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樹斌
摘 要:極限體育運動簡稱“極限運動”,是20世紀新興體育項目。極限運動有較大危險性,但人們對其樂此不疲。究其原因包括:青年叛逆文化的產(chǎn)生、主流文化的變化,人類個體的冒險、回歸自然、追求時髦的天性,以及人類體驗成功、自我突破的需要,促使人們投身其中。極限運動可以為參與者個人提供創(chuàng)造、超越、競爭意識,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獲得身份認同;同時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推進主流文化的發(fā)展變化,體現(xiàn)了體育運動超越、競爭、創(chuàng)造精神。
關(guān) 鍵 詞:體育文化;極限體育運動;新興體育運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5)03-0067-04
Abstract: Extreme sports activities are also called as “extreme sports”; they are sports events emerging in the 20th century. Extreme sports are quite dangerous, but people have been enjoying them tirelessly. The reasons for this include the producing of youth rebellion culture, the changing of mainstream culture, human individuals nature to seek adventure, to return to nature and to pursue fashion, as well as human beings need for experiencing success and making self breakthroughs, which make people devote themselves to such sports. Extreme sports can provide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with the awareness of creation, exceeding and competition, the feel to return to and integrate with nature, and identity recognition; they also have powerful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they have boosted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of mainstream culture, embodied the exceeding, competition and creation spirit of sports.
Key words: sports culture;extreme sports activity;emerging sports
極限體育運動,簡稱“極限運動”,指天然與危險相伴的體育活動的總稱。這類活動通常包含速度快、高度高以及體力消耗大的特點,通常需要特殊的體能和巨大的勇氣才能參與[1]。這類極限運動項目通常依靠市場推廣獲得生存,如極限滑翔傘、單板滑雪、攀巖、沖浪等。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多指西方近代以來產(chǎn)生的體育項目)逐漸制度化、規(guī)則化,但是作為新興的體育項目,極限運動與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許多方面都有所區(qū)別,其中評判標準的區(qū)別最為顯著。如果說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更多以距離、高度、時間等客觀的評價標準來衡量,那么新興的極限運動的衡量標準更多是主觀的,是以審美或個人體驗為標準。這種趨勢會顛覆單一的評價體制和方法,使更多人在不同的體育項目中獲得樂趣。
1 參與極限運動的動因
20世紀,極限運動項目層出不窮,根據(jù)開展的場所或環(huán)境將極限運動分為空中、陸地、水上3類??罩袠O限項目有滑翔、三角翼、高空跳傘等;陸地項目包括滑雪、攀巖、登山、山地自行車、小輪車、滑板等;水上項目包括帆板沖浪、獨木舟漂流、白水漂流、潛水等。
1.1 社會學因素
極限運動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開始盛行,獨特的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了極限運動受到歡迎。首先,美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背后,主流文化也在逐漸轉(zhuǎn)變。青年叛逆文化的出現(xiàn)是極限運動發(fā)展的起因,這在運動項目誕生的背景、運動理念的變化、參與主體的變化,以及與主流體育文化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等方面都有著體現(xiàn)[2]。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使得青年有更多時間追求新奇、刺激的運動體驗,青年參與休閑運動的需求增加,加之叛逆的社會價值觀出現(xiàn),青年用自己的活力和激情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型的體育運動,如街舞、滑板等,隨著美國對這種文化的導向,叛逆的極限運動,轉(zhuǎn)為以追求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等為目的的多元價值取向[3]。青年的價值觀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衣食無憂觀念已無法滿足年輕人個性與生活發(fā)展的需要,年青人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及神經(jīng)刺激的放大,迅速讓極限運動發(fā)展起來,尤其是在美國主流體育媒體ESPN的涉足之后,極限運動不僅對參與者本人有前所未有的刺激,更是對觀看者也產(chǎn)生了一些驚險刺激的體驗。
1.2 個體生物屬性因素
1)對自然的渴望及人類冒險的天性。
當今社會城市化的進程加快,阻礙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人類不僅將自己的生活限定在擁擠的城市,為工作、家庭、住房等各種問題奔波,更是將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壓縮到很小的范圍,與野生動物不期而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少兒童甚至對雞、鴨、鵝、牛、犬、豬等已經(jīng)被人類馴化了的家禽家畜,產(chǎn)生好奇甚至恐懼心理。城市化進程加快了生活節(jié)奏,高強度的工作、激烈的競爭增加了人們的壓力,人們需要某種手段發(fā)泄情緒、釋放自我,尤其是青少年迫切需要一種方式親近大自然,極限運動滿足了人類的這一需要。
極限運動始終存在著危險,正是由于危險性的存在,參與者才能感到極度興奮,這是由人類冒險的本性決定的,就像有些學者指出的那樣:現(xiàn)代體育所追求的興奮包含著驚險、刺激等因素,諸如馬術(shù)、拳擊和攀巖等項目含有很多冒險性的技巧,如果降低馬術(shù)跳躍障礙的高度,騎手和馬的危險將會減少很多,但馬術(shù)協(xié)會是決不會同意這么做的,因為這等于降低了馬術(shù)的魅力。許多體育項目的難度越來越高的原因也正在于此[4]。
2)年輕人追逐時髦尋求刺激的需要。
當今社會最流行的的極限運動莫過于跑酷、滑板、輪滑,參與者常常將此類運動開展到公園、馬路、臺階、人行道等處。這些地方遍布重重障礙,如各種隔斷物、花壇、臺階、欄桿、扶手等等,這些極限運動的參與者在欄桿扶手上滑行,從臺階上躍過,或者直接騰空而起跨過障礙物,甚至將川流不息的行人作為障礙物跨越,在人群中自由穿行,在人群與障礙物中體驗運動的刺激和快感。尤其是近年伴隨著電影《暴力街區(qū)》的熱映,極限運動逐漸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這不僅會給他們帶來驚險刺激的體驗,更加是他們追求時髦的標桿,經(jīng)歷刺激的同時,贏得了他人的羨慕。
1.3 體驗成功、自我突破
冒險性體育運動的參與者參與動機各不相同,主要有獲得愉悅、快感、滿足感;增加勇氣和膽量,其中冒險性體育活動帶給參與者的不同尋常的自我滿足感成為主要原因。因為體育項目越危險,其所能提供的刺激越強大。冒險性體育運動給參與者帶來的緊張感,以及緊張之后的放松感是一般體育項目無法提供的。在這個過程中,常規(guī)安全邊界不斷被向后推,讓參與危險體育運動的人能夠挑戰(zhàn)危險性的體育活動,使他們能夠直面危險,超越自身的局限。實質(zhì)上,參與極限運動的過程中,每位參與者都會在內(nèi)心有很大掙扎,但同時也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確定并回答“我是誰?”、“我能做什么?”這類問題。這樣的身體和心理能力的鍛煉,并非所有的體育活動都能夠提供,也成為極限體育項目魅力的所在。按照理想主義者的觀點,這類體育運動能夠使我們的肉體與心靈合而為一。
2 極限運動的當代價值
2.1 極限運動對參與者的個體價值
1)創(chuàng)造、超越和競爭價值。
創(chuàng)造和超越是體育文化最基本的功能,二者緊密聯(lián)系。體育實質(zhì)上是人類自我設(shè)計的一種鍛煉自身、培養(yǎng)能力,進而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活動。人們從體育的參與中獲得在感性或理性創(chuàng)造中無法獲得的精神享受和精神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體育項目都是人類設(shè)置的障礙,從而檢驗自己超越障礙的能力[5]。體育運動正是通過練習來追求身體和精神的卓越,以此來挑戰(zhàn)和跨越自然為人設(shè)置的障礙。極限運動無非是將人們需要跨越的障礙擴大、將需要征服的對象的難度提高,從本質(zhì)上看,極限運動仍然是人類文化中尋求和渴望超越的能力體現(xiàn)。在戶外的極限體育活動中,致殘、致死因素很多。松動的巖石是攀巖運動的致命殺手,器械或者保護裝置的故障可以置人于死地,野外的毒蟲野獸也會給參與戶外極限運動的運動員造成致命傷害。即便如此,極限運動仍然吸引了大量人群的參與,成為歐洲、美洲等地的體育發(fā)達國家的青年人的一種時尚。生命本身很短暫,許多人愿意在短暫的生命旅程體驗更多的刺激和快感。他們通過參與極限運動證明自己身體的健康,通過在大自然中自由移動體驗生命的自由,甚至在命懸一線的生死關(guān)頭運用感官去想像、去思考、去追根溯源,超越自我。
體育的競爭性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手之間為勝負進行的較量,而這種較量包括人與自然的競爭,個人或團隊與自然界非生物直接的競爭,構(gòu)成了極限運動的重要形式。如果瀑布擋在眼前,那就只有設(shè)法越過;如果遇到河流又要劃艇,本來可以順流而下,但又因為河道太窄,只好背起皮艇涉水前進。正因為比賽的舞臺是大自然,每次都可以在新線路上比賽,這就是極限運動創(chuàng)造的獨特魅力。極限運動的創(chuàng)造為競爭提供了智力支持,競爭則為創(chuàng)造提供了展現(xiàn)的場所;超越以競爭為表現(xiàn)形式,競爭則體現(xiàn)超越的實質(zhì),這是體育文化產(chǎn)生、發(fā)展的法則和靈魂。
2)回歸自然,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極限運動通常是借助特殊地理氣候環(huán)境在大自然中展開,以攀巖為例,其利用人類原始攀爬本能,攀登巖石構(gòu)成的峭壁、裂縫、大圓石以及人工巖壁的運動。這項運動對人的體能,膽識,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柔韌性要求極高,所以與蹦極、滑雪、滑水、攀冰等項目同被列入極限運動。與登山運動的穩(wěn)妥性相比,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攀巖更具有挑戰(zhàn)性和刺激性,極限運動參與者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身體能力的同時,又回歸了自然。而回歸自然又是現(xiàn)代人試圖擺脫現(xiàn)代化帶來“人工自然”的渴求。
當體育的本質(zhì)越來越被金錢的光芒掩蓋時,眾多奧林匹克運動被商業(yè)化、職業(yè)化等問題困擾,體育領(lǐng)域賄賂、運動員假打球、使用興奮劑、裁判吹黑哨等不道德現(xiàn)象層出不窮;當體育運動愉悅身心、完善人性、回歸自然的本質(zhì)被逐漸淡化時,體育精神受到空前的信任危機。然而在廣大民眾視線之外的非主流運動項目中,卻潛藏著一股回歸自然、融入自然、挑戰(zhàn)自我,達致“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清流——戶外的極限運動[6]。作為生態(tài)體育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極限運動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開展,使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極限運動中,人們可以親眼看到平時無緣看到的自然景色,體驗置身大自然的感覺。
3)獲得自我的認同。
當社會的某一群體形成一種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體所不具備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時,這種群體文化被稱為“亞文化”。每一個復雜社會都包含多個亞文化,他們有自己的特征,有時甚至對主流文化的價值觀、信仰、觀念構(gòu)成挑戰(zhàn)[7]。“體育亞文化”是指體育社會體系內(nèi)的成員,通過互相作用、角色期待,和象征、意義、語言、信念、規(guī)范、價值等所形成的文化特征[8]。特殊的群體對于極限運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逐漸形成了獨有的風格和品味,最終區(qū)別于主流文化。一般來說,亞文化所具有的意義、象征,以及服裝、價值、規(guī)范、信念、態(tài)度、語言、意識越是特殊,那么與不屬于其亞文化范疇的局外人的社會、物理的距離就越大。而參與某種體育項目,則能夠獲得歸屬感,使其能夠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處于同一個社會團體中,并且群內(nèi)獨特的態(tài)度、價值觀念使他們區(qū)別于群體外的人,最終獲得一種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
在此,以跑酷這種新興、時尚的極限運動為例,分析其社會文化意義。在法國,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跑酷運動,“跑酷”一詞源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礙訓練場”的意思。跑酷把巴黎這樣的大都市變成大競技場,一切高樓、屋頂、街道都可以競速、穿越,特別是廢舊不用的房屋,更因其安全而被充分利用。跑酷運動的熱衷者更愿意把它看成青年亞文化所倡導生活方式。它幫助你只用本身的力量穿越任何障礙物,或到達目的地。
有人認為跑酷是人類本能的反映,這種本能就是運動,是一種需要真正勇士精神的運動。人體是參加這項運動的唯一的工具,這就是運動的規(guī)則。跑酷結(jié)合了所有人體的自然能力,比如跑、跳、攀爬等,使人潛在的運動能力不斷得到發(fā)掘。跑酷運動的參與者認為跑酷不僅是門運動藝術(shù),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跑跳攀爬中的自由靈魂在運動中無限伸展。
跑酷的參與者認為生命就是危險,但我們可以學著去正確地控制危險,并把它減到最小。因此,參與這項運動之前一定要先經(jīng)過專業(yè)的訓練。跑酷追求的不僅是漂亮的飛躍或是從很高的地方跳下所帶來的嘩眾取寵,也不僅是在屋頂上跑來跑去或是其他挑戰(zhàn)死亡的特技,而是一個人移動技巧的提煉,要優(yōu)美,富有控制力,具備運動的高效性,同時進行自我的展現(xiàn)。這要求參與者盡可能鍛煉自己的體格,更加有效避免受到傷害。權(quán)衡利弊、評估危機,利用有效的技巧更安全地通過障礙,所有參與者的目標都是能自由自在地移動。
《暴力街區(qū)》的上演及YouTube跑酷視頻的瘋傳,說明跑酷這種新興極限運動正風靡全球。我國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的時尚青年,也逐漸成立該項目聯(lián)盟,利用城市的人工自然環(huán)境展開訓練。他們拍攝的一些訓練和表演視頻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得高點擊率。如今這個項目大有席卷全國的態(tài)勢,但是這種“酷極了”的極限體育項目也存在運動傷害,一些運動員已經(jīng)因為訓練受傷而永遠離開了這個項目。即便如此,許多青少年仍然以加入跑酷組織為最大心愿,渴望在這樣的群體中,通過跑酷這一城市中的極限體育項目實現(xiàn)自我認同。
2.2 極限運動的社會價值
1)應(yīng)對危險的教育功能。
在人的成長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危險是無處不在的,如果通過參與一定極限程度的體育競賽或者體育娛樂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人們處事不驚的能力,那么在極限體育活動中,人們對于危險的忍受閾值就會不斷提高。正是極限體育具有這樣的教育價值,美國成立了極限體育學院,提供專業(yè)的極限體育教育[9]。這個機構(gòu)成立于1992年,他們充分利用馬里蘭州四季分明的氣候以及復雜多樣的地理環(huán)境,為當?shù)?、全美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參與極限體育的實踐以及學術(shù)研究的機會。這個機構(gòu)的主要宗旨是最大限度挖掘人們參與極限體育的益處,確保極限體育的安全,同時培養(yǎng)一大批對環(huán)境保持高度敏感、具有專業(yè)知識的專業(yè)人員,使他們能夠勝任極限體育中的多種職業(yè),承擔起其中的責任,并為促進極限體育作為經(jīng)濟增長點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美國極限體育學院為社會提供參與極限體育的機會,并與當?shù)芈?lián)邦政府密切配合,爭取使馬里蘭地區(qū)成為極限體育的圣地。為此他們開設(shè)了許多課程,有滑雪、攀巖、救護與救生、野外生存訓練、嚴寒地區(qū)生存技巧、公開水域潛水、航海、登山、遠足、白水漂流、新項目體驗等。除此之外,系統(tǒng)理論的研討也是必不可少。他們還就極限體育產(chǎn)業(yè)、極限體育管理、公園管理、娛樂項目設(shè)計進行理論學習,以提高極限體育從業(yè)人員的素養(yǎng)。
極限運動對于培養(yǎng)人們的極限精神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冒險難免遇到危險,因此,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以科學的精神、嚴謹?shù)膽B(tài)度認真準備,掌握必要的技術(shù)技巧,借助專業(yè)的裝備和器械參與極限運動是值得倡導的。資料顯示,歐洲每年冬季參加雪山攀登等極限運動的人多達750萬,2001年共發(fā)生各類傷亡事故15萬例。許多人都將蹦極作為極限體育項目來對待,事實上蹦極不是體育項目。雖然蹦極存在危險,需要極限,但它不是體育,這些活動不需要身體技能,只是一種娛樂或者說是一種游戲。一項體育活動是否被認定為極限體育活動,取決于這些體育活動如何在現(xiàn)實社會中開展。
2)極限運動對主流文化的促進。
極限運動伴隨著危險的發(fā)生,但是出于對生命的珍惜和保護,許多極限項目逐漸變得有驚無險。比如,人工巖壁的發(fā)明使攀巖運動的冒險系數(shù)大大降低,而適當?shù)臉O限活動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必修課程,所以從小學開始,就在課程內(nèi)安排“冒險教育學程”。攀巖運動因其方便性(利用人工巖場,可在校園內(nèi)實施)及足夠的刺激性(既安全又有挑戰(zhàn)性),所以被學校設(shè)置為體育課項目。許多教育專家認為攀巖是一種身心發(fā)展訓練的絕佳工具,它既可以使身體變得強壯,更可以增加獨自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10]。國內(nèi)部分有條件的高校,將室內(nèi)攀巖列為體育課內(nèi)容,還有一些高校開展拓展運動,這種將極限體育引入學校的做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勇氣具有較大幫助[11]。與此同時,社會的主流文化也發(fā)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極限運動改進的項目、大眾的參與以及媒體、網(wǎng)絡(luò)的報道與拍攝,讓極限運動逐漸成為人們健康生活方式組成部分。
極限運動并非將生命置于危險之中,而是通過鍛煉和訓練提高人們應(yīng)對危險的能力;極限運動并非舍身家性命于不顧,而是在特殊裝備的保護下,按照科學的原則,遵循一定的技巧,不斷增強自身的體格和振奮精神,培養(yǎng)參與者面對危險的信心與勇氣。在發(fā)展中的我國,極限運動的大眾普及度一定會逐步提高,未來的體育市場將極為廣闊。
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 極限運動[EB/OL]. http://zh.wikipedia.org/
wiki/極限運動,2014-12-26.
[2] 王米娜,舒盛芳. 我國開展極限運動的研究綜述[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22(4):58-59.
[3] 鄭浩然,劉嘉麗.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青年文化與極限運動的發(fā)展[J]. 體育學刊,2005,13(3):135-137.
[4] 林勇虎. 體育的社會學探索[M]. 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5:27.
[5] Weldon Owen. Top readers:extreme sports,stage[M]. New York:Mcgrawhill Education,2008:45.
[6] 磨坊論壇:X運動與冒險運動介紹[EB/OL].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thinair/3833001.html,2014-12-18.
[7] 戴維·波普諾. 社會學[M]. 10版. 李強,譯. 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78.
[8] Loy J W,Kenyon G S. Sport,culture and society[M].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78:56.
[9] 美國冒險體育學院[EB/OL]. http://www.adventure-
sportsi.org/,2013-10-09.
[10] “冒險教育學程”——歐美將攀巖設(shè)為體育課[EB/OL]. http://www.8264.com/43001.html,2013-10-20.
[11] 王桂忠. 通過野外生存教育開展生命教育的探索[J]. 體育學刊,2013,21(4):93-96.