是利用小正方體讓學生搭出一個立體圖形,然后讓他們分別站在正面,左面來看,再從上面俯視這個圖形,這樣我們不僅理解三視圖的畫法的由來,也完成了從實驗操作轉化為抽象的數(shù)學思維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11)?他[VP1畫著一個圓][VP2跟我聊天]。
D.?[VP1達成體動詞(Telic))+[VP2活動體動詞(Atelic)]]
(12)?他[VP1到達著山頂][VP2喘氣]。
E.?[VP1完結體動詞(Telic))+[VP2完結體動詞(Telic)]]
(13)?他[VP1唱著一首歌][VP2走進教室]。
上述例句中,只有例句(9)和(10)是合乎語法的,因為它們的背景事件VP1是由非終結性動詞構成。
只有非終結性動詞短語才可以與—著連用,構成背景事件。因此,我們可以用“主語VP1—著VP2”結構來區(qū)分出完結體動詞和行為體動詞,并且分解出完結體動詞的子事件。
行為體動詞是非終結性的,不含有完結義,可以做背景事件。而單語素完結體動詞是終結性的,含有完結義(有終結點),不可作背景事件。因此,行為體動詞可以粘附“—著”,置于主動詞之前,如例句(9)中的“唱著歌”,而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卻不可以,如病句(13)中的“唱著一首歌”。
假設漢語的單語素完結體動詞都是行為體動詞,那么我們可以推導出,例句(13)中的“唱一首歌”也可以作為背景事件,與主句事件同時發(fā)生,就像例句(9)中的行為體動詞“唱歌”一樣。而事實并不是這樣,例句(9)與(13)形成的鮮明對比表明,“唱一首歌”是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具有完結性。而“唱歌”是活動體動詞,無完結性?!爸髡ZVP1—著VP2”中的VP1可以是行為體動詞,卻不可能是完結體動詞。從這個差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i)單語素完結體動詞和行為體動詞是漢語的兩類基本體類動詞。
我們從例句(13)的不符合語法性可以進一步推導出:
(ii)持續(xù)體標志—著不能取消單語素完結體動詞的完結含義。例句(9)合乎語法因為行為體動詞是非終結性的,沒有結束點,而例句(13)不合乎語法因為單語素完結體動詞是終結性的,它的完結含義并沒有被—著取消。
漢語里面,還有一個未完成體標志(imperfectivemarker):進行體小品詞“—在”。與“—著”不一樣,當“—在”與單語素完結體動詞連用時,可取消其完結含義。正如例句(14)所示,與“—在”連用后,“寫一封信”的完結含義“信寫好了”被取消,只剩下過程含義。
(14)他在寫一封信。
那么,為什么進行體標記“—在”可以取消完結體動詞的完結含義而持續(xù)體標志“—著”卻不可以呢?
Woo(2010)嘗試從句法結構層面作出解釋。他指出,時態(tài)副詞“—在”是一個顯性的、外部體(aspect)的實現(xiàn)形式,其[+進行體(progressive)]表征處于主動詞短語vP之上,如(15a)所示。相形之下,“—著”是一個隱性的內(nèi)部體(aspect)的實現(xiàn)形式,其[+持續(xù)體(durative)]的表征處于主動詞短語vP之下,如(15b)所示.
(15)a.[OutAspP—在[vP[InAsp[VP]]]]
b.[OutAsp[vP[InAspP—著[VP]]]]
Woo[5]闡釋了“—在”和完結體動詞的兼容性。他指出,在(16)a中,有個顯性的強制多態(tài)標記(covert coercion marker),縮寫是 Cacc-act,使完結體動詞轉換成行為體動詞,從而滿足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標記詞“—在”的輸入條件,如(16)b所示。
(16)a.他在寫一封信。
b.[在[Cacc-act[他寫一封信(Accomplishment)]]]
我們同意Woo把“—在”看作顯性的外部體(aspect)的實現(xiàn)而把“—著”看作隱性的內(nèi)部體的實現(xiàn),但是我們不認為顯性的強制多態(tài)標記Cacc -act能把完結體動詞轉換成行為體動詞。因為如果顯性的強制多態(tài)標記能把完結體動詞轉換成行為體動詞,那么“—在+單語素完結體動詞”的短語轉變?yōu)樾袨轶w動詞短語之后應該像行為體動詞一樣,能與“—著”連用。但事實上不行,如例句(17)所示,“寫一封信”與“—在”連用后并不能與“—著”連用。
(17)?他在寫著一封信說。
我們認為Landman(1992),Condoravdi(2011)和 Altshuler(2011)在語義層面對進行時算子PROG的清晰闡述,能更好地解釋為什么在漢語里,進行體標記“—在”可以取消單語素完結體動詞的完結含義而持續(xù)體標志—著卻不可以。
他們一致認為現(xiàn)在進行時算子PROG(在漢語,就是“—在”)是一個分割算子,與動詞短語搭配后把動詞短語事件分解成一系列子事件。
事件可以按照部分(part)或者階段(stage)進行分割。后者是前者的一個特殊情況。因為成為一個階段,那這部分就要足夠大,并且占事件e足夠多的部分,這樣我們才能稱之為事件e的發(fā)展部充分的部分。[6]
Altshuler(2011)條理清晰地分析了當進行時副詞粘附在完結體動詞上的時候,完結含義給取消的原因。他認為完結體動詞事件是有很多發(fā)展階段的,也就是相當規(guī)模的動詞短語部分。因此,當進行時算子“PRO”與動詞短語搭配的時候,就把“動詞短語事件分割成一系列子動詞短語事件”[7]。任何動詞短語子事件都能滿足進行時的真理條件。因此,完結含義就給取消了。
(18)Maria在讀《戰(zhàn)爭與和平》。
例句(18)中,與進行時分割算子“—在”連用,“閱讀《戰(zhàn)爭與和平》”這個事件被分隔成一系列的子事件。任何閱讀過程的子事件都能滿足進行時的真理條件,可以表示閱讀《戰(zhàn)爭與和平》的某些階段已經(jīng)完結,而“把《戰(zhàn)爭與和平》讀完”的終結點還沒有達到。
基于Altshuler,我們認為未完成體標志“—在”和“—著”的區(qū)別就在于,進行體標志“—在”是分解元,而持續(xù)體標志“—著”不是分解元,不能把動詞事件分解成相當?shù)淖觿釉~事件。因此,持續(xù)體標志“—著”無法取消完結體動詞的完結含義。
我們從語義結構上把單語素完結體動詞與動結結構完結體動詞區(qū)分開來,并提出了一個新的診斷方式,把單語素完結體動詞與活動體動詞區(qū)分開來。這樣,我們證明了單語素完結體動詞是漢語的一類基本體類動詞,它具有暗含的完結義。最后,我們針對進行體標記“—在”能取消完結體動詞的完結含義而持續(xù)體標記“—著”卻不可以的原因提出了猜想。
[1]Smith,Carlota.S.The Parameter of Aspect[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91.
[2]孫肇春.漢語事件結構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
[3]Xiao,Richard&Mcenery,Tony.Aspect in MandarinChinese:A Corpus-based Study[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4.
[4]Chief,Liancheng.2004.Serialization of Simultaneity in Mandarin[J].Proceedings of the 30th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2004(30).
[5]I-hao Woo.Aspectual Coercion and Imperfectivity in Mandarin Chinese [P].Workshop on Tense and Aspect.2010.
[6]Landman Fred.The Progressive[J].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1992(1):1-33.
[7]Altshuler,Daniel.A look at the so-called'neutral aspect 'in Hindiand Russian[R].2011,CHRONO 10.
On Culmination of Underived Accomplishment Verbs in Mandarin Chinese
Liu Jinhong
(University of Nantes,Nantes 44300;Guangzhou Colleg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800)
This paper verifies that Mandarin Chinese has underived accomplishment verbs.Even though no underived accomplishment is consistentwith Vendlerian classification,they are indeed one primitive aspectual verb class,whose culmination is implied.They differ from Resultative verbs compound in semantic structure.We use a novel diagnostic to distinguish accomplishment verbs from activity ones and prove the implied culmination:"Agent VP1-zhe VP2".This paper,furthermore,uses the neutral theories of Altshuler to explain why the progressivemarker zai can cancel the culmination implicature of accomplishment while the durative marker zhe cannot.
underived accomplishment verb;culmination;"Subject+V1zhe V2"
H109.4
A
1008-293X(2015)03-0083-05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3.17
(責任編輯 張玲玲)
2015-03-06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英美文學)(XZD130011)
劉金虹(1981-),女,廣東惠州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教師,法國南特大學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