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鵬 牛丹丹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9·11事件后美國政府對拉美地區(qū)公共外交的新變化
江振鵬 牛丹丹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9·11事件后,面對全球的反美主義浪潮,美國政府重拾公共外交這個曾發(fā)揮過巨大作用的工具。在拉丁美洲地區(qū),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公共外交和拉美民眾構建共同的價值觀對抗恐怖主義,解釋美國的對外政策以贏得拉美民眾的理解和認同。美國政府的公共外交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大部分拉美民眾認同美國的民主價值觀,但并不贊成美國單邊主義政策,而且認為美國言行不一,辜負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為奧巴馬加強美拉關系的前景帶來了阻礙。
美國政府;拉美地區(qū);公共外交;新變化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這個概念起源于美國,泛指一國政府與他國民眾進行的交往活動,目前正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而美國則是成功運用公共外交的典范。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蘇聯(lián)及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公共外交,最終蘇聯(lián)解體、美國贏得冷戰(zhàn),其間公共外交功不可沒。冷戰(zhàn)結束后,美蘇兩極對抗結束,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國內普遍認為公共外交已完成其使命,公共外交受到冷落。從1989年到1999年,美國新聞署的預算以10%的幅度遞減;1999年,美國新聞署被美國國務院合并,公共外交的投資只占國務院預算開支的8%,其公共外交遭遇嚴重挫折①。然而2001年“9·11”事件的發(fā)生使美國受到極大震動,全球范圍內的反美主義浪潮使美國在世界的形象大跌,即使是在后院的拉美地區(qū),其國家形象也受損相當嚴重。據(jù)皮尤研究中心2001年12月的報告,58%的受訪拉美民眾認為美國的政策引起了恐怖襲擊;71%對美國的脆弱感覺良好;58%憤恨美國的權力;51%認為美國造成貧富差距②。2001年的阿富汗戰(zhàn)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以及伊拉克虐囚事件等,使得美國在拉美地區(qū)的國家形象進一步下跌[1]。美國政府將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歸結為公共外交不力,試圖通過重新開展公共外交活動以解釋清楚自己的對外政策,解除世界民眾對美國的誤解,使世界民眾理解和相信美國,從而改善美國在全球的國家形象。于是,公共外交在國家對外政策中的地位顯著提升③。公共外交在美國的強勢復興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但遺憾的是,以筆者目前所見國內學界對“9·11”事件后美國對拉美地區(qū)公共外交的研究,成果還較為薄弱④。本文擬從公共外交機構新發(fā)展、新技術運用、受眾范圍拓展、增強對社會主義古巴和左派國家的公共外交等4個維度,厘清“9·11”事件后美國政府對拉美地區(qū)公共外交的新變化。
“9·11”事件之前,美國政府在拉美地區(qū)設立的公共外交機構有“美國中心”(American Centers)、“雙邊國家中心”(Binational Centers)、圖書館和信息資源中心(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ers)等,通常設立在拉美各國首都、大城市或者美國駐當?shù)卮笫桂^中,內有美國職員或美國公民供職,由國務院提供資金建立和發(fā)展;通過提供關于美國的書籍雜志、承載公共外交項目和定期舉行講座、交流會來加深當?shù)孛癖妼γ绹?、文化價值觀等的理解。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對外政策目標的變化直接導致發(fā)展資金減少,再加上20世紀90年代末發(fā)生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針對美國大使館的恐怖襲擊,美國被迫關閉了許多公共外交機構,使其在拉美地區(qū)的公共外交活動大幅度縮水[2]3-4。“9·11”事件后,美國不僅重新開放原有的公共外交機構,還設置了一個新型公共外交機構“美國角”(American Corner),重新恢復與“雙邊國家中心”的合作,通過他們更大限度地接觸拉美民眾。
(一)“美國角”在拉美地區(qū)的新設立
“美國角”是美國國務院在2000年10月以后新設立的公共外交機構,最早設立于俄國,9·11事件后開始出現(xiàn)在拉美地區(qū),也叫美國之窗(Windows on America)、林肯學習中心(Lincoln Learning Centers),或以一些著名美國人的名字命名⑤?!懊绹恰庇擅绹v當?shù)厥诡I館聯(lián)合當?shù)貦C構共同建立,一般設置在當?shù)氐膱D書館、大學、商會中。這些地方人流量大,“美國角”舉辦的活動可以觸及更多民眾,從而增強公共外交的效果⑥。之所以新設立“美國角”是出于美國職員的安全考慮,“美國角”內并沒有美國職員存在,由美國駐當?shù)卮笫桂^為其提供資金、項目、訓練、電腦設備等,當?shù)睾献髡邉t提供場所、職員、維修和其他基本服務。每個“美國角”的建立資金是5萬美元,之后國務院每年提供1萬美元的發(fā)展基金來保證其正常運轉?!懊绹恰碧峁╆P于美國的書籍、雜志、音樂、數(shù)據(jù)庫,為當?shù)孛癖娞峁┲鲃恿私饷绹耐緩?;通過推進各種項目與當?shù)孛癖娺M行對話交流;通過舉辦教育咨詢會議、英語語言培訓或各種講座促進當?shù)孛癖妼γ绹幕?、教育和其他領域的了解,在不同文化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定期為參加過美國交流項目的校友舉辦聚會,一方面維持他們與美國的關系,一方面通過他們的“現(xiàn)身說法”增強美國對當?shù)孛癖姷奈Γ?]10-11。
截至2010年,美國政府在拉美地區(qū)設立的“美國角”共有18個,分別位于巴西的巴西利亞;智利的阿里卡、圣地亞哥(2個)、彭塔阿雷納斯、瓦爾迪維亞;洪都拉斯的倫皮拉港、特古西加爾巴,尼加拉瓜的馬那瓜;蘇里南的帕拉馬里博;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斯卡伯勒;委內瑞拉的巴基西梅托、萊徹利亞(lecheria)、瑪格麗塔、馬圖林;哥斯達黎加的里蒙;巴拉圭的亞松森;厄瓜多爾的基多⑦?!懊绹恰钡脑O立,給更多的拉美民眾提供了接觸、了解美國的平臺,有效地宣傳了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密切了美國和拉美民眾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從2005年7月12日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的“美國角”建立,到2012年7月12日該“美國角”成立7周年之際,總計有5000多人通過“美國角”所提供的資源了解了美國的社會歷史文化和美國的最新動態(tài)。為該“美國角”的7周年慶,他們舉行了“閱讀馬拉松”比賽,時任美國駐馬那瓜大使館的文化專員瓦萊麗·惠特親自為獲勝者頒獎?!懊绹恰钡睦烂癖姟胺浅8兄x美國大使館對尼加拉瓜‘美國角’的支持”[3]。
(二)“雙邊國家中心”的新發(fā)展
“雙邊國家中心”由當?shù)鼐⒑途幼≡诋數(shù)氐拿绹寺?lián)合建立,主要設立于各國首都或大城市中,為當?shù)孛癖娞峁┯⒄Z教授、提供與美國相關的書籍雜志,相當于城市教育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觸當?shù)孛癖姡?]。第一個“雙邊國家中心”于1927年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建立,后來更多的“雙邊國家中心”在拉美地區(qū)相繼產(chǎn)生。截至2010年,拉美地區(qū)共有123個“雙邊國家中心”存在。1954年,美國新聞署成立后給“雙邊國家中心”提供資金并予以指導,美國駐當?shù)卮笫桂^官員對其進行管理。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美國政府對拉美地區(qū)公共外交的大幅度縮水,“雙邊國家中心”得到的資金漸少,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獨立經(jīng)營的組織,通過英語語言培訓來獲得經(jīng)費。根據(jù)國務院2010年官方統(tǒng)計,在整個西半球有40多萬學生在“雙邊國家中心”學習英語[2]9。
“9·11”事件后,美國政府重新重視公共外交,強調“民眾與民眾之間的外交”(People-to-People Diplomacy),鼓勵美國人成為接觸他國民眾的“公民外交官”(citizen diplomats)[5]。于是,在這方面曾經(jīng)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的“雙邊國家中心”再次進入美國政府的視野。2009年8月11日到12日,國務院西半球事務局舉辦了一個主題為“重新開展‘雙邊國家中心’和國務院的合作關系”的會議,與會者包括50個“雙邊國家中心”的主管代表和數(shù)位美國駐拉美大使館的公共事務官員。會議強調了“雙邊國家中心”在直接外交(Direct Diplomacy)方面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分享了美國政府官員在開展英語語言項目、交流項目、教育咨詢、新媒體和圖書館信息資源使用方面的經(jīng)驗,明確了雙方未來合作的努力方向[4]。這次會議奠定了雙方重新合作的基礎,對美國政府在拉美地區(qū)開展公共外交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會后,國務院開始從各方面給“雙邊國家中心”以巨大支持:資金方面,2009和2010財政年國務院給“雙邊國家中心”提供了180萬美元[2]24;2010年在智利和海地的大地震之后,國務院額外撥款100萬美元以幫助建設這兩個國家的“雙邊國家中心”[6];2011年,國務院提供了近300萬美元,相當于2009年到2010年的總數(shù)[7]?!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改善“雙邊國家中心”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增加資源儲備。例如,巴西貝倫市的“雙邊國家中心”得到1.8萬美元更新設備,甚至專門為殘疾人建立了電梯;智利的一個“雙邊國家中心”用4萬美元的撥款建造了一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墨西哥蒙特雷的“雙邊國家中心”用5萬美元將其圖書館改建成為一個生氣勃勃的社區(qū)中心。在資源方面,國務院派出英語語言官員和專家給“雙邊國家中心”持續(xù)提供訓練,及時提供最新出版物和材料,給學生提供留學美國的教育咨詢及新穎有趣的英語教學工具⑧。例如,2012年美國國務院給“雙邊國家中心”提供了針對12-16歲學生的教學工具——一款視頻游戲“特雷斯效應”(Trace Effects),游戲主角特雷斯是一位來自未來的青少年時光旅行者,他必須用美式英語和與美國相關的知識解決他在穿越美國各地區(qū)時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最終找到回家的路。學生在游戲中扮演特雷斯,不僅輕松地學習了英語,而且加深了對美國文化的了解[7]。
“雙邊國家中心”與大使館的重新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以來,哥倫比亞的麥德林、曼尼薩德拉、卡利和佩雷拉地區(qū)舉行了“爵士露營”(Jazz Camp)活動,活動邀請美國來訪藝術家同大學生和高中生開展爵士研討會,并上演免費的音樂會,參與音樂節(jié)。在大使館的支持下,巴西利亞、圣保羅、薩爾瓦多、貝洛哈里桑塔及里約的“雙邊國家中心”從2002年起,開發(fā)了一個針對全國公立學校教師的標準教師培訓課程,該計劃隨后擴展到哥倫比亞、秘魯和哥斯達黎加,這“極大地擴展了美國國務院的英語培訓計劃”[6]。負責公共外交的副國務卿塔拉·索南夏恩盛贊“雙邊國家中心”“加強了我們(國務院)的優(yōu)勢項目,幫助(拉美地區(qū)的)年輕人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稱其為加強美國與拉美地區(qū)民眾聯(lián)系的“成功典范”[7]。
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使新世紀的溝通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人們通過書籍、報紙、電視和電臺被動地單方面接受美國傳遞的信息,而現(xiàn)在高度發(fā)達的移動技術(Mobile Technology)、互聯(lián)網(wǎng),則賦予了民眾主動搜尋美國信息的能力。隨著世界教育水平的逐漸提高,普通民眾參與本國政府決策的意識和能力都在逐漸加強,本國政府在制定國家政策時不得不考慮普通大眾的意見。這些時代新變化要求美國政府必須通過新科技手段(移動電話和互聯(lián)網(wǎng))更大范圍地接觸拉美民眾,與其進行雙向溝通。
據(jù)統(tǒng)計顯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89%的居民擁有移動電話,移動電話已成為美國在拉美地區(qū)實施公共外交活動最重要的載體[8]。美國前副國務卿朱迪思·麥克黑爾表示,只要有手機,拉美人民就可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流溝通,他們將查看每條信息,和拉美民眾進行平等交流,不論收到的反饋是積極還是消極,它們都是“極其珍貴的資源”,因為“這會使我們(美國政府官員)更好地了解他國政府和民眾如何解釋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并據(jù)此迅速做出反應。2010年1月海地地震之后,美國和私人合作者及紅十字會聯(lián)合建立了一個移動捐獻系統(tǒng),最終成功募捐4000萬美元。美國還和當?shù)氐碾娦殴竞献鏖_發(fā)了一個免費的SMS短碼,海地民眾可以通過這個短碼告訴救助者他們的地點以及他們所需的物品。通過這個短碼,救護人員及時搶救了很多受災群眾,包括一個即將分娩的婦女和一群挨餓數(shù)天的幸存者[8]。在這次地震中,美國通過移動電話切實幫助了海地受災民眾,這無疑增加了當?shù)孛癖妼γ绹暮酶小?/p>
新世紀以來,互聯(lián)網(wǎng)在世界的發(fā)展勢不可擋,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新的傳播平臺與信息集散地,以其及時、價格低廉和高效傳播的特點,成為各國政府實施國內外政策的必爭之地,美國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大國與強國,在這方面更是當仁不讓。首先,美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開發(fā)了很多項目,在潛移默化中輸出美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充分塑造美國“民主”、“自由”、“平等”的國家形象,收獲他國民眾對美國的好感?!?·11”事件后,美國國務院開發(fā)了虛擬信息站(Virtual Presence Post)項目,這是一種只存在于網(wǎng)絡的虛擬外事機構,主要設立在海外沒有實體外事機構(使館、公使館、代辦、領事館)的地區(qū)[9]。截至2010年,美國在全球設立的虛擬信息站有62個,其中拉美地區(qū)有14個[2]24。例如,美國在墨西哥埃爾巴西奧(El Bajio)設立的虛擬信息站,主要提供美國在墨西哥的活動信息和美國官方網(wǎng)站鏈接;提供墨西哥到美國的簽證信息介紹、美國旅游資訊介紹;提供美國在墨西哥地區(qū)實施的公共外交項目的介紹等;組織多次網(wǎng)絡直播,現(xiàn)場回答問題,如2009年11月10日進行的關于教育網(wǎng)絡直播等⑨。墨西哥當?shù)厝嗣裰灰c擊鼠標,就可以獲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十分方便快捷。而美國則通過該網(wǎng)站增加了和當?shù)孛癖姷慕佑|。2007年,美國建立了一個新網(wǎng)站America.gov.,美國民眾通過文字、視頻和網(wǎng)絡聊天等,講述美國不同階層人士的故事。學生、教授、記者等不同行業(yè)的民眾,都可以在這個網(wǎng)站上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10]。從2009年開始,美國國務院開始進行一項在線遠距離教育項目“遠程教師培訓”(ETeacher),該項目為世界上100多個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師提供為期5周的網(wǎng)絡課程培訓,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拉美地區(qū)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等20個國家都有教師參與這個項目⑩。自2010年以來,美國國務院的國際信息局開發(fā)了一種虛擬圖書館(Virtual Library)(網(wǎng)址是http://virtuallibrary.com/),其核心刊物是電子雜志、電子書和多媒體材料。虛擬圖書館中的文本語言大部分是英語,也有部分葡語和西語。如此一來,拉美地區(qū)有網(wǎng)絡連接的地方就可以進入這個虛擬圖書館學習或查找自己想要的資料,也可以到附近的美國空間站上網(wǎng)查找[6]。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美國的公共外交打破了時空限制,不僅節(jié)約了成本,而且極大地擴展了項目的實施范圍;拉美民眾不斷接觸美國按其意愿安排下的網(wǎng)絡信息,加深了對美國的了解,增強了對美國文化價值觀的認同,促進了美國對外形象的提升。
與此同時,科技的發(fā)展使溝通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單方面的信息宣傳已難以輕易取信于他國民眾,和他國民眾進行雙向溝通成為美國實行公共外交的必要選擇。由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衍生出來的社交媒體以其傳播迅速、接觸人群廣、交流互動性等特點而備受美國政府官員的青睞。目前,主要的社交媒體有臉譜網(wǎng)(Facebook)、推特網(wǎng)(Twitter)、網(wǎng)絡相冊(Flickr)(用來粘貼和共享圖片的網(wǎng)站)、博客(Blog)和優(yōu)圖網(wǎng)(YouTube)等。根據(jù)2010年“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的報告稱,國務院經(jīng)營大概有230個臉譜網(wǎng)賬號,80個推特網(wǎng)賬號,55個優(yōu)圖網(wǎng)頻道,40個網(wǎng)絡相冊站點,25個博客[2]7。通過這些社交媒體,美國政府官員及時在自己的主頁上公布美國的最新政策,與拉美民眾就美國的各個方面進行直接交流,并對網(wǎng)友的提問進行回答。而拉美人民不僅可以迅速獲知美國官員的動態(tài),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的“分享”功能將其迅速分享,從而擴大事件的影響。美國前任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阿圖羅·巴侖蘇埃拉(Arturo Valenzuela)就十分注重利用社交媒體和美洲民眾直接對話。他在自己任職期間開放了自己的推特網(wǎng)和臉譜網(wǎng),允許網(wǎng)友加其好友,方便感興趣的拉美民眾追蹤其動態(tài),有時還會在網(wǎng)上舉行發(fā)布會,與網(wǎng)友進行互動問答。2011年,美國駐玻利維亞拉巴斯的大使在玻利維亞擁有將近32000名臉譜網(wǎng)粉絲。他不定時地在網(wǎng)上舉行有獎測驗,獎品通常是和美國成員喝杯咖啡或者邀請獲獎者到美國職員家中共進晚餐。經(jīng)營大使館職員臉書的工作人員則會將活動照片和參與人發(fā)布到臉譜網(wǎng)主頁上,讓更多的玻利維亞民眾看到,從而擴大事件的公共外交影響。此舉“效果良好”,玻利維亞民眾“很驚訝美國官員會為他們騰出時間”,他們“對美國的開放感到驚訝”。2011年3月奧巴馬總統(tǒng)對拉美進行訪問,國務院通過臉譜網(wǎng)建立了一個移動網(wǎng)站并且邀請民眾向總統(tǒng)發(fā)送歡迎信息。在兩周的行程中,工作人員從全巴西收到了超過31000個文本信息和500段視頻。來自巴西利亞的弗雷德這樣寫道:“很榮幸能夠歡迎第一個到訪的美國總統(tǒng)!歡迎回家,總統(tǒng)先生。“來自莫索羅的教師柯西亞·努恩(Kesia Nunes)給她的學生介紹了奧巴馬。她說:“他們(學生們)告訴我他們對這個人感到驚奇,因為他表明不管我們來自哪里,不管我們的種族、宗教是什么,我們都能夠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保?]在這些例子中,拉美國家的普通民眾通過社交媒體和美國政府官進行了直接交流,這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有利于改善美國在拉美地區(qū)國家形象。而這種互動交流也大大加強了美國的傾聽能力及對拉美民眾的認識,有助于美國在拉美地區(qū)進一步開展公共外交。
過去,美國公共外交的受眾更傾向于社會上的精英群體,美國希望通過影響這些精英群體進而影響更多的普通大眾。“9·11“事件之后,精英群體雖然仍然在美國公共外交的范疇內,但美國也開始關注之前較少關注的弱勢群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將其作為美國公共外交的首席優(yōu)選。首先,相對于成年人來說,青少年的思想體系不是非常成熟,比較容易受到極端意識形態(tài)影響,甚至被極端分子蠱惑,這就需要教給他們“正確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其次,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他們是未來的政治領導人、企業(yè)家、科學家等,將給社會帶來創(chuàng)新和繁榮,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利于減少未來美國實施對外政策過程中遇到的阻力[5]。2006年3月,剛剛上任的負責公共外交的副國務卿凱倫·休斯在訪問拉美5國前夕發(fā)表演講,宣稱要關注拉美的年輕人,“要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工作前景,使他們能夠掌控自己的未來”、“在交流項目上要更關注年輕人”,等等[11]。
為此,美國開發(fā)了很多針對青少年的教育文化交流項目,如體育外交項目、青年大使項目、各種英語語言教學項目等。2006年,來自拉美和中美洲的一隊年輕人在美國參加了棒球項目,他們先在佛羅里達參加了春訓,接著去華盛頓拜訪美國政要。通過這次體育外交,這些青少年不僅學到了新的知識和棒球競技技能,而且密切了與美國人的聯(lián)系,這對塑造良好的美國國家形象至關重要[12]。青年大使項目則是美國為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開發(fā)的項目,被選中的學生可以到美國華盛頓進行為期兩周的訪問,并生活在美國人的家庭里。這個項目“鼓勵年輕人認識到他們擁有巨大的潛力來為社會做貢獻,并通過志愿工作和其他活動來做出改變”,而這個項目取得的效果則“大大超出了我們(美國)的預期”。來自巴西的馬科斯(Marques)回到巴西之后開辦了一家名叫“百派”(backpack)的英語學校,給貧困的孩子提供英語語言教學。當時在巴西大學上大三的伊莎多拉·蒙特(Isadora Monte)和普利斯拉·塔納密(Priscila Tanaami)準備給公立學校的學生開一門課程,幫助他們準備大學入學考試[12]。為了加強西半球的教育交流并促進地區(qū)繁榮的形成,奧巴馬總統(tǒng)于2011年3月啟動了“美洲100,000強”(100,000 Strong in the Americas)計劃,其主要內容是:截至2020年,增加在美國學習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的學生人數(shù)至10萬人;增加美國在這些地區(qū)學習的人數(shù)至10萬人(11)。這個計劃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來自哥倫比亞的安娜·維利(Anna Wherry)說,這次經(jīng)歷改變了她的生活,她認識了很多朋友,而且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未來要做什么。來自洪都拉斯的喬·貝茨(Joel Betts)說英語是一門很有用的技巧,這對他以后的求職很有幫助。來自哥倫比亞的莫莉·阿爾賓(Molly Albin)說,這個計劃會讓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人們會更加理解他人(12)。
英語語言教學項目是美國在拉美開展公共外交時的優(yōu)選之一。對英語的掌握是一種技能,學習英語不僅可以使年輕人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前景,可以擴大年輕人的知識面和視野,從而幫助他們反抗極端主義。美國的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門檻相對較高,能夠觸及的人有限,而英語語言項目不僅可以無限度地接觸年輕人,還可以給未來的交流項目提供生力軍[5]。例如,國務院從2004年起針對世界上(美國本土除外)13-20歲的學生開發(fā)了為期2年的“英語接觸微獎學金項目”(the English Access Micro scholarship Program),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和暑期實踐接受英語語言技巧的培訓,并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國務院官員希望“這些學生將會在學習中逐漸了解美國的文化和民主價值觀”,同時也使他們“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實力獲得更好的工作并參與到本國社會發(fā)展中”(13)。截至2014年,據(jù)美國國務院官方數(shù)據(jù),大約有超過85個國家的10萬人參與到了這個項目中。在巴西,這個項目已經(jīng)在圣保羅、薩爾瓦多、累西腓、阿雷格里港、瑪瑙斯和里約熱內盧成功實施(14)。教育文化交流項目使參與其中的青少年收益良多,他們容易對美國產(chǎn)生好感。負責公共外交的副國務卿在2007年4月對眾議院的證詞中宣稱,參加英語語言項目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美國持友好觀點[13]。
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隨著拉美國家經(jīng)濟受挫所引發(fā)的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拉美左派力量開始逐漸發(fā)展壯大,成為拉美地區(qū)在冷戰(zhàn)后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雖然現(xiàn)階段的拉美左派大都從拉美地區(qū)和國家的現(xiàn)實出發(fā),堅持實事求是,在堅持社會主義主要思想、堅持社會公正和公平、為社會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同時,通過其他合法的途徑和手段去實現(xiàn)奮斗的目標,這與傳統(tǒng)左派勢力已經(jīng)有了很大不同。但是在美國政府看來,拉美左派的崛起實際上挑戰(zhàn)著美國在80年代以來在拉美地區(qū)推銷的“華盛頓共識”和民主價值觀。其中,委內瑞拉前總統(tǒng)查韋斯更是以激進的反美主義深刻影響了國際舞臺,再加上一直存在的古巴社會主義政權,這兩股力量成為冷戰(zhàn)后美國在拉美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之一。面對“9.11”事件的強烈刺激,以及國內外民意調查機構對美國國際形象在拉美地區(qū)不斷下滑的調查事實,美國政府不得不強化了針對拉美地區(qū)左派國家和古巴的公共外交行動。
在針對古巴的公共外交方面,美國政府強化了針對古巴的公共外交攻勢。一方面,美國政府繼續(xù)加大對古巴廣播和電視宣傳滲透,目的要“逾越卡斯特羅設立的共產(chǎn)主義鐵幕”。里根政府開創(chuàng)的針對古巴的廣播(馬蒂電臺)并未因冷戰(zhàn)結束而解散,相反在1990年,美國政府又增設了“古巴廣播辦公室”(Office of Cuba Broadcasting)和馬蒂電視臺。目前,在全美“廣播理事會”的指導下,雇傭了150多人以邁阿密為基地不間斷地向古巴民眾進行宣傳滲透活動。2001年,古巴廣播辦公室經(jīng)費開支約為2200萬美元;2006年起經(jīng)費為3690萬美元,增加了近68%;截止2007年,美國政府針對古巴的廣播和電視已經(jīng)花費了美國納稅人5億美元[14]。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以開展旅游和各種交流項目為名,直接對古巴社會公眾發(fā)起公共外交。2011年,奧巴馬政府重新啟動了“人民對人民文化交流”計劃(People to People Cultural Exchange)的許可證頒布。但加強兩國民眾直接往來的背后有著美國自己的意圖,有時甚至以非常隱蔽的方式進行著。2014年8月,據(jù)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及其承包商,自奧巴馬上臺后的2009年10月起,以旗下項目為幌子,秘密派遣來自委內瑞拉、哥斯達黎加和秘魯?shù)哪贻p人,以旅游或開展衛(wèi)生和民間項目為幌子,入境古巴后,四處物色能被“策反”為反政府人士的大學生等普通古巴人。隨后,大約10多名來自拉美國家的年輕人被招募,傭金為每小時5.41美元。此外,在利用社交媒體實施公共外交方面,美國國際開發(fā)署于2010年至2012年在古巴創(chuàng)建和運營了一個名為“古巴推特”(Cuba Twitter,也稱ZunZuneo)的社交網(wǎng)絡,表面上通過“古巴推特”向用戶推送文字信息,為用戶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暗地里卻企圖利用這一網(wǎng)絡破壞古巴政權。該社交網(wǎng)絡數(shù)百萬美元的資金來源于美國國際開發(fā)署,目的是“使古巴政治不穩(wěn)定”[15]。2014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將恢復美國與古巴的正常關系,同時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卡斯特羅也發(fā)表講話,宣布將就恢復兩國外交關系展開磋商。美國與古巴關系進入新時代,可以預見雙方外交關系的正?;瘜⒔o美國政府實施公共外交帶來新的機遇。
針對拉美左派的崛起,美國將公共外交實施重點對準了委內瑞拉和巴西的左派力量,其公共外交行動具有更強的滲透性、對抗性和隱蔽性特征。委內瑞拉前總統(tǒng)查韋斯在拉美地區(qū)領導人中以“反美斗士”著稱,實際上美國政府更為擔心的是,查韋斯在委內瑞拉實施的一整套“玻利瓦爾任務”的社會主義改革在拉美地區(qū)的國際影響。憑借委內瑞拉的新聞媒體如拉丁美洲南方電視臺(Telesur),“查韋斯效應”的影響在拉美地區(qū)持續(xù)發(fā)酵。2006年,據(jù)阿根廷媒體《十二頁》(Página/12)報道,美國外交官曾謹慎表示,應該反擊來自委內瑞拉左派領導人發(fā)起的媒體倡議。而在委內瑞拉所有新聞媒體中,左傾的拉丁美洲南方電視臺最能引發(fā)美國的“反感”。這是一個“得到委內瑞拉和左派盟友如阿根廷、烏拉圭、古巴和玻利維亞支持的衛(wèi)星媒體網(wǎng)絡,它是反美宣傳的主要策源點,尤其注重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干預拉美的檔案文件?!保?6]2006年,美國佛羅里達國會議員馬可·盧比奧發(fā)起擴大針對委內瑞拉廣播的對外撥款法修正案,隨著該修正案的通過,美國的“美國之音”與委內瑞拉的新聞媒體掀起了一場新的“媒體戰(zhàn)”。
巴西是南美地區(qū)最重要的經(jīng)濟體和拉美地區(qū)的政治大國,也是美國對拉美政策的重要戰(zhàn)略支撐。美國駐巴西使館公共關系部負責具體推動美國政府對巴西的公共外交。近年來,美國駐巴西使館負責實施的教育交流項目、“科學無國界組織”在富布賴特計劃的支持下,在美國與巴西之間進行了良好的合作,促成了雙方大學、學生和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此同時,美國方面還將目標聚焦于巴西日益崛起的中產(chǎn)階級力量,利用社交媒體、英特網(wǎng)和電視等讓巴西能夠接觸全球的信息流動。美國駐巴西使館還積極利用巴西社會力量參與美國公共外交,據(jù)負責公共外交的官員估計,至2012年總計有1千萬美元的資金投入,其中大部分都是巴西企業(yè)和個人捐贈的。美國使館在巴西發(fā)起的“9·11”10周年紀念活動也吸引了26.5萬巴西人參加[17]。這些都是美國對巴西實施公共外交的直接成果。截止目前,美國對巴西公共外交的投入也是其對拉美國家中投入最大的項目之一。然而,美國在對巴西實施公共外交的同時,也在進行秘密的監(jiān)控活動,這給美國的公共外交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性。2013年6月,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職員、美國國家安全局外叛技術員愛德華·斯諾登通過英國的《衛(wèi)報》和美國的《華盛頓郵報》披露了美國的棱鏡計劃(PRISM),微軟、雅虎、谷歌、臉譜網(wǎng)、優(yōu)圖網(wǎng)、美國在線、蘋果公司等數(shù)家科技公司都參與了該計劃[18]。美國國家安全局在PRISM計劃中,可以獲得美國以外地區(qū)相關用戶的數(shù)據(jù)電子郵件、視訊和語音交談、影片、照片、VoIP交談內容、檔案傳輸、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網(wǎng)絡上的詳細咨詢[19]。2013年9月1日,英國《衛(wèi)報》記者格倫·格林沃爾德接受巴西環(huán)球電視臺專訪時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監(jiān)控巴西總統(tǒng)羅塞夫的電子郵件和私人電話等,之后又爆出美國國家安全局還對巴西石油公司的網(wǎng)絡進行監(jiān)視。2013年9月17日,巴西總統(tǒng)府發(fā)表公告稱,鑒于美方至今尚未對其國家安全局監(jiān)視巴西一事進行及時的調查,也未做出相應的合理解釋和停止相關行為,羅塞夫總統(tǒng)決定推遲原定于10月23日的訪美行程(15)。
美國政府針對玻利維亞民眾也展開了直接的公共外交活動,體現(xiàn)在美國政府十分關注的禁毒外交領域。美國緝毒署在玻利維亞展開了針對民眾的項目,但調查發(fā)現(xiàn)美國緝毒署駐玻利維亞辦事處竊聽了玻利維亞政府和爭取社會主義運動議員的電話。2008年9月,玻利維亞總統(tǒng)莫拉萊斯以“卷入分裂破壞活動”為由,下令驅逐美國駐玻利維亞大使。同年11月,莫拉萊斯又以支持玻利維亞“民間未遂政變”為由,要求美國緝毒署駐玻人員在3個月內離開玻利維亞。美國政府對拉美地區(qū)的公共外交在玻利維亞引發(fā)的是負面效應。2013年5月1日,為抗議美國國務卿克里有關“西半球是我們的后院”的公開言論,莫拉萊斯總統(tǒng)宣布驅逐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在玻利維亞的人員。同年9月,莫拉萊斯總統(tǒng)在紐約舉行的聯(lián)合國大會上正式批評美國踐踏人權的行為,提出各國應同國際機構聯(lián)合建立一個“人民法庭”,起訴奧巴馬政府,捍衛(wèi)人權。
美國公共外交最終服務于本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利益。美國在拉美一些國家如在古巴、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等國進行的公共外交,往往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是為了顛覆這些國家的左翼政府,因此往往遭到這些國家政府的反對。
“9·11”事件后,美國政府和知識界均認識到有必要改善自己在世界的形象,于是重新在世界各個地區(qū)開展公共外交,期望通過公共外交努力來改善自己的國家形象。在拉美地區(qū),美國的公共外交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拉美民眾并不排斥美國一直在拉美推行的民主價值觀。根據(jù)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服務組織(BBCWorld Service)和全球觀察組織(Globescan)的調查,從2001年到2006年,拉美民眾對民主的支持度提高,認為民主比其他任何政府形式都好(見表1)。
表1 拉美主要國家對美國式民主的態(tài)度調查(2007年)
雖然大部分拉美民眾認同美國的民主價值觀,但他們并不贊成美國的對外政策(見表2),并且認為美國實際上辜負了自己的價值觀。美國宣稱遵循國際法,卻未經(jīng)聯(lián)合國允許即發(fā)動了伊拉克戰(zhàn)爭;宣揚人權卻虐待關塔那摩囚犯等等。這些都使美國在拉美地區(qū)的國家形象受到了損害?!凹河⒍⑷恕?,美國必須首先保證自己遵循自己所提倡和推行的價值觀,遵循國際法,限制武力使用,尊重人權,在世界經(jīng)濟體系中進行公平的貿易往來。
蓋洛普公司(Gallop)一直致力于調查美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的領導能力的表現(xiàn)情況,從2007年到2012年,拉美民眾對美國領導能力的贊成度出現(xiàn)了起伏(見表3):
表2 拉美主要國家對美國政策的態(tài)度調查(2007年)
表3 你贊成還是反對美國領導能力的工作表現(xiàn)(2013年)
布什任期內拉美地區(qū)民眾對美國領導能力的評價最低;奧巴馬上臺的第一年拉美民眾對美國領導能力表現(xiàn)出了高度肯定,但之后卻持續(xù)下跌,而且認為美拉關系不會比奧巴馬執(zhí)政伊始更加緊密(16)。這表明奧巴馬對拉美的政策并不得人心。換言之,好的政策加上高超的公共外交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政策不得他國人心,再多再好的公共外交創(chuàng)新也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注釋
① Edward Kaufman.A Broading Strategy to Win Media War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2:105.轉引自唐小松,王義桅.美國公共外交研究的興起及其對美國對外政策的反思[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3(4).
② Pew Research Center.America Admired,Yet Its New Vulnerability Seen As Good Thing,Say Opinion Leaders.(2001-12-9)[2014-8-23].http://www.pewglobal.org/2001/12/19/america-admired-yet-its-new-vulnerability-seen-as-good-thing-say-opinion-leaders.參與調查的拉美國家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委內瑞拉。
③ 2002年美國出臺《自由促進法案》(Freedom Promotion Act of 2002),重新定義、指導以及重組美國的公共外交,強調公共外交在國家對外政策制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2003年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贊助的獨立課題小組發(fā)布報告《發(fā)現(xiàn)美國聲音:復興美國公共外交的戰(zhàn)略》(Finding America’s Voice:A Strategy for Reinvigorating U.S.Public Diplomacy),指出應該“把公共外交置于國家對外決策過程的核心”。
④ 魏紅霞.美國在拉美軟實力的構建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拉丁美洲研究,2009(S2):67-75.作者分析了美國在拉美擴展軟實力的歷史基礎、制度基礎、外交策略、文化基礎及對中國的啟示,其中在外交策略中涉及美國對拉美的公共外交。宋曉麗.美國對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qū)公共外交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4.作者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美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的公共外交進行了梳理,但對9·11事件后美國在該地區(qū)的公共外交研究著墨不多。
⑤ U.S.State of Department.How to Run an American Corner.2010:6.
⑥ 美國設置在海外的公共外交機構有美國中心、雙邊國家中心、美國角、信息資源中心等,在功能方面相差不大,相對來說前三者更側重傳播美國文化和價值觀,而后者則更注重解釋和宣傳美國政策。因此2010年國務院將美國中心、雙邊國家中心和美國角統(tǒng)稱為美國空間站(American Space),在國務院設立美國空間辦公室,進行總的協(xié)調管理,在海外國家和地區(qū),則根據(jù)當?shù)卮笫桂^或者領事館的資源配置具體決定要設置機構。
⑦ 前15個來自網(wǎng)站http://eger.a(chǎn)mericancoener.hu.htmls/american_corners_in_the_world.htm.[2014-3-6],后三個來自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項目局2010年發(fā)布的一份文件:How to Run an American Corner,2010:38-39.
⑧ 這是美國為了方便外國學生留學美國而在各個美國空間站、使領館設立的一個機構,給想要留學美國的學生介紹美國的大學、學習環(huán)境、留學準備等。
⑨ http://elbajio.usvpp.gov.
⑩ 該項目由教育和文化事務局提供資金,英語語言項目辦公室經(jīng)營。項目課程和專業(yè)發(fā)展交流由俄勒岡大學的美式英語學院管理語言學系的一個項目。拉美地區(qū)的參與國還有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和委內瑞拉.[2014-6-22]http://exchanges.state.gov/non-us/program/e-teacher-scholarship-program.
(11) http://eca.state.gov/100-thousand-strong.[2014-8-23]
(12) http://www.100kstrongamericas.org/students-say.[2014-8-24]
(13) http://exchanges.state.gov/non-us/program/englishaccess-microscholarship-program(2014-8-23).
(14) http://brazil.usembassy.gov/youth/youth.html.[2014-8-23]
(15) 巴西總統(tǒng)羅塞夫推遲對美國國事訪問。國際在線,2014年9月18日。
(16) 從2009年到2011年,蓋洛普公司就“你認為奧巴馬執(zhí)政時期美拉關系將會加強、保持原狀還是削弱”對拉美民眾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美拉關系將會“加強”的比例從43%下降到24%.具體數(shù)字參見Peter Cynkar.Opinion Briefing:U.S.-Latin America Relations.(2012-4-12).
[1] Pew Research Center[EB/OL].Trends 2005.(2005-01-20)[2014-09-16].http://www.pewresearch.org/2005/01/20/trends-2005.
[2]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Engaging Foreign Audiences:Assessment of Public Diplomacy Platforms Could Help Improve State Department Plans to Expand Engagement[Z].2010.
[3] American Corners 7th Anniversary[EB/OL].(2012-07-07)[2014-6-22]http://nicaragua.usembassy.gov/nt_120712_american_corner.htm l.
[4] Andrea Zumbrum.Binatioal Centers in Latin America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EB/OL].(2009-08-19)[2014-04-08].http://blogs.state.gov/stories/2009/08/19/binational-centers-latin-america-promote-mutual-understanding[EB/OL].
[5] Policy Coordinating Committee.U.S.National Strategy for Public Diplomacy and Strategic Communication[EB/OL].(2007-06).http://www.a(chǎn)u.a(chǎn)f.mil/au/awc/awcgate/state/natstrat_strat_comm.pdf.
[6] Judith A.McHale.Remarks to the Association of Binational Centers(ABLA)Conference[EB/OL].(2010-07-26)[2014-06-22].http://www.state.gov/r/remarks/2010/145656.htm.
[7] Tara Sonenshine.Remarks for Lati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inational Centers[EB/OL].(2012-11-12)[2014-06-18].http://www.state.gov/r/remarks/2012/200462.htm.
[8] Judith A.McHale.Public Diplomacy and Social Media in Latin America[EB/OL].(2011-03-29)[2014-07-01]http://www.state.gov/r/remarks/2011/159355.htm.
[9] Major Programs of IRM’s Office of eDiplomacy[EB/OL].[2014-06-22]http://www.state.gov/m/irm/ediplomacy/c23840.htm.[10] Karen P.Hughes.New Strategic Initiatives and Multimedia Tools to Help Better Tell America’s Story Around the World[EB/OL].(2007-12-10)[2014-06-22]http://2002-2009-fpc.state.gov/97861.htm.
[11] Karen P.Hughes.Travel to Latin America:Trip Preview[EB/OL].(2006-03-09)[2014-07-15]http://2001-2009.state.gov/r/us/62986.htm.
[12] Karen P.Hughes.Remarks to Students in Brazil[EB/OL].(2006-03-13)[2014-07-15]http://2001-2009.state.gov/r/us/63007.htm.
[13] Karen P.Hughes.Testimony before the Hous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Subcommittee on State,F(xiàn)oreign Operations,and Related Programs[EB/OL].(2007-04-19)[2014-06-22]http://2001-2009.state.gov/r/us/2007/83269.htm.
[14] Helle C.Dale,Ray Walser,Ph.D.,and Morgan L.Roach.Friend of Liberty:Cuba Broadcasting Targets the Castro Tyranny.Backgrounder.(2010-12-17)[A].//Stephen Johnson.Public Diplomacy for Cuba at Fidel Castro’s Last Gasp[C].(2006-08-04).
[15] US Sent Latin Youth Undercover in Anti-Cuba ploy[EB/OL].(2014-08-04)[2014-12-22]http://bigstory.a(chǎn)p.org/article/us-sent-latin-youthundercover-anti-cuba-ploy.
[16] Nikolas Kozloff.WikiLeaks and’US media war’in South America[EB/OL].(2011-03-26).[2014-12-22]http://www.a(chǎn)ljazeera.com/indepth/opinion/2011/03/201132413481854515.html.
[17] Blair Rapalyea.The Future of United States Public Diplomacy in Brazil.[EB/OL].[2014-12-24].http://www.unc.edu/depts/diplomat/item/2013/0105/ca/rapalyea_uspd.html.
[18] U.S.Intelligence Mining Data from Nine U.S.Internet Companies in Broad Secret Program.The Washington Post[EB/OL].(2013-06-06)[2014-12-22]http://www.washingtonpost.com/investigations/us-intelligence-mining-data-from-nine-us-internetcompanies-in-broad-secret-program/2013/06/06/3a0c0da8-cebf-11e2-8845-d970ccb04497_story.html?hpid=z1.
[19] Greenwald,Glenn.NSA Taps into Internet Giants’Systems to Mine User Data,Secret Files Reveal.The Guardian[EB/OL].(2013-06-06).[2014-12-22].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jun/06/us-tech-giants-nsa-data[EB/OL].
The New Changes of U.S.Public Dip lomacy to Latin America after the 911 Event
JIANG Zhen-peng,NIU Dan-da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Social Development,F(xiàn)uzhou 350007,F(xiàn)ujian,China)
Faced with the global anti-Americanism after the 911 event,the United States reemphasized public diplomacy.In Latin America,U.S.Government tried to construct common values through public diplomacy with Latin American people in order to competewith terrorism,and explain foreign policy so as to win the understanding of Latin American people.American public diplomacy has achieved certain effect,most Latin America people approved the democratic values of America but they disagreed with A-merican unilateral policy.Besides,the Latin American public considered that the deeds of America disobeyed their own values,which hampered Obama from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in America and the USA.
The U.S.government;the Latin America;Public Diplomacy;New Changes
D87.712
A
1672-4860(2015)04-0001-09
2015-01-20
江振鵬(1982-),男,福建省三明市人,博士后,講師。研究方向:國際關系史。
牛丹丹(1990-),女,河南省濟源市人,碩士。研究方向:美國外交史。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拉美的公共外交政策”(編號13YJC77002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