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曙 梁宇 鄒循東
【關鍵詞】中考題 解法分析 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4A-
0022-02
數(shù)學教學強調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克服思維定勢帶來的局限性,產(chǎn)生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教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的教學來達到這個目的。以下是江蘇省泰州市的一道中考題,筆者通過對其解法進行探究,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教師的關注,在今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1.例題呈現(xiàn)
如圖,已知直線l與☉O相離,OA⊥l于點A,OA=5,OA與☉O相交于點P,AB與☉O相切于點B,BP的延長線交直線于點C.
(1)試判斷線段AB與AC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PC=2,求☉O的半徑和線段PB的長.
(3)若在☉O上存在點Q,使△QAC是以AC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求☉O的半徑r的取值范圍.
2.解法分析
以該題的(1)問為例,試判斷線段AB與AC的數(shù)量關系。通過觀察及日常解題經(jīng)驗我們可以猜測AB=AC,以下只需找出能證明其成立的條件即可。回顧初中所學知識,可以聯(lián)想到判斷兩條線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有以下幾種:
2.1 關于三角形的性質及定理
①兩線段是等腰三角形的兩腰,證明等角對等邊.
②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可得出對應邊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或底邊上的高平分底邊.
④線段中垂線性質,即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⑤角平分線性質,即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2.2 關于特殊四邊形的性質及定理
①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
②矩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菱形的四邊相等.
③等腰梯形兩腰相等,兩條對角線相等.
2.3 圓
①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②利用圓的軸對稱性,即垂徑定理及其推論.
③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切線長相等.
此外,還有等量代換法,計算證明法,如面積法、相似三角形對應線段成比例等性質均可以證明線段相等。
分析此題的已知條件,可以發(fā)現(xiàn)給一定圓,作圓的切線后求與圓相關的線段間的關系。而此時結合圖形可以看出圖中的基本幾何圖形包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圓等,可以主要考慮在三角形中或者圓中求解線段的數(shù)量關系。
3.解法探究
解法一:
連接OB
∵AB切☉O于B,OA⊥AC
∴∠OBA=∠OAC=90°
∴∠OBP+∠ABP=90°,∠ACP+∠CPA=90°
∵OP=OB
∴∠OBP=∠OPB
∵∠OPB=∠APC
∴∠ACP=∠ABC
∴AB=AC
解法二:
連接OB,過點A作AE⊥BC交于點E
∵OA⊥AC,AE⊥
BC
∴∠OAC=∠AEC=90°
∴∠CAE+∠EAP=90°,∠CAE+∠ECA=90°
∴∠EAP=∠ECA
∵AB切☉O于B,AE⊥BC
∴∠OBA=∠PEA=90°
∴∠OBP+∠PBA=90°,∠EAP+∠EPA=90°
∵OP=OB
∴∠OPB=∠OBP
且∠OPB=∠EPA
∴∠OBP=∠EPA
∴∠PBA=∠EPA=∠ECA
∴AB=AC
解法三:
連接OB,過點P作PF⊥AB交于點F
∵AB切☉O于B
∴AB⊥OB
又∵PF⊥AB
∴PF∥OB
∴∠FPB=∠OBP
∵OP=OB
∴∠OPB=∠OBP
且∠OPB=∠APC
∴∠FPB=∠APC
又∵OA⊥AC,PF⊥AB
∴Rt△FPB∽Rt△APC
∴∠ABP=∠ACP
∴∴AB=AC
解法四:
連接OB,過點P作PG⊥OB交于點G
∵OP=OB
∴∠OPB=∠OBC
又∵∠CPA=∠OPB
∴∠CPA=∠OBC
∵OA⊥AC,OG⊥OB
∴∠CAP=∠PGB=90°
∴Rt△CAP∽Rt△PGB
∴∠BCA=∠BPG
又∵AB⊥OB,PG⊥OB
∴AB∥PG
∴∠BPG=∠CBA
∴∠CBA=∠BCA
∴AB=AC
解法五:
連接OB,過點B作BH⊥AC交于點H
∵AB切☉O于B,BH⊥AC
∴∠ABO=∠BHC=90°
∴∠ABC+∠OBC=90°,∠BCH+∠CBH=90°
又∵OA⊥AC,BH⊥AC
∴OA∥BH
∴∠CPA=∠CBH
又∵OP=OB
∴∠OPB=∠OBC
且∠OPB=∠OBC
∴∠ABC=∠BCH
∴AB=AC
解法六:
連接OB,過點B作BI⊥BC交AC于點I
∵AB切☉O于B,BI⊥BC
∴∠ABO=∠CBI=90°
∴∠ABC+∠OBC=90°,∠ABC+∠ABI=90°
∴∠OBC=∠ABI
∵OA⊥AC
∴∠OAB+∠BAI=90°
∴∠O=∠BAI
∵OP=OB
∴∠OPB=∠OBP
且∠CPB=∠OBP,∠OBP=∠ABI
∴∠CPA=∠ABI
∵∠PCA+∠CPA=90°,∠PBA+∠ABI=90°
∴∠PCA=∠PBA
∴AB=AC
解法七:
連接OB,過點B作BJ⊥OA交于點J
∵AB切☉O于B,BJ⊥OA
∴∠ABO=∠BJP=90°
∴∠ABC+∠OBC=90°,∠JBP+∠OPB=90°
∵OP=OB
∴∠OPB=∠OBC
∴∠ABC=∠JBP
∵BJ⊥OA,AC⊥OA
∴BJ∥AC
∴∠JBP=∠ACB
∴∠ABC=∠ACB
∴AB=AC
解法八:
連接OB,過點O作OK⊥BC交于點K
∵OK⊥BC,OA⊥AC,且∠OPK=∠CPA
∴Rt△OPK∽Rt△OPA
∴∠ACP=∠KOP
∵OP=OB,OK⊥BC
∴∠KOP=∠BOK
∵AB切☉O于B
∴∠OBK+∠CBA=90°
又∵∠BOK+∠OBK=90°
∴∠BOK=∠CBA
∴∠CBA=∠ACP
∴AB=AC
通過分析此題的一題多解過程,可以給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提供以下啟示:
1.一題多解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從一種解決方法拓展出多種解決方法,舉一反三,充分展示了數(shù)學知識體系是一種螺旋上升的過程。與此同時,一題多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提高了思維的興奮點,還達到了最佳的訓練效果。
2.一題多解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挖掘條件之間的隱含關系。學生在學習時是按照知識點分散學習,而在解題時,尤其是遇到這種綜合性的題目,面對題目中所給的眾多的已知條件,要學會判斷這些條件間或明或暗的聯(lián)系,這就考察了學生對知識點間內在聯(lián)系的綜合分析與運用能力。因此,在解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猜測,密切聯(lián)系知識點間的內在邏輯,挖掘條件間的隱含關系,大膽探索,勇于實踐。
3.一題多解促進師生對數(shù)學問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討論和思考。通過“一題多解”的設置,可以促進師生思維的有效互動,消除學生的思維定式,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不拘泥于單一的思想方法和解題思維,增強學生做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信心。
4.一題多解能夠豐富學生的解題經(jīng)驗,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這道題中,通過建立已知條件與所需條件間的關系,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既復習了有關圓的知識與性質,又豐富了兩線段相等判定條件與性質、定理,還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關注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